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泓花园__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应设两根墙骨柱 , 实际工程中建议最好采用三根墙骨柱。 以便墙内外两侧面板的固定 ,以及墙体构件的组装和固定。 墙转角处和墙交接处墙骨柱的排列有如下几种方案可供选择 , 如图 13 图 14 墙骨柱的打孔和缺口 (见图 ) 墙骨柱和顶梁板 、底梁板的开孔和缺口限制条件规 (见图 ) 范允许在限制范围内对墙体框架构件开孔或开凿缺口 : 承重墙墙骨柱开孔或开凿缺口后的剩余高度不应小于截小于 50mm。 如果超过该限值 , 则应对顶梁板进行加固 4. 门窗过梁施工要点。 墙体开 洞空的要求 孔洞上的荷载通过过梁传递到支承托柱和相邻的全长墙骨柱 ,再传至楼盖。 全长墙骨柱与托柱和过梁的端部固定。 承重墙的所有开孔 ( 开孔宽度小于全长墙骨 柱最大允许间距的除外 ) 必须采用过梁和双墙骨柱。 如图 图 15 采用规格 材制作的过梁的最小尺寸由跨度表决定 , 承重墙的顶梁 板 和门窗过梁间的短柱的间距必须符合墙骨柱的间距要求 , 因为它们承受来自顶梁板的荷载并传至过梁。 对非承重墙来说 , 也要求使用短柱 , 此时的短柱仅供覆盖墙面板时使用。 对于窗洞 , 洞口底 部设窗台梁 , 其荷载通过下部的短柱传至底梁板。 这些 构件不承受任何主要荷载但其间距应满足安装墙面板的要求。 规范规定 , 构成孔洞的所有构件 ( 过梁除外 ) 的宽度应与墙骨柱截面高度相同。 门窗过梁 的设置要求 保证门窗过梁与附近墙体的牢固连接是很重要的。 最好 的办法是保证过梁上的顶梁板是连续的并且不与过梁的端部连接 , 使过梁处于较高位置 , 为洞口上部留有净空。 用钢板或木板拼接为次选 见 (图)。 (图 ) 小孔洞上方的过梁一般由两层规格材组合而成。 较大孔洞上方的过梁通 16 常由三层至五层规格材组合而成。 与组合 楼盖梁一样 , 组合过梁的钉连接应满足或超出规范的最低要求。 工程木产品 ,如层板胶合木或结构复合材 (SCL), 通常也用作较大孔洞的过梁。 SCL 也必须经工程计算验证是否满足荷载要求。 供应商必须提供产品满足工程设计的证书以及有关产品的其它 一些设计资料。 所有有关产品的信息必须保存以备检查。 而且 , 较大孔洞上方的过梁所需支承比托柱和全长墙骨柱在两端支座所需支承要大如图 图 预留 门窗 孔洞尺寸 墙上开孔洞是为了安装门和窗。 通常在建筑平面图上并不标明这些预留孔洞的精确尺寸而只标注门窗的尺寸门窗尺寸可由门窗表查出。 应慎重确定门窗预留孔洞的精确尺寸。 如果孔洞过大 , 在墙上安装门窗框时比较困难且内部装饰可能掩盖不住缝隙。 如果孔洞太小 ,门窗可能装不上或不能保证其平直。 开窗洞时 , 确定预留孔洞尺寸不仅必 须考虑窗户和窗框 , 而且必须为填隙和调整平直留出空间。 因此 , 通常在孔洞和窗框周边之间预留 1012mm 的空间。 门窗制造商通常会提供其门窗产品所需的预留孔洞尺寸。 这对窗户安装非常重要 , 因为不同制造商生产的窗户规格各不相同。 而且窗户的尺 17 寸、类型和材料众多给精确计算预留孔洞尺寸带来困难。 开门洞时 , 确定预留孔洞尺寸应考虑下列因素并留出额外空间 : 门框两侧构件和顶部构件的厚度、调整门框平直 , 进户门门槛的厚度、空气流动和室内门下的楼面装饰。 5. 楼面搁栅施工要点。 楼盖体系 构成 178。 楼盖搁栅 (由规格材和或工程木产品制成 ),支承于地梁板和梁上 ,并横跨建筑物宽度 , 图 178。 组合梁 (由规格材或工程木产品组合制成 ),在基础墙之间支承楼盖搁栅 178。 与楼盖搁栅垂直的封头搁栅 (规格材或工程木产品制成 ),用来固定搁栅端部 ,并支承于地梁板上 178。 由规格材制成的木底撑 ,剪刀撑或搁栅横撑 ,在支座间将搁栅连接起来 178。 由木基结构板材制成的楼面板 ,板材长度方向与搁栅垂直、宽度方向拼缝与搁栅平行并相互错开。 