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实战攻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添字丑奴儿 》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 不雨也飕飕。 吴文英 《 唐多令 》 18流水 —— 愁丝愁绪(离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 李煜 《 虞美人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 《 踏莎行 》 在诗歌中,景和物往往具有相对固定的意义,承载相对确定的情感。 把握它们,就是找准了诗歌鉴赏切入解答的又一个有力有利的角度。 故乡明月 思乡念亲情 松风山月 隐逸淡泊情 寒林残月 忧愁苦闷情 中秋圆月 相思思人情 双燕单飞 闺怨思妇情 长亭折柳 友人惜别情 江湖扁舟 羁旅漂泊情 烟柳断肠 残烛啼鹃 悲欢离合情 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 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空城落花,草木 物是人非 国势衰危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 鸣廓,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 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 古今词话 》 云: “ 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 独酌,作 《 西江月 》 词。 ” 词中 “ 月明多被云 妨 ” 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内 涵 ,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明月 ” 象征 (比喻 )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 “ 云 ” 象征 (比喻 )奸佞小人。 “ 月明多被云妨 ” 则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自己忠而被谤,因谗遭贬。 一句 “ 明月 ” 多被 “ 云 ”遮,托物寓意、触景生情中抒发了词人对群小当道、自己 理想难以实现的的郁闷之情。 中秋之夜,身处流放之地,怨艾郁闷,凄凉消沉,见月生悲,抒发了世事如梦、人生若浮的感慨; 贬谪在外思家念亲的孤寂凄凉之情; 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和壮志难酬郁闷凄凉之情。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 鸣廓,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 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举例说明。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 夜来风叶已鸣廓 ”写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又烘托出词人对时光易逝而己壮志难酬的郁闷凄凉之情。 借物抒情,托物寓意。 “ 月明多被云妨 ” 则象征(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自己忠而被谤,因谗遭贬。 一句 “ 明月 ” 多被 “ 云 ” 遮,抒发了词人对群小当道、自己 理想难以实现的 的郁闷之情。 诗歌鉴赏 之 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难点) 表现手法就是作者为了 表现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 态度而采用的艺术方法。 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难点) 抒情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 比喻 比拟 象征 夸张 对偶 反问 设问 对比 衬托 通感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寓情于事 托物言志) 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想象、吊古 伤 今、 借古 讽 今、欲扬先抑、渲染、烘托 、 用典、白描、 对仗 等 叙述、议论、描写、抒情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例析 1比、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比 ” 就是以更具体形象 而又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事物来打比方,使事 物的特征更突出、更鲜明。 《 归园田居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 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 迢迢牵牛星 》 ,整首诗借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 而不能团聚的民间故事来比喻一个饱含离愁的少 妇的相思之情,含蓄而又哀婉。 诗歌鉴赏(难点)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兴 ” ,有起 兴或发端的意思,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或所见的眼 前之景起头,然后再引出所要歌咏的内容。 诗歌 以 “ 兴 ” 起头,往往能起到寓意、联想、象征或烘 托等作用。 《 孔雀东南飞 》 写的是刘兰芝和焦仲 卿的故事,开头却是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这句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以此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的顾恋之情,为全篇营造了悲剧的气氛。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 2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一、二两句叙写诗人在晴日到水边寻觅美好的春景,看到万物焕然一新。 三、四句是抒情,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容易辨认,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诗歌语句中常见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 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亦属于衬托手 法),或动静结合。 特别是在一些山水 诗中,有静景,如山、月等;有动景,如 水流、风摇等等。 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 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 有时为静而以动来衬托,有时为写动而以 静来衬托。 如王维的 《 鹿柴 》 以 “ 人语响 ” 衬 “ 空山 ” 之静; 《 山居秋暝 》 以 “ 竹喧 ” “ 莲动 ” 衬 “ 空山 ” 之静。 3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结合诗句就表现手法给出简析 答:诗中运用了比喻、动静结合的表现手 法。 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和清秀 的特点;以镜喻水面,写出了兰溪水清澈明静的 特点,也衬托出月光的明洁。 前两句山水的明丽 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 抢新水、涌上浅滩的调皮,是动景。 全诗动静结 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 2)试从 “ 静 ” 与 “ 动 ” 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诗歌鉴赏(难点) ( 05全国卷 3) 8分 答:诗句使用比喻手法,把水面比做轻磨过的明镜,倒映着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进而表现出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 2)试从 “ 静 ” 与 “ 动 ” 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一、二两句以 “ 水面平 ” 和把湖面比做“ 明镜 ” ,写出了雨后池塘明净清雅的静态美;三、四两句则用 “ 忽起 ” “ 垂杨舞 ”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 “ 万点 ” 声响,描写了雨后池上的动态美。 全诗 以动衬静,静中显动, 动静结合中勾勒出一幅雨后池上美景图(从中也流露出诗人对雨后池上之景的怡然之情)。 诗歌鉴赏(难点)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 手法或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 3解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 现手法并知晓其一般表达效果,能结合语句分析 和流畅规范地表达。