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灰石矿复垦方案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采 对区域地质环境影响甚微。 ④ 闭坑后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 矿山闭坑后,开采坡面全部为新鲜的岩石冲面,水土流失量不多,但冲面裸露需要加以护坡,为防止岩石风化而产生崩落,应在平台覆土,种植植被,逐步恢复生态环境,以防止水土流失。 ⑤ 周边环境 矿区内居民已在数年前全部搬迁至矿区外附近居住,矿区内目前无居民居住,矿区范围内尚有少量工业建筑物,今后矿山开采时亦应根据需要考虑搬迁。 矿区开采范围内植被以杂木为主,未见有大片成材林及经济林分布。 但在矿区北部有数十亩旱地,东南部有一杨树林。 今后矿山开采时对上述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 此,应与当地有关部门协商予以妥善解决。 矿区附近无污染源,地表、地下水水质良好,矿石和废石不易分解出有害组分,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简单,所以矿区环境地质质量良好。 5)工程地质 ********石灰石矿 土地复垦方案 ************* 13 矿区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层岩性单一,岩溶、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结构以中厚层状为主,岩石强度高,稳定性好 , 该矿区工程地质属简单类型。 土壤 项目区地处 地处荆山和江汉平原过渡地带 ,土壤主要为 水稻土、潮土、黄棕壤土、石灰土和紫色土 5 大类 ,项目区内土壤为 黄棕壤。 区内的 山顶和斜坡地段,土壤较薄 ,缓坡面和坡脚地带土壤 较为厚实。 植被 项目区及周边地表覆盖植被以次生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厂址 区 域内没有需要重点保护的古树、大树及珍稀植物,植被较好。 项目区内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树、白杨及柏树等。 草种重要有白茅、狗牙根及红三叶等。 社会经济概况 项目区位于 1985 年建成的东宝区,现辖 1乡 6镇街办, 169 个行政村, 34个社区居委会。 2020 年年末人口 363721(其中乡村人口 248048 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 ‰。 2020 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同比增长 %。 其中工业总产值 亿元,农业 总产值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290 元。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本次报告根据查询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图件 H49G021067),并结合项目实地踏勘的情况,编制了 ********石灰石矿土地利用现状图。 根据 2020年 8月 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分类标准, ***石灰石矿项目区总占地面积为 ,占用范围内 土地全部属于建泉村集体所有,土地现状 为 旱地 、 有 林地、农村道路 、 采矿用地 、 农村宅基地 和农村道路 (具体见表22),占用位置见附图 1( ********石灰石矿 土地利用现状图)。 表 22 ***石灰石矿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 地 类 面积 (hm2) 比重( %) ********石灰石矿 土地复垦方案 ************* 14 旱地 有林地 农村道路 采矿用地 农村宅基地 合计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矿体赋存条件 矿体(层)由三叠系下统大冶组( T1d)组成。 矿体呈层状,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 ,即呈单斜构造,总体走向为北东 南西向。 矿体(层)产状变化较大,东部倾向 130176。 150176。 ,西部倾向逐渐变为 210176。 230176。 ,倾向变化转折处在6线附近;倾角变化较大,总体为北缓南陡,北部地层倾角一般在 20176。 30176。 左右,南部地层倾角一般在 40176。 ~ 45176。 ,个别达 50176。 ~ 60176。 