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万吨,满足矿井 15年以上的排矸量。 矿井生产初期矸石由汽车运输,直接填沟。 后期可在填平 的矸石堆场上起矸石山。 为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也可在充填荒沟、采空塌陷区后敷土造田。 同时可考虑综合利用于筑路、制砖、建材等行业。 六、提升运输系统建设和测试情况 副井提升系统已于 200X年 XX月经过测试和验收投入使用,X 煤集团 X 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 21 各种保护齐全,由机电队管理,至今运转正常。 主斜井提升系统于 200X年 XX月安装完毕,然后依次进行了空负荷运转和满负荷运转, 200X年 XX月 XX日配合整个运输系统进行试运转,由机运队管理。 主煤流生产系统自 X月 XX日通过测试,开始进行带负荷调试, X月 XX日配合全系统进行试运转,由机运队管理。 地面辅助 运输系统于 200X年 XX月形成,经测试符合设计和安全生产要求,该系统由机运队负责运行至今。 目前井下大巷辅助运输电机车选用 XK86/110KBT蓄电池电机车。 井下辅助运输(运矸)经计算每台 8t 蓄电池电机车可牵引 16 辆 1t固定式矿车,能够满足制动距离及其它各项要求。 系统测试情况详见提升运输系统测试一览表。 第五节 压风系统 一、压风系统设计 矿井压风系统设于工业广场四平台,安装 XXX压缩机有限公司生产的 XXX螺杆式压缩机 4台,安装 DBNL100型玻璃钢冷却塔,冷却风量 5600m3/h,储气罐 6/,设计压力 ,通过压风管路通向井上下各用风地点。 工作方式为两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为了保证空压机的安全,配备了空压机自动保护装置,能实现自动报警和自动停机。 二、压风系统建设情况 矿井压风系统已于 200XX年投入,运转正常可靠,试运转X 煤集团 X 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 22 期间由机电队负责管理。 第六节 矿井防尘、防火系统 一、设计情况: 井下防火 ( 1)井下建立了完善的消防系统,在 175m轨道运输石门设有消防材料库,所有机电硐室都布置在岩层内并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配有灭火器材,中央变电所设有防火铁门。 ( 2)通风安 全监控系统可对井下火灾进行实时监控。 ( 3)胶带输送机设有自动灭火系统,一旦胶带发生摩擦起火,可自动喷水灭火。 ( 4)矿井主要扇风机能实现反转反风,以便井下发生火灾时改变风流,控制火灾。 井下防尘 ( 1)采取了综合防尘降尘措施,井下设有完善的防尘、洒水系统,各采掘工作面,煤流中各转载点都应进行喷雾洒水,采煤机、掘进机都应安装有效的内、外喷雾装置。 ( 2)井下设有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设施。 在与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地点连通的巷道中,均设有隔爆水棚或岩粉棚,定期对主要大巷刷浆。 ( 3)掘进巷道应采用湿式打眼、放炮 喷雾、装岩洒水等防护措施。 ( 4)对胶带运输巷道,要合理控制风速,防止煤尘飞扬。 X 煤集团 X 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 23 ( 5)井下所有煤仓和溜煤眼都应保持一定量存煤,不得放空。 ( 6)定期及时清理巷道中积存的浮煤,防止沉积煤尘再度飞扬造成事故。 二、建设情况: 地面设置消防水池(工业清水池)两座,每座容量 600m3,共 1200 m3。 矿井井下设有完整的消防洒水系统,消防管道与井下洒水管道采用同一供水管网,其用水由地面一座 V=500m3工业清水箱供给,通过一条 D159 井下,经井底车场、运输石门和采区巷道至采掘工作面。 在设有供水管道的各条大巷、上下山及顺槽每隔 100m应设置一个规格为 DN25的给水栓;掘进巷道中岩巷每 100m,煤巷每 50m设置一个规格为 DN25的给水栓;管道间连接采用卡箍式柔性接头,井下管道采用减压阀减压。 地面、井下设置消防材料库。 主要机电硐室布置在岩层内并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设置两个安全出口,配备有灭火器和消防砂箱。 机电硐室入口 15m内设置有供水管路并留阀门。 在矿井主要进、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布置隔爆水棚;在爆炸材料库的进、回风巷道内均布置了隔爆岩粉棚。 井下各 产尘地点、转载点等均设置防尘水幕。 胶带机设置综合保护装置等。 