泵房结构安全性检测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C/3 5 1 C/4 6 D/3 7 D/4 8 E/1 9 E/3 10 2. 钢筋混凝土构件 尺寸及钢筋配置检测 现场用钢筋定位仪分别对梁 、柱、墙体的 钢筋配置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对部分构件的尺寸进行了详细测量,现场检测情况见图 ~图。 图 检测人员用 用钢筋定位仪进行 柱 钢筋 检测 图 检测人员用 用钢筋定位仪进行墙体钢筋 检测 所检测构件的对应位置见图 ~;变电所框架柱、梁截面尺寸及钢筋配置检测结果见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构件主筋数量、箍筋间距与设计基本吻合,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变电所 柱截面尺寸及钢筋 配置情况检测结果 表 表 构件名称 构件编号及截面 设 计尺寸 (mm) 检测尺寸(mm) 钢筋根数及箍筋间距检测 结 果 钢筋根数及箍筋间距 设计要求 主筋(根) 箍筋( mm) 主筋(根) 箍筋( mm) 15 柱 A/1 400500 400540 3(单侧) 4(单侧) 105(柱端) 200(中间) 3(单侧) 4(单侧) 100(柱端) 200(中间) A/4 400400 420400 3(单侧) 3(单侧) 110(柱端) 200( 中间) 3(单侧) 3(单侧) 100(柱端) 200(中间) B/3 400400 410400 3(单侧) 3(单侧) 110(柱端) 200(中间) 3(单侧) 3(单侧) 100(柱端) 200(中间) D/1 400500 400540 3(单侧) 4(单侧) 100(柱端) 200(中间) 3(单侧) 4(单侧) 100(柱端) 200(中间) D/4 400400 420400 3(单侧) 3(单侧) 100(柱端) 210(中间) 3(单侧) 3(单侧) 100(柱端) 200(中间) F/1 400500 400540 3(单侧) 4(单侧) 100(柱端) 200(中间) 3(单侧) 4(单侧) 100(柱端) 200(中间) F/4 400400 400450 3(单侧) 3(单侧) 100(柱端) 200(中间) 3(单侧) 3(单侧) 100(柱端) 200(中间) 变电所梁 截面尺寸及钢筋配置情况检测结果 表 表 构件名称 构件编号及截面 设 计尺寸 (mm) 检测尺寸(mm) 钢筋根数及箍筋间距检测 结 果 钢筋根数及箍筋间距 设计要求 主筋(根) 箍筋( mm) 主筋(根) 箍筋( mm) 梁 A/23 350700 360700 4( 梁底 ) 110( 梁 端)200(中间) 4( 梁底 ) 100( 梁 端) 200(中间) B/23 350700 360700 4( 梁底 ) 100( 梁 端)200(中间) 4( 梁底 ) 100( 梁 端) 200(中间) B/34 350900 400900 10( 梁底 ) 100( 梁 端)110(中间) 10( 梁底 ) 100( 梁 端) 100(中间) D/34 350900 400900 10( 梁底 ) 100( 梁 端)100(中间) 10( 梁底 ) 100( 梁 端) 100(中间) F/34 350900 400900 10( 梁底 ) 100( 梁 端)200(中间) 10( 梁底 ) 100( 梁 端) 200(中间) AB/2 250700 300700 3( 梁底 ) 100( 梁 端)200(中间) 3( 梁底 ) 100( 梁 端)200(中 间) BC/3 250700 300700 3( 梁底 ) 100( 梁 端)200(中间) 3( 梁底 ) 100( 梁 端) 200(中间) CD/4 300700 300700 3( 梁底 ) 100( 梁 端)150(中间) 4( 梁底 ) 100( 梁 端) 150(中间) 3. 结构 和构件损伤及缺陷情况 检测 (1)裂缝检测 检测人员 对该建筑物 梁、板、柱 、墙体 的开裂情况 进行了 详细 的 检测 , 并采用裂缝综合测试仪对典型裂缝进行了宽度和深度测试。 经检测, 米平台板 板面出现 裂缝 ,裂缝宽度不超过 3mm,见图。 墙 体多处出现裂缝, 部分梁柱与墙体交界处的裂缝 较宽 ,属 于 典型的不均匀沉降裂缝 , 已 影响到 建筑 物 的 正常使用 ,墙体裂缝情况见图。 梁 体有细微 裂缝, 处于带裂缝工作状态。 部分框架柱出现 变形裂缝,框架柱裂缝情况见图。 框架柱顶 部存在施工缺陷及设计不合理情况,不利于结构传力,会降低结构承载力,具体见图 ~图。泵房结构安全性检测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泵棚现浇砼板厚度 100 ㎜,根据计算,板下采用满堂模板支撑架,纵横立杆间距 900 ㎜ 900 ㎜,板底立杆处设顶托(顶托长度不得超过 250mm),板底方木间距 300 ㎜,扫地杆离地面距离 200 ㎜,水平拉杆步距≤ 1200 ㎜,其它按照 前期准备 图纸和查阅相关技术资料 进行模板方案设计 组织人员学习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模板及支撑整理,涂刷隔离剂 检查上道工序情况和安全措施 技术交底
................................................. 44 完建期 ........................................................................................... 44 正常运行期 .........................................
................................................................ 10 附录 《泸州市龙马潭区第五期廉租房及 2020 年公租房平场项目工程土石方方格网图》 泸州市龙马潭区第五期廉租房及 2020 年公租房平场项目工程施工 组织设计 1 泸州市龙马潭区第五期廉租房及 2020 年公租房平常项目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说明
轴承钢球的历史,为中国今后钢球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至 80 年代,在这 20 多年左右的时期,中国钢球制造工艺基本是苏联模式,设备主要以苏联和仿制苏联的为主,也有德国和仿制德国的,进入 60 年代上海机床厂开始与上海钢球厂共 同开发了第一批全国产化的 3M4630 磨球机,上海第三机床厂大批仿制了西德 SMS 公司的 SMS72 钢球研磨机。 在 70 年代最大的技术改进是试验、研究光磨工艺
x , 仿此可推得 20 0 0 01( ) ( ) ( ) ( ) ( )21f x f x f x f x x x () 001 ( ) ( ) ( )! nn nf x x x R xn , 其中 ( 1 ) 101( ) ( ) ( )( 1 ) ! nnnR x f x xn , 介于 0x 与
应设两根墙骨柱 , 实际工程中建议最好采用三根墙骨柱。 以便墙内外两侧面板的固定 ,以及墙体构件的组装和固定。 墙转角处和墙交接处墙骨柱的排列有如下几种方案可供选择 , 如图 13 图 14 墙骨柱的打孔和缺口 (见图 ) 墙骨柱和顶梁板 、底梁板的开孔和缺口限制条件规 (见图 ) 范允许在限制范围内对墙体框架构件开孔或开凿缺口 : 承重墙墙骨柱开孔或开凿缺口后的剩余高度不应小于截小于 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