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气象灾害监测综合分析系统,着力 推进 气象 灾害实时监测分析业务 ,全面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加 强气象 灾害预警。 加强气象影响预报和 早期预警 ,强化 网格化 气象灾害 预警技术研发 ,进一步加强城市、乡村、江河流域、水库库区等重点绍兴市柯桥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着力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度,重点 加强台风、暴雨、大雾、大雪等灾害 及其影响的 中短期精细化预报 ,局地强降水、雷雨大风、飑线 等强 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 ,高温、冷害、雨雪冰冻、雾霾低能见度等天气影响预报,开展中 小流域暴雨网格化预警,做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势预测。 加强 多灾种早期预警及应急响应 加强 多灾种 早期 预警。 加强气象因子与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类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应对之间的关联技术研究,以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多灾种早期预警为重点,按照多灾种综合、多部门联动、多环节应对及处置一体化的思路,加快建设完善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提高多灾种早期预警能力,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提供有力 支撑。 提高 多灾种 气象紧急响应能力。 加快应急机动气象监测能力建设,组织现场气象信息和灾情采集,开展现场气象监测分析应急服务。 加快引进和研发多灾种气象应急响应技术,建立多灾种紧急响应气象预警中心,建设多灾种综合基础数据库和应急支撑平台,完善核泄漏、化学气体泄漏、森林大火等多灾种气象紧急响应模式系统,开展紧急状态气象预警预报服务。 加强预警信息发布。 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明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权限、流程、渠道和工作机制等,建立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 加快气象信息专业网站建设和中国气象频道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广播 、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社会媒体和手机短信的作用,进一步完善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实现 气象灾害 预警信息的多手段综合发布。 完善多灾种防御的多部门联动机制, 建立 多部门 互连互通 的突发 灾害预警信息汇集、发布平台, 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应急信息统一发布体系, 提高 突发公共事件 预警信息覆盖面、有效性和时效性。 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 绍兴市柯桥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完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气象灾害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研究,健全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机制, 深化 政策性 保险、 再保险 气象服务,完善气象灾害风险评价制度, 建立集 气象 灾害风险区 划、评估和风险分担策略于一体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基础。 建立以社区、乡村为单元的气象灾害调查收集网络,加快 推进气象灾害风险普查,重点加强高风险区域、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场所的气象灾害隐患排查。 根据灾害易发区域、主要致灾因子及承灾体特点 , 完善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和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 , 编制以台风、暴雨、 强风暴、 干旱 等 为重点的 分灾种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加强气象灾害风险信息的综合应用。 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 建立健全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规范,发展 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 和气象灾害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综合评估方 法 , 完善气象灾害风险等级标准,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系统,在城乡规划编制和重大工程项目、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建设前,要严格按规定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避免、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加强气象灾害综合防范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 组织 体系。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气象防灾减灾日常运行管理机制,积极推进 市辖区 及开发区、新区等气象主管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小城市和中心镇气象服务体制机制。 全面开展 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 和 气象 服务 工作站 建设 , 完善 气象协理员 、信息员和部门联络员 队伍 ,保障“三员”队伍稳定 和作用的发挥。 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设。 组织 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推进气象灾害防御的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建设。 建立健全分灾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和重点行业行动方案 , 推进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向乡镇和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延伸。 