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相生态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同一鸡场或同一鸡舍饲养同一批鸡,采用统一饲料、统一免疫程序、统一管理措施和同时出场,出场后对整体环境实行彻底打扫、清洗、消毒。 该制度的实施,能彻底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环节,消灭鸡舍病原体,从而保证下一批鸡的安全生产。 蛋鸡场要把成年鸡、育成鸡、雏鸡隔离饲养,其设备、管理及饲养人 23 员应分开。 常备清洁饮水。 鸡的饮水要符合国家标准。 感官性状不得有异臭 、异味、不含肉眼可见物; pH 值 ;细菌学检查标准:大肠杆菌不超过 1个 /100 毫升。 饮水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要进行水质分析和检测。 经常清洗、消毒饮水设备。 要采用封闭式节水饮水系统。 选用优质饲料。 使用符合无公害标准的配合饲料,建议参考使用饲养品种手册提供的营养标准。 不应在饲料中额外添加增色剂。 饲料包括配合饲料、浓缩料、添加剂和原料等,在感官上都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无发霉、变质、虫蚀、结块及异味现象。 添加剂产品应取得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 产蛋期及开产前 5周鸡饲料中不应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 制药工业副产品不应用作饲料原料。 各种饲料使用时遵照标签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 按标准用药。 蛋鸡在雏鸡、育成鸡前期为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使用的药物要符合国家规定的 NY5040 标准,即为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允许使用的兽药。 育成鸡后期(产蛋前710 天)停止用药。 产蛋阶段正常情况下,禁止使用任何药物,包括中草药和抗菌素。 产蛋阶段发生疾病用药物治疗时,在整个用药过程中,所产鸡蛋不得作为商品蛋出售。 免疫接种和疫病检测。 根据《防疫法》及配套法规要 24 求,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预防接种工作。 做常规疫病检测工作(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白痢与伤寒等)。 药物预防宜采用中药、生物制品、矿物性药物等无公害药物防治,严格控制抗生素、激素及有害化学药品的使用。 鸡蛋收集与保存。 集蛋箱和蛋托应经常消毒,工作人员集蛋前须洗手消毒。 集蛋时将破蛋、软蛋、特大蛋、特小蛋单独存放,不作为鲜蛋销售,可用于蛋品加工。 鸡蛋在舍内暴露时间越短越好,一般从鸡蛋产出到蛋库保存不得超过2 小时。 鸡蛋收集后立即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消毒后送蛋库保存。 鸡蛋要符合卫生标准。 蛋 壳清洁、无破损,蛋壳表面光滑有光泽,蛋形正常,蛋壳颜色符合品种特征。 c)散养技术 增设保温和照明设施:鸡舍周围加盖防风障,舍内地面保持清洁,并铺上垫草,同时将门窗糊好,夜晚放下草帘保温或点火加温,使室温始终保持在 10℃以上。 如果饲养的土鸡数量较少,可以在夜间将其赶回屋内。 鸡舍外要有运动场,鸡舍内要设休息栖架,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 5只为宜。 早晨放鸡前要注意调整舍内外的温差,可以先打开鸡舍的门窗,让鸡群有一个适应外界冷空气的过程,然后再将其放到运动场去,以防感冒。 平时要喂吊食, 25 即将饲料菜等放高 ,以促其运动,帮助消化,健壮鸡体。 每天坚持照明 1314个小时,自然光照不足时要打开电灯照明。 冬天宜增加饲喂次数,保证每只鸡都采食充分,既利于自身产热,又利于增重。 用白酒拌料饲喂: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 60 度左右的白酒 3040克,拌匀后饲喂,可使土鸡的产蛋率提高 18%左右,同时还能增强其抗病能力。 饲料多样化:土鸡的精饲料应以玉米、高粱、麸皮等为主,青饲料应以胡萝卜、白菜、菠菜等为主。 土鸡产蛋期还要喂些豆饼、玉米面、贝壳粉、鱼骨粉等蛋白和矿物质饲料,并且每天保证充足的饮水。 充分利用饲 料添加剂:在饲料中添加 %的氯化胆碱、 %的蛋氨酸以及适量的天然酵母素能提高产蛋率 3%左右。 搞好消毒防疫:经常清扫鸡圈的粪便及杂物,定期更换运动场或鸡舍内的垫料,保持鸡舍干燥卫生,平时注意经常用来苏尔溶液消毒并拌喂中草药,或用 %的高锰酸钾溶液饮水。 目前,许多农家饲养本地土鸡仍然采用传统的饲养方法。 这种“斗米养斤鸡”的方法,所养出的鸡虽然肥瘦适当, 26 肉质紧实,味道特佳,价高,好售,但成活率低,饲养周期长,耗料多,见效慢,收入少。 