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西南新区集中供热锅炉房调峰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全厂锅炉小时最大耗煤量 T/H 215 全年锅炉实际耗煤量 万吨 /年 全厂全年供热量 GJ 6 供热标准耗煤率 ㎏ / GJ 75 全厂小时最大灰渣量 T/H 全厂全年最大灰渣量 万吨 全厂小时用水量 T/H 全厂全年用水量 万吨 全厂全年用电量 亿度 : 1)蒸汽锅炉运行小时数 6000H。 2)热水锅炉运行小时数 2880H。 第 第 2 章 热负荷及供热系统 、 供热现状及热负荷 本项目主要解决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户县科技示范园、建大草堂校区等学校 及草堂镇、庞光镇周边地区的 采暖用热和工业用热需求。 西安建大草堂校区总规划面积 2713 亩, 建成后可满足 32020 人在此居住生活和教学科研。 西安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总规 划面积为 23 平方公里,规划入住人口 25 万人。 根据区域规划文件资料,该区域总采暖面积为 万平方米,采暖热负荷为 ,其中近期规划( 2020 年)采暖面积为 221 万平方米,采暖热负 荷 ; 远期规划( 2020~ 2020 年)增加采暖面积为 万平方米,采暖热负荷。 根据草堂管委会 提供资料,并考虑一定的用汽富余量,产业园内规划常年工业热负 荷为 200T/H,其中:近期规划( 2020 年)工艺热负荷为: 142T/H;远期规划( 2020~ 2020 年)增加工艺热负荷为: 58T/H。 综上所述,园区热负荷分为工业热负荷(常年)和采暖热负荷(采暖季)。 园区内 的热负荷总量为 ,其中工业热负荷为 250℃蒸汽 200T/H( ) , 采暖热负荷为。 根据热负荷情况,考虑到园区长远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需求及区域内的环境保护,拟 定该集 中供热工程建设规模为两台 110T/H燃煤蒸汽锅炉 +两台 116MW+四台150MW燃煤热 水锅炉,分期建设。 、 供热系统 、供热负荷统计 本次项目的设计热负荷为常年热负荷和季节热负荷,除厂内自用热负荷 MW 外, 其余均供厂外热用户。 外供总热负荷为。 热负荷详见表 、表。 热负荷统计表 表 采暖期 非采暖期 项目 热量 (MW) 汽量( T/H) 热量 (MW) 汽量( T/H) 近期规划 远期规划 采暖热 负荷 小计 近期规划 142 142 远期规划 58 58 工业热 负荷 小计 200 200 外 供 热 负 荷 合计 200 200 采暖 0 0 洗浴 0 0 厂内自用热负 荷 小计 0 0 设计热负荷表 表 采暖期 非采暖期 项目 单位 最大 平均 最小 最大 平 均 最小 MW 近期 规划 GJ/H MW 远期 规划 GJ/H MW 采 暖 热 负 荷 小计 GJ/H MW 近期 规划 GJ/H MW 远期 规划 GJ/H MW 工 业 热 负 荷 小计 GJ/H MW 外 供 热 负 荷 合计 GJ/H MW 0 0 0 厂内自用热 GJ/H 0 0 0 工业热负荷不同时系数取。 、热负荷曲线绘制 概述 项目 概况 榆林市西南新区位于榆林城区西南部 ,与榆林高新区毗邻 ,是榆林城市发 展扩容的接续地和承载地。 2020 年榆林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将西南新区纳入榆林中心城市 400 平方公里规划用地范围 ,新区规划控制总面积 ,横山县境内控规面积 ,区内现有人口 28062 人 ,其中常住人口 13674 人、流动人口 14388 人。 西南新区是榆林市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城市 ,也是未来榆林市本级公共设施服务中心和周边能源企业的城市综合性服务次中心。 按照榆林城市总体规划 ,新区的发展功能定位主要以商住办公、医疗科教、商业会展及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 主的沙漠生态园林城市。 新区功能构建由“一脊、五心”组成 ,即由民俗公园、中央公园、山庄公园、艺术公园、运动公园和生态公园为战略节点 ,顺山形地势而形成城市绿色屋脊 ,按功能布局打造创意之心、活力之心、文化之心、幸福之心和运动之心 ,打造生态、活力、智慧新城区。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榆横一体化 ,建设百万人口中心城市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 ,横山县委、县政府经过充分论证确立了西南新区开发建设总体思路 ,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市县共建、以县为主”的基本要求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以项目推 进为支撑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 ,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 划、统一建设、利益兼顾的原则 ,着力拉大城市框架 ,拓展城市规模 ,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品位 ,增强发展活力 ,用 3— 5 年时间努力将新区打造成功能配套齐全、公共服务完善、地方特色鲜明的榆林中心城市的后花园。 项目名称 榆林西南新区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 项目承建单位 榆神汇通供热公司 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西安汇通热力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编制依据 重要文件及资料 ( 1)《 榆林 城市总体规划》( 2020~ 2030 年); ( 2)《 榆林市西南新区经济 发展规划》(国家发 改委 ); ( 3) 榆林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相关法律法规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 4)建设部《建设事业技术政策纲要》建科 [2020]72 号; (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253 号); (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有 关建设方面标准性文件 ( 1)建设部建质【 2020】 57 号下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 2)《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 3)建设部《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第八册 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 HGZ471082020) ( 4)国家计委、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2020 年修订本) (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 ( 1)《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CJJ342020; ( 2)《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T8198; ( 3)《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0412020; ( 