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不 开窗户,河道寸草不生。 河道最窄处只有几米宽。 沿岸群众迫切盼望通过工程治理改善 水质,进而改善生活环境。 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及发展状况 镇 隶 属 于 县 , 位 于县西北部,地理区位位于东经 176。 XXX 县 XXX 污染 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7 ′ 〞,北纬 176。 ′ 00〞。 东西横距宽为 9 公里,南北纵距长为 15 公里,辖区总面积为 平方公里。 该镇距锦州市 38 公里,距沈阳 70 公里,距阜新 99 公里, 距 县城 18公里。 .1 自然环境 气候 气象、水文:该镇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西南风。 平均气温为176。 C,年最低气温 176。 C,年最高气温 176。 C。 年平均降雨量 500— 600mm,降雨期主要集中在 6789 四个月。 年日照时数 小时,无霜期平均 160 天,冻土深度一般为 米左右,最大为 米。 地貌 该镇位于 山支脉东侧的丘陵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高程为 64 米左右。 该 地区地下水储量较为丰富,含水层厚为 米,水源距镇中心 3 公里。 地耐力为 12— 15T/m2,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采空地段 平方公里。 水文 镇域东部河流为 河,该河在枯水季节流量为 XXX 县 XXX 污染 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8 米 /秒,汛期河水猛涨,本地区主要承泄河道和补充地下水的主要河源。 自然资源 矿产: 镇地下有交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田面积可达 平方公里,储藏量可达 万吨,按照现在开采速度还可以开采 40年,但煤质较差。 阜矿集团介绍 阜矿集团成立至今,已累计生产煤炭 7 亿吨。 如今,资源已成为不可规避的最大问题。 目前,阜矿集团正在积极进行经济转型和资源外扩。 从 2020 年 3 月开始,阜矿集团已经先后操作了 6 了破产项目,破产了 7 个煤矿(平安矿、东梁矿、新邱露天矿、新邱矿、王营矿、海州露天矿和高德矿)。 现有的 9 个生产矿井经济可采储量不足 亿吨,其中,伊马矿和乌龙矿已于去年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并于去年9 月 1 日停产关闭; 矿由于破产费用不足现在暂停破产;海州露天公司为海州露天矿破产重组企业, 2020年正式关坑停产;艾友矿、清河门矿、兴阜矿也只能维持开采 3~4 年。 同时,阜矿集团现在岗职工 万人,人员多、包袱重,仅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拖欠就达 亿元,给阜矿集团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XXX 县 XXX 污染 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9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1) 县 道清淤极其生态综合治理,是 县 镇发展的需要。 是流经 镇 、 的一条河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和生态价值,已经成为 镇不可再生和替代的资源。 由于原有工业污水和 镇生活污水的随意排入,使 水环境质量为劣 V 类,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日常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通过对 河 段的清淤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可以极大的促进当地招商引资工作的进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促进 镇的发展。 ( 2) 县 段的清淤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充分利用区域独有的自然景色,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的规划 理念。 建设富有滨水特色的生态景观系统,创造一个生活与工作,人工与自然环境共生交融的生态空间。 以此提高当地形象,拉动经济,吸引投资,建设成为现代农业为主要特色的生态乡镇,形成风景优美、人民安康、社会文明、生机盎然的和谐环境。 任务目标 XXX 县 XXX 污染 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在满足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 水资源,进行清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净化水质的同时,从现一个自然、稳定、健康的河流。 建立污染底泥生态处理系统,解决长期以来 黑水 家河底泥对河水水环境的污染问题。 在维持生态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人们休闲、娱乐、景观与一 体的自然河流。 ( 1)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通过河流清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解决 的水质污染,建设自然生态的河流,将 改造成富有滨水、湿地特色的和谐、生态、自然的绿色长廊,起到调节区域气候、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 2)解决污染底泥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问题 针对长期以来由于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大量污染物质在该河流底泥中淤积,对地表水环境及当地粮食生产、居民生活产生威胁的问题,通过生态恢复手段,低成本处理污染底泥。 ( 3)拉动经济 通过河流清淤生态环境综 合治理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提 升土地价值,增加招商吸引力,提高农民收入,快速拉动经济发展。 项目建设可行性 XXX 县 XXX 污染 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 1)政策条件 《 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 中明确提出“以辽河流域污染防治和碧海行动为重点,加大了水污染防治力度”。 城镇经济的增长、城区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打造最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场所, 镇促进发展的根本目的同样在于改善居民生存质量 和生活环境。 而人居环境的不断完善,显然是实现生存质量改善的关键性保障因素之一。 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良好的环境,因为环境质量是城镇质量的 重 要标志, 因 此,整治是“生态和谐的宜居城镇”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保障。 ( 2)技术可行 目前国内外对人工湿地、生态护坡为核心的生态污水净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利用生态学原理净化污水和处理污染底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国内已建的多个生态修复系统为工程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管理实践经验。 以此进行清淤、生态护坡为核心的 清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技术上风险较小。 ( 3)资金落实 本项目属于公益性的污水治理项目,对于促进辽河 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改善当地的水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建设受到环保部门及当地政 XXX 县 XXX 污染 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府的高度关注,并能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资金落实基本能够保证。 3 项目建设内容及总体目标 项目建设内容 本工程项目 主 要建设以下 2 项工程 污染底泥生态恢复工程 生态堤岸建设工程 总体目标 县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将按照“增加城镇绿地,保障河流水质,建设植物多样化景观,实现区域与 城镇休闲功能”为总体目标,运用生态学原理从根本上修复目前污染严重的。 社会目标 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饮用水健康安全,促进了 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实现 XXX 县 XXX 污染 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地表水质量得到根本改善;二是污染底泥得到根本治理;三是植被覆盖率提高了。 随着水质和植物覆盖率的增加促进了高中低级生物的衍生,生物日趋多样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水质净 化目标 目前 基本上就是 镇的排污河,在 阜新矿物局 煤矿没有将污水治理前 生产时水中 COD 浓度有时高达 1000mg/L,通过淤泥的清理后及一段时间与浅层地下水的水体交换,水质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治理标准》中 V 类水质标准, COD 浓度达到 40 mg/L,通过生态护坡建设可以有效降低河流水质中 COD、氮磷等污染物的浓度,使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治理标准》中 IV类水质标准。 表 31 通过治理前后河流水质的变化情况 表 31 设计出水水质 单位: mg/L 污染因子 化学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 氨氮 原 水 300 100 30 清淤生态治理后 40 10 2 底泥净化目标 XXX 县 XXX 污染 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目前 底泥有机质含量过高,导致底泥厌氧发臭。 通过底泥清淤和对清淤底泥的植物修复可以有效的净化底泥,防止污染底泥的二次释放,保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治理标准》中 IV 类水质标准。 清淤前后河流底泥情况如表 32 所示。 表 32 设计底泥处理效果 污染因子 含量 有机碳 总磷 总氮 处理前 9% 2‰ 3‰ 处理 后 % ‰ 1‰ XXX 县 XXX 污染 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4 方案设计 工程总体设计 生态 综合治理方案是当前广泛应用于河流 治理的一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