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毕业设计基坑支护(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事项 ..............................................................................................................58 第六章 基坑工程监测 ............................................................................................................ 60 基坑工程监测目的 ...................................................................................................... 60 基坑监测工作的内容 .................................................................................................. 60 水平位移监测 ..............................................................................................................60 沉降 监测 .....................................................................................................................61 测斜监测 .....................................................................................................................62 轴力监测 .....................................................................................................................63 基坑及周围环境的监测、测试 ......................................................................................63 基坑监测基本要求 ...................................................................................................... 63 观测频率 ...................................................................................................................... 64 监测数据处理 .............................................................................................................. 64 第七章 结论 ............................................................................................................................ 65 参考文献 .................................................................................................................................. 67 致谢 .......................................................................................................................................... 68 河南 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问题的提出 随着城市的建设基坑支护技术也不断发展, 面对不同工程环境及条件,采用何种支护形式显得至关重要,同时把是否能保证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及工程造价低作为判断一个支护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的标准。 如果支护结构型式选择合理 ,就可以做到整个基坑以及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过去支护比较简单 , 一般能满足基坑安全施工,然而单一的支护技术已满足不了当前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各种组合支护技术也蓬勃发展,选定该课题也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及本人 以后 毕业的主要服务去向,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使我们把所学 过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使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工程设计能力,能独立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通过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我们在应用现行规范、标准、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达到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巩固、综合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现状 基坑工程是我国当前地基基础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基坑工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开始全面、深入地研究与工程实践, 改革开放以前,基础埋深较浅,基坑开挖深度一般在 5m以内,一般建筑基坑均可采用放坡开挖或用 少量钢板桩支护。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形势下,全国工程建设亦突飞猛进,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建筑高度越来越高,同时各地还兴建了许多大型地下市政设施、地下商场、地铁车站等,导致多层地下室逐渐增多,基坑开挖深度超过 10m 的比比皆是,其埋置深度也就越来越深,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防、地铁、地下商场、仓库、影剧院等大量工程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工程实践,城市地下空间开挖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和提高。 国内外大量工程实践表明,许多工程的最危险阶段不一定是在正常使用阶段,而是在建造阶段和老化阶段。 对许多工程事故常常发生在施工阶段而言,其原因除了施工质量没有保证、施工方法发生了不合理的改变、人为错误等原因以外,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对环境、地质、荷载等因素认识不足而导致设计和施工中的某种失误和疏忽所致。 因此国外许多国家陆续制订了指导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和施工的法规。 