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权益”。 《残疾人保障法》第 49 条规定“地方各级 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9 页 共 81 页 人民政府对无劳动能力、无扶养人或者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 国家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供养、托养机构”;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 (中发〔 2020〕7 号)明确提出“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服务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20〕 19 号)提出“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残疾人人 人享有康复服务”、“ 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供养范围,改善供养条件,提高供养水平”;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也明确提出“依托社区开展为重度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老年残疾人等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益性、综合性服务项目,推广“阳光之家”经验”。 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场地,是残疾人直接受益的基础工程,是改善残疾人身体功能和基本生活状况的民心工程,通过康复服务指导和聋儿语言训练、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辅助器具供应、盲人按摩,法律救助、文体活动等系统 全面的康复服务,可有效地解决残疾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特殊困难,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和托养服务,从根本上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 广大残疾人是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又是小康成果的共享者,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 残疾人由于自身功能障碍,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最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发挥残 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0 页 共 81 页 疾人潜能,帮助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是党和政府应尽之责。 和谐社会首先要让残疾人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怀,解决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救助和生活中的各 类问题,不断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生活水平的差距,使贫困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通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联动的残疾人事业格局基本形成,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认识普遍提高,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和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 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化平均水平间的差距已逐步缩小,残疾人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多层次、专业化和社会化。 残疾人就业遍布城乡各行各业,就业渠道由摊点型向福利企业、民 营经济转变。 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得到切实改善、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广大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了脱贫致富。 涪陵区残疾人联合会组织机构健全,各项服务体系完善,业务人员经过多层次培训,开展综合服务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土地资源,资金及水电配套设施等基础条件具备,切实可行。 3 项目规模及内容 3. 1 建设目标 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1 页 共 81 页 重庆市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按照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服务残疾人的职能要求,为残疾人提 供康复服务指导(包括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辅助器具供应、盲人按摩、法律援助)和重度残疾人托养用房、文体活动功能用房和辅助用房,满足残疾人综合服务的需要。 3. 2 建设内容和标准 重庆市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占地面积 30 亩,计划建筑面积14000 平方米,包括办公室、会议室 „„„ .,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指导站,残疾人就业服务所(包括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部),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部,聋儿听力语言训练部,法律服务部、文体活动站等。 并按照“七位一体”的综合服务需要,购置配套相关设施。 4 建设地址 及建设条件 涪陵区 所处的区位 涪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北纬 29176。 21′至 30176。 01′,东经 106176。 