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20; ( 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 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20; ( 7 ) 《 室 外 给 水 排 水 和 燃 气 热 力 工 程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 GB500322020; ( 8)《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502642020; ( 9)《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GB 502352020; ( 10)《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832020; ( 11)《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T 30912020; (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20) ( 13)《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20 ); ( 1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20)。 编制原则 1. 合理确定供热方式,保障城市供热安全。 科学预测供热发展规模和用能需求,考虑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和不同供热方式的特点,建立多元化的供热用能体系。 在供热用能有限供给前提下,发展以热电联产、燃煤集中锅炉房供热和燃气锅炉房供热为主,以地 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多种供热方式;逐步形成城市热 电 联产、燃煤、燃气锅炉房等不同供热方式联网运行。 科学有效保障供热安全,提高供热效率,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2. 统筹平衡供热用能,挖潜与节能相结合 充分考虑供热用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供应情况,做好供热能源供需平衡;充分利用既有供热设施开展挖潜节能工作,降低供热能耗。 3. 发展与整合并重,优化供热资源配置 本着 “发展中整合、整合中发展 ”的原则,优先考虑利用既有供热设施,整合周边供热资源,满足发展需求;规划控制 好 新建热源与周边未来发展 和整合相衔接。 通过整合提高区域供热管理水平,实现供热资源的优化配置。 4. 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引导培育供热市场 加快供热体制改革步伐,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改革供热收费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准入退出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供热市场化。 5. 加强供热行业监管,促进供热有序发展 完善和制定供热相关法规、规章和有关技术标准,对供热质量、安全、服务、准入、退出、价格等方面实行有效监管,依法行政,科学行政,促进供热有序发展。 发展目标 ( 1) 最终形成以热电联产为主热源,区域锅炉房为辅助调峰热源的 集中供热 系统, 并以天然气供 热作为补充, 有效应对能源供给变化,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提高供热保障能力。 ( 2)加强供热节能,供热单位面积能耗降低 10%。 ( 3)促进供热行业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 ( 4)实行热费制度改革,供热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项目建设背景 着城市的发展, 作为现代化城市的文明标志和发展方向, 发展集中供热势在必行。 而以热电联产为主要热源,区域锅炉房为调峰热源 的 集中供热 模式,是当前各大城市集中供暖的基本模式,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能为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优质热源,而且对于节约能源 、改善大气环境、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有效利用城市空间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相比于其他供热方式,集中供热不仅可以节约市区内宝贵的土地资源,降低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更重要的是,还能有效避免其他供热方式因受使用年限限制而周期性更换供热设施的弊病,用户一次投资,长期受益。 随着集中供热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被广泛应用,其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 由于集中供热对烟气处理要求高,因此其对环境破坏小,对控制城市大气环境污染起到积极作用。 截止目前,韩城市建成区建筑面积已达 700 余万平方米, 目前韩城 市 煤层天然气供热采暖面积 200 余万平方米;自备燃煤锅炉供热采暖面积 160 余万平方米 ,目前已拆除 万平方米 (详见附表 1);新建 待供热小区建筑面积约 万平方米(详见附表 2)。 全 市目前自备燃煤锅炉,采暖设施陈旧老化,部分瘫痪,无法使用,采暖季节烟尘直接排放,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环保指标严重超标,对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新建小区发展速度迅猛,天然气(煤层气)供应无法满足城市居民采暖需求,供需矛盾较大,造成群众上访。 除燃气供应的 200 余万平方米供热面积,目前 全 市建成区尚存在500 余万平方米需 解决供暖问题 ,其中已拆除自备燃煤锅炉房小区和新建小区合计建筑总面积 万平方米, 急需供热。 根据韩城市总体规划, 预计 2030 年 总建筑面积约 1600 余万 平方米,届时除去天然气供热面积,将有 1400 万平方米建筑待解决采暖问题。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韩城市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长期以煤炭作为主要燃料。 现有的采暖 燃煤锅炉房大部分都是 2t 以下小锅炉。 这样容量的锅炉热效率很低,一般只有 40%50%。 按国家及省劳动保护部门规定,此容量的锅炉可以不对炉水进行 “除氧 ”处理,所以,造成锅炉(包括管道系统)腐蚀严重。 另 外,由于小锅炉一般都采用简单的排烟除尘设备(无脱硫手段),加之运转工人技术水平低,管理 松懈 等因素,造成了除尘效率低下,各个小烟囱大量冒黑烟,加重了冬季城市上空大气污染程度。 在 城区 更有数百户居民采用当地生产的家用小锅炉供暖。 对城市大气环境 造成严重 污染。 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制约了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城区的建设发展方向更是格格不入,这将是一种不能容忍的局面 ,故有关部门已经在逐步拆除城区内的小型燃煤锅炉。 韩城市目前无集中供热热源,小型分散燃煤锅炉房供热 已经逐步拆除,新建建筑相继建成,急需供热, 由于近年来燃 气 已经满负荷 ,冬季天然气供气量无法满足城市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