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rs485的远程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51 总结 ................................................................................................................ 51 展望 ................................................................................................................ 51 谢 辞 .......................................................................................................................... 53 参考文献 ...................................................................................................................... 54 附件一 电路原理图 .................................................................................................... 56 附件二 PCB 图 ........................................................................................................... 59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 1 页 共 59 页 1 绪 论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数据采集与控制技术是信息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以及控制等问题。 其任务是对生产现场各种参数进行采集,然后送入计算机,根据不同的需要由计算机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处理,得到所需的数据。 与此同时,将计算得到的数据按要求进行显示并判断作 出决定,以便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监视控制。 在一些环境条件恶劣、异常危险的环境中,如深井、对人体危害极大强辐射空间、人体活动不便的空间,要做到现场数据综合分析并做出现场决策,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这些环境中,远程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有着其巨大优势。 还有一些管理分散,数据采集量大的工作条件下,人到现场去采集数据就变得繁重而繁琐了,这时,远程数据采集就是一种非常简单而且有效的方法 [1]。 由此可见,对远程数据的采集和控制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近年来,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不断地推广应用,传统的仪器 仪表、数字测量技术在数据采集方面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2]。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越来越趋向数字化、智能化、远距离方向发展。 远程数据采集技术,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特别是智能化小区水、电、气、暖的抄表监控以及工业测量仪表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等方面的应用非常普遍。 它结合了计算机、网络通信和自动化管理等现代化技术,并不断融合更多更新的通信技术 [3, 4]。 远程数据采集技术发展时间不长,其发展也是伴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才逐渐实用化,不过这一技术的应用很快发展成为一个潜力巨大、市场广阔的产业 [5]。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数据采集方案和运行方式多种多样,其所达到的目的和要求也不同。 远程数据采集并没有规定一个固有的模式,包括其内容和形式都不断发展和变化。 远程数据采集技术在国内外应用普遍 ,研究成果很多 ,数据采集形式和技术各异,所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也不同 [6]。 由于形式复杂和多样,问题和实用性也比较多,许多技术目的单一,并不成系统。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 2 页 共 59 页 论文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当前在国内的实际状况下通用、开放的系统,因此采用了通用的标准去设计方案。 本文设计的目的是实现基于 RS485 总线上的数据通信与远程控制的系统,利用单片机对数 据采集系统进行控制。 可采集脉冲或电压、电流、温度等信号 ,即采集现场各种仪表数据信号,送给单片机的处理。 单片机根据采集的数据通过继电器开关再对外部装置进行控制。 国内外研究现状 数据采集系统 (DataAcquisitionSysteln)简称 DAS 系统 ,是对工业过程数据进行运算、显示、储存及各种控制的装置。 在很多行业都有较广应用。 过程对象需检测的参数经转换元件转换成可测数字信号,再经转换器变换成单片机、计算机能处理的信号,再送入系统的 I/O 模块, I/O 模块也可设计成直接接收现场来的电压、电流、电阻或脉 冲信号,经过 A/D 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由中央处理器处理。 DAS 系统在硬件配置上的独特要求 ,在进行具体结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7, 8]。 软件功能则更丰富,根据用户需要 ,可编制控制和服务程序 ,如操作指导、统计分析等、实现实时或即时打印或通信 [9]。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由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出现了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单片数据采集系统 DAS。 数据采集系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工业计算机、单片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组合,用软件管理,使系统的成本降低,体积减小,功能成倍增加,数据处理能力大 大加强。 出现了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单片数据采集系统 [10]。 目前数据采集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据采集系统采用更先进的模块式结构 ,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通过简单的增加和更改模块,并结合系统编程,就可扩展或修改系统,迅速地组成一个新的系统 [11, 12]。 现阶段并行总线数据采集系统向高速、模块化和即插即用方向发展。 串行总线数据采集系统向分布式系统结构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可靠性不断提高,数据采集系统物理层通信 ,由于采用 RS48双绞线、电力载波、无线和光纤,所以其技术得到了不断发 展和完善。 