56′至 107176。 43′之间,幅员面积 29 平方公里。 最东点为焦石镇白鸡堡,最西点为增福乡大茶园,最南点为同乐乡金家店,最北点为丛林乡红墙院,全境东西宽 公里,南北长 公里。 在行政区划位置上,位于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县、南川 区 ,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垫江县。 涪陵城区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历来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区境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顺长江西上 120 公里即达重庆市,东下通联华中、华东各省;逆乌江 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2 页 共 81 页 而上可至武隆、彭水、沿河等县,直达鄂湘边界及黔东各地。 本项目区位 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位于涪陵区崇义街道天子殿居委四组。 地形地貌 建设场地形状总体方正;建设场地西北高、东南低,较为平坦,便于利用。 自然气候 区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其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季风影响突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 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立体气候明显。 四季特点:春早,常有 “ 倒春寒 ” 和局部的风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伏旱频繁;秋短,凉爽而多绵雨;冬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 地质条件 区境处于四川盆地东部的 “ 盆东平行岭谷区 ” 与 “ 巫山大娄山中山区 ”过渡地带,一般海拔为 200— 800 米,最低处龙驹乡三块石海拔 138 米,最高处武陵山主峰磨槽湾海拔 2033 米。 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北部地势较低,多为河谷丘陵、低山,东南部较高,多为丘陵山地。 由于岩性和地质构造上的差异,区境呈现两类迥然不同的地貌景观。 西北部碎屑岩广泛分布,属盆东平行岭谷范围,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河谷为宽谷;东南部大片出露 炭酸盐地层,属南北经向构造体系,以岩溶地貌为主,河谷多为窄谷。 区境地貌类型多样, 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3 页 共 81 页 交错分布,很难准确区分,但根据地质构造、地形趋势和地貌类型的组合特征,仍可将区境地貌分为沿江丘陵低山区、坪上低山带坝区和后山区 3 个一级区,以及沿江丘陵、沿江低山、后山低山槽谷带坝、后山低中山 4 个二级区。 本项目目前尚未进行地质勘察,根据现场踏勘,场地地质条件稳定,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及《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使用规定》,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6 度,属一般地震地区。 基础设施 (1)道路交通 本项目安排在涪陵区崇义街道天子殿居委四组,紧邻公路,交通条件便利。 (2)水、电供应 供电:按规划分别沿路埋地辅设成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电力供应网络已形成,用电方便。 供水:供水管网已形成,用水方便。 (3)施工条件 本项目工程所需碎石、碎砂、片石、条石、水泥、石灰、木材、钢材及其它建筑材料可在区内购买,有些材料可以就近取材,运输十分便利。 本工程主要施工机具是挖掘机、碎石机、压路机、拌和机等,选择具有一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均能达到要求。 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4 页 共 81 页 规划以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城市 道路为骨架,辅之以区间道路,采用环状的道路布局模式,将中心紧密地连成了一个整体。 消除内部的尽端道路,形成几个大的交通环,确保交通的流畅和便捷,提供稳定、便捷的交通体系。 环形车道的设置满足消防的要求。 出入口的设置 对外设 1 个主入口, 2 个次入口。 交通组织 机动交通系统外部利用城市骨干道路,内部利用规划的两条区间道路将院区联系起来,并充分结合建筑布局、空间节点、地面停车位等因素,在满足出行、安全、救护等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形成:“两环一纵”道路网络系统。 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贯穿行于 整个医院区域当中,形成一横一纵的主体步行格局,同时结合绿化景观和部分空间节点,与道路的步行道一起,形成宽窄不一、收放有度、尺度怡人、舒适安全的完整步行网络系统。 停车场设置 均为地面停车方式,建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竖向设计 项目用地总体平整,因势利地,减小土石方,根据场地合理确定建筑标高。 总体绿化以道路绿化为骨架,绿化片区为基础,庭院绿化为肌质点缀其中,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形式,并结合步行系统一起考虑,突 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5 页 共 81 页 出生态绿化的主题。 入口绿化广场区域打开院 区的整体空间形式,成为院区总体绿化景观的起点,并将其引入到院区的内部,激活院区的活力;大面积绿化景观区域是整个院区的绿化核心区域,成为院区绿化的高潮地段。 道路绿化以高大乔木为主,片区以草地为主,花灌藤篱为辅点缀其中,庭院绿化则精心别致,以群落立体式种植手法表现绿色景观,注重层次、尺度、色彩与空间变化,注重季节树种的搭配和常青树与落叶树种的结合。 三者共同作用,构成院区全方位立体式的结构形式,提供一个绿色的休憩空间。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51. 