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潮粤大酒店暖通空调工程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空调设计冷负荷计算法,即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 [8]。 谐波反应法是将扰量视为连续的周期性函数曲线,从而可将它分解成多阶谐波的叠加,并用傅立叶级数来表达。 它考虑了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成周期性波动,使围护结构从外表面逐层地跟着波动,这种波幅是由外向内逐渐衰减和延迟的 [9]。 冷负荷系数法则是建立在 Z 传递函数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工程实用方法,它无 视扰量变化的周期性,将其视为一随机变量,并以一组离散的脉冲序列值作为输入,通过相应的传递函数计算出的系统反应或输出量,也是一组无穷的脉冲序列值 [10]。 以下我是利用冷负荷系数法来计算的建筑物空调负荷。 其中包括围护结构的冷负荷,即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1]。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7 冷负荷计算 本设计所涉及的冷负荷计算公式如下: 外墙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KAQc  )( ( Rc tt )( ) ( 11) 式中 )(cQ — 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 W ; A — 外墙和屋面的面积, 2m ; K — 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 W /( 2m ℃ ); )(ct — 外墙和屋面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 ; Rt — 室内计算温度, ℃。 当考虑到地点修正 dt ,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 k ,吸收系数修正 k 时,外墙和屋面的冷负荷计算式变为: KAQc  )( ( 39。 )(ct - Rt ) (12) 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计算按下式计算: wwc KAQ )( ( Rc tt )( ) (13) 式中 )(cQ — 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 W ; wA — 窗口的面积, 2m ; wK — 外玻璃窗的传热系数, W /( 2m ℃ ) ; )(ct — 外玻璃窗的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 Rt — 室内计算温度, ℃。 透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8 LQjiswac CDCCACQ m a x)(   (14) 式中 )(cQ — 透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 W ; wA — 窗口的面积, 2m ; aC — 有效面积系数; sC — 窗玻璃的遮阳系数; iC— 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maxjD — 日射得热因 数; LQC — 窗玻璃冷负荷系数。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 )(cQ 1000 LQNCnn 21 (15) 式中 )(cQ —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W ; N — 照明灯所需功率, kW ; 1n — 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 ,暗装 1n = ,明装 1n = ; 2n— 灯罩隔热系数,当荧光灯罩上部穿有小孔,可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于顶棚内,取 2n = ; LQC — 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显热: LQsc CnqQ   )( (16) 潜热: nqQ l. (17) 式中 sq —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 W; lq —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潜热散热量, W;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9 1n — 室内全部人数;  — 群集系 数; LQC — 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 所有房间的冷负荷计算见附录 ( 一 )。 湿负荷的确定 湿负荷的 计算公式: mw= g10 6 ( 18)各层湿负荷见附录 ( 二 )。 新风负荷的确定 一个完善的空调系统,除了满足对环境的温、湿度控制以外,还必须给环境提供足够的室外新鲜空气。 新风量计算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2020): ( 1) 办公楼新风量: 30 m3/h•人 (不小于总风量的 10%;保证房间正压 5~10Pa); ( 2) 大厅新风量: 10 m3/h•人。 一层至六层全空气系统根据人员的数目及每人新风量计算总风量 并校核是否满足新风比的要求,规范规定新风比 m应大于等于 10%。 新风负荷的计算 夏季空调新风冷负荷 : QW= G( iWiN) ( 1- 9) 式中 , wQ — 夏季新风冷负荷, kW; G— 新风量, kg/s;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10 iW— 室外空气焓值, kJ/kg; iN— 室内空气焓值, kJ/kg。 