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金晖凯川煤业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仅在开采 2 号煤层 时 ,仅发现落差为 1m 以下的 2 条小断层, 对 开采工作面布置无影响。 井田内未见 岩浆侵入现象。 总之, 井田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属简单 类型。 方山金晖凯川煤业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20 第三 章 煤 层、煤质及有益矿产 第一节 煤层 一、含煤性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 二叠系下统 山西组和 石炭系上统 太原组,共含煤 11 层。 山西组地层厚度平均为 ,含 煤 7 层, 编号 从上而下 依 次为 0 4 下 、 5 下 号, 2 号煤层 不稳定 局部可采, 5 号煤层稳定可采,其余不稳定不可采, 煤层总厚度为 ,含煤系数为 %, 其中 , 可采煤层总厚度 ,可采含煤系数为 %。 太原组地层总厚度为 ,含 煤 4 层, 编号 从上而下 依 次为 10 号, 其中 7 号煤层不可采, 10 号煤层稳定全区可采。 煤层总厚 ,含煤系数为 %,可采 煤层总厚度为 ,可采 含煤 系数为 %。 二、 可采煤层 井田内共有可采煤层 5 层,为山西组 5 号煤层和太原组 10 号煤层。 根据钻孔资料和 矿井生产揭露情况, 现对各可采煤层 分述如下: (一) 2 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上部, 上 距 K4砂岩底 约 15m, 煤层厚度为 ,平均为 ,该煤层含 01 层夹矸, 井田东部被剥蚀。 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 煤层顶 板为 中砂岩、粉细砂岩 ,局部为 泥岩; 底板为 中砂方山金晖凯川煤业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21 岩、砂质泥岩及细砂岩。 (二) 3 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上部, 上 距 K4砂岩底 约 22m, 上 距 2 号煤层底 平均, 煤层厚度为 ,平均为 , 含 01 层夹矸, 夹矸厚度。 根据井下巷道揭露和 209 号钻孔, 井田东部被剥蚀,赋存区 煤层 稳定可采。 煤层顶板为 细砂岩 ,局部 砂质泥岩 ; 底板 为中砂岩、 砂质泥岩。 井田中部及东北部大面积采空。 (三) 5 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下部, 上 距 3 号煤层 平均 ,距下部 K3砂岩顶约 5m,煤层厚度为 ,平均为 ,含有 3 层夹矸,夹矸厚为。 井田东部被剥蚀,赋存区 稳定可采。 该煤层顶板为砂 质泥岩 ,局部 中粗粒砂岩及泥岩; 底板为砂 质泥岩 ,局部为 中砂岩及细砂 岩。 (四) 9 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部, 上 距 5 号煤层 , 煤层厚度 ,平均为 , 含有 23 层夹矸,夹矸厚为。 煤层稳定全区可采。 该煤层顶板为灰岩,底板为 细砂岩 ,局部为 砂质泥岩。 (五) 10 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 下 部, 上 距 9 号煤层 , 下 距 K1砂岩顶 约 30m,煤层厚度为 ,平均为 ,该煤层含有 24 层夹矸,夹矸厚一般为。 煤层稳定全区可采。 该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 ,局部为 中砂岩; 底板为 粉 砂 岩、砂 质泥岩 ,局部为中砂岩。 方山金晖凯川煤业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22 可采 煤层特征表 表 311 煤层 厚度( m) 最小 最大 平均 间距( m) 最小 最大 平均 结构 (夹石) 稳定性 可采性 2 简单 ( 0) 不 稳定 局部可采 3 简单 ( 01) 稳定 赋存 区可采 5 复杂 ( 3) 稳定 赋存区 可采 9 复杂 ( 23) 稳定 全区可采 10 复杂 ( 24) 稳定 全区可采 三、煤层对比 煤层对比根据井田内钻孔资料,并结合离石详查报告资料进行对比。 对比主要标志层对比法、煤层特征对比法、层间距对比法 、沉积旋回法 等 相结合,互相参照,综合对比,对比结果可靠。 ( 1) 山西组煤层多,厚度小,层位不稳定,地层岩相规律性也差,煤层对比相对困难。 详查期间,通过钻探、物探及生产调查访问等多方面研究,同时配合剖面、平面、地层 岩相等室内分对比。 03号煤层 井田内简单,区域 以其结构复杂为特征, 结合区域资料辅之以K4砂岩 进行对比,易于对比。 2 号煤多为砂岩顶板,其上下之 03 和 3号煤可作为辅助标志; 3 号煤 井田内稳定可采, 结构简单,与下伏 4号煤间距保持在 10m 左右,其下常有一层薄煤即 4 下 号煤层,基本成一较稳定煤组,下距 5 号煤 10m 左右。 5 号煤为一层多夹石、高灰分煤层,其下有一层薄层,即 5 下 号煤。 在对比山西组煤时,以 5 号煤层为基础,结合沉积旋回,间方山金晖凯川煤业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23 距变化规律等,可全盘确其它煤层。 ( 2)太原组标志明显,为煤层对比提供了可靠依据, 9号煤( 区域上的 8 号煤 井田内合并为 9 号煤)均为灰岩直接顶板或间接顶板。 