除了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沉管法、冻结法及注浆法等开挖技术外新进展还有:全过程机械河南 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一章 绪论 2 化、盾构法得到较大发展、微型盾构和非开挖技术已广泛应用、预砌块法施工技术、预切槽法施工技术、顶管大管棚法、微气压暗挖法、数字化掘进,又称计算机化掘进,应用 于硬岩工程的开挖。 常用基坑支护技术的方法 排桩或地下连续墙 适用条件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一、二、三级;悬臂式结构在软土场地中不宜大于 5m;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宜采用降水、排桩加截水帷幕或地下连续墙。 水泥土墙 适用条件 :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水泥土桩施工范围内地基土承载力不宜大于 150kpa;基坑深度不宜大于 6m。 土钉墙 适用条件 :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的非软土场地;基坑深度不宜大于 12m,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逆作拱墙 适用条件 :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 淤泥和淤泥质土场地不宜采用 : 拱墙轴线的矢跨比不宜小于 1/8;基坑深度不宜大于 12m;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放坡 适用条件 :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三级;施工场地应满足放坡条件;可独立或与上述其他结合使用;当地下水位高于坡脚时,应采取降水措施。 本设计的主要 内容 及 设计 原则 设计内容 本篇设计的编写是通过武汉市泰合小区 3住宅楼工程地质资料的搜集以及 相关参考文献的查阅、学习、总结,深入了解基坑支护技 术的设计内容及设计方法,选择排桩锚拉支护的依据,及其优缺点,排桩桩长,桩径,以及锚杆长度,间距及配筋。 一方面为今后有关这类 基坑支护 的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更能推动该地区 基坑支护 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基坑支护 技术文献综述 河南 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一章 绪论 3 3. 基坑支护设计计算:排桩的嵌固深度、内力及配筋计算,锚杆设计计算,稳定性验算, :水平位移监测、沉降监测、测斜监测、及轴力监测。 设计原则 本基 坑支护坚持安全、经济、方便施工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在掌握基坑工程要求(平面尺寸和深度等)、场地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周边环境条件等资料后,对影响基坑工程维护体系安全的主要矛盾作出分析。 安全原则不仅指维护体系本身安全,保证基坑开挖、地下结构施工顺利,而且要保证临近建(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经济原则不仅是指维护体系的工程费用,而且要考虑工期,考虑开挖是否方便,考虑安全贮备是否足够,应采用综合分析,确定该方案是否经济合理。 方便施工原则也应是维护体系的选用原则和思路之一。 方便施工可以 降低开挖费用,而且可以节约工期、提高维护体系的可靠性。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二章 工程地质资料及概况 4 第 二 章 工程 地质 资料及 概况 工程规模 拟建场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雄楚大道与佳园路交汇处,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规划意见书,该建筑项目占地面积约 3500 平方米,建筑物地上 23 层,一、二两层作为商业用房,地下室为两层,作为车库与机房用地,建筑物控制高度小于。 基坑深度为 ,根据场地的土层条件及 武汉 市类似基坑工程的经验,为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及尽量节省投资,经方案比选,拟采用排桩加锚杆对该基坑进行支护。 工程质量要求较高。 现场概况 武汉市泰 合小区 3住宅楼,位于雄楚大道以北,佳园路以西,基坑南北向宽 20m,东西向宽 80m,周长 200m,基坑占地面积 1600 ㎡ .基坑纵深 ,基坑北侧 25m为同一小区的建筑物,楼高 23 层,基坑深度 10m,已经施工完毕。 东侧为 50m 为一大型商厦,占地面积 6000 ㎡,基坑深度 15m,建筑物高度 120m,已经投入运营。 基坑东南 10m 两侧由公路环绕,其中公路边缘有市政建筑、地下管线等其他设施,做好支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以防止路基塌陷开裂。 图 基 坑地理位置图 工程地质 条件 地形地貌 武汉市市区处于华中地区,市区为广阔的江汉冲积平原,地处长江北西岸高河漫滩一级阶地以上,自西北部的山前地带向东南部平原区河流相沉积物逐渐增厚,地貌单元由冲洪积扇过渡为冲积平原。 地表土层杂填土及素填土组成,下部为一套第四纪冲击物,具明显的二元结构,上部为粘性土,局部夹粉土,下部为砂性土,局部夹粘性土,基地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二章 工程地质资料及概况 5 为志留系泥质页岩、粉砂岩。 气象条件 武汉市平原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4~ 17\℃。 1 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 温 4~ 5℃; 7 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 35~ 40℃。 标准冻深为 ,年平均降水量 1000~ 1500mm,且集中在雨季 7~ 9 月份,年平均风速 2~ 3m/s,最大风速可超过 15m/s。 场地土层 据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次勘探的最大深度( )范围内,除上部为人工填土外,其下部为一般第四系沉积土。 地层主要以填土、粘性土、砂土和粉质粘土等组成,其主要地层由上至下详细描述如下: ①杂填土:杂色,稍密,湿,主要以碎砖块等建筑垃圾组成,本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素填土 :黄褐色,可塑~硬塑,以粘质粉土、粉质粘土为主,主要回填物为粉质粘土,局部为粉土,含云母、氧化铁及少量砖屑、灰渣和少量小砖块及炭屑,本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层厚 ~。 ②粉质粘土:褐黄色;含云母,氧化铁;软塑~硬塑;饱和;中压缩性;土质较均匀,局部夹② 1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夹层及透镜体。 该层底部夹杂少量细纱及卵石颗粒。 ② 1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褐黄色;含云母,氧化铁;密实;湿;土质较均匀但分布不连续,主要呈薄层和透镜体状分布。 本层厚度 ~。 ③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黑、黑色,流塑 ,夹有腐殖物和贝壳碎屑,分布于整个基坑范围之内,厚度为。 ④粉质粘土:红褐色,坚硬,含砂粒。 稍有光泽,无摇震反映,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 厚度 ~。 ⑤砂土:褐黄色,含石英、云母及少量长石等,砂质不均,褐红色,中密,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