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大利等民族旅游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区的部分 设施 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和其他景区和民族村寨基础设施仍然得不到建设和完善,特别是旅游交通 滞后 ,游客 到 达景区和民族村寨较难,这 使 榕江县实现旅游大发展的目标存在很大 困难。 旅游产品开发不足。 榕江县 虽 被列为全国十佳旅游精品线路,但县内 许多景点尚未开发 ,未能纳入省内外旅行社的重点线路乃至常规旅游线路进行销售和推广。 旅游市场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虽大,但没有形成合力。 目前只是通过前往 部分重点旅游目的地进行单一的宣传,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宣传机制 ,有忽冷忽热的现象,宣传也没有适销对象。 除了在一些榕江县大利等民族旅游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报刊杂志上进行宣传外,未能在覆盖面较广的全国性的大型宣传媒体作宣传。 农户在旅游业发展中所获得的收益还比较少,目前除了三宝景区有 4 家专业旅游商品销售店一年能获得上万元收入外,其他群众主要是参与表演、开设农家旅舍和出售手工艺品 等 ,收益 甚微。 为此在景区项目建设方面,农户配合度还不高,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还未全面调动起来 ,有积极性 的 也是个别少数。 二、 项目所在地基本情况 第 一、 大利、宰荡所在地 栽麻乡 概况 栽麻乡位于榕江县东北部,东南面与从江县的往洞乡接壤,东北面与黎平县的九潮镇相连。 全乡幅员面积 165 平方公里,辖十二个行政村,四十五个自然寨,七十三个村民小组, 2020 年年末,全乡总人口 17000 余人,耕地面积 亩,人均耕地 亩,农业总产值 3897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375 元。 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少数民族贫困乡。 因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带上,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林木生长茂盛,植被保护完好;天气常年温润、凉爽,加之纯朴的民俗、民风以及享誉世界的侗族大歌,是休闲避暑的理想胜地。 乡境内 主要矿产资源有硅矿和高岭土,主要的农特产品有香菇、木耳、天麻、茯苓等 多 种中药材以及侗家腌鱼等。 近年来,由于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经济开发和招商引资等工作的力度,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群众生活基本实现了温饱,正 努力 向小康迈进。 榕江县大利等民族旅游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拟开发建设的大利侗寨和宰荡侗寨位于栽麻乡境内。 第 二、 卡寨所在地 朗洞镇基本情况 朗洞镇是榕江县北部边陲重镇,距县城 108 公里。 位于东经 108186。 30′ - 108186。 35′ ,北纬 26186。 17′ - 26186。 24′ ,地处雷公山腹地,东与黎平县尚重镇、德化乡相邻,北达剑河县太拥乡、 南哨乡,南接寨蒿镇,西至乐里镇和两汪乡,为榕江、剑河、黎平三县交界之处,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 万亩, 202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21 元。 全镇辖 20 个行政村 1 个居委会, 139 个村民小组, 77 个自然寨,5090 户 22178 人,其中苗族 8518人,侗族 7452 人,少数民族占 %。 平均海拔 1288 米。 全镇森林覆盖率为 %。 朗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 镇 ,城内尚存多座古建筑。 乾隆二年( 1737 年)在朗洞设立分县,隶属黎平府。 宣统元年( 1909 年)分县拨归古州厅,民国三年( 1914 年 )分县隶属榕江县,民国二十五年( 1936 年)分县撤销,所设乡(镇)隶属于县。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朗洞休整并在东门外江家大田召开数千人军民大会,宣传我党、我军的政治主张,在大街小巷张贴和书写革命标语,东门街小巷至今还留下红军标语手迹。 一九八O 年榕江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其列为重点文化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朗洞不仅有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而且是黔东南苗族、侗族的分水岭,以卡寨为起点往北经两汪、平阳为界几乎都是苗族居住,从色边村往南至寨蒿、车江、黎平、从江均为侗族居住区。 因此,朗洞镇榕江县大利等民族旅游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内苗、侗民族风情 和以色边至扦谢为中心的侗族民 俗 文化,十分浓郁;芦笙舞、苗歌、侗族琵琶歌让 人 留连往返 ; 多彩的苗、侗刺绣让 人 目不暇接 ; 新米节、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苗年情人节更有特色。 还有高邦、高略的千年古松、水杉、红豆杉 更 令人难以忘怀。 朗洞镇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达 78%,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八万山的原始常绿阔叶林里有红豆杉、榉木和飞虎、山蟒、山猴、娃娃鱼等国家保护动植物,还有大血藤、桔梗、当归、芍药、百合、松茯苓等百余种中草药材与自然优美的原始生态组合成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旅游景区,有百鸟巢枫、文笔舒天、九狮奔浴 、塔影横江等朗洞八景。 