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四层框架办公楼毕业设计(含计算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 21 2 1 毕业论文 28 风载内力图(左风) 右风与其相反 风荷载作用下的轴力图(左风) 右边风数值相反 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一、 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框架的抗震等级 由于设计需求,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房屋高度小于 30M,可以知道该框架梁的抗震等级为三级。 场地和特征周期值 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和土的类型划分,可以知道该场地为二类场地,由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可查得特征值 Tg=。 重力荷载代表值(取第。 轴线) 1)顶层荷载代表值 G4 毕业论文 29 活荷载:按上人屋面: = 雪荷载: =12KN 取大的: 恒荷载:屋面半自重: =284KN 柱自重: 4X18/2=36KN 纵向框架梁自重: = 横向框架梁自重: += 纵墙自重: 横墙自重: 女儿墙自重: = 窗洞: ()= 窗洞重: = 窗自重: = G5=恒 + 活 =284+36+++++++= +=738KN 2) 第二、三 层荷载代表值 G G3 活荷载: = 恒荷载:屋面半自重: =214KN 柱自重: 4X18=72KN 纵向框架梁自重: = 横向框架梁自重: += 纵墙自重: = 横墙自重: = 门洞: = 门洞重: = 窗洞: ()= 窗洞重: = 窗自重: =1KN 门自重: = G3,G2=214+72+++++1++= += 3) 底层荷载代表值 G1 活荷载: = 恒荷载:屋面半自重: =214KN 柱自重: =98KN 纵向框架梁自重: = 横向框架梁自重: += 纵墙自重: = 横墙自重: = 门洞: = 门洞重: = 窗洞: ()= 窗洞重: = 窗自重: =1KN 门自重: = G1=214+98+++++1++= 毕业论文 30 += 结构自震周期 T1 对框架结构,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T1=== 地震影响系数 a 由 Tg=, T1=,tgt15tg,由地震影响曲线,有 a=()=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采用底部剪力法) 因为 T1,且 Tg=,故 dn=+= FEK=AgEQ=(738++)=334kn △ FN=dnFEK== 位置 Gi(KN) Hi(m) GiHj FEK=( 1dn) Fi( KN) 顶层 738 14391 299 85 三 层 13407 299 80 二层 7736 299 62 底层 4433 299 46 ∑ GiHj=39967 ∑ Fi=299KN 二、 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框架内力 各柱剪力值及反弯点高度 表 315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各 柱剪力值及反弯点高度 层数 )KN(F∑ HK 柱号 2cci hi12α=D ∑ ∑iii D FD=V 反弯点高度 y 4 85 A4 B4 C4 D4 3 165 A3 B3 42 C3 42 D3 2 227 A2 B2 C2 D2 1 273 A1 B1 C1 D1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图 求出各柱剪力 Vi 和该柱反弯点高度 yi 后,则该柱下端弯矩为 Mi=Viyi,上端弯矩为Vi(hiyi),再利用节点平衡求出框架梁端弯矩,画出左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图,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与左地震作用下的反号。 毕业论文 31 (a)弯矩图 (单位: KN m)与梁柱剪力图 (单位: KN) 毕业论文 32 轴力图(单位: KN) 毕业论文 33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抗侧移验算 一、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侧移验算 内力计算时的相对线刚度为 1时的线刚度绝对值为 106,对 C30混凝土, E值为 104N/mm2,再由相对线刚度值,可得各层各柱的实际刚度值。 对一般多层框架结构,当房屋高度不超过 50m 时,只考虑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框架侧移。 考虑到正常使用情形下梁柱的塑性变形,对于现浇框架可侧移时,引入刚度折减系数 ,则层间相对侧移 n1i jiWKj FUΔ。 表 316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侧移验算 位置 )KN(F∑ WK 相对线刚 度 ∑ n1=i 39。 jiD 绝对线刚度 )mm/KN(Dn1i ji ∑∑n1=ijiWKjF=UΔ jjhUΔ 限制 第四层 1/16589 1/400 第三层 21 1/8219 第二层 1/5643 底 层 1/4332 顶点位移 1 njj D mm  1/5070 1/500 二、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弹性侧移验算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其楼层内的最大 弹性层间位移 eUΔ 应满足 eUΔ ≤ h]θ[e 的要求。 表 317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弹性侧移验算 位置 )KN(F∑ HK )mm/KN(D∑ n1=i ji )mm(F=UΔ∑∑n1=ijiHKe jehUΔ [eθ ] 顶层 85 1/2033 1/550 毕业论文 34 第三层 165 1/1047 第二层 227 1/761 底 层 273 1/633 第 七 章 平面框架的内力组合和配筋计算 横向平面框架的内力组合与配筋计算 框架内力组合计算 一、框架内力组合 考虑 以下 五种荷载组合 : 1) 恒荷载 + 活荷载 2) 恒荷载 + 左 风荷载 (或右风荷载) 3) 恒荷载 + ( 活荷载 + 左 风荷载 (或右风荷载) ) 4) 恒荷载 + 活荷载 5) (恒 + 活 )+ 左地震 荷载 (或右地震荷载) 对于活载的处理方式:认为满跨布置活载,支座弯矩不调整,跨中弯矩放大 倍。 考虑梁端塑性内力重分布,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对于现浇框架,支座调幅系数取。 框架梁的内力组合表 杆件号 截面位置 内力种类 恒载 活载 左风 右风 左地震 右地震 荷载组合 一 二 三 四 五 AB(4 层 ) A M V 跨中 M B 左 M V BC(4 层 ) B 右 M V 跨 中 M 毕业论文 35 C 左 M V CD(4 层 ) C 右 M V 跨中 M D M V AB(3 层 ) A M V 跨中 M B 左 M V BC(3 层 ) B 右 M V 跨中 M C 左 M V CD(3 层 ) C 右 M V 跨中 M D M V AB(2 层 ) A M V 跨中 M B 左 M V BC(2 层 ) B 右 M V 跨中 M C 左 M V CD(2 层 ) C 右 M V 跨中 M D M V AB(1层 ) A M V 跨中 M B 左 M V B 右 M 毕业论文 36 BC(1层 ) V 跨中 M C 左 M V CD(1层 ) C 右 M V 跨中 M D M V 注: “ ”表示数值较小,不起主要作用,忽略不计。 活载的跨中弯矩已乘以系数。 恒载、活载的梁端负弯矩以乘以系数。 弯矩( M)的单位为 KN m,剪力( V)的单位为 KN。 下同。 框架柱的内力组合表 框架柱内力组合时考虑以下三种最不利内力组合: 1) maxM 及相应的 N、 V; 2) maxN 及相应的 M、 V; 3) minN 及相应的 M、 V。 表中单位规定如下: 弯矩( M)的单位为 KN m,剪力( V)、轴力( N)的单位为 KN。 框架柱的内力组合表( 4层) 框架柱的内力组合表( 2层) 框架柱的内力组合表( 2层) 框架柱的内力组合表( 1层) 毕业论文 37 杆件 截面位置 内力种类 恒载 活载 左风 右风 左 右 荷载组合 地震 地震 一 二 三 四 五 /M/max Nmax Nmin /M/max Nmax Nmin /M/max Nmax Nmin /M/max Nmax Nmin /M/max Nmax Nmin A柱 上端 M N 下端 M N 层间 V B 柱 上端 M N 下端 M N 层间 V C 柱 上端 M N 下端 M N 层间 V D 柱 上端 M N 下端 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