该剖视图显示了典型楼盖体系的一些其它特征。 非承重墙下的搁栅可以加倍。 搁栅在梁上互相搭接。 楼盖需要开 孔以便安装楼梯。 各类结构构件必须紧固在一起。 楼盖系统应可靠锚固 在基础以抵抗由风和地震引起的上拔力和侧向力。 底层楼盖搁栅和整个楼盖系统通过螺栓和地梁板连接在一起,螺栓应埋入基础内 , 不要将搁栅搁置在混凝土或砌体基础的预留槽内,应采用地梁板和螺栓将楼盖搁栅锚固在基础上,因为这样能提供更坚实的锚固,地梁板 19 – 19 除了有助于锚固,还能支承 楼盖搁栅和封头搁栅并将楼盖荷载传至基础墙上。 地梁板最小规格为 40*90 mm( 士 2mm)。 规范规定锚固螺栓最小直径为 12mm,最大间距为 2m。 距地梁板两端 100— 300 mm内应该保证有一螺栓。 螺栓应该埋入混凝土至少 300 mm。 尽管规范没有特别规定,但是 L形锚固螺栓能更好地抵抗外拔力。 如图 施工 注意事项 楼盖系统的图纸和工程报告上应包括支座详图、桁架位置、支撑和剪刀撑详图、集中荷载、恒荷载、活荷载、支承长度、连接件以及其它细节方面的信息。 当需要进行构件设计时,其它结构 构件以及地基基础都必须加以考虑。 任何情况下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结构设计。 用于申请建筑许可证的制造商的设计资料应该保存在现场,以备检查及参考所用。 图 所示的内容可能具有典型性,却显示了制造商对特定使用条件的特定要求。 (1.) 提高楼盖系统的整体强度 增加楼面板厚度 也有助于荷载在搁栅间的传递。 楼面板通过 胶 粘接和钉接或通过螺丝紧固在搁栅上可以提高楼盖系统的强度和整体性。 楼面板通过 胶 粘接和螺丝连接也有助于减少楼盖噪音。 荷载分配包括紧固楼盖构件以便楼盖系统形成一个整体 , 可见 ,这样有 助于荷载在搁栅间的分配并提高楼盖刚度。 尽管跨度表没有考虑荷载 20 – 20 分配的有利处 , 但它仍可作为改进楼盖性能的方法 , 特别是在跨度接近表中限值时。 (2.) 楼盖搁栅 的 规格 ,材 质 ,间距 ,跨度 选择 根据规范 , 楼盖搁栅由符合设计要求的规格材或 人字梁 制成。 搁栅间距不得超过 600mm。 由规格材 和人字梁 制成的楼盖搁栅尺寸根据符合 GB50005 规定的跨度表确定。 楼盖搁栅由规格材 和人字梁 制成的楼盖搁栅的最小尺寸的选择取决于这些表中的各项因素的联合作用和相互影响。 使用木撑 使用木底撑和 剪刀撑或木底撑和搁栅横撑有助于增加刚度和减少振动。 避免搁栅发生屈曲变形。 木底撑尺寸一般不小于 2Ox65mm, 当荷载分配要求使用木底撑、剪刀撑或搁栅横撑时 , 它们与支座或布置在其它排的 构件的距离不得超过。 同时使用木底撑和剪刀撑或木底撑和搁栅可提高楼盖性能 , 超过单独使用剪刀撑或搁栅横撑的楼盖性能。 增加木底撑与剪刀撑或搁栅横撑排数 , 使得它们之间的距离小 21 – 21 于 , 可进一步增强楼盖性能。 图 搁栅横撑 由填块组成 的 搁置在搁栅之间并与搁栅垂直。 见图 木底撑 指的是紧固在搁栅下侧的木条。 成排的搁栅横撑、剪刀撑或木底撑应延楼盖长度连续设置 , 并且在楼面板安装后用钉子或螺丝紧固。 搁栅横撑一般与搁栅具有同样规格。 见图 剪刀撑 剪刀撑由成对的斜撑组成 , 斜撑在搁栅间彼此交叉。 尺寸为 2Ox65mm 或 4OMOmm。 搁栅下面的衬条用于支承修饰材料。 2Ox90mm 规格的衬条间隔一般不超过 610mm。 2Ox65mm 规格的衬条间隔 一般不超过 406mm。 使用衬条或当楼面板直接与屋盖搁栅相连时 , 楼盖性能会提高 , 此时可以不使用木底撑。 见图 ( 注 : 木材规格可能有177。 2mm 的差别 ) 空洞 的加固 较大的楼盖开孔必须进行加固。 当孔长在 和 之间 , 应用两根封头搁栅。 当孔宽在 和 之 间 , 应用两根封边搁栅。 长度或宽度超过这些尺寸的任何开孔需要进行工程计算来确定搁栅尺寸。 封头搁栅以及被开孔切断的搁栅 , 当依靠楼盖搁栅支承时 ,应选用合适的金属搁栅 托架或采用正确的钉连接方式。 