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张山子二号井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全区被第四系冲积黄土所覆盖。 三、地面水系 区内地表水系:井田西部最大的地表水体是微山湖,湖面辽阔,常年积水,它直接补给 该区 北部韩庄运河和南部伊家河。 韩庄运河宽 200 m,伊家河为人工挖掘,宽 30m。 韩庄运河常年有水,由西向东流经 该区 ,伊家河 为韩庄运河的一 枣庄 市张山子煤 业有限公司 二号井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 第 9 页 共 111 页 枣 庄市工业设计院 条支流。 该井田 历年洪水最高水位 +35m。 四、气象特征 该井田 气象属北温带季风区,属季风型过度性气候。 据枣庄市气象台和气象部门提供,结合以往的气象资料叙述如下: 近 20 年最高气温 ℃( 1988 年 7月 7日),最低气温 ℃( 1990 年 2月 1 日),平均气温 ℃。 1月、 2月份气温最低, 7月份气温最高。 历年雨季一般始于 6 月下旬, 9月中旬结束,以 8 月份雨量最多。 近 20年年最大降水量 ,年最小降水量 mm( 1988 年),平均年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 该区 地处季风带,四季风向变化较大,全年以东风为多,其次是东南风、南风和东风。 春、夏、秋、三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多西北风。 风向更迭期在 3月和 9月。 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 15m/s。 近 20 年平均积雪 ,最大积雪 6cm( 1990 年 1月 31日),最小积雪 1cm( 1988 年 12月)。 近 20 年最大冻土深度 14cm( 1988 年 12 月 17 日),最小冻土深度 5cm( 1992年)。 最早冻结日期 10月 28日( 1966 年),最晚冻解日期 3月 25日( 1970 年)。 五、地震情况 该区属地震烈度 7度区,根据 GB18306202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区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 ~。 六、矿井基本概况: 枣庄 市张山子煤业 有限公司 二号井 位于 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北部,紧邻张山子煤矿东部边界。 枣庄 市张山子煤业 有限公司 二号井 设计生产能力为 15 万吨 /年。 矿井采用一对立井开拓,井底水平 76m。 中央并列式通风,主井进风,风井回风, 现 主 采 4煤层。 矿井为瓦斯矿井, 无煤与瓦斯突出 , 煤尘无 爆炸危险性 , 枣庄 市张山子煤 业有限公司 二号井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 第 10 页 共 111 页 枣 庄市工业设计院 煤层 为 三类不易 自燃煤层。 该矿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 采煤工艺为炮采。 第二节 煤炭资源和开采地质条件 一、地层 该井田 为华北型沉积的隐蔽式煤田,根据钻孔揭露,第四系之下有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和奥陶统马家沟组。 该井田 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及山西组。 井田内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奥陶系马家沟组( O12m) 奥陶系马家沟组,厚约 600 m,为煤系之基底,岩性为浅海相的深灰色厚层致密质纯灰岩及豹皮灰岩,夹白云质灰岩组成。 裂隙发育,含大量方解石脉,发育有小溶洞。 2.本溪组( C2b) 厚约 45 m。 主要由灰~深灰色、杂色泥岩,薄~厚 层石灰岩、 G 层铝土岩及奥陶系石灰岩风化侵蚀面上残余铁质泥岩(山西式铁矿)组成。 含石灰岩四层(十二~十五),其中以第十四层灰岩较厚而稳定(约 m左右),为灰至灰白色,含白云质及白色燧石结核。 多依其赋存情况而含水,与 G层铝土、山西式铁矿为本组之标志层。 本组地层与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 3.