第 三、晚寨所在地寨蒿镇基本情况 寨蒿镇位于榕江县北部,于育洞河与八妹河交汇处,距县城 43公里。 地理位置东经 108176。 31′至 108176。 40′,北纬 26176。 07′至 26176。 16′。 古称太极镇,东界黎平县,南界忠诚镇,西界乐里镇,北界朗洞镇,东南与栽麻乡接壤,西南与崇义乡毗邻。 由于自古以来商业比较发达,享有商贸古镇的美称。 现仍有湖南、江西等会馆。 其地域与黎平县的九潮、尚重和本县的忠诚、崇义、乐里、朗洞等乡镇接壤,国土 面积 196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4220 亩,森林覆盖率 68%。 全镇共 21个行政村和 一个居民委员会,共有 108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 23790人,其中农业人口 22115 人,是一个以侗苗为主的少数民族乡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推进黎-从-榕优先发展旅游区的发展,推进 榕江县旅游 规榕江县大利等民族旅游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划 的实施。 如前所述,榕江处于黎-从-榕优先发展旅游区的重要位置,榕江是黎-从-榕优先发展旅游区不可缺少的重要区域。 所以,推动榕江县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根据《榕江县旅游业发展 总体 规划》和榕江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布局,该项目属于榕江县重要的、优先发展的景区。 所以,该项目的建设 对榕江、对黎 -从-榕旅游区的发展意义重大。 旅游带动 促进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长期以来,榕江经济落后, 2020 年 全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 2020 元,项目所在地更低。 主要是因为缺乏合适的产业带动和就业机会。 民族村寨的开发建设, 将促进当地的旅游产业 的 发展,通过交通运输、餐饮业、酒店业、娱乐业、购物业、旅游商品加工、民族民间工艺品开发、民间文化推广等等,实现开放带动、文化交流、经济往来,促使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项目在建设期、经营期都将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居民增加收入。 同时 , 民族村寨 的 开发 建设,将惠及到当地 及以外 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成为推动当地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状况 项目区位于榕江县贫困山区,基础设施落后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经济的发展 有 赖于 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改善区域内的交通、电力、电信设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持。 榕江县大利等民族旅游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拉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项目区以山区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体,长期经济落后。 整合优势资源,选择适宜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旅游业是关 联 性、 带动性 较 强的产业 ,其 带动 性 强、 关联度高、乘数效应大。 据研究,旅游业涉及到我国国民经济的 109 个产业和39 个部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旅游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都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 民族村寨的建设,正是利用旅游产业关联度高的特点,能够迅速拉动榕江经济的发展。 调整乡村产业结构 促进乡村经济结 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特别是乡 村 旅游可以扩大农户增收来源,有助于缓解和解决“三农”问题, 通过就地就业,为乡村弱势群体(如妇女、老人、残疾人等)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条件。 增加就业 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改善榕江县的就业结构,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既可缓解城镇居民的就业压力,又可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业提供机会。 用发展激励当代保护未来 通过发展,激励和提升当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与建设力度,激励和促进当地对 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榕江县的可持续发展 ,创造美好未来。 