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__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变频化控制及应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1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如图 331, 空气通过进气过滤器进入一级空气端,压缩到 ~ Bar,然后 空气从空气端经文丘里管排出。 再 从文丘里管经一级膨胀节,进入中间冷却器,冷却到大约比环境 温度高 11℃ 左右。 空气离开中间冷却器 后 ,通过不锈钢管线进入水分分离器。 空气进入二级空气端 之前 排出凝液。 空气离开二级空气端,进入消音瓶 ,然后经膨胀节进入后冷却器。 止回阀防止空气返回二级空气端, 它安装在后冷却器出口。 空气经不锈钢管线进入水分分离器钱,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的11℃ 以内。 空气中的水分因温度降低形成的凝液,经分离器排出。 空气进入客户系统 , 空载运行期间,排污消音器降低噪音水平。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共 30 页 第 12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4 螺杆式 空压机的变频化控制 4. 1 变频器工作原理简介 什么是 变频器 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率的能控制装置。 变频器的组成 变频器通常分为 4 部分:整流单元、高容量电容、逆变器和控制器。 ( 1) 整流单元:将工作频率固定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 2) 高容量电容:存储转换后的电能。 ( 3) 逆变器:由大功率开关晶体管阵列组成电子开关,将直流电转化成不同频率、宽度、幅度的方波。 ( 4) 控制器:按设定的程序工作,控制输出方波的幅度与脉宽,使叠加为近似正弦波的交流电,驱动交流电动机。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图 4131 变频器控制器 如图 4131, 主电路是给异步电动机提供调压调频电源的电力变换部分,变频器的主电路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 电压型是将电压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变频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共 30 页 第 13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器,直流回路的滤波是电容。 电流型是将电流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变频器,其直流回路滤波是电感。 它由三部分构成,将工频电源变换为直流功率的整流器,吸收在变流器和逆变器产生的电压脉动的平波回路,以及将直流功率变换为交流功率的逆变器。 整流器 , 最近大量使用的是二极管的变流器,它把工频电源变换为直流电源。 也可用两组晶体管变流器构成可逆变流 器,由于其功率方向可逆,可以进行再生运转。 平波回路在整流器整流后的直流电压中,含有电源 6 倍频率的脉动电压,此外逆变器产生的脉动电流也使直流电压变动。 为了抑制电压波动,采用电感和电容吸收脉动电压(电流)。 装置容量小时,如果电源和主电路构成器件有余量,可以省去电感采用简单的平波回路。 逆变器同整流器相反,逆变器是将直流功率变换为所要求频率的交流功率,以所确定的时间使 6 个开关器件导通、关断就可以得到 3 相交流输出。 以电压型pwm 逆变器为例示出开关时间和电压波形。 控制电路是给异步电动机供电(电压、频率可调)的主电路提 供控制信号的回路,它有频率、电压的运算电路,主电路的电压、电流检测电路,电动机的速度检测电路,将运算电路的控制信号进行放大的驱动电路,以及逆变器和电动机的保护电路组成。 变频式空压机的概念 变频式空压机,简单地说变频空压机是在常规空压机的结构上增加了一个变频器。 压缩机是空压机的心脏,其转速直接影响到空压机的使用效率,变频器就是用来控制和调整压缩机转速的控制系统,使之始终处于最佳的转速状态,从而提高能效比。 所谓的变频空压机是与传统的定频空压机相比较而产生的概念,变频空压机的核心是它的变频器,变频器是 20 世纪 80 年代问世的一种高新技术,它通过对电流的转换来实现电动机运转频率的自动调节,把 50Hz 的固定电网频率改为可调节的频率,使空压机完成了一次新革命。 同时,通过变频器还稳定了电源电压,彻底解决了由于电网电压的不稳定而造成空压机器不能正常工作的难题。 当空压机高功率运转,迅速接近所设定的温度后,压缩机便在低转速、低能耗状态运转,仅以所需的功率维持设定的压力。 这样不但压力稳定,还避免了压缩机频繁地开开停停所造成的对寿命的衰减,而且耗电量大大下降,实现了高效节能。 