区域上 10 号也常合并 ,但在本 井田内 10 号煤间距发育较稳定 ,宜于对比。 第 二 节 煤质 一、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井田内各煤层的物理性质大体相同,表现为黑色,条痕为棕黑色、褐黑色,玻璃和强玻璃光泽,硬度一般为 23,有一定韧性,参差状,阶梯状断口,煤层容重 ,比重比容重稍大,内生裂隙发育。 各层煤的宏观煤岩特征,组分以亮煤为主,次为暗煤、镜煤,丝炭少量。 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和半暗型,光亮型次之,少量暗淡型。 煤层主要为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层状构造,次为均一状结构,块状构造。 煤的显微煤岩组分以有机组分为主,无机组分次之,其中有机组分中又镜质 体 和半镜质 体 为主, 惰 质 体 次之;无机组分主要为粘土类,少量硫化铁类。 显微煤岩类型, 5 号煤以镜质体为主,惰质体次之,属微镜惰煤 , 9 号煤 主要为惰质体,属微惰煤。 煤层由上到下:镜质 组 油浸最大反射率由小到大,挥发分由大到小,煤种 为 焦煤,变质程度 较 高。 二、 煤的 化学性质、工 艺 性能 方山金晖凯川煤业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24 (一)化学性质 根据 井田内钻孔煤芯样 化验 和本次井下采样化验成果 ,各可采煤层化学性质如下 (见 表 321) : 号煤层 水分( Ma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灰分( A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挥发分( Vdaf)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胶质层 厚度 Y( mm) 18— 24mm,平均 21mm。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 GB57511986)和《煤炭质量分级 第 1部分:灰分》( GB/) 、《煤炭质量分级 第 2 部分:硫分》( GB/) ,按照炼焦用煤浮煤标准, 2 号煤为特低灰 低灰 之 焦煤。 号煤层 水分( Ma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灰分( A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挥发分( Vdaf)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全硫( ) 原煤 %— %,平均 %, 方山金晖凯川煤业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25 浮煤 %— %,平均 %; 发热量( ) 原煤 , 浮煤 ; 胶质层 厚度 Y( mm)为。 粘结指数 ( ) 96。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 GB57511986)和《煤炭质量分级 第 1部分:灰分》( GB/) 、《煤炭质量分级 第 2 部分:硫分》( GB/) 及《煤炭质量分级 第 3 部分:发热量》( GB/) 标准,按照炼焦用煤浮煤标准, 3 号煤 为 低灰高灰、 低硫 分 、高热值之焦煤。 号煤层 水分( Ma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灰分( A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挥发分( Vdaf)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全硫( )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发热量( ) 原煤 , 平均 MJ/kg; 浮煤 ,平均 MJ/kg。 胶质层 厚度 Y( mm)为 1625mm,平均。 粘结指数 ( ) 9192,平均。 方山金晖凯川煤业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26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 GB57511986)和《煤炭质量分级 第 1部分:灰分》( GB/) 、《煤炭质量分级 第 2 部分:硫分》( GB/) 及《煤炭质量分级 第 3 部分:发热量》( GB/) 标准,按照炼焦用煤浮煤标准, 5 号煤 为 中 灰高灰、 中 低硫、 中 热值之焦煤。 号煤层 水分( Ma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灰分( A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挥发分 ( Vdaf)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全硫( ) 原煤 %, 浮煤 %; 胶质层 厚度 Y( mm)为。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 GB57511986)和《煤炭质量分级 第 1部分:灰分》( GB/) 、《煤炭质量分级 第 2 部分:硫分》( GB/) ,按照炼焦用煤浮煤标准, 9 号煤 为 低灰、 高硫之焦煤。 