加快推进 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 ,鼓励主动防灾避灾, 有效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加 强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建立健全 气象防灾减灾 科普长效机制,绍兴市柯桥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统筹规划 建设 城乡 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和社会科普体系。 建设气象科普台站,将气象科普融入台站业务办公用房、观测场地和台站园区。 组 织群众广泛参与的防灾避灾演练,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和互救能力。 强化 中小河流治理和 山洪地质灾害 防治气象保障 强化 山洪地质灾害 气象监测。 加 快推进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以及中小河流 自动气象站、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等 固定和移动 监测设施建设, 努力 消除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盲区。 建立健全多部门共建互补机制,加强气象、国土资源、水文等部门间联合监测和信息共享。 加强 通信网络 和 装备保障系统建设 ,提高气象监测信息传递应用水平。 深化山洪地质灾害气象 预警。 加强中小流域面雨量预报系统建设,建立综合临近报 警系统,强化山洪地质灾害气象条件分析评估, 着力提高 市县级短时临近预报、定量降水估测预报和强降水精细化监测分析水平 ,强化网格化预警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暴雨网格化气象预警服务。 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治理、 山洪地质灾害 防治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气象风险评估,努力排查气象灾害隐患。 加强山洪地质灾害区域联防。 深化跨区域天气联防长效机制,建立跨省、跨地区 流域气象预报预警中心, 明确影响区域、警戒区域和责任区域,完善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 共享平台 , 实施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区域联防。 加强 防雷安全工作 加强 雷电监测预警。 加 快建设完善雷电监测网和 雷电综合监测信息数据库 与 共享系统 ,开展 雷电诊断分析 、 预警方法技术 研究和 雷电预警产品研发 ,提高雷电监测预警能力。 建立 雷电监测预警业务, 加强农村、林区及雷电多发区域的雷电灾害监测, 探索开展针对重点区域 、重点行业 的高时空分辨率的雷电预警专项服务。 加强 防雷 安全检验检测。 推进 防雷 服务机构 标准化建设 ,提高防雷设绍兴市柯桥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施检测能力。 建设 省 级防 雷 重点 实验室 及 防雷产品 测试 中心 ,稳步推进 市级防雷产品 质量监测 中心建设 ,提高防雷安全 公共检验检测能力。 推进群众满意基层防雷所建设,规范防雷安全 检验检测 服务,提高 防雷装置 定期检测 覆盖率。 深化防雷安全技术措施。 加强雷电灾害调查鉴定,组织编制雷击风险区划,推进落实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 加强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和检测,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和维护防雷装置。 深 化 雷击风险评估,改进公共设施 和 基础设施的防雷工程技术措施。 推广防雷实用技术,推进农村防雷工作。 强化防雷安全 监督 管理。 强化新建项目防雷审核、验收的许可管理和建设档案管理,加强 已建项目 防雷装置定期检测 管理,建设重点单位防雷安全员队伍, 推进落实防雷重点单位的安全责任制。 加强防雷检测、工程的资质、资格管理以及防雷产品备案管理, 健全防雷 企业 日常监管机制,探索建立防雷产品质量监管机制。 从以上表述中,可以看出 绍兴市柯桥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符合 《浙江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绍兴市“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所提出来的任务 要求,项目是可行的。 绍兴市柯桥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第 三 章 建设 内容 与原辅材料 建设 方案 本项目新建 五 大系统, 一个平台, 具体 分为 气象灾害监测系统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及风险评估系统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服务系统 信息网络与支撑系统 气象装备保障系统。 6 综合业务发展平台。 以上 内容 具体建设详见下表 表 建设内容 及规模 表 系统名称 系统具体 事项 系统具体事项 内容及规模 监测系统 国家气象站改造 建设将逐步实现气象要素的自动化观测,对过于老旧的仪器进行换型,以满足自动化观测的要求。 建设新型自动气象站、天气现象自动观测仪、称重式雨量计(固态降水观测仪)、积雪自动观测仪和其他自动化观测配套设备。 乡镇自动气象站 全区新建 1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 具体在平水镇新建 3站,王坛镇新建 2站,夏履新建 1站,杨汛桥新建 1 站、滨海工业区(马鞍镇)新建 2 站,福全镇新建 1站,湖塘街道新建 1站,漓渚镇新建 1站。 交通自动 气象站 在 G60沪昆高速(杭金衢高速)和 G92杭州湾环线(杭甬高速)建设交通气象站各 1个。 积雪自动观测站 在已经建设的镇(街道)区域自动站中选择 5个增设雪深自动观测深仪。 分别为,夏履站,王坛站,漓渚站、平水站和口门站(马鞍镇)。 便携式自动站 1套 建设 1个便携式自动气象站 大气电场仪 拟在已建自动站网点的中选择杨汛桥站、曹娥江站(马鞍镇)、王坛站和漓渚站 4个点增设大气电场仪,对大气电场数据进行处理和参加全省联网共享。 对防雷重点单位、人员密集重要场所、重要电子设备等开展服务。 区(县)级综合 气象观测数据平台 主要建设分为 7 点:( 1)全站视频监控( 2)国家站要素显示( 3)区域自动站要素显示( 4)遥测信息显示( 5)扩展要素显示( 6)事务提醒( 7)网络状态监视 预报与风险评估系统 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建设 主要建设分为 4点: ( 1)致灾临界(面)雨量确定( 2)降水监测预警系统( 3)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一体化平台建设( 4),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系统 灾害风险评估系统 主要建设分为 3点:( 1) 承灾体数据库中小河流洪水 ( 2) 山洪灾害风险评估系统 ( 3) 地质灾害风 险评估系统 预报分析业务支撑系统 本次预报分析业务支撑系统建设主要内容是 Micaps 升级应用。 