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二十六层建筑建给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给水系统组成 ( 1) 给水管网布置方式 给水管道的布置按供水的可靠程度要求分为枝状和环状。 本设计 因建筑设计只能选择枝状供水。 供水干管设在管 井和地下室地面或固定在地下室顶面,包括屋面部分主干管的布置,本系统由下向上供水。 ( 2)给水系统组成 建筑内给水系统由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道,配水装置,用水设备和附件。 湖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14 ( 3)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干管应布置在用水量大或不间断供水的配水点附近,设两条或两条以上引入管。 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也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若需穿过,应采取保护措施。 管道不允许布置在烟道、风道和排水沟内。 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和建筑结构的最小间距见下表,需进入检修的管道井,其通道不宜小于。 主工作泵、辅助工作泵、压力开 关安全阀、控制柜和管道配件组成。 表 22 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和建筑结构之间的最小间距 给水管道 名称 室内墙面 /mm 地沟壁和其他管道 /mm 梁、柱、 设备 /mm 排水管 /mm 备注 水平间距 垂直 净距 引入管 =1000 =150 在排水管上方 横支管 100 100 =50 此处无焊逢 =500 =150 在排水管上方 立管 75~100 =50 125~150 =60 ( 4) 管道敷设 1) 给水管道的敷设有明装、 暗装两种形式;本设计给水立管为暗装,敷设在管井中。 2) 给水管与其他管道同沟或共架敷设时,宜设在排水管、冷冻管上面,热水管或蒸汽管下面。 具体见上表。 3) 室外埋地引入管要防止地面活荷载和冰冻的破坏,其管顶覆土厚度不小于,并应敷设在冰冻线以下 20cm 处。 建筑内埋地管在无活荷载和冰冻影响时,其管顶离地面高度与宜小于。 4) 给水横干管宜有 ~ 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湖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15 管道布置和敷设的一般原则 ( 1)给水管道的布置应保证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方便和安全。 不 得妨碍交通和操作,不得构成对建筑物和设备可能造成损坏的危险。 ( 2)满足系统的最佳水力条件,保证给水质量。 减少阻力损失,节省能源。 缩短管道长度,节省材料。 ( 3)保证管道安全不受损坏。 ( 4)避免管道受到腐蚀和污染。 ( 5)管道敷设应力求美观和维护检修的方便。 充分利用地下室的空间,吊顶空间,管道竖井等位置。 2. 管道敷设 ( 1) 本建筑采用水表分户供水,所以供水立管设在楼梯间内,各户供水横支管设在地面垫层内。 ( 2)暗装给水支管可采用墙槽敷设。 ( 3)管道井的尺寸,应根据管道数量,管径大小,建筑平面和结构 形式与有关专业共同商量确定。 考虑施工安装和检修的必要条件,一般应有不宜小 通道。 ( 4)管道外壁距墙面(或沟壁)的最小净距,应不小于 ,距柱、梁可减少至。 ( 5)给水横管宜有 ~。 ( 6)给水管穿过建筑物的墙或楼板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穿过地下室外墙或地下构筑物的外壁时,应加设防水套管,在给水管穿过承重墙或基础处,应预留洞口,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且不小于。 ( 7)给水管材采用硬聚氟乙烯管 ,当采购困难时 ,可换用其他 ,但应注意是 否满足卫生要求。 ( 8)给水管与排水管平行 ,交叉时 ,其距离分别大于 ,交叉处给水管在上。 ( 9)管道穿越墙壁时 ,需预留孔洞 ,孔洞尺寸采用 d+50mm~ d+100mm,管道穿过楼板时应预埋金属套管。 (10) 在立管和横管上应设闸阀 ,当直径小于等于 50mm时 ,采用截止阀。 当直径大湖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16 于 50mm时 ,采用闸阀。 (11) 给水管连接方式采用粘结。 (12) 水泵基础应高出地面 ,水泵采用自动启动。 热水系统 系统的选择 本建筑采取全天 24小时集中供应热水系统,由户外锅炉房向 建筑输送蒸汽,在建筑地下室设有容积式热交换器,采取下行上给的方式供应热水。 由于本次设计为毕业设计,主要是为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练习的目的。 所以要求采用集中供热。 高层建筑内热水供应系统的垂直分区应与给水系统分区一致。 因此,该热水系统采用 高中低 区系统。 各区的水加热器贮水器的进水均应由同区的给水系统设专管供给,即此专管上不应分支供给其他用水,以保证热水系统水压的相对稳定。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热水回水管道,并且设循环泵,循环管道采用同程的布置方式防止短流。 加热与循环方式 热水加热方式有两种,直 接加热和间接加热。 直接加热是利用各种燃料的热水锅炉,把冷水直接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或是用蒸汽直接通入冷水进行混合制备热水。 但噪音比较大,对蒸汽质量要求高,锅炉供热量搭,且需对补充水进行水质处理,故运行费用高。 而间接加热就是在加热过程中热媒与被加热水不直接接触。 该方式可以重复利用冷凝水,只需对少量补充水进行软化处理,运行费用低,且不产生噪声(特别是住宅区),蒸汽不会对热水产生污染供水安全稳定。 容积式水加热器具有加热和贮备两种功能。 以热水为热媒,热水通过时压力损失较小,用水压力平稳,出水温度稳定。 而小型锅炉存 在烟尘和煤渣对环境污染严重。 本建筑为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采用机械循环系统,从热水水质和加热时产生噪音等方面考虑,采用间接加热供水。 湖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17 管道及安装要求 建筑内热水管网布置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在满足水温,水量,和水压要求条件下,便于维修管理和管线最短。 常用设备有:伸缩器和固定卡、膨胀与泄压装置、安全阀、温度自动调节装置、排气装置。 ( 1)热水管道的最高处设排气装置,当较长的直管段不能靠自然补偿管道的伸缩时,设置补偿器,下行上给式系统的回水立管在最高配水点以下 管连接。 热水系统的最低点设 泄水装置,配水立管和回水立管上均安装阀门,以利调节和检修。 热水横管有不小于 ,坡向应便于泄水和排除管内的气体。 热水配水管道和水加热器保温。 当回水管道有可能受冻结冰时,也应保温。 热水立管与干管的连接,支管与立管的连接,宜采用弯管连接,以防止一个管道的伸缩对另一管道产生影响。 ( 2)热水管道采用交联聚乙烯管,管道上设阀门进行调节流量和压力。 热水管与水平干管相连时 ,立管上应加弯管。 热水管道穿屋面板 ,楼板 ,墙壁时需设金属套管。 若地面积水时 ,套管应高出地面 50~ 100mm。 交联聚乙烯导热系数很小可不做保 温层。 为了不破坏整体性 ,防止泄漏 ,可不设伸缩器 ,采用两端固定自然外偿或型弯曲。 消防系统 消火栓 系统 由于本工程总高度为 米属于不超过 100 米的民用建筑,可以采用不分区的室内消火栓系统。 高层建筑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 室内环状管网的进水管不应少于两条,且宜从不同的方向引入。 设有两台或两台以上消防泵的泵站,应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消防泵出水管直接与室内的消防管网连接,不允许几个消防泵共用一条总的出水管,再在总出水管上设支管与室内管网连接。 一般塔式住宅设有两根消防立管,设置两根有困 难时、也可设置一根,但必须采用双口消火栓。 该建筑为高层住宅楼,按照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流量为30L/s,室外消火栓系统的流量为 20L/s,消火栓每股水枪最小流量为 5L/s,最不利 湖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18 的情况是同时有 6 支水枪使用,其分配方式为最不利的立管上有 3 股,相邻的立管上也有 3 股,根据规范消火栓系统的最低点的静水压力不宜超过 ,当 超过 宜用减压阀减压,所以由于该建筑的高度为 ,可不分区。 消防管道及设备安装要求 ( 1) 消火栓的安装 1)消火栓给水管道的安装与生活 给水管基本相同。 2)采用热浸镀锌钢管 ,连接采用光沟槽式机械接头。 3)消火栓立管采用 DN100mm,消火栓口径为 65mm,水枪喷嘴口径为 16mm,水龙带为麻质 ,直径 65mm,长度 25mm。 