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区城中村拆迁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14 (3)征迁安置 .................................................................................................... 14 三、杭州萧山区拆迁的对策 ............................................................................................ 14 ...................................................................................................... 14 ...................................................................................................... 15 ...................................................................................................... 15 ...................................................................................................... 15 ...................................................................................................... 16 ...................................................................................................... 16 ...................................................................................................... 16 致 谢 ........................................................................................................................... 19 前言 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和文化背景是产生城中村现象的根本原因,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城市的空间规模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郊区村庄随着城市的建设被纳入城区范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包围着这些曾经的村庄,形成了城中村。 从地理位置上讲,城中村属于城市。 从社会属性上说,大量的传统农村元素盘踞于此。 所以说,城中村俱备了城市与农村的双重属性,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历史遗留产物。 一、城中村的基本理论 在我国国内各城市中,城中村的拆迁改造无疑是政府、学界、民间所共同关注的焦点。 对于城中村的概念定义,其实时至今日尚未有一个明确而又统一的界定。 有一种社会学观点认为 :城中村是一种介入农村和城市间 的、非农非城的社会聚落形态,其在社会结构、人员身份、经济生活管理方式等方面依然传承者农村村落的特点,但是村民的生存方式、职业结构在向城市社区转型,基本行为素质又缺乏城市社区的内涵。 笔者认为“城中村”就是出于繁华的都市中或者城乡交界处的、村民由于只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从而更多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生产的、农村原有的居住形态、社会关系网络和农村管理体制依然被保留下来的特殊社区。 ( 1)城乡二元体制和政策 城乡二元体制,简单来说就是政府针对城市和农村所施行的不同的管理模式。 具体来说 ,二元管理体制下,城市的土地划归国家所有,而农村的土地则属于农村集体所有。 城中村虽然地处城市,其土地却属于村集体,土地制度的差异即二元土地制度是城中村产生的根本因素,这是其一。 二元管理体制又致使城中村的建设、经济与社区发展具有自发、散漫的特征,与城市的发展无法同步,游离在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外。 ( 2)城镇化进程 从社会学来看,城镇化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城市规模不断 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整个农村的社会结构向城市的社会结构转变的过程。 在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背景下,许多城市都在极短的时 间内扩建新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吸收和消化原有的农村聚落社区,开发商有时候也绕开改造成本高的农村聚落而绕道选择那些较易处理的农用耕地区域,多种因素,使这些村落被存留下来,并逐渐形成“城中村。 二、杭州萧山区拆迁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萧山区从 2020 年开始在全区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主城区四街道建成区范围内着力实施城中村整体改造,居住农户全部实施多高层公寓安置。 其实质性城中村整体改造起始于 2020年的城厢街道梅花楼社区试点, 2020 年 1月正式启动。 随后提出了两轮城 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0 年和 20202020 年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到目前为止,城区四街道已有 19 个村 (社区 )实施城中村整体改造,涉及农户 10582 户,人口 万人,已有三个村 (社区 )2900 户农户完成安置并入住。 (1)城中村改造情况 萧山区主城区主要涉及四街道,其内共有行政村 31 个,转制社区 52 个,其中城市连片建成区 (面积约为”平方千米,西至风情大道,南至晨晖路,东至新城路,北至建设四路 ),共有 39 个转制社区和 8 个行政村,人均占地 亩,其中 90%的村 (社区 )人均耕地在 亩以下,甚至已无耕地,且多为转制社区,村规模偏小,散落于城市建成区内。 其中已完成城中村整体改造有 19 个村 (社区 ),基本情况如表 1 所示。 这些城中村都占据着城市中重要的地理位置,有的占据拆城市老城区核心区,如城厢街道的大多数村 (社区 )。 有的占据城市新区扩展区,如北干街道的大部分村 (社区 )。 有的占据新城开发建设区,如湘湖保护与开发涉及的村 (社区 )。 这些村已严重影响城市的发展扩张和有机更新,严重阻碍城市的面貌改善和品质提升。 为此,萧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中村改造,积极有序推进改造工作,从 2020 年到现在已重点实施了 19 个城中村整体改造,未来五到十年将基本完成主城区连片建成区内剩余城中村整体改造。 (2)城中村发展状况 城中村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一种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村委会为主体,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实体,各种群众组织并存的混合型管理体制。 萧山区城中村在2020 年全区村规模调整中,基本未进行行政村撤并而是转为转制社区,村规模都偏小,村均户数 300 户,人口 1100 左右,并且有大量村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已或多或少的被征用过土地。 村民的收入情况因各村的整体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别,但是大多数的村民人均年收 入二万元以上。 村民收入的来源有村集体分红、出租 屋房收入、个体经营、外出务工等几个方面,其中出租房屋是城中村村民收入来源的主要途径。 城中村也成了出租屋的主要供应者,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出租屋经济”。 这些城中村的村民失去了生产土地后,房租成为其主要经济来源。 为了获取更加丰厚的房租,再加上二元体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