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央商厦空调设计暖通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会议室 5w/m2; 商店 13 w/m2; 客房 13 w/m2; 其他地方 5w/m2; 走廊无电气设备使用负荷; 武汉市中央商厦空调工程设计 第 2 页 照明功率: 大堂及门厅 15 w/m178。 ; 普通办公室 20 w/m178。 ; 会议室、演艺吧等 18w/m178。 ; 客房 15 w/m178。 ; 精品商店 19 w/m178。 ; 餐厅 13 w/m178。 ; 走廊 5w/m178。 ; 空调使用时间: 办公室: 9:00~ 22: 00 营业性建筑使用时间: 9:00~ 23: 00 餐厅使用时间: 7:00~ 22: 00 娱乐性建筑使用时间: 0:10~ 00: 20(次日) 客房: 0:00~ 23: 00 设计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 2020); 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20); 民 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 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2020); 室外气象参数:(武汉市)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tw =℃;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ts =℃; 夏季空调日平均干球温度 t pw. =32℃;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tw =℃; 冬季空调室 外计算相对湿度 φ =77% 空调室内设计参数: 室内设计参数: 由文献 [3]P13 表 15查得: 商场:夏季 tn= 26 ℃ , φn≤ 65%,(取 55%) 冬季 tn= 22℃ , 办公室:夏季 tn= 26℃ , φn≤ 60%,(取 55%) 冬季 tn= 20℃ , 空调系统形式初定: 本空调一至六层采用全空气系统; 七、 八及负一层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系统。 新风机采用吊顶式。 冷凝水集中排放。 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第 3 页 第二章 冷负荷计算 机房冷负荷的计算(以商场一层) 通过外墙逐时冷负荷   tKFC L Q ( 21) 式中 K—— 围护传热系数 W/( m2℃); F—— 围护结构计算面积, 2m ; t—— 作用时刻下,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温差,见《空气调节》第四版附录 210,附录 211;  —— 计算时间, h;  —— 围护结构表面受到周期为 24h 谐性温度波作用,温度波传到内表面的时间延迟, h;  —— 温度波的作用时间,即温度波作用于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时间, 根据新民规计算方法,采用实时温差计算逐时冷负荷。 商场一层南外墙冷负荷( W) 表 21 窗户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   jsndgj FJCCxxCLQ ( 22) 式中 gx—— 窗的有效面积系数;单层钢窗 , dx—— 地点修正系数, (武汉)见空气调节(第四版)附录 213; jJ—— 计算时刻时,透过单位窗户面积的 太阳总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简称负荷强度, 2/mW ,见空气调节(第四版)附录 213。 由空气调节(第四版)附录 213 查得各计算时刻的负荷强度 jJ ,窗有效面积系数 ,地点修正系数 ,窗户内遮阳系数 nC ,按式( 23)计算,计算结果见表 23。 商场一层南外窗日射得 热冷负荷 ( W) 表 22 武汉市中央商厦空调工程设计 第 4 页 人体散热 查得由人体散热引起冷负荷计算公式如下: Q=( ~) *n1*Q1 ( 23) 式中: n1—— 群集系数,参考文献 [4]P54 表 265取得 n1=; Q1—— 室内人员散热量,人数乘以单个人的全热散热 ql。 由文献 [4]P59 表 271 中室内人数概算指标乘以室内面积可得室内人数。 P54表 264取得 ql=134 W/人。 故: Q =( ~) * n1*Q1 商场一层人体散热冷负荷 ( W) 表 23 照明负荷 根据室内照明负荷概算指标乘以室内面积即可得照明负荷。 商场一层照明负荷 ( W) 表 24 电动设 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根据设备负荷概算指标乘以室内面积即可得设备负荷。 商场一层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 W) 表 24 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第 5 页 冷负荷汇总 一层冷负荷 负荷最大时间出现在 17:00 ,负荷为 二到六层冷负荷 负荷最大时间出现在 19:00 ,负荷为 房间 01 负荷最大时间出现在 19:00 ,负荷为 房间 0205 负荷最大时间出现在 19:00 ,负荷为 房间 06 负荷最大时间出现在 19:00 ,负荷为 武汉市中央商厦空调工程设计 第 6 页 房间 07 负荷最大时间出现在 19:00 ,负荷为 房间 08 负荷最大时间出现在 19:00 ,负荷为 房间 09 负荷最大时间出现在 19:00 ,负荷为 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第 7 页 第三章 湿负荷的计算 湿负荷计算标准 人体散湿量应同人体散热量一样考虑。 