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主形式,奠定了土地治理工作得以顺利落实的群众基础。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区 水资源 概况 水资源量 ( 1)地表水资源量 某 市境内地表水资源主要有东大河和西大河两条山水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主峰冷龙岭北坡,属河西内陆河石羊河水系,水源主要靠祁连山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 此外还有马营沟、河沟等 18条小沟小河共同构成了全市地表水资源。 《 某 省 某 市水资源评价及水利区划报告》 中根据多年的水文资料分析计算,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 亿 m3,其中东大河 亿 m3,西大河 亿 m3,18条小沟小河 m3,东大河 P=50%地表径流量 m3, P=75%地表径流量 m3,西大河 P=50%地表径流量 亿 m3, P=75%地表径流量 m3. ( 2)地下水资源 经分析 某 市地下水补给量 m3,其中天然补给量(降水入渗、地表水入渗、侧向补给、沟谷潜流) 亿 m3,灌溉回归补给量 (灌溉回归加地表水渗漏) m3,所以扣除重复量后地下水资源量为 亿 m3. ( 3)水资源总量 根据上述 某 市地表水和地下水量的分析,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 总量 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m3,地下水资源量 亿 m3. 可供水量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给 某 市分配的水资源总量为41002万 m3(主要河流地表水 39016 万 m浅山区小沟小河水量 1986万 m3),其中生活用水 2883 万 m3,工业配水 15112 万 m3,基本生态配水 1607 万 m3,农业配水 21400 万 ,东大河分配给 某市 的水资源量为 24481 万 m3,西大河分配给 某 市的水资源量 14535万 m3. 某 区 项目区 属井河混灌区, 某 区分配的 地表 水量为 18782万 m3,其中 ; 农田灌溉用水量为 3493万 m3,工业用水 12137万 m3,生活用水 1302万 m3,基本生态用水 329万 m3,其他 1521 万 m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本区属井、河混灌区,农业用水靠地表水和地下水灌溉, 某 区国民经济各部门实际用水量为 24482 万 m3(地表水 14770 万 m3,地下水 9712 万 m3)其中:工业用水 8234万 m3,农业用水 14842万 m3,生活用水 1300 万 m3,生态用水 106 万 m3。 实际 用水量 较分配水量 超出 5700 万 m3, 超出水量 主要靠 开 采地下水解决 , 该区域地下水动态平衡开采量为 2771 万 m3,因此实际每年超大型采地下水量为 2923 m3。 项目区现状农田灌溉用水量为 万 m3,实际分配的水量为 m3, 每年需 采地下水 万 m3。 节水量分析 某 市按照《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要求,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结构调整,对灌区进行节水工程技术改造,使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现状的 52%提高到 80%,综合灌溉净定额由现状的734m3降为 460 m3. 本项目 通过 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 等措施的实施 ,将会提高灌溉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经过计算 ,整个项目区年可节约水量 万 m3; 渠系 水利用率可由现状的 提高到 , 田间水利用系数达由 %, 初步实现项目区地下水动态平衡开采,为区域生态良性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第五章 规划设计 第五章 规划设计 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关于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 精神,着力加强农 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 ;进行 水 、 田 、 林 、路综合治理,将中低产田建设成 高标准 农田。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立足实际,依靠科技,发挥资源优势,增加投入,实施综合深度开发,彻底扭转农业生产徘徊滞缓局面,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科技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切实增强农业尤其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努力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选项 原则 ( 1)、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光、热、水、土及劳动力等资源优势,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可 第五章 规划设计 持续发展战略。 统筹兼顾,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抓好渠、路、林、田、宅配套改造,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效益。 ( 2)、坚持部门 联动 、政府统筹、乡村负责、村民为主的原则。 以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保证项目实施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造福项目区农民为目的。 ( 3)、坚持科学合理,节约资金的原则。 设计要做到方案合理,预算科学,保证质量,立足当地,尽量节约建设资金,减轻农民负担,并对今后农业生产发展奠定基础。 建设标准 水利措施 水源 井、水泵、 扬水 管道、出水口 (池 )等 全面 配套 , 输水、配 水 渠系(管道)及 桥、涵 、闸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首端 装配有量水设施; 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规范标准 , 渠道衬砌 形式应遵循坚固耐用、抗冻性能好的原则,断面选择在充分尊重项目区群众的意见和建 议 的基础上 , 应 满足 项目 区井 、 河混灌的要求 ,并为实施小畦(块) 灌溉 等地面常规节水创造条件 , 区域目标 灌溉水利用系数达 87%,灌 溉 保 证 率达 80%。 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 农业措施 机械平整土地 , 使土地平整, 集中连片 , 以机耕道路或较大沟 第五章 规划设计 渠为基准形成格田,以适应 现代 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 格田面积控制在 200— 400亩; 土壤改良 , 通过 机械深松 和盐碱治理等措施,使土壤耕作层有 机质含量提高 个百分点以上。 