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施工组织设计(终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体施工计划和各阶段施工计划的实现,从而确保总工期。 ( 3)技术可靠性原则 根据本工程特点 , 结合以往施工经验,选择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安全、优质、快速地建成。 ( 4)经济合理性原则 针对工程 的实际情况,本着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比选施工方案,并合理配备资源,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从而使工程施工达到既经济又优质的目标。 2 ( 5) 环保原则 充分调查了解工程周边环境情况,施工紧密结合环境保护进行。 施工中实施文明施工,减少废气、振动、噪声、扬尘污染,杜绝随意排放污水、胡乱丢弃垃圾等对环境的污染,维护交通运输,注重“景观感”。 施工过程实施 ISO14000 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控制程序,进行环境管理。 建设“绿色工地”,实施“环保施工”。 ( 6)人本施工的原则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保卫、健康体系,以人为本 ,维护和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施工过程实施 ISO18000 标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控制程序并严格执行,保证职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 7)风险可控的原则 根据我 单位 施工经验和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利用类比法对工程的风险进行辨识,并进行分析评估,对风险进行管理控制,减小风险发生的频次,对风险等级较高的制定应急预案,减小风险发生时造成的损害。 工程概况 工程位置 南昌市城北水厂地下工程 位于南 昌 市 东北 ,主要工程包括: 盾构始发井、 盾构隧道; 盾构接收井以及栈桥等。 盾构始发井位于赣江大桥上游 约 700 米,赣江西岸的防洪大堤内,接收井施工场地位赣江东岸取水泵房沉井内。 盾构隧道始发井深 、净空 17m179。 7m,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Φ1000@1200) +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Φ 600@400)+Φ 800钢管支撑围护,围护结构深 22m,采用明挖逆作法施工; 盾构接收井段位于岩层内,取水泵房沉井底板顶标高为 +,盾构接收井与水平隧洞中心交叉点设计标高为 ,盾构接收井底板底标高为 ,沉井底板到盾构接收井底板的设计深度为 ,盾构接收井采用矩形断面,净空 尺寸为 17m179。 6m。 盾构隧道全长 ,盾构隧道均为内径 ,六块预制管片衬砌,采用泥水加压平衡式盾构机施工;隧道纵断面单面坡,最大坡度为 %。 盾构穿越地段主要地层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3 ( 1)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工程范围内,场地地层上部为人工填土( Q4ml)、第四系湖水沉积层( Q4l)、第四系全新统冲击层( Q4al)、下部为第三系新余群( Exn)基岩,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 ① 1 杂填土、① 2冲填砂、 ② 1 淤泥、 ③ 1 粗砂、 ③ 2砾砂、 ③ 3圆砾、 ④ 1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④ 2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④ 3 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④ 4 未风化泥质粉砂岩以及 ④ j钙质泥岩。 本工程盾构掘进地层为 ③ 2砾砂、 ④ 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④ 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④ 3 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盾构主要在微风化泥质粉砂岩中掘进。 在东岸工作井盾构始发处,洞口上部为 ① 1杂填土、③ 1粗砂、 ③ 2砾砂,洞口处于 ③ 2 砾砂、 ④ 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洞口下部及下卧层为 ④ 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④ 2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④ 3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在西岸工作井盾构接收处,洞口上部为 ② 1淤泥、 ③ 3 圆砾、 ④ 1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④ 2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④ 3 微 风化泥质粉砂岩、 ④ 4 未风化泥质粉砂岩,下部为 ④ j 钙质泥岩。 