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接头注射工艺及模具设计学士学位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注射压力( MPa): 100~150 成型时间( s): 20s 5 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分型面应选在塑件的最大 平面 上,由此可知分型面应选在小孔的中线上 ,如图 31 所 示。 图 31 型腔数目 和排列方式 型腔数目 该塑件精度要求为 IT6, 模具机构复杂程度, 生产效率, 可以采用一模多腔, 初步确定选择一模两腔。 型腔排列形式的确定 本塑件在注塑时采用一模两腔。 考虑浇注系统 的设计、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等因素, 采用如图 32 所示的型腔排列方式 ( 1)。 图 32 型腔排列方式 ( 1) 采用图 32 所示的型腔排列方式,模具结构不复杂,容易保证塑件的质量。 若采用图34 所示的型腔排列方式 ( 2) ,虽然较图 3在模具结构上少了一侧的抽芯机构,但将两个侧型芯放一侧, 使得模具结构不对称, 模具纵向尺寸将随之增大 且 由于侧型芯较细小,并抽芯距较长,造成抽芯力大,抽芯机构相对复杂, 然而 模具制造成本 相对图三排列要高的多。 第三章 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6 图 34 型腔排列方式 ( 2)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本模具 采用一模两腔, 直线 对称 排列, 采用推杆 脱模 , 简化模具结构; 浇注系统采用对称平衡式, 分流道选用梯形,加工容易,熔体的沿程压力损失少; 浇口采用 矩形 侧浇口 ,矩形侧浇口容易充型, 开设在分型面上。 因制件有一侧 小 孔, 且 垂直与脱模方向,阻碍塑件从模具中脱出,因此必须设置 侧向 抽芯机构。 本模具采用斜导柱抽芯机构。 注塑机型号的确定 注射量的确定 塑件的体积: V 塑 = 塑件的质量: gVM   式中, p 取。 计算 流道 凝料体积 倍的塑件体积姑且等于流道凝料的体积 ,故以此注入模具型腔塑料熔体的总体积为 321 )( cmVV  选择注塑机 计算得出一次注入模具型腔的塑件总体积 为 31 cmV  ,根据一次注塑量,计算出注塑机的公称注射量。 查 教材【 1】式( 418)则有: 31 cmV  根据以上计算, 查教材【 1】附录 G 初步选定公称注射量为 200cm3,注射机型号为J54S200,其主要参数见表 31。 7 注射机的相关参数的校核 注射压力的校核 MPaP 1091  , 安全系数取 K ,则: 101 1 1 PM P aPK  ,该注塑机注射压力不合格。 根据注射压力重选注塑机,选择型号为 XSZY250 的注塑机,注塑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32。 8 校正 注塑机锁模力 ( 1) 油管接头塑件 投影到 分型面上的面积 A1,则: 21 mmA  ( 2) 流道凝料投影到 分型面的面积 A2 12 AA 。 ( 3) 塑件和流道凝料投影到 分型面上的面积 A3,则:   2213 2 7 12 mmAAA  ( 4) 模具型腔内的胀型力 F1,则:  5131 102 8 式中 ,P1,取 30MPa。 注射机的最大 锁模力 52 1018F ,安全系数取 K ,则 K2F1 = 105NF2 ,所以,注射机锁模力合格。 9 主流道靠近喷嘴部分直径的大小: d=喷嘴尺寸     mm5141~  主流道的与分流道相连部分直径的大小 : mmLdD n2  , o3a。 浇口套的上端半径: SR0=喷嘴球头半径   mm202~1 。 浇口套里 的凝料体积     32233 3 6 cmRrrRLV  当量直径 尺寸的确定 : mmRn  主流道浇口套的形式 的设计 第四章 浇注系统的设计 主流道的设计 主流道的尺寸 主流道长度尺寸 :小型模具应尽量小于 60mm,流道太长容易损失压力,流道长度取50mm。 喷嘴和浇口套的配合高度尺寸: mmh 5。 主流道小端口处与注塑机喷嘴反复接触,摩擦,易磨损,将流道浇口套与定位圈设计分开设计,以便与拆卸换。 