通过交流 提 升居民整体素质 榕江县大利等民族旅游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有利于更快地提升榕江县城乡居民的整体素质,由于游客的大量进入,特别是国外和省外游客的进入,扩大了榕江县城乡居民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信息交流和人际交流,加之大旅游环境 的形成和大旅游环境对城乡居民礼仪行为的规范要求,都会快速地提升榕江县城乡居民的整体素质。 有利于提高榕江县的知名度 该项目建设 有利于提高榕江县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增加其综合竞争能力。 有较好的市场基础及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四个民族村寨是榕江县、是黔东南州乃至贵州较为有特色的民族村寨,多年来已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特别是国外游客较多,占游人总数近 70%左右,说明其旅游价值较高,顺势开发,意义重大。 更重要的是,这几个村寨,拥有多项殊荣,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开发,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传承和发展,更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使村民尽快脱贫致富。 通过经济发展,改变村寨现有较为落后的现状,改变国外游人对贵州农村落后的看法,树立贵州新形象。 榕江县大利等民族旅游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第三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项目位置 宰荡侗寨、大利侗寨位于榕江县东北部裁麻乡,宰荡侗寨距榕江县城 26 公里,大利侗寨距县城 18 公里;卡寨位于榕江县北部朗洞镇,距县城 97 公里;晚寨位于榕江县北部寨蒿镇,距县城 50 公里。 项目区范围 项目区总面积约为 4 平方公里,其中宰荡 平方公里、大利 平方公里、卡寨 平方公里、晚寨 平方公里。 二、建设条件 (一) 、综合可利用条件 ① 有趋好的市场条件 多年来,大利侗寨已接待了众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已成为榕江县重点民族旅游村寨,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现成的市场,并向利好方面发展。 ②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激情较高 通过多年对外开放,村民已意识到发展旅游业是脱贫致富的出路,并以较高的激情期盼未来并急于改变落后的现状,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大发展。 ③可进入条件基本具备 从县城到各村寨已通公路,只要进行适当的创造,交通条件会更榕江县大利等民族旅游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好。 ④水电电讯等基础条件基本 具备,水源、电源点较近,能保证项目开发建设的需要,且仅需改造及即可满足要求,基本不需要新建; ( 二 ) 、各村寨可 利 用 资源条件 第 一、 大利侗寨 大利堪称:深山里的画廊 基本概况 大利侗寨位于榕江县城东北部 的栽麻乡境内 ,距榕江县城 18 公里,距黎平机场 90 公里,交通便利,是榕江古榕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之一。 大利村属栽麻乡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共 273 户, 1255 人,全村主要以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 84%。 地跨东经 108186。 35′ - 108186。 44′ ,北纬 25186。 81′ - 26186。 6′ ,所在地海拔 300 米。 2020 年农民人 均纯收入 1370 元。 可利用旅游资源 条件 ① 大利侗寨古朴典雅 大利侗寨十分古朴幽静, 寨中清澈小溪涓涓而流, 有 清道光年间建造的五座不同 风 格的风雨桥。 清乾隆年间铺就的青石板贯通家家户户,光洁照人; 布局紧凑的青瓦木屋、禾晾谷仓依山 傍 水,典雅别致,特别是 1781 年建造的别 具 一格的侗家三层木楼天井四合院保存完好,四代同堂的侗家人和谐相处,幸福和乐。 ② 大利侗寨环境优美 大利村寨座落在深山中,四周枫香树、楠木树、红豆杉等古木葱笼,风光奇秀,人杰地灵,极具特 色。 仅名贵的古楠木就达 400 多株,榕江县大利等民族旅游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很好地体现了侗族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老人护村,古木佑寨”的传统观念, 被誉为“深山明珠”,为 发 展民族村寨 旅游营造了较好的生态环境。 ③ 民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 大利侗寨是“侗族传歌”之乡,古歌、叙事歌、大歌、情歌在木楼里、风雨桥上、鼓楼下代代相传,每到夜幕降临,宁静的村寨歌声悠扬,唱出侗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等民族音乐艺术 丰富多彩, 大利的 侗戏更为出 色。 大利侗寨依山傍水, 融入 自然, 可 以开展民族文化体验游和原始生态体验游,是供 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科研考察、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 大利被誉为“深山里的画廊” , 歌声 、 溪流 、 青山 、 古木 „„一片远离尘嚣 的人间浴池, 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具备打造 乡村休闲度假游的品牌。 第二、 宰荡侗寨 宰荡侗寨:侗族大歌之乡 基本情况 宰荡侗寨位于榕江县城东北部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