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路道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道路单侧人行道下,距离道路中心线 米,距离机动车道边 米。 起点管线末端与规划给水管线相接,终点管线与现状给水管线连接。 纵断:根据当地冻土深度及道路结构层厚度,给水管线覆土为 米。 管材与接口 :给水管均采用给水 ISO2531 K9 T 型接口球墨铸铁管 ,管道同阀门及其它管材连接采用法兰连接,法兰制作采用国家标准。 所有铸铁管件及阀门均采用与管道相同等级的球墨铸铁管材。 不同管材连接时,如采用法兰连接需埋地设置时,螺栓、螺 母需进行防腐处理。 防腐方法应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规定执行。 管道开槽 :沟槽开挖宽度按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执行,严格控制槽底标高,超挖部分必须用砾石回填密实。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管道工作压力及试验压力:工作压力为 ,试验压力为。 采购管材时,应确保所选管材的承压能力大于等于试验压力。 管道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各管材的操作技术规程及管材提供厂家的指导进行,确保管道安装施工的质量,达到零渗漏要求。 管道基础:管道基础均采用 200mm 厚的粗砂基础,基础应座落在原状土层上。 对管道基础 地基的要求:要求管道基础坐落在原状土上,如遇回填土或其它软土地基 ,应进行换土处理,换土厚度每层不超过 30cm,并分层回填分层碾压(或夯实)碾压密实度≥ 90%,换土厚度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 换土的土质应为基砂。 经过以上处理的地基,地基地耐力≥ 120Kpa。 当管道处于挖方地段,开挖沟槽时,槽底设计标高以上 的原状土应予以保留,禁止扰动,铺管前用人工清理。 当槽底为岩石、不规则碎石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挖除后用粗砂或符合要求的原土回填。 管道回填:当管道安装达到要求,并经监理验证合格后,方可进行管沟回填。 回填时,必须管道两侧同步进行。 严禁单侧回填,两侧填筑高差,不应超过一个土层厚度( 200250mm)。 沟槽回填胸腔部分密实度要求≥ 90%,管顶以上 50cm 范围内的密实度要求≥ 87%,其它部分回填土的密实度按《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相关要求取值,同时,道路下的部分还应符合道路工程设计要求,回填应分层回填,分层夯实,管顶以上 25cm 范围内禁止机械夯实,采用轻夯夯实。 回填土应不得含有有机物,冻土以及大于 50mm 的砖、石等硬块。 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管道上的阀门采用软密封闸阀,公称压力 ,阀门井采用地面操作立式 闸阀井。 机动车道下采用Φ 700mm 重型复合井盖及支座;人行道及绿化带下采用Φ 700mm 轻型复合井盖及支座。 井盖上注明 “给水”字样及制造年份。 管道上设阀门 ,排气阀,消火栓等附配件时 ,其重量不能由管道支撑 ,必须设置管道支墩;管道在水平或垂直转弯处、变径处、三通、四通处,应设置止推墩,止推墩必须现场浇注在开挖的原状土上,与管道间应设弹性缓冲层,厚度为 3mm,土壤内摩擦角为Φ =18176。 管道施工完毕后应做打压试验,试验压力。 第四节 排水工程 一、工程概况 本次项目排水工程实行雨污分流, 雨、污水管线均沿道路两侧敷设,其中,雨水管线长 6400 米,污水管线长 米。 二、设计资料及设计规范 大连普兰店市皮口镇总体规划 (20202020)》 《 1/500 电子地形图 》( 皮口镇政府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20)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20)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18361999) 三、雨量计算公式及参数确定 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Q=qψ F(L/S) Q—— 雨水设计流量(升 /秒); q—— 设计暴雨强度(升 /秒 .万平方米); F—— 汇水面积(万平方米); ψ —— 径流系数。 暴雨强度公式 (升 /秒公顷 ) q—— 设计暴雨强度(升 /秒公顷); P—— 设计重现期( a); t—— 设计降雨历时( min)。 重现期 P 确定 设计降雨的重现期应根据汇水面积的用地性质(广场、干道、居住区),地形特点等要素确定,参照规范,采用设计重现期为 年。 