若在饲养管理方面做好以下几点,则既可使鸡毛色光亮,保证 肉质品味,又能使其成活率提高,饲养周期缩短,耗料少,见效快、收入多。 小鸡舍内安装弹性塑料网或竹编网,网眼直径 1厘米,网距地面 100 厘米左右。 若是旧房改造,应前后开采光窗和地窗。 采光窗距地 150厘米,地窗距地 20 厘米。 科学管理。 ①雏鸡进入育雏室,第一周每平方米 50只,且隔开为一群,在弹性塑料网上或竹编网上铺新鲜干净的干稻草。 铺草厚度以雏鸡粪便能从其空隙中落到地上为宜。 第二周每平方米 40 只,撤去铺草,使鸡粪直接通过网眼落到地上。 第三周每平方米 30 只,之后为 10 只。 ②按日龄、强弱、大小、公母分群饲 养雏鸡。 ③鸡舍温度第一周为32℃,以后每周降 ℃,至自然温度 21℃时脱温。 ④采用1 小时光照、 3小时黑暗的 4小时周期间隙光照法,使鸡的活动与休息适量,促进土鸡的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节豹电费。 光照强度参照白天采光窗的光照强度。 ⑤雏鸡 25日龄方可放牧,这是保证成活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防病措施以预防为主,做到每天观察鸡群吃料、饮水情况。 中鸡、大鸡在栖架上过夜,成排成对,各就各位,利于经常查看鸡粪,找出相对应的病鸡。 另外,病鸡入舍飞不 27 上栖架;当鸡群外出时,有病的鸡也不会飞离栖架;病重的鸡则会从栖架上 摔下来,可以据此查找病鸡。 发现病鸡要立即隔离,清粪工作每周 1次,雨雪天气严禁放牧,以免打湿鸡羽,使鸡受凉感冒。 放牧场地应事先检查,发现死动物立即远弃,以防鸡群中毒。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养鸡专业户利用荒山林地饲养土鸡,由于地势空气清新,环境安静,使鸡得到自由活动,晒太阳,泥沙浴,采食天然饲料,从而增加营养,减少疫病感染,降低饲养成本。 在饲养上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饮水与开食。 雏鸡入舍 12 小时后,开始可喂些温开水或 5%的葡萄糖水,以增强其体质,便于胎粪排出。 生长 24 小时后,可喂碎米加熟蛋黄 (每 100只鸡喂 3个蛋黄 ),每 2小时喂一次。 第 3 天开始喂配合饲料。 参考配方 (%):玉米粉 、麸皮豆饼粉 2菜籽饼粉 鱼粉 骨粉 贝壳粉 多维素 、食盐。 每天喂 6次,任其吃饱。 二是温、湿度与光照调节。 17日龄 3230℃; 814 日龄 3027℃; 1521日龄 2724℃; 2240 日龄 2421℃,如舍温达不到,应人工供温。 舍内相对湿度 60%65%,每天坚持 2023 小时光照,15 天后减至 1315 小时, 30 天后采用自然光照。 三是青年鸡饲养。 41120日龄的青年鸡应雌雄分养,以便管理。 小公鸡的饲养。 小公鸡 100120日龄体重达 上市。 为使其按时达到出栏体重,要按雏鸡配方,略加调剂 28 供给全价饲料,任其采食。 做到吃饱、吃好、少动、多睡,促进催肥长膘。 对体型大而偏瘦的鸡可添加油渣菜油脚催膘;小母鸡的饲养。 若出售商品鸡,可按小公鸡的方法饲养。 若养成产蛋鸡 ,则采用限制饲养,适当降低热能量的比例。 每天喂料 23次 ,早上少喂,让其在荒山林地多活动、多食天然饲料;中午少喂或不喂;晚上入舍前喂饱。 到 120 日龄时,转入产蛋鸡舍饲养;产蛋鸡饲养。 增加饲料营养。 科学配料,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 含量 ,是提高土鸡产蛋量的一条重要措施。 参考配方 (%):玉米粉 6小麦粉 1豆饼粉 1鱼粉 滑石粉 贝壳粉 、生长素 、多维素 、食盐。 当产蛋率在 5060%时,每天每只鸡喂料 105110克;产蛋率在 80% 以上时,应让鸡不限量采食。 每天早上少喂,把鸡放在荒山林地自由采食;中午在荫棚盛足料和水;太阳下山将鸡收回鸡舍喂饱;创造适宜环境。 土鸡在 1525℃时不会影响产蛋性能。 夏季要防暑降温,搞好卫生,提供充足的饮水;冬季要保温防寒,不饮冷水;光照每天要达 1416小时,亮度以每平方 米 10瓦即可。 饲养环境要保持安静,尤其要防止鸟、兽等骚扰。 此外,每 4只鸡要备足 1个产蛋箱,以免出现抢窝;适时淘汰老鸡。 土鸡一般养一个产蛋年即出售。 从早春到春节前已产了一批蛋 ,可作肉鸡出售,这时卖价也好;防疫灭病。 土鸡饲养抗病力虽稍强,但仍会感 29 染一些疫病,应采用和一般养鸡相似的办法进行综合免疫预防效果更好。 建设区域布置及养殖要点 a) 场地选择 选择的山地应无污染,必须远离住宅区、工矿区和主干道路。 环境僻静安宁、空气洁净。 以坡度较缓、长有灌木林、荆棘林、阔叶林等的山地为佳。 附近应 有无污染的小溪、池塘等清洁水源。 b) 品种选择 我国的地方优质土鸡, 如 狼山鸡、 仙居鸡、固始鸡、萧山鸡、三黄鸡、杏花鸡等,具有体型小,毛色美观,活泼好动,耐粗饲,抗病力强的特点,适于放养。 而且蛋的品质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深受养鸡户和消费者的喜爱。 