X 煤集团 X 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 24 三、运转情况:防尘、防火、供水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供水量、压力、消防栓、三通阀设置等满足生产、防尘和消防使用。 试运转前对防尘、防火、供水系统进行了全面测试,详见防尘、防火系统测试一览表。 第七节 通风系统 一、 通风系统设计概况 矿井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选择 ( 1)通风方式 矿井通风方式为抽出式。 ( 2)通风系统 根据矿井开拓方案,矿井初期为中央边界式通风系统,即副井、主斜井进风,中央采区立风井回风。 矿井后期在东西两翼浅部另开回风井,形成分区式 通风系统。 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时间 各风井位置、服务范围 掘进通风及硐室通风 风井名称 风井位置 服务范围 备注 中央采区立风井 103 线东, 10303孔东南 250m 左右 中央采区、中央下山采区 西一回风立井 95 线、 96 线之间, 9502孔东南 170m左右 西 10西 10西 10西 110 西二回风立井 89 线、 90 线之间, 9003孔西南 180m左右 西 11西 106 东回风立井 113 线、 114 线之间, 11408 孔西北220m左右 东 10东 10东 105 X 煤集团 X 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 25 本矿井设计一个综采工作面、一个炮采工作面, 4 个掘进工作面,其中 3个煤巷掘进面, 1个岩巷掘进面;有采区变电所、爆破材料库、电机车修理间及充电硐室、井下瓦斯移动抽放站及主排水泵房等硐室。 矿井采煤工作面采用全负压通风,由工作面运输顺槽进风,工作面回风顺槽回风,工作面通风系统为 U型。 由于掘进巷道送风距离较长,掘进断面较大,为有效冲淡并排出掘进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局部扇风机正压通风。 井下爆破材料库、主排水泵房、电机车充电硐室、采区变电所、井下瓦斯移动抽放站等硐室采用独立通风。 矿井风量、负 压及等积孔 矿井总风量计算(按采掘工作面及硐室的实际需风量总和计算) 采煤工作面个数及配风量 按照提高机械化程度,合理集中生产,走高产高效矿井发展道路的原则,结合矿井实际地质条件,矿井远景以“一综一炮”两个工作面连续生产,即可实现 180万吨 /a。 工作面配风量,综采 25m3/s,炮采 15 m3/s, ∑ 采 =Q 综 +Q 炮 =25+15=40 m3/s。 掘进工作面个数及配风量 配备 4个掘进工作面,其中 3个煤巷掘进面, 1个岩巷掘进面,参考规程要求,岩巷掘进工作面风量按 6m3/s 考虑,煤X 煤集团 X 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 26 巷掘进工作面按 7m3/s考虑。 ∑ 掘 =Q 岩 +Q 煤 3=6+7 3=27 m3/s。 硐室及配风量 爆破材料库 4m3/s 1个 绞车硐室 2m3/s 1个 变电所 2m3/s 2个 电机车充电硐室 4m3/s 1个 井下移动瓦斯抽放站 2m3/s 1个 其它通风地点需要风量按 5~ 8%计取 7m3/s。 矿井需风量 112m3/s。 矿井通风负压计算 矿井为抽出式通风方式,自然风压始终帮助通风,矿井通风总阻力按以下公式计算: H 初期 = + 10%- = ; H 后期 = + 10%- = ; 经计算,矿井中央风井通风容易时期总阻力为 ;矿井中央风井通风困难时期总阻力为。 矿井等积孔计算 通风容易时期: A1== = 通风困难时期: A2== = 由等积孔可看出,矿井通风 容易。 X 煤集团 X 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 27 主扇风机选用型号: FBCDZ8No25 型防爆对旋轴流式扇风机两台,配用电机功率 2 280kw,转速: 740rPn; 矿井初期风机叶片角为 ,工况点 M',其工况值为:流量Q'= 120m3/s 负压 H' =2130Pa 静压效率η' =83% 轴功率 N′ =330kW 560kW; 后期风机叶片角 44186。 /32186。 ,工况点 M,工况值为: 流量Q=120m3/s 负压 H= 2330P 静压效率η = 83% 轴功率 N″ =360kW 560kW 反风措施:采取风机电机直接反转 反风。 二、施工情况 通风系统设备选型、系统设施构筑均按设计施工。 风井安装 2台 FBCDZ8No25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其主要参数为:电机功率: 2 280kw;电机转速: 740rPn;供电电压: 10000V;风量: 5700~ 8400m3/min;风压(静压): 1400~ 3500pa。 