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牧区饲草料地灌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山区,通过大气降水和冰川融雪水汇集成地表径流,出山后截入库区,因流程较短,矿化溶滤作用不大,矿化度都在 ,属于低矿化水。 根据在东大河和西大河多处取样分析,我县东西大河水流的化学类型为 HCO3— Ca2+— Mg2+型,或少数 HCO3— SO42— Ca2+—Mg2+型水,矿化度在 — 之间,全部地表水大都表现为无色、无味、透明、无沉淀、矿化度、硝酸盐类、亚硝酸盐类、硫酸盐、氯化物、铜、铅、总铁、总硬度、 PH值、氟化物等均未超过国家规定 的生活用水标准,为良好的生活饮用水及农田灌溉水。 ( 2)地下水质评价 我县田间平原及山间盆地地下水系由地表水体直接转化而来,基本上与地表水体相似,无色、透明、无味、矿化度均小于 ,地下水 PH 值在 — ,水化学类型基本以HCO3— SO42— Ca2+— Mg2+型为主,属良好的生活饮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 项目区 2020年用水量 永昌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半农半牧县,其中纯牧区草原总面积 万亩,纯牧区水利设施相对落后,共有渠首枢纽 2座,年供水能力 7715 万 m3,中深井 645 眼,年供水能力 7743万 m3,浅井 162 眼,年供水能力 1936 万 m3,机井多用于人畜饮水。 2020 年纯牧区供水能力汇总表 项 目 地表水 (万 m3) 地 下 水 合 计 (万 m3) 中深井(万 m3) 浅井(万 m3) 数 量 7715 7743 1936 17394 规划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规模、产量 项目规划在西河灌区的马营沟建设饲草料地 7000 亩,全部为渠灌,水沟的截引工程实施后,可增加灌溉饲草料地 1150 亩;四坝灌区的河沟截引工程实施后,可增加灌溉饲草料地 800 亩。 规划年饲草料地建设规模 项目区 小计(亩) 渠灌(亩) 管灌(亩) 马 营 沟 7000 7000 水 沟 1150 1150 河 沟 800 800 合 计 8950 7800 1150 根据灌溉饲草料地目前产草量计算,以亩产 600kg/亩干草计,青贮饲料以 1000kg/亩计,年产草量如下: 规划年饲草料地产量表 项目区 小 计 青贮饲料 牧 草 面积 (亩) 产量 (万 kg) 面积 (亩) 产量 (万 kg) 面积 (亩) 产量 (万 kg) 马 营 沟 5000 500 5000 500 2020 120 水 沟 1150 115 1150 115 河 沟 800 80 800 80 合 计 8950 815 6950 695 2020 120 备 注 青贮饲料亩产 1000kg/亩,牧草亩产 600kg/亩。 规划水平年水 — 草 — 畜平衡 项目实施后,年共可新增干草资源 815 万 kg,以每只羊单位 ,可解决 万羊单位半年的补饲量,极大缓解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 实施后 草 — 畜平衡如下: 项目实施后 年 节水量表 建设 前 灌溉定额 (m3/亩 ) 建设后 灌溉定额 ( m3/亩) 灌溉面积 (亩) 节水量 (万 m3) 备 注 青贮 饲草 青贮 牧草 地表水 地下水 625 510 350 6950 2020 55 种植结构调整 及节水改造 合 计 8950 55 根据草 — 畜平衡分析可知, 项目实施后 由于实行舍饲 、 半舍饲养殖,可保护和改善 万亩天然草场的生态安全, 新增干草产量 815 万 kg,按每只羊 ,可补 充 万只羊半年的补饲。 天然草原 产草量由 现状 的 增至。 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的 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编制 依据 可研编制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 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地方、行业政策和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全国生态建设规划》、《全国水利发展十 二 五规划》、《 西部地区水利发展纲要 》 、《全国牧区发展十 二 五规划》和永昌县国民 经济发展计划、 《 永昌县水利发展十 二 五规划 》 ,并与本地生态建设、畜牧业、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 遵循《水资源评价原则》、《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牧区草地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等 相 关规范。 项目实施 范围 本 次设计 规划在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前提下,发展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对天然草场实行禁牧、休牧和轮牧,根据水资源分布及牧区经济状况, 在有泉水溢出但没有水利设施的西河灌区水沟、四坝灌区的河沟修建水源截引工程 2处,在西河灌区的纯牧区马营沟修建田间工程 7000亩,更新机井 6眼。 项目建设 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 届四中、五中全会 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的重大战略部署,以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发展牧区经济,增加牧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 效 保护水资源为核心;以建设节水、高产、优质、高效的灌溉饲草料地,实施大片天然草场围封、轮牧、休牧、禁牧为主要手段;促进牧区生 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牧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项目建设 原则 结合我国牧区水利发展的经验教训,综合分析永昌县牧区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各方面条件,搞好新时期牧区水利工作,要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 1)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协调统一 牧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牧区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草原生态是牧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但也不能忽视牧区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在促进草原生态保护的同时,必须为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有利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牧民的积极性。 ( 2)坚持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 牧区水利工作的核心是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 效 保护。 