由图 41 所示。 10 图 41 主流道  MD    oo 8t a a  xhxA 流道截 面积等于 直径为 的圆的面积,可 以 得 出梯形截面的下底 x≈ 4mm,则梯形 截 设计分流道的类型、截面积及长度 选择它的布置形式 在设计分流道长度时也应尽可能短,选择平衡式分流道。 长度方向的尺寸 分流道设计取小值。 分流道长度 L分 取 40mm。 圆形分流道的直径 塑件的质量 gM  ,分流道的当量直径为 截面形状类型 分流道多设计在分型面上,这样方便加工和凝料的脱模。 本设计分流道横截面积采用梯形截面。 截面各尺寸的计算 设梯形的下底为 x,根据资料梯形的高 h=5mm,则: 11 面 上底约为 5mm,如图 42 所示。 图 42 凝料体积 的计算 分流道的长度 尺寸的计算 mmmmL 80240 。 分流道截面积 尺寸的计算   22 mmmmA 。 分流道 凝料体积 的计算 V 分 =L 分 A 分 =80 =1260mm≈。 校正 分流道 剪切速率 完成一次注射的 时间: 根据资料 , t=。 单位时间内 分流道 内熔体 体积 的计算 : q 分 =( V 分 +V 塑 ) /2=(+)/2=。 教材【 1】式( 420)可得剪切速率 r’分 = 分 /(∏ R 分 )= 103/( 1/8 )s1= s/ 3 根据比对相关数据 , 剪切速率正常。 mmnth  表面粗糙度和脱模斜度 流道的表面粗糙度。 脱模斜度取 8176。 确定浇口 采用矩形侧浇口,设计在分型面上。 侧浇口尺寸 深度 h。 查找有关的资料, POM 侧浇口的深度尺寸一般取 ~ ,  12 宽度 B。 mmmmAnB 9 9 8 6 1  验证剪切速率 mmBhR  ( 1) 注射时间:查教材【 1】表 48,可得 t=; 2) 单位时间内侧 浇口 内熔体的体积 : smmscmtVq /105 5  ( 3) 剪切速率: sRnqr /39。 42343   查询资料库 , 得出的结果正常。 验证 主流道的 r’ 计算 单位时间内 主流道 内熔体 的体积 scmt nVVVq / 3321    主流道的剪切速率 r’主 = 主 /(∏ R3 主 ) = 103/( )= 103/s 主流道内熔体的最佳剪切速率位于 5 102~ 5 103/s 之间,因此,该剪切速率合格。 冷料穴的设计 主流道末端设有冷料穴,所以要对凝料进行拉料,选球头拉料杆进行拉料。 查询相关资料,对于 POM 这种不一样的材料, n ; A 是凹模的内表面,A=。 侧浇口的长度尺寸的确定。 侧浇口的长度 L 浇 取 圆形浇口半径 R。 BhR  2 剪切速率验证 13 凸凹模 设计 型腔 的结构 类型 图 51 型芯的结构类型 有 两种 结构 类型。 选择 整体式 凸模, 如图 52 所示。 第五章 凸凹模 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有 四种 不同形式的凹模结构。 结合塑件的结构特点 , 及模具的结构布局,选择整体嵌入式作为本次的凹模结构形式 如图 51 所示。 14 图 52 侧向抽芯机构 通常有斜导柱、斜弯销、斜导槽、斜滑块、楔块、齿轮齿条、弹簧等多种抽芯机构。 由于抽心距离长,抽芯力大,所以采用斜导柱抽芯机构 比较容易实现侧抽芯 ,如图 53 所示。 15 图 53 成型零件的刚才选用 凸凹模 尺寸的计算 图 54 根据对成型塑料的综合分析,成型零件的强度刚度要高,耐磨性能好,抗疲劳强度也要强,还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和抛光性能。 采用 以前常用的 平均 值法 计算 凸凹模 尺寸,塑件 制造 尺寸公差 在如上塑 件零件图 54中给定。 16 模具型腔 径向尺寸 塑件外部 分径向尺寸 转换 为入体尺寸 : mmmml s  , s ; mmmml s  , s ;      mmxlSL zsscpM 1          mmmmxlSL zsscpM 7 5 1 7 2    cpS 是塑件的平均收缩率,搜得 有关资料收缩率为 %2~% ; x是系数, x ; s是塑件的制造公差(下同); z 是凸凹模的制造公差,取sz 61(下同 )。 型腔高度 塑件高度 尺寸的转换 为入体尺寸 : mmmmH s。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