矿体按岩性特征划分为 T1d T1d T1d T1d T1d8 5个矿层,划分原则与地层一致,矿体(层)沿走向延伸长度大于 1200m(工程控制长度 970m),出露宽度 280720m。 建设方案 根据 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 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制 的 《 ********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水泥灰岩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该矿山为露天开采矿山,采用水平台阶采矿方法,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 具体如下: 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年产石灰岩 200 万 t。 开采方式 矿山最低开采标高 120m, 相对高差 145m, 开采矿体均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且第四系覆盖层较小,采取露天开采方式 —— 采用机械化设备,由上而下分台阶开采。 开拓运输方案 ********石灰石矿 土地复垦方案 ************* 15 本矿为露天矿,矿区地形坡度 1015176。 ,地形较缓,最高开采标高 265m,最低开采水平 120m。 破碎站 位于矿区东北部 200m 处。 根据矿区地形地貌、矿体的赋存情况, 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 矿山开采 开采境界 1)最终边坡角: 49176。 2)最终边坡要素: 台阶高度: 14m; 台阶坡面角: 65176。 ; 安全平台宽度: 4m; 清扫平台宽度: 10m; 表土及风化层坡面角: 45176。 ; 运输平台宽度 16m。 3)最终境界 根据选择的开采范围和最终边坡要素圈定开采境界,境界圈定范围见开采终了平面图及勘探线剖面图,圈定结果见表 23。 表 23 开采境界圈定结果表 序号 参 数 名 称 单位 全矿 备注 1 境界尺寸 地表 m 880 700 底部 m 700 330 2 最大开采深度 m 145 3 最低开采水平 m 120 4 采场最高标高 m 265 5 最终帮坡角 度 ≤ 49 6 矿石量 万 m3 万 t 7 夹层石 量 万 m3 8 表土量 万 m3 ********石灰石矿 土地复垦方案 ************* 16 序号 参 数 名 称 单位 全矿 备注 9 平均剥采比 m3/ m3 10 采矿场占地面积 ha 采矿与剥离 1)开采顺序 采矿总体顺序为自上而下按 14m 高一个台阶逐层开采,开采工作线南北向布置,由东向西推进。 2)采掘要素 开采台阶高 14m; 台阶工作坡面角 75176。 ; 最小工作平台宽度 45m; 最小工作线长度 200m; 同时开采水平数 12 个。 总体布置 矿山由采矿场、 生产附属区 、排土场、矿山道路、炸药库等几部分组成。 采矿场 采矿场分为 246m、 232m、 218m、 204m、 190m、 176m、 162m、 148m、 134m 和120m 共 10 个开采水平。 基建水平为 246m 和 232m。 生产附属区 供电、供水及生活设施布置在水泥厂内,矿区 生产附属区 设有破碎站和行政管理区,布置有矿区办公房、材料库、机修间、变电间。 变电间靠近破碎站,矿区办公房、材料库、机修间布置在矿区东侧道路旁。 生产附属区 四周植树绿化。 排土场 ********石灰石矿 土地复垦方案 ************* 17 排土场选择原则为少占山地、运输距离短、排土容量满足要求。 根据现场踏勘,采矿场西侧有一小山沟,是矿区范围内较理想的排土场。 排土场排土标高190m,排土高差 20m,占地 ,库容量约 110 万 m3,能满足矿山临时排土容量要求。 在排土场东侧(下部) 182m 标高设挡土坝(透水坝),以防止暴雨季节形成泥石流。 同时在排土场外围开挖截水沟,将界外水体引出排土场。 后期 排土场设在矿区北侧,排土标高 170m,在 130m 标高设挡土坝(透水坝)。 排弃物为高镁灰岩、高钾钠灰岩和表土,在生产中应分类堆放并考虑综合利用。 炸药仓库 本次设计拟新建炸药库。 按照 每天平均炸药消耗量为 1t,按照每 10 天进行一次深孔爆破,一次爆破需要量为 10t,故炸药库容量确定为 15t。 按爆破安全规程,炸药库库址距村庄和厂区安全允许距离不得小于 500m。 本矿区东南向为较密集的村庄、西侧交通不便。 设计考虑将炸药库布置在北侧的山坡上, 该库址距水泥厂厂区和村庄大于 500m,且在水泥厂的山背后,对水泥厂不会造成威胁。 炸药和雷管必须分库存放,存储点之间的内部距离,应按不殉爆原则确定。 炸药库库址的选择应取得当地公安部门的批准,并由专门机构设计。 