根据式( 1- 7),有(其它房间见附录) 表 1- 3 各房间新风量和新风负荷汇总 房间 101 102 103106 107 112 108 109111 201 202207 208 新风量 60 300 88 1500 1200 600 150 300 3000 新风负荷( kw) 1 房间 301 311313 316 302304 307310 315 305306 314 单人间 双人间 一层大厅 二层大厅 三层大厅 新风量 150 300 240 600 50 60 3000 1500 9000 新风负荷( kw) 1 6 6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11 第 2 章 空调方式的确定及水力计算 空调方式的确定 本建筑的空调方式大致分为集中方式和局部方式。 集中方式又可分为全空气方式、与机组(末端装置)结合使用的方式(或空气- 水方式)以及全水方式。 经比较,各层的大厅及 208会议室决定选用全空气系统,原因有: ( 1)由于送风量充足而室内的空气污染小; ( 2)若设置回风机则就有可能利用新风进行供冷; ( 3)送风口与回风口设置得当,室内整齐美观,就没有象风机盘管那样的末端装置暴露在室内。 各个相对较小的房间决定选用空气-水方式,即新风加风机盘管,原因有: ( 1)对于大负荷的房间风管的尺寸可以做的很小,从而减少风道空间; ( 2)用一台机组可以组成一个小的分区,故分区极为方便,如果通过手动操作,则可经济的进行个别控制。 气流组织 气流组织形式的选择 空气调节房间的气流组织,应根据室内温湿度参数、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等要求,并结合建筑物特点、内部装修,工艺布置以及设备散热等因素综合考虑,通过计算确定 以达到标准的空气品质 [8]。 空气调节房间的送风方式及送风口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般可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型风口等侧送,有条件时,侧送气流宜贴附。 工 艺性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或等于 时侧送气流应贴附。 ( 1)在房间内横向送出气流的风口叫侧送风口。 一般以贴附射流形式出现,工作区通常是回流区。 具有射程长,射流温度和速度 衰减充分的优点。 管道布置简单,施工方便。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12 ( 2) 空气经过设在顶部的散流器进行的送风,叫做顶送。 顶送的扩散和混合比较好,温度和速度分布均匀。 本工程客房采用侧送,其他均采用方形散流器顶送。 回风口采用单层栅格风口。 气流组织计算 侧送气流组织计算 以 402 客房 为例,房间尺寸: L=,B=,H=。 送风量G= sm/3 ,送风温度 st =℃,工作区温度 rt =25℃。 设 xtΔ =1℃,则xtΔ / stΔ =1/=,则可由表 21 查得射流最小相对射程 x/ 0d =17。 射流的实际射程 x== , 则 送 风 口 最 大 直 径max0d =,则可以选择双百叶送风口 120*120,则送风口的当量直径 0d = * =0. 135m ( 21) 设有一个风口, 则风口的出风风速为 0v = AG0 ψ n = ** =( 22) 则射流自由度 3 1 * dnBHd A ( 23) 所以最大出口风速应当为 max0v =*17=> 0v ,即可以满足回流区风速不大于。 由 Ar=rsTv td200g Δ = 298/ ** 2 = 310 ( 24) 由表 22 可以查得相对射 程为 ,则贴附射程为 > L=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13 所以本设计符合气流组织要求。 表 21 受限射流温度衰减规律 x/ 0d 2 4 6 8 10 15 20 25 30 40 xtΔ / stΔ 表 22 射流贴附长度 Ar( 310 ) 11 x/ 0d 80 51 40 35 32 30 28 26 23 21 散流器顶送气流组织计算 本处是针对所有顶送气流组织计算,以一层为例,总风量为 7560 hm/3 ,均布散流器 17 个,则单散流器送风量为 sm/3 ,承担区域为L B H=。 按颈部风速 *200mm。 则颈部面积为 2m。 则颈部风速为 v= =( 25) 由于散流器内部构件的阻流,实际过流断面只有颈部面积的 90%,所以实际颈部面积为 *= 2m ,实际风速为 0v =。 则末端风速为 x=0210 xvAKv x = 0 3 ** = ( 25)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14 则室内平均风速为 2122 )4/(* HL xvm  =( 26) 因为送冷风,所以附加 20%的风速,则最后风速为 < m/s,所以本设计符合气流组织的要求。 全空气 风管水力计算 管网总压力损失包括摩擦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应由计算确定。 空调系统及一 般得进、排风系统按下式进行估算 [17]: P = mP L ( 1+K ) ( 5- 1) 式中 mP — 单位长度风管摩擦压力损失, Pa ; L — 风管总长度, m; K — 整个管网局部压力损失与摩擦压力损失的比值, 弯头、三通等构件较少时, K = ~ 弯头、三通等构件较大时, K = ~ 以下 K 值取 4。 图 21三层送风管路图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15 表 23 第三层风管路水力计算表 管段编号 管长l m 流量 G )s/m(h/m 33 管径宽  高mmmm 流速 v s/m 比摩阻 i m/Pa 沿程 阻力il Pa 总阻力 5il Pa 1 6238( ) 1000 400 2 5119( ) 800 400 3 4160( ) 630 400 17. 55 4 3121( ) 500 400 5 7. 8 2082( ) 400 320 6 1039( ) 320 200 7 346( ) 200 160 2. 61 13 由表中数据得,最不利环路阻力为。 由表中数据得, 17支路阻力为 ,与最不利环路的不平蘅率> 15%,需要加阀。 其他支路计算同上。 对于新风口 风速应保持在 4~ 5m/s之间。 以三层为例,新风量为 9000 h/m3 ,风口风速取 4m/s,风口尺寸 1000 800mm2。 第三层回风管路取二个回风口,回风管尺寸为 1000 500 ㎡,回风口风速取 v=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