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恒煤焦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矿许可证批准开采 9号煤层,以下仅对可采煤层评述。 可采煤层 井田内可采煤层为 9号煤层,均为批采煤层。 (见可采煤层特征表 121) 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6 可采煤层特征表 表 121 煤层号 层厚 最小 ~ 最大 平均 m 间距 最小 ~ 最大 平均 m 结构 (夹矸层数 ) 稳定 性 可采性 顶板 岩性 底板 岩性 4 ~ ~ 复杂 ( 0~ 3) 稳定 全区 可采 泥岩 砂质泥岩 砂质泥岩、 砂岩 9 ~ 复杂 (0~ 5) 稳定 全区 可采 石灰岩 泥 岩 (1)4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底部,井田西南部有出露,下距本组标识层 k4 砂岩 0~ ,平均。 煤层厚度 ~ ,平均 ;结构复杂,含 0~ 3 层夹矸,一般 3层;除西南部山西组受剥蚀而使煤层不赋存或变薄外,其它地区发育且稳定可采,顶板岩性多为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 砂质泥岩 或泥岩。 (2)9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 4号煤层底 ~ ,平均 ,煤层厚度 ~,平均 ,含 0~5 层夹矸,全井田发育,属稳定型煤层。 顶板为石灰岩或泥灰岩,底板 为泥岩。 煤层对比 据岚县详查勘探报告,在地层对比上作了大量工作,采用标志层、煤层、古生物化石、孢粉组合等组合手段,进行了地层对比,结果准确可靠。 本次煤层对比基本沿用以往勘探地质报告中煤层对比成果,主要采用标志层法、煤层层间距法、煤层结构与组合特征、旋回特征、煤质特征等进行对比,各种方法相互参照综合对比。 本次报告编制中,统一了各标志层和煤层编号。 总体上,井田内煤岩层对比成果可靠。 (二 )煤质 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根据岚县详查勘探报告,井田内 4 号煤以暗煤为主,亮煤次之,夹镜煤条带,弱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7 玻璃光泽,阶 梯状断口,内生裂隙较发育,条痕色为褐色,宏观煤岩类型多半暗型,少数半亮型。 9 号煤以亮煤为主,暗煤为辅,具镜煤条带,玻璃光泽,贝壳状 ~阶梯状断口。 条带结构,块状构造,内生裂隙发育,常见黄铁矿薄膜,条痕色为深褐色,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个别光亮型。 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 本井田内批采煤层为 9号煤层,现根据本次井下采集的刻槽煤样及以往钻孔煤芯煤质资料对井田内 9号煤层煤质叙述如下: (见表 122) (1)化学性质 ① 、 4号煤层: 水分( Mad):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灰分( A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挥发分( Vdaf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全硫( St,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发热量( )原煤: ~ ,平均 MJ/kg; 浮煤:。 胶质层指 数 Y: 11~ 14mm,平均 ; X: 38~ 55mm,平均 46 mm。 焦渣特征( CRC) 5~ 6,平均 5; 粘结指数( ) 84; 元素分析: Cdaf %; Hdaf %; Odaf %; Ndaf %。 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8 各煤层煤质特征汇总表 表 122 项目 煤 类 层 别 号 工业分析( %) 全硫 St,d % 发热量 MJ/kg 焦渣 特征 胶质层 厚度 粘结 指数 煤类 水分 Mad 灰分 Ad 挥发分 Vdaf X (mm) Y (mm) 4 原 ~ ~ ~ ~ ~ 4 1/3焦煤 浮 ~ ~ ~ ~ 5 38~ 55 46 11~ 15 13 84 9 原 ~ ~ ~ ~ ~ 6 1/3焦煤 浮 ~ .66 ~ ~ ~ 7 39~ 47 42 13~ 14 88 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9 ② 、 9号煤层: 水分( Mad)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灰分( A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 %,平均 %; 挥发分( Vdaf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全硫( St,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发热量( )原煤: ~ ,平均 ; 浮煤: MJ/kg; 胶质层指数 Y: 13~ 14mm,平均 mm; X: 39~ 47mm,平均 42 mm。 焦渣特征( CRC) 5~ 7, 平均 6; 粘结指数( ) 88; 元素分析: Cdaf ~ %,平均 %; Hdaf ~ %,平均 %; Odaf ~ %,平均 %; Ndaf ~ %,平均 %。 (2)工艺性能 煤的发热量在 ~ ,为高热值~特高热值之煤层;胶质层 Y值在 11~ 15mm之间,粘结指数在 85左右,坩埚焦渣特征 5~ 7,为强粘结性煤,结焦性中等;含油率一般在 8%左右,属富油煤;组成煤灰成分的主要是二氧化硅和三氧 化二铝,两者占 82~ 87%,煤灰熔融性 ST> 1250℃ ,属 中等以上软化熔度煤。 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0 煤的有害成分含量及煤的可选性 煤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是 9 号煤硫分,原煤硫含量多> 2%,以中高硫煤为主,局部分布高硫煤;洗选后下降至 %以上,仍为中高硫煤,其脱硫效果差,说明煤中有机硫占主导要地位。 煤中的磷含量小于 %,属低磷分煤。 详查勘探时,对 9号煤作了筛分浮沉试验,比重液 ,浮煤回收率 4号煤为%,灰分为 %, 9号煤 %,灰分 %,以 177。 含量法评价, 4号煤为中等可选 、 9号煤为易选,若提高分选比重,将灰分控制在 %,可选性将提高了一个等级。 