由于供电频率不能改变,传统定频空压机的压缩机转速 基本不变,依靠不断地开、停压缩机来调整储罐压力,其一开一关之间容易造成压力忽高忽低,并消耗较多电能。 而与之相比的变频空压机变频器改变压缩机供电频率,调节压缩机转速,依靠压缩机转速的快慢达到控制压力的目的,压力波动小、电能消耗少,其稳定性得到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共 30 页 第 14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较大提高。 运用变频控制技术的变频空压机,可根据储罐压力自动选择运转方式,使储罐压力始终稳定在设定值,并在低转速、低能消耗状态下以较小的压力波动,实现了快速、节能和稳定供应的效果。 变频技术在空压机中的应用 变频技术在空压机应用的背景 据统计,在工业上空 压机的用电量占全部用电设备的 9%,传统的空压机主要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 Y△启动方式,工频恒速运行,压力和流量的调节靠阀门和旁通完成,由于工业设计时,压缩空气供应系统必须按工厂负荷最大时设计,并且留 1020%设计余量,事实上很多空压机是不会运行在满负载状态下的,并且随着工厂实际生产的需求的波动,存在较大的浮动,所以节能的空间很大。 变频调速节能原理 装在空压机上的电机一般是标准的三相鼠笼式交流电动机,当接到工频电源时电机的转速是改变不了的。 空压机只能工作在电机的全速状态,加载如此,卸载也是如此。 用户的用气量是波动的,为用户配置的空压机是按最大用气量配置的,当用气量不是最大时,空压机依然是按额定的排气量排气,系统压力就会升高,这样空压机就会卸载,持续空载运行一段时间后停机。 如果改变电机的转速,就不同了。 速度降低,排气量就降低,在变频调速系统中,电机的速度是和电源的频率成正比的,改变电源的频率就可改变电机的转速,从而改变空压机系统的排气量,耗能降低,这样就相当于可以控制排气量,用多少的气量就生产多少的压缩气体,不像工频控制,用不了就放空,卸载,增加了噪音,浪费了能源。 变频空压机系统通过压力闭环,根 据供气系统负载变化,调整空气压缩机电机的转速保证系统压力恒定,压缩机电机的转速下降,从电网吸收的电能就会大大下降。 由流体力学可知, P(功率) =Q(流量) *H(压力),流量 Q 与转速 N 的一次方成正比,压力 H 与转速 N 的平方成正比,功率 P 与转速 N 的立方成正比,如果机组的效率一定,当要求调节流量下降时,转速 N 可成比例的下降,而此时轴输出功率 P 成立方关系下降。 即机组电机的耗电功率与转速近似成立方比的关系。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共 30 页 第 15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由于电机为直接启动或 Y△ 启动,启动电流等于 57 倍额定电流,这样会对机电设备和供电电网造成严重的冲击,而且还 会对电网容量要求过高,启动时产生的大电流和震动对设备、管路的使用寿命极为不利。 而使用变频节能装置后,利用变频器的软启动功能将使启动电流从零开始,最大值也不超过额定电流,减轻了对电网的冲击和对供电容量的要求,延长了设备和阀门的使用寿命,节省了设备的维护费用。 空压机的变频控制 图 4331空压机的变频控制 空压机的变频控制如图 4331: 一旦 VSD 启动 , 压力传感器读数会不断地和设定的设定值 比较 ,如果管网压力大于设定值,转速降低; 如果管网压力小于设定值,转速增加。 变频控制中名词解释 ( 1)最大转速 只要管网压力低于设定值,压缩机已经在最大转速运转 : 压缩机将会继续以最大转速运转,且最大的转速取决于压力设定值,设定不同最大转速不同。 、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共 30 页 第 16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 2) Indirect stop level 间接停机压力点 图 4341 间接停机压力点 如图 4341,如果管网的压力不断增加即使压缩机已经在最低转速运行,管网压力一旦到达特定压力,压缩机会停机,这称作间接停机压力水平。 如果压力在压缩机到达最低转速之前到达间接停机压力点,压缩机将会先降低转速,然后停机。 ( 3) Direct stop level 直接停机压力点 图 4342 直接停机压力点 当压力增加的太快,在压缩机到达最低转速之前已经突破间接停机压力点,这里会有第二个停机压力设定以避免压力太高,这称作直接停机压力点。 当管网压力到达直接停机压力点,压缩机会停机无论转速是多少,都会立即停机,实现对机组的保护。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共 30 页 第 17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变频空压机的特点 空气压缩机实现变频控制后可以完成对产气压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