按照规范消火栓宜布置在明显、经常有人出入且使用方便的地方,其间距不大于 30m,因而在该建筑的客房走廊中、商场入口,电梯的前室以及地下室中均布有消火栓。 (本建筑的消火栓系统布置方案如下:系统采用 DN65179。 16的水枪, 25m长 DN65的麻织水带,水枪充实水柱为 10m,单个水枪的流量为 5l/s,此时消火栓的保护半径达 ;整个建筑均同时有 2股水柱到达任一点;在建筑的顶层设有试验消火栓;室内消火栓均设有远距离启动消防泵的按钮,以便在使用消火栓的同时启动消防泵。 在顶层的水箱中 均贮存有 10min的消火栓用水量。 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布置原则:室内消火栓应设在易于发现、易于去用的地方;消火栓的间距应能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一点,每一个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大概 27 米。 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的直径采用 65mm,配备的水龙带长度不应超过 25m,水枪喷嘴口径不应小于 19mm。 按照消火栓的机械强度,其所承受的静 水压力不应大于 800Kpa。 如超过,应采取分区给水措施或在消火栓处设减压措施。 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管网均应设置水泵接合器。 屋顶应设高位水箱。 此类建筑应属于一类建筑 ,因此消防水箱的贮水量一般不小于 18m179。 综上,环状消防管网,设有水箱 ,本次设计,生活水箱与消防水箱公用。 排水系统 系统的选择 本建筑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即粪便污水、洗涤污水采用分别排放的方式。 雨湖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19 水采用独立的排水系统,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到市政管网,洗涤污水经管道排到市政管网。 雨水设专门的雨水立管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 1)污 水排水系统 该建筑的高层建筑,为减少上层排水对下层造成的冲击,采取每 7层设计消能装置,相见消能装置大样图。 ( 2) 雨水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为内排水系统。 内排水系统是用管道将屋面雨水引入建筑物内部,再通过管道有组织的将雨水排出室外。 内排水系统又可分为封闭式系统和敞开式系统。 封闭式系统的室内管道无开口部分,管道内呈压力流状态,排水能力大。 但耗费管材, 管道必须严密。 敞开式系统的立管最终排入室内明渠或埋地管中,管渠可排入其他较清洁的废水。 高层建筑宜采用封闭式内排水系统,不得采用敞开式系统。 由于该建筑属 于高层建筑,且位于市内繁华地带,所以采用内排水系统。 系统的组成 污水排水系统由卫生器具,排水管道,检查口,清扫口,室外排水管道,检查井,集水井,化粪池等组成。 雨水排水系统由天沟,雨水斗,雨水立管,悬吊管,室外雨水管道,检查井等组成。 排水管道安装要求 1. 排水管道布置的基本原则 (1)排水路径简捷,水流顺畅; (2)避免或减小系统管道中气压的剧烈变化; (3)应尽量避免排水管道对其他用房功能的影响或干扰; (4)施工安装方便。 2. 排水系统 (1)所有高出地面的卫生器具和排水 设备的排水,应重力排入室外下水道。 (2)所有低于地面的卫生器具和排水设备的排水,应重力排入集水坑,然后提升排到重力流排水管中。 湖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20 (3)本建筑的雨水系统和生活污水系统分流排出。 (4)地下车库设带有格栅的地沟和连接地沟的排水管,以便排除冲洗地面水、洗车水、喷淋装置和其他消防排水。 并设置泵房或泵坑,排水泵的排水能力宜≥ 10L/s。 (5)汽车库的排水在接入排水干管之前,应先接至油水分离器或隔油池和沉砂池(井)的单独系统中。 (6)在汽车库进出口的坡道底部和坡道二分之一处应设截流排水沟。 3. 排水管道布置 和连接 (1)在布置排水管道时应尽量避免排水横支管过长,并避免支管上连接卫生器具或排水设备过多。 当排水器具分散使得横支管过长时,宜采用多立管布置,然后在立管的底部用横管连接。 当排水支管上连接的器具较多时,应作好器具通气管和环形通气管。 (2)排水管道应避免通过食堂、餐厅或厨房烹调处的上方。 如不可避免时,应对管道采取保温隔热等措施,并设在吊顶内,且管道应采用镀锌管材。 (3)排水管道应尽量避免穿过卧室、病房、会议室、音乐厅等对卫生和安静要求较高的房间。 并避免靠近与这些房间相邻的内墙。 (4)排水支管不应接在排 出管上。 排水支管连接在排水横干管上时,连接点距立管底部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 3m,且支管应与主通气管连接。 (5)排水横支管与立管的连接,宜采用正三通而不宜采用 450或 900斜三通。 一些规定中要求采用后者附件连接,水力条件较好,有利于支管排水顺畅。 但在高层建筑中,特别是立管较长,连接支管较多时, 横支管的水流快速冲入立管,将使立管内气压的变化太大,破坏系统正常工作。 (6)排水立管与排出管的连接,宜采用弯曲半径不小于 4倍管径的 900弯头或两个450弯头。 (7)车库埋地排水管应采用U型存水弯代替P型存水弯。 车库地漏的排水管管径应≥ 100mm,连接两个地漏的排水横管应≥ 125mm,连接三个地漏的排水横管应≥150mm。 (8)排出管应采取防沉降措施:排出管在穿墙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套管或简易管沟,其管顶至沟(或套管)内顶的空间不应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并不小于。 沟(或套管)内填。某二十六层建筑建给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62kvar S总)(30= )()( 302302 总总 QP 22 v a r )2762()2856( kkw = 因此未考虑无功补偿前,主变压器的容 量应选 无功功率补偿容量 按相关规定,补偿后变压器的高压侧功率因数不应低于 ,即 cos )1( ,这里取10kv 侧补偿后的功率因数 cos‘ )2( =,且已知变压器 10kv 侧的功率因数 cos =。 因此,
0 . 5 02 8 2 82 5 . 2 1 0 . 53 5 . 7 kN 顶层柱活载 ( ) 基础顶面恒载 =底层内总墙 +基础梁自重 1 9 . 8 7 (6 . 9 0 . 5 0 ) 2 . 5 (6 . 9 0 . 5 0 )1 2 7 . 1 7 1 61 4 3 . 1 7 kN
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 商务会所 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前途 目前,国内的建筑业生产效率较低,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钢结构 商务会所 属于高技术高效率的产业,加快对钢结构 商务会所 的研究,将促进建筑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并将带动建材、冶金、信息机械尤其是钢铁企业的发展。 钢结构 商务会所 的发展将带动 商务会所 施工行业的革新。 如果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使施工从手工业进入了机械化
击电流应不大于断路器极限通过电流 ewi ≥ chi ( 8) 热稳定校验短路热效应不大于断路器在 st 时间内允许热效应 rI 2t≥ dQ rI — 断路器 st 内的允许热稳定电流。 ( 9) 根据对断路器操作控制要求,选择与断路器配用的操动机构。 隔离开关的选择 ( 1) 根据配电装置布置的特点,选择隔离开关类型 ( 2) 根据安装地点选择户内式或户外式 ( 3)
同一鸡场或同一鸡舍饲养同一批鸡,采用统一饲料、统一免疫程序、统一管理措施和同时出场,出场后对整体环境实行彻底打扫、清洗、消毒。 该制度的实施,能彻底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环节,消灭鸡舍病原体,从而保证下一批鸡的安全生产。 蛋鸡场要把成年鸡、育成鸡、雏鸡隔离饲养,其设备、管理及饲养人 23 员应分开。 常备清洁饮水。 鸡的饮水要符合国家标准。 感官性状不得有异臭 、异味、不含肉眼可见物; pH 值
设项目是可行的,不存在环境制约因素。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扰动地表、破坏原地貌结构,加速土壤流失的问题。 为遏制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的人为土壤流失: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因地 制宜和因害设防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严格按照环境保扩及水土保持设计要求进行生产运行,维护好各项设施,构成行之有效的防治体系,遏制新增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