其在工业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 3 页 共 59 页 泛的应用 [13]。 远程数据采集技术在国内外应用普遍 ,研究成果很多 ,数据采集形式和技术各异,所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也不同。 由于形式复杂和多样,问题和实用性也比较多,且许多技术目的单一,并不成系统。 国外起步较早,某些地区在此领域己制订了相关行业数据采集标准,技术也较先进,并不断地开发新技术。 国外应用比较先进,普遍的主要数据采集技术有电力线载波系统、手持或车载式无线遥读遥控方式、电话线数据采集系统、GSM(GPRS)无线数据采集等 [14, 15],但国外此行业的 许多技术和运行方式在国内并不适用。 一些采用新技术的方案也仅仅限于理论探讨,实际的市场实用性并不大。 国内自九十年代初开始研制远程数据系统,由于中国的实际国情,长期一直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 远程数据采集产品市场广阔 ,发展潜力很大 ,到现在各种产品种类繁多 ,形式复杂 ,缺少一个统一的规范。 在目前国内现有技术和现状的情况下,参照了欧洲类似的行业标准(ModBus),制订了远程数据采集的一些要求和规范,该标准规定了计量仪表数据传输的基本原则、接口形式及物理性能、数据链路、数据标识及数据安全和数据表达格式的要求,对技术的 采用并没有提出太多限制 [16]。 就目前国内的远程数据采集技术来说,大多是采用国外此行业类似技术和芯片,或采用一些成熟的数据通讯技术,并根据国内需求定制和发展,许多新技术不断出现和尝试,可以说这个行业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并完善的阶段。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本论文的是对基于 RS485 通信的数据采集与控制器设计的研究,因此要用一个章节介绍 RS485 同信协议。 数据采集与控制的核心部件单片机是软硬件配合工作的,在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好以后还要分别设计配合主从机使用的软件。 其中硬件电路的说明应分模块功能不同详细 说明,对于其中用到的芯片,也要加以介绍。 软件设计部分则根据硬件模块用 C 语言编写进行面向数据采集与控制过程的配套程序。 程序设计为硬件服务,说明时画出流程图,以增强程序可读性。 工作安排流程图如下: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 4 页 共 59 页 图 工作安排流程图 系统分析 任务要求 ( 1)研究 RS485 总线技术的运用,即如何进行通信协议的设计; ( 2) 采集 3 路节点信号; ( 3) 反馈 2 路模拟控制量(最大输出电压能达到 10V); ( 4) 2 路继电器远程控制。 设计方案论证 论文设计的是一个通用、开放的系统方案,设计充分考虑实际应用和对现有设备的兼容性,设计的的采集模块可以完成温度、湿度、压力、流量、位移、电 开始 阅读资料,可行性分析 系统整体设计 硬件设计 硬件各部分分别设计 软件整体设计 软件各部分分别设计 化函数 软硬件调试 结束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 5 页 共 59 页 压、电流等模拟量的采集。 系统接口简单可靠,用途多样,具有一定灵活性。 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迅速发展下,远程数据采集方案也层出不穷。 各种方案都有其特点,有其相适应的应用环境和存在的条件,不能一概而论,甚至在特殊情况下还需要将其结合在一起,扬长避短可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对于以上方案,应该说是各有优势 ,并不能对比否决某种技术方案,论文方案的选择也仅仅是特定条件下的技术应用,以下对上述几种方案进行分析。 1 主机部分方案论证 根据系统的要求,主机需要完成的功能是读取从机采集回来信息,并且对从机的外设进行控制,设计了以下三个方案。 方案(一): 以 ARM 处理器为控制核心,优点是系统外设丰富,可以节省大量的外围设备及布线面积。 缺点是只能采用贴片的封装,但是由于工艺的原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硬件电路的制作上。 方案(二): 以 PC 机为控制核心,由上位机来统一控制信息的采集,优 点是可以实现丰富的控制功能。 缺点是 PC 体积都较大,且成本很高。 方案(三): 以 52 系列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优点是系统结构简单,利于各部分功能,且成本较低、体积较小,方便安装等。 缺点是功能较少,如需要增加其它功能需要加入相应的硬件,但根据本系统的要求,以 52 单片机为核心,再加上 DS18B20 等信息转换模块就完成系统要求的功能 综合以上三个主机方案,最终选择以 52 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来完成系统对信息的采集。 2 通讯总线接口方案论证 系统的要求是一台主机,多台从机,这就需要将主机和所有的从机全部 都要连到一根总线,以满足主机读取从机的信息要求,至于通信方式是全双工还是半双工没关系,只要主机能读取从机采集回来的信息即可,根据以上要求,设计了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采用 RS232 标准,优点实现简单,模块设计相当成熟,且成本也较低。 非常适合点对点的通讯。 缺点是: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又因为与 TTL 电平不兼容故需使用电平转换电路方能与 TTL 电路连接;传输速率较低,在异步传输时,波特率为 20Kbps。 现在由于采用新的 UART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 6 页 共 59 页 芯片 16C550 等,波特率达到 ;接口使用一根信号线和一根信号返回线而构成共地的传输形式, 这种共地传输容易产生共模干扰,所以抗噪声干扰性弱;传输距离有限,最大传输距离标准值为 50 米,实际上也只能用在 15 米左右。 方案(二):采用 RS485 标准,它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方式实现通信:发送端将串行口的 TTL 电平信号转换成差分信号 A、 B 两路输出,经过线缆传输之后在接收端将差分信号还原成 TTL 电平信号。 由于传输线通常使用双绞线,又是差分传输,所以又极强的抗共模干扰的能力,总线收发器灵敏度很高,可以检测到低至 200mV 电压,最高 的通讯高达。 故传输信号在千米之外都是可以恢复,而且 RS485 允许最大的从机数量达到 128 台,具强大的扩展能力。 综合以上两个方案,本系统最终选择 RS485 为系统的通信总线,这符合本系统的点对多点的非平衡通讯模式和远距离传输模式。 总体设计 本系统选择 RS485 为系统的通信总线,以 52 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的目的是实现基于 RS485 总线上的数据通信与远程控制。 整个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主机部分与从机部分。 根据系统的要求,主机部分需要完成的功能是读取并显示从机采集回来的实时数据信息 ,并且对从机的外设进行控制。 从机部分需要完成的功能是负责采集相关信息传回给主机,并等待主机的控制命令。 处于设计与使用的方便考虑 ,主机硬件电路跟从机硬件电路采用相同的电路 ,只是在软件设计上加以区分。 这样,在不通过 RS485 总线的情况下系统也能进行 2 路继电器开关控制、 反馈 2 路本地模拟控制量和采集 3 路本地节点信号的工作,只是无法远程通信。 主从机系统框图如下: 南华大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