以现成的 田间 作业道路为基准,结合农田林网防护节水设施的 布局及现代农机作业等要求合理布 局, 力求达到 机耕道路布局 合理,顺直通畅 ,晴雨通车的目标。 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 两级,干道与乡、村公路连接, 其中 田间干道 设计 行车道宽 ,田间支道 设计 行车道 宽 ,采用砂砾石路面,厚度 17cm,基础采用素土 压 实,路基高 30cm, 结合灌溉设施, 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方便 机械作业。 林业措施 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两侧,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 林,长度达到适宜植树造林长度的 90%以上。 造林时预留 农机进出田间的作业通道。 人工造林苗木胸径达到 3cm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 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 90%以 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农田防护林网建设, 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防护林网格面积与格田面积一致;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 85%以上。 科技措施 有重点地实施 重视 优质食葵、优质美国红辣椒丰产栽培技术 推 第五章 规划设计 广, 为项目区培育形成主导产业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 对项目区内土地土壤养份进行测定 , 指导农户科学施肥 , 改良土壤结构 , 增强土壤肥力。 试验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重视 技术 培训。 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 及周边 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 3— 5次。 要加强对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财务人员和受益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使其熟悉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要求,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充分发挥区内妇联作用,与 某 区妇联共同组织开展全区妇女培训,发挥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建设规模 在宁远堡镇及双湾镇中低产田改造 项目 区 内改造中低产田4300亩。 其中:下四分村 2800亩,三角城村 1500亩。 具体建设任务见《土地治理项目分片建设任务计划表》 根据 报请审定的项目选址意见,本项目总体上分为下四分和三角城两个 项目区,现结合项 目区地形、地物,按照便于农田林网防护,便于实施地 面节水灌溉,便于农机作业的要求,对项目区内的渠、路、林、田进行综合布局,其中:下四分项目区机耕路以现成的 西干六支 渠 和下四分三组村庄内的主干道为基准,布设宽度分别 米和 米两条横向的对外交通路,在两条对外交通路中间另 第五章 规划设计 外增设一条宽度为 米的横向机耕路。 在下四分村上一组沿外围边界各布设两条宽度分别为 米和 米的横向机耕路。 以下四分村上一组和下一组的对外交通主道路为基础 ,按间隔 300500 米不等间距 ,基本垂直于横路的方向布设 8条宽度为 路。 防护林主要沿纵横道中两侧布局。 防护林树种主要以新疆杨为主 ,在道路两侧各栽两行 ,株距 米 ,在村庄附近主要交通道路两侧适当种植国槐。 灌溉渠系方面,下四分村上一组区域内重点在两条横路中间布设一条 D50与 D80结合的输水渠 ,两侧按间隔 180250米不等的距离平行于输水渠布设 7条 D50、 D30配水渠道。 下四分村上一组到下一组村庄段的渠道重点按垂直于西干六支渠的方向布设 13 条D50、 D30L输配水渠道 ,另外区域内的配水渠道既要与主输水渠道与连,还必须与区域内有机井相连,配水渠之间在条件许可有情况下尽可能相连通。 以便机井在故障情况下所属区域内作物的灌溉。 三角城项目区总体以陈金油公路为基准自东向西间隔 350450米不等 ,布局三条 米宽的横路 ,依三角城村委会门前的道路为基准自南向北间隔 550700 米不等布设三条宽度为 米的横路。 防护林公以纵横路两侧布局。 防护林树种主要以新疆杨为主 ,在道路两侧各栽两行 ,株距 米 ,在村庄附近主要交通道路两侧适当种植国槐。 灌溉渠系方面 ,重点以现成的渠系为基准 ,通过裁弯取直 ,灌溉范围归并等方式 ,力求做到渠系尽可双向分水 ,走向或与道路并行 ,或与道路平行。 共计布设 9条输 配 水渠 道。 除此之外 ,做到渠道既与 第五章 规划设计 区域的干支渠相连 ,同时 ,创造条件尽可使配水渠之间相连通 ,以便保障故障水源井所辖区域内作物正常灌溉。 最佳方案 选定 2020年 某 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 项目 具体建设内容 为 :水利措施重点 开展 机电井 维修配套、 输配水 渠道 防渗 衬砌 和渠系建筑物建设 ; 农业措施上 重点是 机械 平田整地, 辅助 开展 盐碱治理 和增施有机肥 , 全面改造中低产田,整修拓宽农田机耕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林业措施上建设 以 新疆杨 为主的农田机耕路两侧防护林 ;科技推广措施 重点推广优质食葵 和红辣椒丰产栽培技术 , 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 术,进行土壤养份测定,指导农户科学施肥,提高土地产出率 ; 试验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 发农节水农业。 同时, 加强 对项目区农民群众和技术人员 以及妇女 的 技术培训,全面提高项目区科技 生产力转化水平。 水利 措施 选定 技术 方案 选定 技术方案  计划任务 修复机电井 10眼 (下四分村 6眼 , 三角城村 4眼 ),其中包括:修建水泵房 10间,配套水泵 4台, 铜电缆线 400米 , 启动 箱 10套。  机电设备更新设计方案: 项目区机井、水泵和电机等机电设备运行多年,老化严重,单 第五章 规划设计 位耗电高, 机电井安全启动设施 落后, 且存 在 安装极不规范 现象 ,加之 部分设备和电线裸露 及露天安装 ,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证正常的灌溉, 一是对项目区内两台超过期限、协耗大、匹配不佳的两台水泵进行更新,三是将区内的 10台接触器全部更换为内置式安全启动柜。  机 电 井管理房 设计方案 项目区 大都无 机电井管理房 ,仅有的 4 座管理房均 为土坯房,经多年风蚀雨浸, 墙体裂缝,屋面 漏水,基本属于危房 , 为有效保护机电设备,设计将启动、计量等设备全部置于管理房内。 管理房采用砖混结构,每座管理房建筑面积为 ㎡ ,长宽高为 ,采用 M10 水泥砂浆砌 砖结构,墙厚 24cm。 (具体设计见附图 JQNFSL00) 选定 技术方案 衬砌渠道工程 选定 技术方案  计划任务 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促进作物的良好生长,项目计划在项目区三角城村和下四分村衬砌渠道 公里 (三角城村 ,下四分村 ), 其中 :D30型渠道 (下四分村 ,三角城村 ); D50型渠道 (三角城村 公里,下四分村 公里 ); D80型渠道 (下四分村 )。 第五章 规划设计  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