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办公综合楼_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合计 (8)外墙自重(贴面砖墙面) 填充墙自重 [()179。 ( ) 179。 ]179。 179。 = 刷 ML908 截面处理剂 一道 自重不计 6厚 1:3 水泥砂浆打底扫毛 0  7厚 1: 水泥砂浆刮平扫毛 179。 179。 20= 3 厚 T920 瓷 砖 胶 粘 剂 贴 5 厚 陶 瓷 锦 砖 , 用 J924 砂 质 勾 缝 剂 勾 缝  钢塑窗自重 K ____________ 合计 ( 1)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查的 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2/ mKN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12 走廊活荷载标准值 2/ mKN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2/ mKN ( 2)风荷 载标准值 2/ mKN ( 50 年重现期) ( 3)雪荷载标准值 2/ mKN ( 50年重现期) 注: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能同时考虑,取两者中的较大值 一榀框架中板的传力方式见下图: ( 1) ED 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均布荷载: 恒载 mKN /32  )( 活载 m/32  )( 楼面板传均布荷载 恒载 m/32  )( 活载 m/32  ( 屋面梁: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mKN/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13 活载 = 楼面梁:梁自重 +板传荷载 = mKN /  活载: mKN/ ( 2) DC 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均布荷载: 恒载:mKN / 活载:mKN /58/542  楼面传均布荷 载: 恒载:mKN / 活载: mKN /5  屋面梁: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mKN /  活载 =板传荷载 =5KN/m 楼面梁 :恒载 =梁自重 +墙自重 = mKN /  活载 =板传荷载 =5KN/m ( 3) CA 轴间框架梁 屋面:恒载: 179。 4179。 ( 12179。 + ) = 活载: 2179。 4179。 ( 12179。 + ) = 楼面: 恒载: 179。 4179。 ( 12179。 + ) = 活载: 2179。 4179。 ( 12179。 + ) =屋面梁: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mKN/ 活载 =板传荷载 =楼面梁: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mKN /  活载 =板传荷载 =( 4)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 轴柱: 顶层柱恒载 =板传荷载 +梁自重 +女儿墙自重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14 = )(  顶层柱活载 =  其余各层恒载 =板传荷载 +梁自重 +墙自重 =  )()( 其余各层柱活载:  轴柱: 顶层柱恒载 =板传荷载 +梁自重 = 179。 ( ) +179。 2179。 5/8179。 2+179。 179。 ( 12179。 178。 +179。 ) = 顶层柱活载 =2179。 2179。 5/8179。 2+2179。 179。 179。 2= 其余各层恒载 =板传荷载 +梁自重 +墙自重 = 179。 ( ) ++179。 +179。 2179。 5/8179。 2+179。 179。 179。 2= 其余各层柱活载 = 轴柱 : 顶层柱恒载 =板传荷载 +梁自重 = )(  顶层柱活载 = 8522  其余各层恒载 =板传荷载 +梁自重 +墙自重 = 179。 ( ) ++179。 179。 179。 2+179。 2179。 5/8179。 2= 其余各层柱活载: : 顶层柱恒载 =板传荷载 +梁自重 +女儿墙自重 = 179。 4+179。 ( ) +179。 2179。 5/8179。 2= 顶层柱活载 =2179。 2179。 5/8179。 2=5KN 其余各层恒载 =板传荷载 +梁自重 +墙自重 = +( +)179。 ( ) +179。 2179。 5/8179。 2= 其余各层柱活载: 5KN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15 ( 6) 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 (括号内为活载) : 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为 wk=βzμzμs w0 因结构高度 H=18m30m,可取 βz=,对于矩形平面 μs=。 μz查荷载规范,将风荷载换算成作用于框架每层节点的集中荷载,计算过程列于下表,表中 z 为框架节点 离室外地面的高度, A 为一榀框架各层节点的受风面积 表 层次 βz μs hi(m) μz W0 hj(m) PW(KN) 5 4 3 2 4 注:地面粗糙程度为 B 类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16 风荷载图 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恒载(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结构内力可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并可利用结构对称性取二分之一结构计算。 