根据当地水资源的实际,切实做好总体和分区 、 分片的水资源评价,深入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生态各方面需求,合理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 优先利用地表水、谨慎开发地下水。 ( 3)坚持“以水定草、以草定畜” 牧区水利建设的重点是发展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在综 合考虑水、草资源承载能力,草原生态保护与牧区经济发展各方面的基础上,按照“以水定草、以草定畜”的原则,合理确定灌溉饲草料地发展规模和草原载畜量。 防止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最后大破坏的情况。 ( 4)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分区、分类指导 牧区水利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起点低,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分区、分类指导、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经济、技术、管理等各种手段, 因地制宜地确定工程类型和布局,优先进行现有工程的节水改造。 ( 5)坚持因地制 宜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牧区水利工作欠帐多,要全面考虑退耕还草、围栏封育、植树种草等各种配套措施,坚持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节结合,先易后难,示范推广,因势利导,逐步推开。 ( 6)坚持建管并重,突出管理改革 牧区水利工程要坚持加快建设与强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要突出搞好工程管理,确保工程持久发挥效益,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就要研究落实工程的建后管护方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家一户的 小微型工程采用“自建、自管、自用”,国家适当补贴的模式;集中连片的中小型工程由牧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水利部门给予技术指导;大中型灌溉饲草料基地可以实行分级管理,骨干工程由水利专业部门管理;末级渠道和田间工程由牧民用 水合作的组织管理。 建设 目标和任务 本次 设计 ,首先为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创造条件,经过改建、新增灌溉饲草料地,使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得以休养生息,根据“以草定畜”原则,严格控制草原载畜量,结合舍饲、半舍饲措施,增强草原自我修复功能, 实现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本次设计计划新建西河灌区水沟泉水 截引工程 1 处,引水管道 6km,防洪护坡 500m,过洪设施 3处,管护道路 6km, 纯牧区马营沟 机井更新 6眼,大口井刺丝围栏保护 1090m,截水坝改造 ,新建田间渠道 ,配套建筑物 435 座;四坝灌区河沟泉水截引工程 1处,引水管道 2km,引水渠道 5km,防洪护坡 1000m。 工程设计 水源工程 设计 本次牧区灌溉饲草料地 建设 水源工程有 截引工程 2 处 ,更 新机井 6眼。 位于西河灌区的水沟及四坝灌区的河沟。 水沟及河沟均为常流河,水沟泉水现有流量 ,年 涌 水量 万 m3;河沟泉水现有流量 m3/s,年 涌 水量 m3,一直处于自流漫淌状态。 此次设计经实地踏勘选择,认为采取截引方式聚集泉水最为经济实用。 截引 工程 分首部截水枢纽、输水渠道、输水管道及附属建筑物。 水沟截引工程: 在水沟中部泉水集中渗流的 2+190 处建截引工程,从两岸山体处挖截水墙, 深 至岩石层面并挖去岩石 表层 强风化层( 总 深度约 6米), 然后 在基岩上浇筑 C15 埋石砼截水墙,长 90 米,顶宽 1米,外边坡 1: ,每 5米设伸缩缝一道,伸缩缝中间夹“ 652”型止水带,其余部 分用沥青砼填缝;截水墙上游沿河床修建宽 3 米 、 深同截水墙的集 水 池,集水池前墙采用 C25 钢筋 砼网格浇筑,侧墙为 C25 钢筋砼现浇, 内设滤水花管。 集水池前墙沿上游铺长 10 米的反滤料,反滤料分 4。永昌县牧区饲草料地灌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界东阳、义乌 ,西毗浦江、桐庐、富阳 ,北邻萧山。 浙赣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金杭公路贯穿全境。 ( 2)地形地貌 全境处于浙东南、浙西北丘陵山区两大地 貌单元的交接地带,由东部会稽山低山丘陵、西部龙门山低山丘陵、中部浦阳江河谷盆地和北部河网平原组成。 四周群山环抱,地势由南向北渐次倾斜,形成向北开口通道式断陷盆地。 境内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富有林木、矿藏。 境内海拔 50 米以下平原占 %,
理 设 ),(),(),( yxgyxhyxf 在区域 D 有意义, ),( 00 yx 是 D 的内点或 边 界点,且 ),( yxg ),(),( yxhyxf , 若 Ayxhyxgyy xxyy xx ),(lim),(lim 0000, 则 Ayxfyy xx ),(lim 00. 本 章 给出了一元函数 、二元函数 极限的基本概念以及 相关定理 ,下
设计资源 /储量为 万 t, 41 中 号煤设计资源 /储量为 万 t, 51 号煤设计资源 /储量为 万 t, 61 中 号煤设计资源 /储量为 万 t。 矿井设计资源 /储量见表。 表 矿井设计资源 /储量计算表 单位: 万 t 煤层 编号 工业 资源 /储量 永久煤柱损失 设计 资源 /储量 井田境界 风氧化带 采空区 小计 31 41 中 0 0 51 0 0 61 中 0 0 合计 d
( 6)在平面布置方面流线的连续性和训练科目的贯通性; 交通道路与场地设计构想 ( 1)场地应设置合理的出入口,宽度要符合道路设计规范; ( 2)道路选择城市二级路,路面除垫层外,面层采用 150MM 厚C25 细石混凝土。 ( 3)道路与绿化带用路沿石隔离; 教练场技术要求 ( 1)符合国家机动车教练场技术要求( JT/T 434—2020)的有关规定;( 2)符合《机动
22 八、 电算结果 23 数据输入 23 数据输出 24 参考文献 32 第 6 页 (共 32页 ) 重庆市永川区商委办公楼 西南大 学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 学生姓名:李 琼 指导教师:冯明明 摘要 :本工程名称为重庆市永川区商委办公楼,结构为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 5 层。 工程所在地区为重庆市永川区,抗震设防等级为 7 度,需要进行抗震设计。 设计 过程遵循先建筑后结构再施工的顺序进行。
................. 23 附录 B ...................................................................................................................................... 24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 1 1 绪论 课题研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