盾构在 ④ 3 微风化泥质粉砂岩到达接收井。 ( 2) 水文地质 拟建工程沿线按地下水类型可分为上层滞水、松散岩类孔隙水、红色碎屑岩类裂隙溶隙水三类型,上层滞水多分布于上部人工填土层中,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冲击层的砂砾石层中,该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埋深较浅,该层地下水含量极为丰富,含水层渗透性强,和赣江水水力联系密切。 碎屑岩类裂隙溶隙水主要赋存于第三系新余群泥质粉砂岩和钙质泥岩层段,厚度 45 米左右。 孔隙水与赣江地表水体呈互为补排关系,连通性 好。 当基岩裂隙发育且贯通到达上部砂砾层时,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形成补排关系。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地表水(赣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 3) 地质条件评价 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区域构造稳定。 盾构隧道需穿越破碎带等地质,盾构穿越破碎带时需做好防栽头的措施。 勘察时未发现有 暗浜、浅气层、有 害气体 及放射性元素存在。 盾构隧道沿线为砾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微风化泥质粉砂岩、钙化泥岩、断裂破碎带等地质,盾构施工时需注意刀盘 的保护。 4 工程范围 主要工程量 表 11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盾构隧道区间 盾构隧道 M 隧道内径。 始发竖井 M 长 17m、宽 7m, Φ 1000@1200钻孔灌注桩 +Φ 600@400高压旋喷桩围护,明挖逆作法施工 接收竖井 M 长 17m、宽 6m,矿山法施工, 逆作法,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喷支护。 2 管片生产 盾构隧道 环 管片外径为 2940mm,内径为 2440mm, 环宽 1米, 共计2089环(多生产 3环备用) 设计概况 ( 1) 隧道断面设计 ①隧道平面设计 盾构隧道区间始发井 位于赣江大桥上游约 700 米,赣江西岸的防洪大堤内,接收井施工场地位赣江东岸取水泵房沉井内。 该 盾构隧道 下穿赣江, 总长。 ②隧道纵断面设计: 隧道纵断面单面坡,最大坡度为 %。 盾构始发井深(含地面以上部分),盾构接收井深 (不 含沉井深度)。 ③ 隧道断面设计 : 隧道为圆形断面,隧道净空Φ 2440mm。 ( 2)竖 井设计 ① 盾构始发井 围 护结构设计 盾构始发井基坑深 米,基坑围护 采用 Φ 1000@1200 钻孔灌注桩 +Φ600@400 高压旋喷桩围护 , 明挖逆作法施工。 洞门范围内的钻孔灌注桩采用玻璃纤维进替代钢筋。 ②盾构到达井围护结构设计 盾构接收井深 米,待取水泵房施工完成后再施作接收井,接收井采用矿山法施工, 钢筋混凝土格构 +锚喷支护,洞门范围内锚杆采用玻璃纤维锚杆。 ( 3) 主体结构设计 盾构始发井净空尺寸为 17m179。 7m 的矩 形结构,其深度 ,中间设置 800mm的隔墙,竖井二衬厚度 (上部 ),底板厚 米。 盾构到达井净空尺寸为 17m179。 6m 的矩形结构,其深度 ,中间设置 1000mm的隔墙,竖井二衬厚度 ,底板厚 米; ( 4) 盾构端头加固 : 盾构 始发 端头加固采用 水平深孔注浆 +竖向高压旋喷桩 + 5 竖向引孔注浆加固,配合基坑外降水。 盾构接收井采用水平注浆方式进行洞门加固和止水。 6 第 2 章 工程施工总体筹划及施工组织机构 总体施工方案 总体施工安排原则 提高对施工准备期的重视 程度,从实施性施组编制、“四通一平”、复测、图纸审核、原材料进场、检验和试验、机械调转拼装调试等多角度、全方位的统筹考虑,尽早安排,以缩短施工准备期的时间; 加强现场的管理力量,抽调富有 类似工程 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承担各个工序的施工; 合理划分施工区段,资源优化组合。 总体施工安排 通过对本工程特点、重点和难点的分析,结合我公司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为优质、安全、快速、经济地完成整个工程施工,根据工程施工的阶段和专业类别,项目部将全部施工任务划分成 四 个工区来完成, 分别为盾构隧道竖井工区、 盾 构隧道掘进工区、综合工区,管片生产在南昌当地找合格的混凝土制品公司生产,我项目部安排专人驻场,设为管片生产工区。 各工区的施工均安排有类似施工经验的工程师现场值班。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和工期要求,在工程总体施工安排时以前期工程、盾构始发井、盾构隧道为主线条,辅以盾构接收井、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其他工程为次线条组织施工。 根据工程各阶段的施工特点制定阶段节点目标,充分考虑各主要工序施工人员、工程材料和施工材料、大型关键机械设备的流水作业和整体施工的均衡性,并考虑场地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条件以及施工方法的 不同,将工程划分为三大工作部分:始发井部分、盾构隧道部分、接收井部分。 