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的体现和效果。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考查的作答要点 解题层次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 +分析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 (描写 )+叙 (描写 )什么 +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 +表达作用 (句意 +文 意 +主旨情感 )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这首诗抒发 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4虚实结合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答:诗中的 “ 野草花 ” “ 斜夕阳 ” “ 堂前燕 ” 等是实景,而过去六朝古都的繁华则是虚景 ,虚实结合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蛙声十里出山泉 踏花归去马蹄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4虚实结合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 傍晚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曲子 “ 梅花落 ”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飘落的梅花,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香满天山,虚实结合中抒发了边塞战士们因听曲而产生的思乡情。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5借景抒情 ( 2)缘情体物,意谓抒发情感,铺叙物状, 因情写景。 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春天清幽美好景色的描写和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欢跃、轻盈之姿的刻画,借景抒情(托物寄兴)中抒发了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态和热爱春天的感情。 3分 乐景写乐情 登高(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 —— 哀景:急风怒号、猿猴哀鸣、渚清沙白、木叶凋落、江水奔腾,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 下文四句叙事抒情 —— 哀情:交织着诗人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和自己年迈体弱、漂泊他乡的愁苦之情。 哀景写哀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试题。 绝 句 (杜 甫 )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又看过 ,何日是归年。 (1)请分析 “ 逾 ” 与 “ 欲 ” 的表达作用。 (2)分析感情表达的特点。 (1)一个 “ 逾 ”字,以碧衬白,两相映衬。 “ 欲 ”字则赋予花朵以动态。 两句诗以江山花鸟四景,分别写出了碧绿、青翠、火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赏心悦目。 (2)诗歌在表达上以乐景写哀情,清新、明媚的春光反衬出诗人深切的乡思。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 : “ 看似 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 试析张籍 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 “ 寻常 ” 的细节。 表达 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6细节描写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读下面这首唐诗 ,回答后面的问题。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 “ 红叶青山 ” 的描写展示了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面,这似乎与送别的气氛不大协调。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试加鉴赏。 答:不同意。 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深秋时节,青峦叠翠,层林尽染,江水青碧,景色明丽。 景色越是明丽越能反衬出诗人在朋友 别离时 的 伤感之情 和愁闷之绪。 “衬托”是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 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 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 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 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 相同的、相近 似的事物从旁陪补 的方法。 李白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高考诗歌鉴赏实战攻略(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六 .过去完成时( had + .) :既表示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前已完成的动作 ,也表示从某一较早的过去动作持续到一个较迟的过去的 动作 ,. ① He had left when I arrived. ② By six o’clock he had worked twelve hours. 用好过去完成时 ,关键在于理解它的时间是“过去的过去”。
新版市级基本建设投资项目预算表(表格模板) 申请单位: 金额单位:万元项目名称序号 预算项目 预算金额 备注1 预算控制数2=3+7+11+16+17+22 投资项目预算数合计3=4+5+6 项目前期费用小计4 可行性研究费用5 勘察设计费用6 其他费用7=8+9+10 征地费用小计8 土地征用费9 迁移补助费10 其他费用11=12+13+14+15 建设工程费小计12 土建工程费用13
10kv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电气施工组织设计) 1第一章 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 编制说明 . 编制依据 .工程概况 .电站电气部分概况 .期和设备采购概况 .施工准备 .术准备 .施工机具和仪器准备工作 .劳动力部署 .主要材料和设备供应计划 .工现场准备 .现场施工组织机构 .场管理机构图 .目主要负责人及各部门职责 .生产现场的保障作用 .施工方案 .施工准备 .施工工序总体规划
) 4月底至 5月底: 心理调整阶段 (体检与志愿),静下心来复习; “ 误区 ” :“做题 ” 还是回归课本回归考纲;个人准备还是与同伴一起准备。 ( 2 ) 5月底至 6月初: 冷静应考阶段 (生物钟)、心态的调整。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兴趣 实力 热门与冷门 省内与省外 策略二:精心备考心不慌 ( 1)各科学习均衡发展。 ( 2)画好 3张认知结构图、 : 单元、章、节。 : 单元
a,b]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 . 【 设计意图 】 肯定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必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后 ,自然地提出问题 :最值存在于区间内何处 ?以问题制造悬念 ,引领学生来到新知识的生成场景中 . 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 探索新知 指导应用 鼓励创新 归纳小结 反思建构 【 设计意图 】 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区间上函数的图象 , 形成感性认识 ,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 yxO bayxO bayxO
C符合题意。 A不符合现实 ,应排除。 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是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是否符合人类根本利益,个人的行为不能成为判断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D表述错误。 变式仿真 5 见 P69 ← 返回目录 例 6 ( 20xx•山东卷 21题 )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与 “ 文化多样性 ”“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的 内 在 联 系 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