煤质、煤类确定及用途 据《煤炭质量分级》 GB/T15224— 2020 标准, 4 号煤层为特低灰分~低灰分、低硫分、特高热值之 1/3JM; 9号煤层特低灰~低灰、中硫分~中高硫分、高热值~特高热值之 1/3JM。 以《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 GB5751~ 2020)进行划分,以浮煤挥发分为主要指标,参考粘结指数、胶质层指数来划分,井田内 9号煤层均为 1/3焦煤。 本井田的煤为 1/3 焦煤,属炼焦用煤,亦可作为动力用煤和化工用煤。 煤的风氧化 井田的西南部出现煤层露头,发生风氧化作用。 据井田南侯家岩煤矿 45 号孔,氧化最大垂深在 ,经生产小煤矿和硐探取样验证,由露头向内平推 100m 即可圈定其风氧化带。 风化煤褐黑色,完全失去了煤的特征,具塑性,遇水成粘泥状,具有粘土的特性,故称煤成粘土。 氧化煤,黑灰色, 节 理发育,并可见钙质薄膜或铁锈,矿化度增加,挥发分增高,发热量下降,可作为建筑材料和提取腐植酸的原料。 四、水文地质 (一 )区域水文地质 宁武煤田以宁武向斜为主体构造,地形主体呈中部高、南北两端低之趋势。 以宁武南分水岭为界,将地 表水体分为两个不同的地表水系,分水岭南部属黄河流域汾河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1 水系。 分水岭以北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 以朔州平原南部王万庄区域性大断裂为地下水相对隔水边界,将宁武煤田划分为南北两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本井田位于南部水文地质单元。 岚县详查区位于宁武煤田西南边缘,西、北、南三面环山,东部为黄土梁峁,地形西南高北东低,自西向东岚河纵贯本区,最后在上静游注入汾河,流向总体由西向北东。 本井田位于岚县详查区的南西。 区域地下水的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次为地表水。 本区外的西南奥陶系石灰岩出露区为奥灰含水层补给区,地表迳流岚河是本 区地表水的排泄道,地下水由西南向北东在下静游一带泄出。 (二 )矿井水 文地质 地表水 井田内无大的地表河流,仅在北西角有一大沟谷~~马铺沟,为季节性流水,其它沟谷平时干涸,雨季有短暂的流水。 含水层 (1)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由石灰岩、泥灰岩及钙质泥岩等组成,石灰岩岩溶裂隙较发育,特别是在上覆地层较薄或出露地区。 1976 年冶金五队在下静游 (汾河边 )勘查水源时 (距本井田 15km),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 ~ , PH 值 ~ ,矿化度 ~ ,属重碳酸 ~ 硫酸 ~ 钾、钠、钙型水,水位标高为。 2020 年侯家岩村施工完成了奥灰水源井,水源井参数见下表。 侯家岩村供水井参数一览表 坐标 井口标高 井深 水位 埋深 静水位 标高 出水量 取水 层位 X Y H 30m3/h O2S 由此可确定:井田奥灰静水位标高在 1130~ 1129m。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碎屑岩夹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2 按层位与含水性的不同,可分上、下两个含水层(组 )。 下部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即 L3~ L1三层石灰岩,为 9号煤层的直接或间接顶板,厚约 ,每层石灰岩的顶、底常有泥灰岩,各层石灰岩间隔有粉砂岩与砂质泥岩。 由于受分布地点与岩性的制约,含水层的裂隙与岩溶发育程度和相应的富水性变化较大。 风化溶蚀严重者含水较丰富,一般含水不多,侯家岩旧井涌水量在 ,对矿井充水影响小。 上部 K3砂岩裂隙含水层,主要含水层,岩性与厚度变化很大,以粗砂岩为主,泥质或钙质胶结,分选较好,颗粒组成自上而下渐粗,底部常为砂砾岩或细砾岩,一般厚 , 侯家岩旧井 筒施工时,对该组含水层进行了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 (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 地层厚度 ,主要含水层位为该组的砂岩,裂隙发育者含水丰富,侯家岩旧井筒施工时,对该组含水层进行了抽水试验,涌水量最大可达。 (4)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 砂岩裂隙含水层,主要是本组底部的砂岩段,富水性差。 (5)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 仅在风化带富水性较好,一般不含水。 (6)基岩风化壳含水层 不分地质时代,与地形有关。 接近地表 20~30m,强烈 的风化作用,使其裂隙发育,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富水性较好,由于煤层的开采,已破坏了风化壳含水层原来的水文地质条件,局部地下水已大量或全部漏失井下。 (7)上第三系上新统砾石含水层 在该层段抽水实验 ,单位涌水量 , 渗透系数 ,水质为重碳酸 ~ 钙、钾、钠型水。 被冲沟切割出露的砾石层,常有泉水分布,为山区村庄的主要饮用水源,流量多小于 ,矿化度 ~ ,属重碳酸 ~ 硫酸 ~ 钙镁型水。 (8)第四系冲积洪积层 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3 近代冲积物,由砂、砾岩、砂土、黄土组成,构成河漫滩一、二级 阶地。 根据城河沿岸水文孔抽水数据,单位涌水量 ~ ,矿化度 ,为重碳酸 ~ 硫酸 ~ 钙、镁型水,为城河沿岸村庄的主要水源。 井田的隔水层 隔水层主要有:本溪组隔水层,本组厚 左右,由铝土岩、砂质泥岩、石灰岩组成,构成了奥陶系含水层与煤系地层之间的屏障。 煤系地层间的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发育在各砂岩间,可视为较好的隔水层,故含水层之间一般不发生水力联系。 上第三系上新统上部的红色粘土层,为地表水与基岩地下水的良好隔水层。 (三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 构造对 矿井充水的影响 井田构造总体为走向近南北向,倾向向东的单斜构造, 发育两条正断层,未发现陷落柱。 据该矿井下开采资料,遇断层时有渗水现象,但多数水量不大。 该矿目前以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