图 屋架 屋架的施工要 点。 . 齿板桁架适用标准 GB50005 允许在轻型木结构建筑中使用木 桁 架 , 在屋盖系统中 , 通常用木 桁 架来替代椽条和搁栅。 桁 架是一种结构构件形式 , 通过布置成三角形的腹杆和弦杆来传递荷载 如 (图 )。 轻型木结构的木 桁架是由不同尺寸的规格材制成的 , 腹杆和弦杆用镀 锌 钢板冲压而成的多齿的连接板进行连接 如图 ( 1) 在加拿大 , 轻型木结构的木 桁 架的设计和使 22 – 22 用需符合加拿大国家建筑法规和 CSA 标准 086 《木材工程设 计》的规定。 齿板也必须遵循 CSA 标准 086 178。 01 《木材工程设计》的规定。 齿板的应用很广 , 可根据相关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评估 图 ( 1) 轻型木结构的木 桁 架 制做 桁 架 一 般 根据特殊的设计 图纸 要 求 ,利 用 结构分忻软件进行 工程 设计 ,并提 供给 桁架 制造 商 ( 组装和提供 桁 架产品 )。 桁架制造商还应提供桁架满足 工程 设计的 证 书 每榀桁架的框架平面图和设计图。 以及安装和支撑说明。 该项目 建造屋盖的方法有两 种: 一种是在工厂预制 , 现场 安装的屋盖桁架如图 ( 1)。 另一种是将单个构件 , 例如椽条和搁栅 , 在现场组装构成屋盖。 后者称 为传统屋盖。 大多数屋盖采用前架建造以便节约现场工作时间和材料。 桁 架 也 是 用进口各规格 木产品 ,可通过设计来满足屋盖自重等特定荷载。 屋盖 桁 架横跨两侧外承重墙 , 无需中间支撑 , 可适用于几乎任何形状的屋顶 ,也可用 于屋面悬挑结构。 规范 提出轻型木结构房屋的 屋盖系统可采用轻型 桁 架 , 跨度相对较小时 ,也可用屋 脊梁 、椽条、以及顶棚搁栅等构成。 在一定条件下 ,使 用传统屋盖可能会更为便利或实用。 23 – 23 梁柱 梁柱施工要点 ( SPF)顶梁板和底梁板的设 置 (1)承重墙 承重墙至少需设两层顶梁板以助于将从楼盖搁栅或屋盖 桁 架传来的荷载分配至墙骨柱。 (2) 非承重 非承重墙可以设单层顶梁板 , 单层顶梁板的接缝也必须位于墙 24 – 24 骨柱顶端并用镀 锌 钢板连接。 (3) 接长 接缝 两层顶梁极的接缝应交错排列 ,上、下层的接缝应至少错开一个墙骨柱间距 , 接缝处必须位于 墙骨柱顶端。 (4) 转角处 在墙 转角和墙相交处 顶梁 板 必须交错互相搭接 ,以便紧固 见图 ; 单层顶梁板的 转角 接缝也必须位于墙骨柱顶端并用镀 锌 钢板连接 图 顶梁板和底梁板的 施 工 1.) 梁板 的选材 规范规定 , 在 墙骨柱上、下两端需设顶梁板和底梁板。 顶梁板和底梁板宽度不能小于墙骨柱截面高度。 底梁极在支座上突出的尺寸不得大于墙体宽度的 1/3。 顶梁板和底梁板通常选用全长规格材制作。 根据墙体长度、建造或安装墙体的其它要求 , 也可选用长度较短的顶梁板和底梁板。 顶梁板和底梁板应选用平直的木材 , 以保证墙体垂直。 顶梁板和底梁板应平放于楼面底板上 , 端部平接、边缘对齐。 2.) 顶梁板和底梁板 的安装 根据给出墙体标高的建筑结构图 , 用全长卷尺测量并标出墙骨柱的位置。 墙骨柱与顶梁板 和底梁板的交接处用直角标记。 有时 , 在精确定位前将底梁板临时固定在其实际位置上是很有效的。 这样便于调整相邻墙体厚度和墙面板的宽度 ,避免出错。 有时可根据楼盖搁栅布置墙骨柱 , 以便布置冷热通风管道。 3.)墙骨柱的 安装定位 第一步是定位墙体孔洞处和墙体交接处的中心线。 在墙体开洞情况下 , 构成窗户的托柱和沿托柱排列的短柱可以通过测量洞口两侧距中心线距离为洞口毛尺寸的一半进行定位。 墙交接处的位置也可以通过测量两侧距中心线的距离来定位。 墙骨柱边缘用线标记 , 其位置可用 25 – 25 其它记号标记。 例如 , 托柱和短柱的位 置可分别用 J 和 C 标记 , 全长墙骨柱用 X 表示 , 以示区别。 