绍兴市柯桥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预报与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 区(县)局使用风险普查软件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普查标准数据,建立本地基础数据库,并对省级系统中建立相应的基础数据库提供支持。 包括山洪 /滑坡 /泥石流灾害易发点(区)、洪涝灾害风险区规划、森林火险易发点(区)数据、历史灾害个例等,规范整理历史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相关联的降水强度及持续时间、影响区域水文、地形地貌特征、灾害损失、社会环境影响、防灾措施等方面资料,支持实时气象灾情评估业 务。 使用风险普查软件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普查标准数据,建立本地基础数据库,并调用省、市两级系统中建立相应的基础数据库支持,在重大灾害发生时为政府防灾减灾提供决策建议。 专业预报及技术能力建设 以农林、交通、能源、国土、旅游等行业为对象,叠加地理信息、实时监测信息、气象灾害信息、预报信息、专业预报模型,建立面向农业、林业、交通等行业的专业预报业务,制作发布专业预报产品。 主要实现专业气象监测与综合分析、专业气象资料综合分析显示、预报预警分析、产品加工制作和分发等功能。 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 气象灾害预警信 息发布系统 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 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平台和覆盖全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设施。 制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相关标准规范,重点制定业务运行管理规范,建立完善一键式预警信息发布分系统,重点整合现有手机短信、电视插播、广播插播、专服电话 9612气象网站、传真、电子显示屏等预警信息发布手段。 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群测群防体系 主要建设分为 5点: ( 1)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建设。 ( 2)加强基层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编制。 ( 3)完善乡镇气象工作站建设。 按照“五个一”(一名协理员 、一间办公室、一台计算机、一部打印机、一部照相机)和“六个有”(有工作职责、有传播手段、有应用系统、有网络支持、有服务内容、有服务规范)的标准进行建设。 ( 4)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建设。 ( 5)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气象服务系统 主要建设分为 2点: ( 1)卫星遥感监测分析业务分系统( 2)易灾地区森林火险监测预警服务分系统。 气象服务系统支撑平台 建立以下系统:( 1)决策服务产品加工分系统( 2)专业服务产品加工制作系统( 3)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 4)为农气象服务支撑 系统( 5)服务对象管理和气象服务评价系统 (6)科普产品制作及共享 信息网络与支撑系统 专用广域网络升级 依托公共电信资源,优化地面广域网络结构,将原有数据链路和视频链路升级为 MPLS VPN链路,构建与完善具备点到点通信能力、高可靠的网状网络,提高气象资料交互共享的支撑能力;实现广域网络两条链路,两套路由的冗余热备,一条链路用于数据传输,一条链路用于视频传输,单条链路接入带宽升级到 8Mbps 以上,能同时满足数据传输和。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废气涡轮增压并提高增压度、进一步轻量化、高速化、低噪声和低污染,也是柴油机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日本的雅马哈公司在这方面技术已经 很成熟,其最轻的产品只有 29千克,但确有强劲的输出功率以及出色的静音效果,卓越的环保设计,简便的操作性能。 5 机械加工工艺 相关知识 1.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气门摇臂轴支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1) 根据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
=区的环境中交替运行,丝状菌不能大量繁殖,污泥沉降性能好,碳源充足 N、 P 出水含量低,可以同时去除 N、 P,总水力停留时间短,污泥含磷量高,肥效好,过程中不需要投药,只需搅拌增加溶解氧即可。 该工艺缺点:除磷效果难以再次提高, 污泥增长有一定的限度。 脱氮效果也难以再次提高。 进入沉淀池的处理水要保持一定浓度的溶解氧,减少停留时间防止产生厌氧状态。
等 , 用量很大。 采用氨基甲酸酯热裂解法合成异氰酸酯 , 无环境污染 , 对设备要求低 , 建厂灵活性大 ,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反应式如下 : 6 ( 12) 图 氨基甲酸酯热裂解法合成异氰酸酯 合成聚氨酯 合成 聚氨酯 (polyurethane), 简称 PU。 众所周知聚氨酯被广泛应用于粘合剂、涂料、低速轮胎、车垫等领域 , 是最具发展前途的合成材料之一。
作流程 .............................................................................................. 65 实验数据 ............................................................................................
动力源,这里首先确定气动传动方案,然后对各气动元件进行设计,主要包含气缸、空压机、控制元件、消声器及管道的选用与计算 ,对气动传动系统的压力损失等进行计算。 ( 5)第五章,对本文设计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5] 西安思源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10 2 气力式小型除雪机的设计的总体方案 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要 求 结构的总体设计是将通过科学的原理想象出来的方案实体化结构化。
.........................................................................................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