表 51: 主要技 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一 建设规模 1 总用地面积 平方米 20200 2 建设用地面积 平方米 10000 3 建筑占地面积 平方米 5000 4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14000 二 建筑密度 ﹪ 25 三 容积率 四 绿地率 ﹪ 35 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6 页 共 81 页 五 地上停车位 个 70 城区 1: 500 地形图;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B 500072020);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涪陵区 城乡总体规划; 国家有关的设计规范及法规; 现场踏勘资料; 规划红线图;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1其它技术资料。 该用地条件较好,地质情况简单,地块相对规整,规划区内地势有一定的高差。 6 设计概要 6. 指导思想 改善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建成功能完备、基本满足广大居民需求的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网络,提高 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 遵守国家有 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7 页 共 81 页 关法律、法规,符合当地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科学、合理、适用、节约的原则,从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工作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体现“以人为本’’、亲切、温馨的建设理念,力求将该项目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特色突出、环境优美、舒适的现代化院区。 规划布局 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布置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大楼,总建筑面积14000 平方米。 各区域相对独立,互不影响,功能分区明确。 在场地内充分利用地形和地势设置中心绿化区、休闲亭 、广场和停车位等。 道路交通设计 尊重自然地形,按照地形进行竖向设计,严格控制挖、填方量,道路最大纵坡不超过 3%,道路连接顺畅,室外场地的连接方式采用平坡式。 整个场地规划交通互相贯通。 环境、景观、绿化设计 绿化 (1)绿地规划布局“点’、“线”结合; (2)规划区绿地园林化、艺术化; (3)采用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的方式,在场地内规划整齐、成片的绿地,在规划区域周边布置连片树阵,既有绿化作用,又不占用空间; (4)中心绿地景观突出。 规划区景观系统 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8 页 共 81 页 (1)采用直、曲线型相结合的 方式使规划区平面布局灵活多变,有更多的空间用于绿化; (2)室外地面铺装选用传统的地面拼花。 给水排水设计 给水系统 生活用水由市政给水管道统一供给。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 GBJ1588)所制定的预测人口数预测生活用水量,未预见用水量按生活用水量及公建用水量之和的 10%考虑。 用 DN150 管引入市政给水,生活区消防与生活给水并网运行;各建筑物消防与生活给水由市政给水主干管供给,根据保。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为保证工程质量及安全,框架部分采用双排架,砌体墙采用脚手架,井架及外架搭设好后,必须经过验收,合栺后方可投入使用。 应由专业人员持证上岗。 立杆纵向间距不大于 2m,横向间距,单排杆离墙 ,双排 ,里排立杆离墙 —。 相邻立杆接头错开,用 一字扣对接。 大横杆间距 — ,与立杆用十字扣连接,小横杆间距不大于。 单排架一头入墙内 24cm,一头搁于大横杆上,至少伸出 10cm,双排架端头离墙
付款信息后,通过网络传递到收银台时,办事收银员只需扫描付款通知单上的条形码确认办件,可以立即使用将此办件的收费信息从数据库调出来。 除了实现直接与银行联网的直接收取手续费的处理方式外,收费也应该被视为实现独立记性处理。 只要银行提供了相应的程序接口,那么该系统可以和银行的系统相挂接。 当业主支付相应的金额,支付信息会出现在收费子系统中。 这消除了收费人员在银行和审 批大厅之间在路上来回奔波的时间
种做法违背了诚信原则,在诚信日益重要的今天,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无疑是自取灭亡。 这一考量无疑是相当正确的。 不过上述情况现在是见怪不怪,几乎可以说谁和那种广告较真谁就是在跟自己过不去。 而且,其实大家这种广告见 得多了,一眼就能看出有些广告的“诱人之处”是不可能的。 不过人都有好奇心,即使知道不可能也要一探究竟,即使明知是忽悠也要想弄清楚是怎么个忽悠法。 所以对这种“软”的虚假广告
缘导线。 常用塑料绝缘线型号有: BLV( BV), BLVV( BVV), BVR。 这里选用 BV 型。 : 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在导线和电缆(包括母线)通过正常最大负荷电流(即计算电流)时,其发热温度不应该超过正常运行时的最高允许温度,以防止导线或电缆因过热而引 起绝缘损坏或老化。 这就要求通过导线或电缆的最大负荷电流不应大于其允许载流量。 : 本设计在配电部分采用 BV
6 50m 17 避雷装置 非标 1 套 18 消防器材 非标 1 套 19 大门 1 扇 1)格栅渠 尺寸: 结构形式:砖混结构 配套设备: ① 人工钢格栅 数量: 2 台 16 栅条长 宽: 600 mm600 mm 栅条间距: 10mm 2)集料池 有效容积: 36m3 尺寸 : 结构形式:地下式钢混结构。 配套设备: ① 进 料泵( 立式无堵塞排污 泵) 数量: 1台 型号: 流量:
项目管理流程等。 收集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人力资源状况、人力资源结构及人才储备状况的信息; 收集人员的招聘、培训、任用、薪酬、评价考核等方面的信息; 收集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领导、各部门负 责人基本情况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招聘、任用、薪酬、评价考核)方面的信息; 收集分析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包括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流动资金结构、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产收益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