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_甘蔗宿根性与宿根发株期生理的关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分离产生的后代。 答:发株期是宿根甘蔗的关键时期,该时期为宿根蔗出苗期,出苗的多少可以反应宿根蔗的生长情况。 答:主要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转化酶(中性、酸性)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 结论: □√ 通过 □未通过 组员签名:刘洪博 吴转娣 刘新龙 夏红明 昝逢刚 记录员签名:覃伟 李纯佳 组长签名:刘新龙 学院(公章) 2020 年 11 月 03 日 红河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姓名 刘金堂 性别 男 学号 202020050175 院-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年级 2020 专业 生物科学 指导教师 覃伟 /王栋 职称 实习研究员 /讲师 论文题目 甘蔗宿根性与宿根发株期生理的关系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 1)通过研究强宿根甘蔗的生理特性,有利于了解强宿根甘蔗宿根发株期的生理特性和强宿根甘蔗新品种的筛选评价,为强宿根甘蔗品种的培育和宿根甘蔗的生产打下基础。 ( 2)完成毕业论文。 论文 (设计 )主要内容(提纲) (一 )前言 (二 )试验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① 供试材料 选用云蔗 06407(强宿根 )、云蔗 06408(弱宿根 )、云蔗 06415(强宿根 )和云蔗 06416(弱宿根 )等 4 个宿根性强弱不同 的甘蔗品种作为研究材料,对照种 ROC22 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强宿根性甘蔗品种。 (2) 实验仪器及试剂 主要仪器:可见分光光度计、试管、水浴锅、离心管 主要试剂:考马斯亮蓝 G250、 3, 5二硝基水杨酸、 1%对氨基苯磺酸、 %α 萘胺、苯酚、浓硫酸 (3) 试验方法 ① 采样 于 2020年 3月 20日、 2020年 4月 20日、 2020年 5月 20日取每个试验品种不同植株生长良好的幼嫩叶片 +1叶各 3~ 5片,剪取叶片中间部位 60cm左右带回 实验室洗净,若不能及时对叶片进行研磨提取,应将其剪成 10cm左右片段数段,装入采样袋置 76℃备用。 ② 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还原糖、转化酶 (中性、酸性 )、硝酸还原酶等物质的含量的测定 (三)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五 )结论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1)研究的主要问题:探索研究与甘蔗发株期强宿根性有关的生理特性 (2)研究的重点:甘蔗宿根性强弱在生理指标上的差异性及其规律。 (3)研究的难点:由于目前国内外对评价甘蔗宿根性强弱生理 指标的发株期生理特性研究文献报道较少,所以各个生理特性的测定主要参考甘蔗分蘖生理基础研究的内容和参考有关甘蔗研究的文献,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二.有关要求 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杨瑞 .现代甘蔗学 [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0:313. [2] 邓重焘 .中国甘蔗品种志 [M].广东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0,115117. [3] 陆章流 .提高宿根蔗低产低糖的技术措施 [J].广西蔗糖 ,2020,(1):35. [4] GURARAY in sugarcane[J].Outlook on Agriculture,1989,18(4):176184. [5] PURIA MS,CHAUDHARY BS, of some characters in ratoon and first cional generationsin sugarcane[J].Indian Sugar,1984,34(7):559561. [6] .影响甘蔗宿根性的品种性状 [J]国外农 学 甘蔗 ,1993,(2):3336. [7] TRIPATHI Screening of sugarcane (Sa,charum ) germ types for rationing ability[J].Indian Sugar,1982,32(9):577580. [8] 吴坤宗 ,黄标 .珠江三角洲宿根甘蔗减产原因与增产途径 [J].农业科技通讯 ,1956,(10):585587. [9] 周可湧 .中国植蔗和制糖历史问题的商榷 [J].福建农学院学报 ,1960. [10] 徐绍智 ,林智勃 .百年蔗 [J].中国农业科学 ,1961,(8):4647. [11] 周可湧 .宿根甘蔗的基础 — 芽和根 [J].作物学报 ,1963,2(4):437450. [12] Hatchm MD. Glasziou, Accumulation Cycle in Relationship of Invertase Activity to sugar content and Growth Rate in storage Tissue of Plants Grown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s plant Physiocogy,1963,(38):344348. [13] 陈伟栋 ,陈西凯 .