梁固端弯矩 顶层各跨: ACM =112 边g 2xl= CDM =121 中g 2中l = DEM =112 边g 2xl= 其余层: ACM = 12 边g 2xl= CDM =121 中g 2中l == DEM =112 边g 2xl= 求各节点的分配系数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17 节点分配系数 顶层: 6 7 AC 3 2 AZ 4 9 CA 2 6 CD  CZ  DC DE 2 0  DZ 7 3  ED 2 6  EZ 标准 层: 5 1 AC 2 4 AZ 4 0 CA 2 1  CD 1 9 CZ  DC  DZ  DE ED 2 0  EZ 底层: AC 上柱A  下柱A  CA CD  下柱C  上柱C  DC  DE  上柱D  下柱  ED  上柱E E  下柱 内力计算 弯矩的计算过程如下图,将相邻两 层由分层法求得的 内力叠加,作为原框架结构的内力,梁端剪力可根据梁上竖向荷载引起的剪力与梁端弯矩引起的剪力相叠加而得柱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18 轴力可由梁端剪力和节点集中力叠加而得。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19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20 对于柱子,柱子之间的弯矩只分配不传递。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21 框架梁在 实际 恒荷载分布荷载作用下 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如下: 顶层 边跨 框架梁在恒载作用下的弯矩图 中跨 框架梁在恒载作用下的弯矩图 标准层 边跨 框架梁在恒载作用下的弯矩图 恒载弯矩图( 梁端弯矩已调幅, 括号内为梁在柱边缘出弯矩值)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22 恒载下轴力图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23 恒载下剪力图 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 本工程采用满布荷载近似法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的影响,内力分析方法采用分层法计算,分层法除底层以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应乘以 的修正系数,且传递系数,由 1/2 改为 1/3,以考虑假设的柱上下端与实际情况的出入。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24 梁固端弯矩 顶层 /楼层 : BCM =112 g 2xl 求各节点分配系数 各节点的分配系数同活荷载作用下的相同直接应用即可。 内力计算 弯矩 的计算过程如下 图 ,将相邻两层 由分层法求得的内力叠加, 作为原框架结构的内力,梁端剪力可根据梁上竖向荷载引起的剪力与梁端弯矩引起的剪力相叠加而得柱轴力可由梁端剪力和节点集中力叠加而得。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25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26 框架梁在实际活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如下: 框架梁弯矩图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27 活荷载弯矩图( KNm)( 梁端弯矩已调幅, 括 号内为梁在柱边缘的弯矩值)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28 活荷载框架梁的剪力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及侧移验算 柱的侧移刚度计算过程如下 底层柱的侧移刚度 柱 \D K=∑ib/ic αc=(+k)/(2+k) Dz=αc12ic/hj2 (N/mm) A 柱 10505 C 柱 11748 D 柱 12290 E 柱 11381 注:刚度见第 6 页计算框架 Ec=10 4 底层 ∑D=45924N/mm 上层柱的侧移刚度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29 柱 \D K=∑ib/ic αc=k/(2+k) Dz=αc12ic/hj2 (N/mm) A 柱 15750 C 柱 19218 D 柱 20773 E 柱 18116 ∑D=73857N/mm 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层间侧移可按下式计算 △ μj=Vj/∑Djk 各层的层间位移求得后,顶点位移为各层层间位移之和,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计算如下表; 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计算表 层次 各层风载 Pj(KN) 层间剪力 Vi(KN) 侧移刚度 ∑D(N/mm) 层间侧移 △ μj(mm) △ μj/hj 5 73857 4 73857 3 73857 2 73857 1 45924 层间侧移最大值 1/37851/550,满足要求 , 5 =∑△ μj = A 轴柱子反弯点位置 层号 层高 /m i 0y 1y 2y 3y y yh 5 0 0 0 4 0 0 0 3 0 0 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