c) 放养规模 放养密度以每亩山地 200羽左右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 d) 棚舍搭建 舍址选择 搭建棚舍应在放养区找一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平地,旁边应有树林或果园,以便鸡群在太阳强烈时到树 荫下乘凉,还要有一片比较开阔的地带,最好有青草、沙粒,让鸡自由栖息和啄食。 附近应有水源。 搭棚方法 一般棚宽 4~ 5米,长 7~ 9米,中间高度 30 ,两侧高。 覆盖层通常用 3层,由内向外,第 1层用油毡,第 2层盖稻草,第 3层盖塑料薄膜。 在棚顶的两侧及其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棚的另一头开一个出口,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也便于通风换气。 对棚的主要支架用铁丝分四个方向拉牢,以防暴风雨把大棚掀翻。 棚舍内搭 2~ 3层栖息架供鸡只栖息。 依据鸡群放养数量来决定建棚舍的数量。 铺设垫草 若不搭栖息架,为了保暖,地面应铺些垫料。 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长短粗细适中,如青干草、稻草、锯屑、谷壳、小刨花等,可以混合使用。 使用前应将垫料曝晒,发现发霉垫草应当挑出。 铺设厚度以 3~ 5厘米为宜。 e) 鸡群饲养管理 雏鸡的饲养管理 育雏时间的选择 : 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选择春季( 2~ 4月份)育雏较为适宜,最晚不能晚于 6月份。 春季培育的雏鸡生长发育速度快,成活率高。 进入育成阶段正是春末夏初季节,青绿植物、昆虫等丰富,可为柴鸡提供优质的饲料 ,育成后期光照时间逐渐缩短,可防止雏鸡过早开产,从而保证适宜的产蛋体况,维持较长的产蛋期。 春季培育的雏鸡在当年秋季开产,气温适宜,作物和昆虫丰富,蛋品质好。 产蛋一年后第二年秋天才停产换羽,产蛋时间较长,产 31 蛋量高。 春季育雏,国庆节前后到达产蛋高峰,此后紧接中秋节、元旦、春节,需求量增加。 产蛋 1年后可将柴鸡淘汰,此时又遇中秋;国庆两节,活鸡销售价格较高。 适时饮水与开食 : 雏鸡进入育雏室后,让雏鸡休息半小时至 1小时,便可饮水。 水的温度以 32℃左右为宜。 前 2天饮用高锰酸钾溶液,以预防雏鸡白痢病。 雏鸡饮水后 ,能迅速排出胎粪,既可促进雏鸡新陈代谢,又可刺激食欲。 开饮后即可开食,喂给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目前常用小鸡配合颗粒料,亦可喂雏鸡料。 喂料要定时、定量、少量、多餐。 每次喂料量以 1520分钟吃完为宜。 适宜的环境温度与湿度 : 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 雏鸡出壳时,孵化房的温度应为 ℃,雏鸡从孵化房转到育雏室后,温度不宜相差过大。 雏鸡各阶段的适宜温度分别为 12龄 43℃ 35℃; 37龄 34℃ 32℃;第 2周为 30℃28℃;第 3周为 28℃ 6℃。 育雏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 2℃,夏 秋季每周下降 3℃,至 21℃为止。 湿度要求:第 1周相对湿度为 70%75%,第 2周下降到 60%,第 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 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繁殖,易诱发球虫病;湿度过小,鸡舍干燥,雏鸡呼吸加快,体内水分随呼吸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发育。 可用水盆盛满水自然蒸发,达到增湿的目的。 适时分群 : 对强弱病雏要及时分群饲养。 弱、病雏可在 32 早晨第 1次喂食时挑出,抢食时弱病雏常被挤出来,容易分辨。 对病雏要及时隔离治疗,较重的应立即淘汰。 经常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食欲、活动及 粪便等情况,是获得优良育雏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放牧训练 : 幼雏一般在 5周左右即可脱温饲养。 脱温后即可转移到山上放养。 为尽早让小鸡养成上山觅食的习惯,从脱温转入山上开始,每天早晨进行上山引导训练。 一般要2人配合, 1人在前边吹哨开道并抛撒颗粒饲料,让鸡跟随哄抢,另 1人在后用竹竿驱赶,直到全部上山。 为强化效果,每天中午可以在山上吹哨补食 1次,同时饲养员应坚持在棚舍及时赶走提前归舍的鸡,并控制鸡群活动范围,直到傍晚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归舍训导。 如此训练 5~ 7天,鸡群就建立起了“吹哨 采食”的条件反射,以后只 要吹哨召唤即可。 放牧场地围网 : 放牧林地应根据管理人员的放牧水平决定是否围网。 围网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