对于重要地区或积水造成损失较大的地区,宜采用较高设计重现期。 设计降雨历时 t 设计降雨历时按设计汇流时间计算,其包括起始集水时间 t1 和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t2 两部分。 起始集水时间 t1 主要取决水流距离的长短和地面坡度, t2 随着管道长度和管内流行速度的不同而改变。 本规划区 t1=10 分钟。 集水时间: t=t1+mt2(m— 延缓系数,暗管 m=2,明渠 m=) )8( )(1 9 0 0  t Pq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综合径流系数ψ 径流系数受降雨类型和地面条件的影响。 汇水面积的地面覆盖情况,地面坡度,建筑面积或道路路面的性质都影响径流系数。 本规划中综合径流系数取。 四、雨水管线设计要求 平面: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 合现状地形图,本次雨水管线主要收集道路雨水,管线沿道路 双 侧铺设,全长 6400 米(其中, 新海路 海北路至滨海公路段 雨水管线长度为 米, 新海路 滨海公路至皮口港段 雨水管线长度为 米 ),设计雨水管线管径为 DN300,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管。 雨水管汇入镇区雨水主管线,最终入海。 雨水管线布置在道路 双 侧,距离机动车道边石 2 米,距离道路中心线 米。 局部遇到地下障碍物可局部进行调整。 纵断: 根据皮口地区气候条件及现状管网实际情况,本次设计雨水管线的管顶基本覆土为。 管材与接口: 本次 设计雨水支管与干管管材均采用 II 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管道采用橡胶圈接口,其中插口插入的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管道开槽 : 沟槽开挖时,应严格控制槽底标高,不得扰动基底原状土层。 基底设计标高以上 20~ 30cm 的原状土,应在铺管前用人工清理至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标高。 如遇超挖或发生扰动,可换填 10~ 15mm 天然级配砂石料或粒径 5~ 40mm 的碎石,并整平夯实,其密度应达到基础层密实度要求,严禁用杂土回填。 槽底如有尖、硬物体必须清除,用砂石回填处理。 管道基础: 管道基础采用粗砂基础,砂基础的厚度为 20cm。 对管道基础地基 的要求:要求管道基础坐落在原状土上,如遇回填土或其它软土地基,应进行换土处理,换土厚度每层不超过 30cm,并分层回填分层碾压(或夯实)碾压密实度≥ 90%,换土厚度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 换土的土质应为基砂,经过以上处理的地基,地基地耐力≥160Kpa。 当槽底为岩石、不规则碎石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挖除后再做基础。 管道基础做法可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04S5169。 管道回填: 当管道安装达到要求,并经监理验证合格后,方可进行管沟回填。 回填时,必须管道两侧同步进行,严禁单侧回填,两侧 填筑高差不应超过一个土层厚度( 2025cm)。 采用原土回填,回填原土中不得含有有机物、冻土、砖、石以及大于 40mm 的硬块。 胸腔部分密实度要求≥ 90%,管道沟槽位于路基范围内时管顶以上 25cm 范围内的密实度要求≥ 87%,其它部分回填土的密实度按《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20 中表 ,表 取值,同时,道路下的部分还应符合道路结构的要求。 回填应分层回填,分层夯实,管顶以上 50cm 范围内禁止机械夯实,采用轻夯夯实。 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检查井及井盖、盖座: 本工程检查井井顶标高与该处 道路路面或铺砌地面设计标高一致。 参见 02S51513。 具体雨水井型号参见《雨水纵断图》。 雨水口及雨水支管: 雨水口采用砖砌偏沟式单(双)箅雨水口(铸铁井圈),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05S5189( 10)。 施工时请施工单位根据道路竖向调整雨水口,使其位于道路最低点处。 部分人行道与建筑物前区域根据坡度适当设置雨水口,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增加该部分雨水口,保证所有铺砌人行道部分能够顺路排水。 