号煤层 水分( Mad)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灰分( Ad) 原煤 %— %,平均 %, 方山金晖凯川煤业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27 浮煤 %— %,平均 %; 挥发分( Vdaf) 原煤 %— %,平均 %; 浮煤 %— %,平均 % 全硫( ) 原煤 %, 浮煤 %; 胶质层 厚度 Y( mm)为 ,平均。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 GB57511986)和《煤炭质量分级 第 1部分:灰分》( GB/) 、《煤炭质量分级 第 2 部分:硫分》( GB/) ,按照炼焦用煤浮煤标准, 10 号煤 为特 低灰 中 灰、 中 低硫之焦煤。 (二)工艺性能 ( 1)粘结指数( ) 根据相邻矿井店坪煤 矿及本次井下采样化验 资料: 2 号煤粘结指数 (),平均为 ; 3 号煤粘结指数 ()96; 5 号煤粘结指数 ()92。 ( 2)胶质层厚度( Y 值 ) 根据本井田钻孔煤芯样化验资料和店坪煤层资料: 2 号煤胶质层最大厚度( Y 值) 1824mm,平均 21mm; 3 号煤 胶质层最大厚度( Y值) ; 5 号煤 胶质层最大厚度( Y 值) 1625mm,平均 ; 9 号煤胶质层厚度( Y): ; 10 号煤胶质层厚度( Y): ,平均。 由 表 321 可知, 5 号煤层粘结指数在 85 以上,属 特 强粘结煤。 方山金晖凯川煤业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28 煤层煤质分析 成果汇总表 表 321 煤层 原煤 工业分析( %) 发热量 ( MJ/kg) 粘结指数 胶质层 厚度 煤类 浮煤 Mad Ad Vdaf St, d Qgr,v,d Y( m) 2 原煤 JM 浮煤 1824 21 3 原煤 JM 浮煤 96 5 原煤 JM 浮煤 9192 1625 9 原煤 JM 浮煤 10 原煤。方山金晖凯川煤业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63 施工用电 ....................................................................................................................... 64 临时设施 ...............................................
V以下时,最小水平与垂直距离为 ;外电线路电压为 10kV以下时,最小垂直距离为 3m,水平距离为 2m;外电线路电压为 35kV以下时,最小垂直距离为 4m,水平距离为 ;外电线路电压为 110kV以下时,最小垂直距离为 5m,水平距离为 4m;外电线路电压为 220kV以下时,最小水平与垂直距离为 6m;外电线路电压为 330kV以下时,最小水平与垂直距离为 7m;外电线路电压为
是根据个人在工程项目中的职位来确定奖励和划分责任。 若没有真正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制,就会造成企 业效益低、积累少、资金紧张的困扰。 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施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按照成本管理体制严格监管每一个施工项目,提高质量、确保工期、降低成本,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项目团队 现代意识观念不强和 项目经理素质有待提高 (
发和加工技术,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后续研发产品能不断推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保障。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政府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起着主导作用,发 展卫生事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卫生工作,为卫生事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强化创新引导。 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国家科技引导投入,统筹多渠道资源,多种资助模式相结合
水平瓦斯抽放技术研究 13 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梯度线和煤层瓦斯含量曲线可以得到各煤层标高处煤层瓦斯压力和煤层瓦斯含量推算值,见表 26。 表 26 8 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推算值 煤层标高 瓦斯压力 /MPa 瓦斯含量 /m3/t 备注 410 一水平 440 470 500 530 550 590 二水平 620 650 680 710 750 780 三水平 根据表 26 可知, 8
记录编号: 50、新闻标题 、新闻内容、作者信息、新闻时间、新闻类别 、 新闻记录编号: 5新闻标题、新闻内容、作者信息、新闻时间、新闻类别 、 测试次数:测试过程进行 4次 预期结果:可以正确显示记录,添加成功。 测试过程: 打开页面输入新闻编号、新闻标题、新闻内容、作者信息、新闻时间、新闻类别、。 点击“添加”按钮,添加成功 清空所填数据 直接点击“添加”按钮,提示“添加成功” (出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