在始发井部分和接收部分,根据前期征地、场地施工和施工方法,结合节点目标的要求,将始发井竖井施工、接收井场地施工进行分区施工。 考虑到施工工期,为了整个工程的顺利进展,施工时优先安排栈桥、盾构隧道始发井的施工,尽早施工完成盾构工作井、盾构施工场地,为盾构隧道的按期施工创造条件。 总体施工顺序 我公司根据本工程特点,组建 南昌市城北水厂隧道土建工程经理部 ,经理部设 7 于盾构隧道始发井处,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 第一阶段(施工准备阶段): 接到中标通知书后 5 天内,组织前期管理人员及前期设备首先进场,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整个施工部署 , 进行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 第二阶段(辅助工程施工阶段): 开展生产生活设施及基本临建工程施工的同时,为确保主体工程施工的早日开展,积极展开 栈桥、 始发井竖井的施工, 保证在 2020 年 4 月 21 日完成始发竖井施工任务。 同时进行盾构机的 调转 、 维修保养 和井上组装工作及始发洞门加固,盾构始发基座制作、始发轨道的安装及盾构机吊装下井和调试工作。 第三阶段(隧道 施工 阶段): 此阶段主要进行盾构隧道的掘进和管片的生产、运输和安 装。 同时在此阶段进行盾构接收井 施工、 接收轨道 安装等工作。 第 四 阶段(尾工阶段): 此阶段主要进行盾构到达掘进和盾构接收 和吊装出井工作,在完成盾构机到达掘进之后,开始进行工程收尾工作,以及竣工资料的编制。 总体方案 ( 1)始发 竖井 本工程盾构隧道始发 竖井采用 Φ 1000@1200 钻孔灌注桩 +Φ 600@400 的高压旋喷桩作为围护结构施工 ,二衬采用 800mm(局部 600mm) 厚的钢筋混凝土作为永久性支护,竖井中间采用内支撑支护。 ①钻孔灌注桩 +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 采用 1 台(套) GPS20型钻孔灌 注桩机组施工。 桩机叶片直径 φ 1000,单孔中心距 1200mm;止水帷幕采用φ 600@400二重管高压旋喷桩单排封闭式布置,采用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在砂性土施工时,适当增加水泥掺量。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采取大于等于 4d 的隔孔施工工艺,在相邻桩混凝土达到 7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成孔施工。 桩身垂直精度要求满足规范要求, 钢筋笼自上至下每 4m 设置一道钢筋笼保护钢筋耳环,每圈设 3个耳环,保证灌注桩的保护层厚度。 吊机整体吊装钢筋笼时,严禁沿地拖动,钢筋笼要求垂直缓慢的吊放,钢筋笼吊装完毕后,开始浇筑混凝土,待钻孔灌 注桩施工完成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 70%后,再施做高压旋喷桩。 旋喷桩施工时,要求 严格控制提升速度,提升成桩速度控 8 制在 15cm~25cm/min,防止提升过快出现断桩 ; 施工中出现孔口返浆、漏水等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提升,注浆至孔口返浆正常后才允许提升。 为确保桩顶标高,施工后应做好桩顶回灌工作,用返浆进行孔口回灌,防止因浆液凝固时体积收缩,出现桩顶标高过低的桩体病害。 ③ 开挖、支护 基坑开挖必须在围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基坑开挖应充分应用“时空效应”理论,分层,分段挖土,要求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 况一致,并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做好进坑降水、排水,减少土坑暴露时间,要求一小段开挖及架设混凝土支撑的时间控制在 36 小时以内。 分层开挖深度一般不超过 4 米,纵向不分段,一次开挖,挖到设计深度是,应及时施作主体结构,待主体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次进行开挖,开挖深度、进度应与主体结构的施工进度、施工顺序相协调。 基坑开挖时,坑底要保留 200~300mm 后土层用人工挖出修整,防止扰动。 挖至基底时,应尽快封底,浇注底板混凝土。 ( 2)接收竖井 沉井开挖到底后,及时降水,在下部盾构接收井周边 2m 范围 内竖直向下打注浆注浆小导管,进行注浆止水。 沉井结构稳定后,竖直向下开挖逆作法施工格构式支护, 支护形式为 250250 钢筋混凝土围檩 ,采用明挖法进行竖井分层开挖,竖井采用挖掘机开挖、装碴、 25t 汽车吊提升出碴。 开挖至水平圈梁底以下 1m左右,施工上部环梁及侧墙浇筑。 向下开挖逆作法施工格构式支护。 开挖至底板后,施作垫层、底板、下二层侧墙。 ( 3) 盾构法隧道 盾构穿越长度为。 根据盾构隧道地表位置将其分为三段,分别为 盾构始发 段 、正常掘进段和盾构接收段。 采用一台复合式泥水平衡盾构掘进。 首先对始发竖井洞 门端地层加固,施作始发洞门结构;在始发井后壁设置反力支架,在始发井内安设始发轨道;盾构主机逐段吊入始发井内进行组装,先将 5后配套调入竖井内为盾构始发提供电源,待盾构组装、调试完成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