然后 根据间距要求确定全长墙骨柱和其余短柱的位置。 墙骨柱的位置从墙端部开始测量定位。 因为墙板必须钉在墙骨柱的中心 , 所以墙骨柱边界距墙骨柱中心线的距离一定是墙骨柱截面宽度的一半。 柱的构成与锚固 可以使用组合规格材 ,锯材或工程木产品制成 ,并合理的锚固于基础上。 楼 盖组合截面梁 1.) 梁用规格材制成 梁用规格材制成梁可用规格材制成 , 通过钉子或螺栓连接在一起梁一般用 3 、 4 或 5 层 规格 材制成。 规范要求规格材的厚度为 4Om( 177。 2m), 并侧立安装。 梁在支座上的搁置长度不得小于 9Omm。 组合截面梁的最小尺寸通过跨度表来决定并符合 GB50005 要求。 尺寸取决于木材种类、等级和跨 度。泰泓花园__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x , 仿此可推得 20 0 0 01( ) ( ) ( ) ( ) ( )21f x f x f x f x x x () 001 ( ) ( ) ( )! nn nf x x x R xn , 其中 ( 1 ) 101( ) ( ) ( )( 1 ) ! nnnR x f x xn , 介于 0x 与
轴承钢球的历史,为中国今后钢球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至 80 年代,在这 20 多年左右的时期,中国钢球制造工艺基本是苏联模式,设备主要以苏联和仿制苏联的为主,也有德国和仿制德国的,进入 60 年代上海机床厂开始与上海钢球厂共 同开发了第一批全国产化的 3M4630 磨球机,上海第三机床厂大批仿制了西德 SMS 公司的 SMS72 钢球研磨机。 在 70 年代最大的技术改进是试验、研究光磨工艺
C/3 5 1 C/4 6 D/3 7 D/4 8 E/1 9 E/3 10 2. 钢筋混凝土构件 尺寸及钢筋配置检测 现场用钢筋定位仪分别对梁 、柱、墙体的 钢筋配置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对部分构件的尺寸进行了详细测量,现场检测情况见图 ~图。 图 检测人员用 用钢筋定位仪进行 柱 钢筋 检测 图 检测人员用 用钢筋定位仪进行墙体钢筋 检测 所检测构件的对应位置见图 ~;变电所框架柱
初始条件,并采用标准的 SIMPLE 算法和稳定的层流模型来求解压力速度耦合问题,对于翅片表面温度分布,采用翅片导热与流体对流换热耦合求解。 4. 数值计算平直翅片管在层流、恒壁温条件下的换热特性与流动阻力,模拟得出流场各参数分布,分析来流速度及管排数、管间距、翅片间距等几何结构参数与努赛尔数 Nu 和流动压降△ P 的关系,并得出其对平直翅片管换热因子 j、阻力系数 f 及综合性能参数 j/f
(2) 电源电路模块 电源电路是由一个 1KΩ电阻、一个发光二极管、一个二极管、还有一个开关组成。 电源电路的主要功能是给单片机和液晶显示提供电源,保证 AT89S52控制模块和 12864 液晶模块能正常工作。 (3) 复位电路模块 复位电路是由一个 220Ω电阻、一个 1KΩ电阻、一个 22uF 的电解电容还有一个安静来组成。 复位电路在这次设计中起到了复位与清零的作用。 (4) 下载电路
动基站塔上的通信天线、全球定位系统( GPS)接收天线和大家手机内的天线,等等。 天线种类繁多,大小不一,千姿百态,尽管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大,但都是基于相同的辐射与接收机理,都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与设计的。 正因为如此我才要先大体简单的介绍下天线。 天线的主要功能首先是能量转换:将发射机经传输线的射频导波能量变换成无线电波能量向 空间辐射(发射天线),或反之(接收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