甘蔗叶片转化酶与甘蔗金花生长和糖分积累地关系 [J].四川甘蔗科技 ,1985,3:2732. [14] Madan VK,Singh of Invertases in Sugarcane Leaves. International Sugar Joumal,1980,(82): 947. [15] Madan of Sugar journal,1981,(83):990. [16] 张勇 ,陈西凯 .不同甘蔗品种萌发时蔗芽中酶的变化 [J].四川甘蔗 ,1990,1:1013. [17] 邓祖湖 ,林彦铨 .甘蔗实生苗及其宿根性状配合力分析 [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20,29(3):286291. [18] 叶燕萍 .乙烯利对宿根蔗生理生化特性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J].广 西农业科学 ,2020,36(4):308311. [19] 张勇 ,陈西凯 .氮 、 钾对甘蔗叶片中几种酶的影响及其与生长和糖分积累的关系 [J].四川甘蔗 ,1988, (4):l12. [20] 方位宽 .影响宿根甘蔗萌发的若干因素探讨 [D].广西大学 ,2020,(1):137. [21] 高继国 ,郭春绒 .普通生物化学教程试验指导 [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0:3840. [22] 孔祥生 ,易现峰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 [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0:134135. [23] 张志良 ,瞿伟菁 ,李小方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第 4 版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3335. [24] 王晶英 ,敖红 ,张杰 ,等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与原理 [M].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20:122124. [25] 陈如凯 .现代甘蔗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0. 外文翻译要求 (1)语句顺畅,语言精练; (2)专业术语必须翻译准确,符合内部审计专业英语的要求,符合国际审计准则的要求; (3)论文写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外文文献要翻译准确,并标明英文出处和作者。 论文撰写 (设计 )要求 (1)目录部分的小圆点用英文的小点,不要用中文的大点;目录为正文标题,不超过二级。 (2)中英文摘要及目录页码用大写罗马数 字( Ⅰ 、 Ⅱ 、 Ⅲ …… ),统一居右;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及附录部分页码用阿拉伯数字( 3…… ),其中,正文部分页码奇数页居右,偶数页居左;参考文献、致谢及附录部分页码统一居右。 (3)摘要、目录、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页眉为“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 正文奇数页页眉为“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偶数页页眉写每一章对应的章名,一律采用“楷体五号字”居中书写。 (4)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统一用英文书写状态下的标点,其余部分请用中文书写状态下的标点。 (5)全文中除了标题部分有特殊要求外,其余部分中文都为宋体,西文字体都为 Times New Roman。 (6)论文前后逻辑清晰、语言要简练。 (7)论文写作中引用的相关理论知识要真实、准确。 (8)论文写作要突出重点、难点。 (9)在写作过程中要有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三.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研究方法:生理指标的测定 技术路线: 剪取甘蔗叶片 +1 叶中部 60cm 左右带回实验室洗净,若不能及时对叶片进行研磨提取,应将其剪成 10cm 左右数段, 76℃保存备用。 实验方案: (一 )生理指标的测定 (1)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参照高继国 [21]的方法,并略作修改。 叶片去中脉后剪碎,准确称取剪碎后的甘蔗叶片 ,加 少量石英砂、 PVP 及 10ml mol/L 的 TrisHCl缓冲液,在冰浴下 研磨 成匀浆,于冷冻离心机下10000r/min 离心 10min,上清液即为蛋白提取液。 取上清液 +5ml 考马斯亮兰 G250(100mg 考马斯亮兰 G250 溶于 50ml 95%乙醇搅拌,加入 l20ml 85%磷酸,混合后稀释至 1000ml,过滤 )混匀, 2~ 3min后,用紫外 — 可见光分光度计测定吸光值 OD595,计算可溶性蛋白含量( μg/g)。 标准液为牛血清蛋白液。 (2)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参照 孔祥生 [22]的方法,将取样后处理好的叶片剪成 ~ 方形小块,混匀,准确称取 生理测定 还原糖含量 酸性、中性转化酶活性 可溶性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硝酸还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