计算过程如下: 查资料得,成年男子散热散湿量为:显热 61W/人,潜热 73W/人, 102g/h•人;房间人数为单位面积。 湿负荷计算 以商场一层为例 Q=qnn′ =102 580 =再根据冷负荷求得热湿比,列出下表 武汉市中央商厦空调工程设计 第 8 页 第四章 热负荷计算 热负荷计算标准 热负荷可按下式 计算 (单位面积热负荷 ):  NSZ ( ) 式中 S — 空调房间面积,㎡; N — 单位面积热负荷 , 2m/W ,可以参看下表; 热负荷计算 根据指标可以计算每个 房间热负荷 房间 面积(㎡) 指标( W/㎡) 热负荷( W) 商场一层 1450 246 356700 商场二到六层 1484 137 203308 房间 01— 05 207 房间 06 207 房间 07 207 房间 08 207 房间 09 207 负荷总计为 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第 9 页 第五章 空调系统的确定 空调方式的选择 一般空气处理方案分为集中式,半集中式,分散式三种。 全空气系统:采用一次回风全空气系统,可以根据室内的热湿比线和室外的空气状态将全年过程分为夏季、过季节前期、过渡季节后期和冬季几个不同的典型过程。 典型过程中,各风阀、水阀的状态和开度有明确的调节范围;在不同的过程中,根据末端设备的特点,存在明确的可以控制的转换;由于建筑在北京,气候全年差异大,因此可以选择双风机系统或者带热回收的空调器,节约运行能耗。 缺点是风道断面大,占用较大的层高,且输送能耗较大。 风机盘管 +新风机组:由处理过的空气和水共同负担室内负荷,具有以下特点:各空调房间互不干扰,可以独立地调节室 温,并可随时根据需要开、停机组,节省运行费用;布置灵活,可和集中处理的新风系统联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与集中式空调相比,不需回风管道,可减少占用的建筑空间,有利于降低建筑层高,节省建筑投资。 各房间之间不会互相污染。 动力消耗和运行费用较低。 由于认识到如果采用全空气系统,必定要有足够大的空间放置空调处理箱,而上述区域并没有预留出足够的空间来放置空调处理箱或是空调机房的管道需要穿越防火分区。 故选择风机盘管 +新风机组。 风机盘管系统将回风限定在房间内部,从而降低了各房间交叉污染的可能性,而且室内局部空调末端在干工况下 工作,避免了细菌的滋生。 不论从技术角度还是经济角度该方案都是可行的。 故决定选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而且由于该建筑有专门的新风机房,故将设备放在新风机房内。 同时可以采用间接式和直接式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这样子可以采用全热回收,在机房紧缺的情况下,减少设备对建筑的占用面积。 该层建筑是由商场,办公室,会议室等组成,经过初步的选择,可用全空气系统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的方案。 会议室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因为各房间都是独立并且相邻的小房间。 一个系统中的房间可能不会同时使用,而且均属于人员密度较大的房间,且劳动强度 为极轻。 热湿比大,各功能室内的负荷主要随着人数的变化而变化,同一系统内各房间之间的负荷差异大,适合使用全空气系统。 各房间或者分区的负荷量决定着各房间末端设备的大小,而整个空调区域或者系统的负荷量则决定了集中处理设备的大小。 又考虑到房间比较细长,初定风机类型为暗装四面出风式风盘。 商场因为是大空间,为了送风均匀,温度适宜,初采用全空气系统 综上所述,本工程采用全空气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空气处理方案的分析 在设计中,因为一个系统中的房间大都朝向一致,因此每个系统出现最大负荷的时间和各房间 出现最大负荷的时间相同。 并且选取的系统较小,一个空调主机只承担一个或几武汉市中央商厦空调工程设计 第 10 页 个功能相同的房间的负荷,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房间内人员变动时室内负荷的变化以及风量的变化。 所以只需要在每个房间装设 VAV 末端即可。 VAV 的末端依各房间的设计风量进行选取,取使用 VAV 的房间末端最小风量为最大风量的 1/3,设计新风量为计算条件下房间满足卫生需求最小新风量的 2 倍。 全空气系统方案分析 各类运动房人员密度大,若采用风机盘管系统,除湿能力不够。 同时这几类房间人员数目变化较大,造成实际房间负荷波动较大。 考虑整体结构 到出进深都均在 8 米以内,除部分房间进深为 10 米(仍为单一朝向),所以无需分内外区,可选用单风道系统;并且考虑到夏季房间需供冷,冬季需供热,应采用兼备供热供冷能力的系统,综合以上两点因素,我们选择使用冷热型单风道系统。 图 41 全空气处理系统处理过程图 1) 根据文献 [7]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不论每人占房间体积多少,新风量按大于等于)./(30 3 人hm 采用,本设计按 )./(30 3 人hm 计算新风量 WG , 一般的满足室内卫生要求所需的风量一定大于保持房间正压及局部排风要求所需的风量,此处不另作计算。 2) 根据 t 26N ℃ , 60 % ,在 dh 图上确定室内空气状态点 N,通过该点画出  过程线,与 90%相对湿度线交于一点 O,从而得出: Nh , Nd , Oh , Od ; 3)按消除余热计算送风量ONQG hh ,按消除余湿计算送风量ONWG dd ,计算结果接近,说明计算无误。 计算新风比,新风比 %m = GGW/。 若新风比小于 10%,则按 10%计算; 4)根据Wt ,St在 dh 图上确定室外空气状态点 W。 由新风比和混合空气的比例关系直接确定出混合点 C的位置,查得Ch; 5)空调系统的所需冷量 )hh(。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