工作方式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可实现近控、远控操作,同时装备有在线监控系统,能随时对矿井通风能力及设备运转状况进行监控。 三、通风系统测试情况通风系统测试情况详见通风系统检测一览表, 200X年 XX月 XX日~ XX9日, XX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测中心、 XX大学科研所通风安全研究室对 X煤矿两台主要通风机进行了安全性能检验,检验结论均为合格,详见《总结报告》。 X 煤集团 X 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 28 根据生产建设情况, X煤矿 X月 XX日主要通风机挂网运行。 第八节 矿井瓦斯监控系统 一、系统设计 我矿采用的是 XXXXX公司研制的 KJ209N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系统具有对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等环境参数的采集、显示和报警功能;具有对馈电状态、风机开停、风门开关、各种机电设备开停等生产参数的采集、显示、报警、控制功能。 根据我矿目前实际情况,初期设计在地面中央风井风机房 、井下中央变电所、主斜井底变电所、中央采区变电所、 XXX 变电所、中部变电所设置 10台分站,相应传感器有:瓦斯传感器44个、机电设备开停传感器 14个, CO传感器 3个,温度传感器 1个,风速传感器 2个,水位传感器 1个,粉尘传感器 1个。 以上设备安装数量和功能均符合规程要求,能够满足我矿生产需要。 二、系统安装和测试情况 地面部分 中心站已经建立;中心站至中央采区风井风机房主传输电缆敷设完毕。 中央采区风井风机房分站安装完毕。 井下部分 中心站至中央变电所电缆敷设完毕,中央变电接有分站 1台,从中央变电所传输电缆 敷设至主斜井底变电所,装有分站2 台,经主斜井底变电所电缆敷设至中央采区变电所,装有分X 煤集团 X 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 29 站 3台,经中央采区变电所电缆敷设至 11121变电所,装有分站 2台,经 11121变电所电缆敷设至中部变电所,装有分站 1台。 矿井瓦斯监控系统测试情况详见瓦斯监控系统测试一览表 第九节 矿井通信系统 一、矿井通信系统设计 生产调度交换系统选用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一套,交换机设备型号: DDK6M,初装容量 320门。 该交换机采用模快结构,后期可依据矿井生产调度需要增加接口模块。 调度交换系统通过两条微波中继传输线路与 X集团公司总调 度交换机相连。 调度电话用户主要包括各主要生产科室,主、副井井口房,绞车房,主井生产系统,变电所,以及井下中央泵房、中央变电所、采煤工作面、掘进头、主要设备硐室等和矿井生产有关的场所。 井下电话用户均通过安全栅,并采用矿用阻燃通信电缆 沿副井 引到井下,以确保井下调度通信的畅通和安全。 依据 X矿劳动定员情况及及设计布置情况, X矿井行政电话交换机初装容量为 500门 ,选用巨龙 HJD04DLE512型程控电话交换机。 行政电话用户包括各办公科室、行政福利设施办公室、单身宿舍、食堂等需要对外或对内联络的各部门。 后期可依据 矿井生产经营需要适当增容,满足矿井后期通讯需要。 电话交换机设备安装在矿井办公楼内。 X 煤集团 X 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 30 二、系统安装和测试情况 至矿井试运转前,矿井电话通信系统已经形成,至今运转正常。 第三章 矿井 联合试运转 领导机构成员 为保证矿井联合试运转期间生产工作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 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试运转期间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防范可能出现的事故,加强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之间的协调, 确保矿井联合试运转圆满成功, X 矿井 成立 了 联合试运 转 工作 领导小组。 组 长: XXX XXX 副 组 长: XXXXXXXXXX 成 员: XXXXXXX 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调度室 ,由每日值班公司领导具体负责当天联合试运转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一、领导小组职责 组织参加试运转人员学习有关规程、规范、标准(主要机电设备试运转通用规定、井巷、机电安装质量标准及检验评定办法规定、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