项目区内破坏土地时序 根据 《 ********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水泥灰岩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 , 确定各破坏地块的 破坏时序。 临时炸药仓库在矿山正常 生产后,就不再使用, 破坏完毕, 可 提前 进行复垦。 根据排土场的库容量,预计Ⅰ号排土场在 2046年 9 月 达到最大堆放量 ,可提前复垦堆放夹石部分 ;然后 使用Ⅱ号排土场, 直到矿山生产结束。 采矿场开采顺序为自上而下按 14m 高一个台阶逐层开采,开采工作线南北向布置,由东向西推进 ,开采为一持续过程,直到开采闭坑后 才能进行复垦。 综上,矿山破坏 土地 时序为: ********石灰石矿 土地复垦方案 ************* 18 ①临时炸药仓库→②Ⅰ号排土场→③Ⅱ号排土场 →④炸药仓库→⑤ 采矿场 ********石灰石矿 土地复垦方案 ************* 19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矿山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挖损、压占、塌陷、污染等形态、矿山土地复垦一般是先从技术、经济的层面对矿山已破坏土地状况进行分析、对拟破坏土地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复垦可行性评价,最终确定土地复垦 方向及复垦标准。 ***石灰石矿 由 **建泉第一石灰厂、金宇水泥厂、 **建泉第二石灰厂、 **建泉建筑材料厂 4家矿山整合而来,矿区内 石灰石已开采多年 ,特别是 金宇水泥厂矿山规模最大, 对土地的破坏较为严重。 根据对矿山现状的分析,对土地的破坏表现为已破坏和拟破坏两个部分。 已破坏土地情况 该露天开采矿山的矿业活动不可避免地破坏、扰动原始地形地貌及土地植被,使被开采的山体岩石直接裸露。 经过历年的开采,该矿的破坏主要表现包括采矿场 挖损 、矿山 公路 挖损 、 排土场 压占 及 生产附属区 压占 ,破坏的土地 以 林地和采矿用地 为主 ,植被主 要为 次生灌木和草本植物 等。 采矿场破坏土地情况 扩建后的矿区内原有 **建泉第一石灰厂、金宇水泥厂、 **建泉第二石灰厂、**建泉建筑材料厂 4家矿山 开采生产。 根据矿山提供的现状地形图和现场 GPS 定点勘查, ***石灰石矿 矿区内已形成 3 个较大面积的露天采矿场。 矿区的北向东西各一个,南向分布一个(具体位置见附图 2) ,总占用 土地 面积 ,破坏原地类为林地 和采矿用地。 破坏范围内土层和植被被全部剥离、清除,裸露的地表上多见废石、基岩和粉尘,土地破坏程度严重。 采矿形成的多级台阶、边坡高度在 4060m 左右,边坡稳定性较好, 未 发现垮塌现象。 采矿场现状见照片 3 32。 ********石灰石矿 土地复垦方案 ************* 20 照片 31: 矿区北向 西侧 采矿场 照片 32:采矿场 台阶 矿山公路破坏土地情况 该矿位于 ***以北约 10公里, 距 207 国道约 3公里, 有 专用公路直达矿山。 矿山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式,目前修建了约长 1548 米、宽 4 米的矿区简易公路,将矿区采场与村级公路连接。 矿山公路破坏土地面积共计 ,占用的原地类为林地。 ********石灰石矿 土地复垦方案 ************* 21 矿山生产附属设施 破坏土地情况 ***石灰石矿 供电、供水及生活设施 均 布置在水泥厂内。 经现场勘查, 矿山生产使用的破碎站、原矿堆积场等均建设在采矿场已形成的平台内,此部分面积已经计算在采矿场中。 采矿场外的附属生活设施布置有两块:一处为矿区东南角的临时炸药仓库,占地面积 hm2。 另一处为矿区东侧的附属生产用房建设区。 区内 布置有矿区办公房、材料库、机修间、变电间 , 占地面积约,建筑面积在 1000 m2左右,照片 33: 矿山现使用的炸药库 建筑均为一层砖砌简易结构用房。 已破坏土地情况汇总 根据对矿山已破坏土地情况的分析,该矿已破坏土地总面积为。 详见表 31。 表 31 已破坏土地情况汇总表 序号 名称 面积( hm2) 原地类 破坏方式 1 采矿场 林地 、 采矿用地 挖损 2 矿山公路 林地、采矿用地 压占 3 生产附属区 采矿用地 压占 合 计 拟破坏土地预测 根据 矿山的后期建设方案 ,预测随着矿业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加剧土地破坏主要表现为开采挖损、 废石废土 堆积压占及 矿山公路的新建。 对具体破坏情况预测如下: ********石灰石矿 土地复垦方案 ************* 22 采矿场 破坏土地 预测 随着矿山的进一步开采,采矿场的开采面积 将近一步扩大。 根据 开发利用方案 设计 的开采终了境界 , 矿山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