太原组( C2P1t) 本组厚约 180 m,本组地层在井田的北部保存完整,总的剥蚀情况是南部严重,向北逐渐减弱,直至保存完整。 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薄层石灰岩和煤层组成。 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其厚度 由西向东逐渐变薄。 含石灰岩十三层,多位于泥岩之下,为煤层顶板。 其中石灰岩三、五及石灰岩十 下 层位、厚度稳定,分布普遍,为良好的标志层。 其它各层灰岩,可做为岩、煤层对比的辅助标志层。 三灰、十 下 灰中常含硅质结核。 本组含煤 10 层,均为薄煤层,其中局部可采煤层为煤 15 上 、煤 17二层煤。 属泥炭沼泽相沉积。 枣庄 市张山子煤 业有限公司 二号井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 第 11 页 共 111 页 枣 庄市工业设计院 本组与中石炭统本溪组整合接触,以本溪组顶部十二层灰岩顶面与太原组分界面。 4.山西组( P1ŝ) 最大残留厚度为 m 左右。 井田内南部全部被剥蚀,向北剥蚀渐弱,直至保存完整。 其岩性主要由深灰色至灰黑色泥岩、灰白 色中、细粒砂岩、砂泥岩互层及煤 煤 4二层煤层组成。 山西组与下伏石炭统太原组整合接触,以太原组顶部一层含海百合茎、长身贝化石的黑色泥岩之顶面为其界面。 5.第四系( Q) 第四系在 该井田 内厚 ~ m,平均厚 m。 井田内以南部较薄,向北逐渐变厚。 由土黄色耕植土、棕黄色至黄褐色砂质粘土、姜结石及底部砂砾或薄层灰色粘土组成。 其中姜结石层局部厚 m 左右。 有粘土充填其中,为弱含水层。 耕植土中多见淡水贝壳,属湖泊相沉积。 二、井田地质构造 (一)褶曲与断层 张山子煤业有限公司二号井地处韩 台煤田西部,东部及南部为各煤层露头线。 根据钻孔揭露资料, 该区 为一向西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 地层倾角南及东南部露头部位局部倾角较陡,平均倾角约 30176。 左右,最大达 50176。 以上。 主要发育两组断裂构造,分别为北东向和近东西向。 井田内局部见岩浆活动。 太原组煤层在 该井田 内未见有岩浆侵入。 根据地质报告, 该矿 井地层为一单斜构造,产状较陡,断裂构造发育程度简单,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断层是 该井田 主要构造形式,主要有北东向、近东西向两组断层。 该区 内共发现断层 3条,均为正断层,分别为北东向的 F1断层,近东西 向的 F F8断层,其落差均大于 100 m,贯穿全井田,对矿井构造形态起到主要的控制作用。 现将各断层分述如下: 1. F1断层: 枣庄 市张山子煤 业有限公司 二号井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 第 12 页 共 111 页 枣 庄市工业设计院 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 75176。 ,落差 260~ 280 m,贯穿全井田,向北延出井田。 由 1 1 1 18 四条勘探线穿过, 74 161 与 2020 20209两对钻孔控制,属控制断层。 2. F2断层: 为井田南部主要断层,自西向东,走向由北东东向转为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 75176。 ,落差 40~ 100 m, 落差自西向东逐渐增大,自 3 线以东所有勘探线均穿过,由 7440 号孔穿 过, 5 线 741 20201, 6线 742 7427, 7线 7437419, 8 线补 2 7434, 9 线 742 7910, 11线 743 7912 等 6 对钻孔控制,属查明断层。 3. F8断层: 位于井田东南部,为边界断层,自西向东,走向由北东东转北东,倾向北西,倾角 75176。 ,落差 200 m,贯穿全井田,井田内延展长度 2900m,向北延出。 由 161号孔穿过, 17 172及 18 20201两对钻孔控制,属控制断层。 断层特征见表 断层控制程度一览表 表 断层 名称 走 向 倾 向 倾角 (176。 ) 落差 ( m) 长度 ( m) 控制情况 控制 程度 F1 NE NW 75 260 ∫ 280 1700 743 161, 2020 20209 两对孔控制 控制 F2 NEE ∫ EW SE 75 40 ∫ 100 4900 5线 741 748对孔 6线 742 7427对孔 7线 743 7419对孔 8线补 2 7431对孔 9线 742 7910对孔 11线 743 7912对孔 等 6对钻孔 控制 查明 F8 NEE ∫ NE NW 75 200 2900 16线 161穿过; 17线 17 172穿过; 18线 18 20201对孔 控制 (二)岩浆岩 根据钻孔和张山子煤矿井下所揭露的资料, 该井田 西区岩浆活动剧烈。 各煤 枣庄 市张山子煤 业有限公司 二号井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 第 13 页 共 111 页 枣 庄市工业设计院 层受岩浆岩侵入影响严重,都存在岩浆岩侵蚀煤层的现象。 该矿 井 F1断层以东新区,穿过山西组地层的 202010 号孔,揭露 2 煤层位岩浆岩厚度较大,而 3煤、 4 煤均无岩浆侵入现象,且均为气煤,未变质。 尤其3煤层在老区普遍有巨厚层岩浆岩,而 该区 突然消失。 三、煤层 该井田 内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煤系 地层 202010 号孔揭露厚度为 m。 含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 4层,分别为煤 煤 煤 15 上 、煤 17,平均纯煤总厚 m,含煤系数为 %。 现分述如下: 1.煤 3: 位于山西组的中部。 井田内仅局部赋存,主要分布范围在 F2 断层以北, F1断层以东, F2断层以南完全被剥蚀。 区内残存伪厚 0~ m,平均厚度。 其顶板为灰色粉砂岩,底板是粉砂岩。 赋存范围内稳定,厚度较大。 为 该井田 的可采煤层之一。 2.煤 4: 位于山西组底部,上距煤 3 为 ,下距太原组石灰岩(三) m(由西浅部向东深部逐渐变薄)。 伪厚 0~ m,平均厚度。 为井田内较稳定煤层。 其顶板一般为灰色细粒砂岩,底板一般为粉砂岩,伪底为灰色泥岩,含植物根化石。 该煤层厚度大,为井田的主要可采煤层之一。 3.煤 15 上 : 位于太原组中部,上距煤 13在 ~ m 之间,下距 16煤层 ~ m,平均 m。 伪厚 0~ m,平均为 m。 井田内 171 及 202010号钻孔揭露该煤层。 为较稳定煤层。 其顶板为石灰岩,局部有泥岩伪顶,底板为灰色泥岩,含植物根化石。 为 该井田 内局部可采煤层。 4.煤 17: 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煤 16 在 ~ m 之间,下距太原组底部约,伪厚 0~ m,平均为 m。 为 该井田 内较稳定煤层。 其顶板一般 枣庄 市张山子煤 业有限公司 二号井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 第 14 页 共 111 页 枣 庄市工业设计院 为石灰岩,局部有泥岩伪顶,底板一般为灰色细粒砂岩。 四、煤质 1.煤层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根据钻孔煤芯及矿井现场资料, 该区 主要可采煤层,山西组煤层(煤 煤4):黑色,弱玻璃光泽,亮煤为主,次为暗煤,夹镜煤条带,为半亮~半暗型煤。 太原组煤层:黑色,玻璃光泽,较硬,贝壳状断口,具规则的细条带状结构,裂隙充填有黄 铁矿或方解石膜,煤岩类型一般为半亮煤。 2.煤的工业用途 根据邻矿资料,煤 煤 4 为气煤,煤 15 上 、煤 17 为气肥煤,可作民用和工业用煤。 五、水文地质 1.概况 该区 位于韩台煤田的西部。 韩台煤田位于徐州背斜的东南翼,岩层走向近东西。 井田地势平坦,地面标高 +33~ 36 m,北部略低于南部。 地表水系发育,煤田西部最大的地表水体是微山湖,伊家河自西向东穿过井田中部,运河自西向东流经井田北缘。 井田内主要地层有第四系、二叠系和石炭系,煤系基底为奥陶系。 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姜石层,局部与下伏基岩直接接触,可补给 基岩水;二叠系山西组 3层煤顶部岩浆岩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上统石灰岩和奥陶系石灰岩。 该井田 南部第四系冲积层下伏大面积基岩含水层露头,特别是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可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又可接受第四系补给,水量十分丰富。 据张山子煤矿历年矿井涌水量观测资料,矿井涌水量明显受大气降水影响。 2. 含水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