雨水支管采用 II 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坡度为 2%,采用橡胶圈接口,做法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给 水排水标准图集》 04S51623。 五、污水管线设计要求 管道的开槽 ( 1) 管道应敷设在原状土地基或开槽后经处理密实的地基上。 管道在车行道下时,管顶覆土厚度不宜小于 米。 沟槽宽度,宜按管外径加 确定 , 设置钢筋混凝土、钢、铸铁等材料制作的保护套管。 ( 2)考虑同益乡降雨量大, 雨季施工 时候 尽可能做到成槽快,回填快。 一旦泡槽应将水排除,把受泡的软化土层清除,换填砂石料或中粗砂。 管道采用砂垫层基础。 基底需铺一层厚度为 10cm 砂垫层。 管道的下管、连接 ( 1) 承插口管安装应将插口顺水流方向,承 口逆水流方向,由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低点向高点依次安装。 ( 2) 管道安装可用人工安装。 管道长短的调整,可用手锯切割,但断面应垂直平整。 ( 3) 接口作业时,应先将承口(或插口)的内(或外)工作面清理干净,套上橡胶圈,检验胶圈是否配合完好,并涂上润滑剂,将插口端的中心对准承口的中心轴线就位。 ( 4) 插口插入承口时,可在管端部设置木挡板,用撬棍使被安装的管道沿着轴线徐徐插入承口内,逐节依次安装。 对于 400mm 以上的管道可用缆绳系住管道用手动葫芦等提力工具安装,严禁用施工机械强行推顶管插入承口。 大口径的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需要用起 动机械来操作。 ( 5) 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连接一般采用剂出式热熔连接、电热熔带连接、热收缩带连接。 与检查井的连接 ( 1) 与检查井的连接采用柔性连接,要求不高时直接将管砌入井壁中连接即可。 ( 2) 为保证管材或管件与检查井壁结合良好不漏水,管道与检查井的衔接可采用预制混凝土外套环加橡胶圈的结构形式。 混凝土外套环应在管道安装前预制好,其外径应根据管材的外径尺寸确定。 外套环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 C15 级,壁厚不小于 50mm,厚度不小于240mm。 先将管道插口部位套上胶圈,并将管材此端插进混凝土外套环,混凝土外 套环与井壁间用水泥砂浆砌筑。 可行性研究报告 27 ( 3) 当管道位于软土地基或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时,应考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检查井与管道连接,宜先采用长 的短管用 ( 2) 条所述方法与安全井连接。 ( 4) 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应在回填后再与检查井连接,防止因温度变化管道缩涨破坏井壁结构。 闭气、闭水试验 ( 1) 双壁波纹管道的密封性检验应在管底与基础腋角部位用砂回填密实后进行。 根据现场条件可分别选择闭水或闭气实验,闭水或闭气实验等效。 ( 2) 钢带管管道闭水实验,应在管道连接完成回填后进行。 管道修补 管道敷设 后,受意外因素发生管壁局部损坏,当损坏部位的长或宽不超过管周长 1/12 时,可采取哈呋件修补措施。 若损坏孔洞小于100mm 时,可先用连体胶圈套于损坏部位,再将哈呋件安好,均匀紧好螺栓。 管道的回填 ( 1) 双壁波纹管管道安装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回填,至少应回填到管顶上一倍管径的高度。 ( 2) 钢带管管道回填,应在管道连接完成后立即进行。 ( 3) 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到管顶以上 范围内,必需人工回填。 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 ( 4) 管顶 以上部位的回填,可采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可行性研究报告 28 时回填,夯实或碾压。 ( 5) 回 填土过程中沟内应无积水,不允许带水回填,不得回填积泥、有机物,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砖头、冻土块及其它硬物件。 沟槽回填,应从管线,检查井等构筑物等两侧同时对称回填,确保管线及构筑物不产生位移,必要时可采用限位措施。 沟槽回填土密实度要求表 槽内部位 最佳密实度 % 回填土层 超挖部位 95 砂石粒或最大粒径 小于 40mm级配碎石 土弧基础 管顶以下 8590 中、粗砂 管下肋角≥ de 95 管两侧 95 中、粗砂、碎石屑或 符合要求的原状土 管顶以上 管两侧 90 中、粗砂 或符合要求的原状土 管上部 80 原土 管顶 按地面或道路要求但不< 80 第 五 节 供热工程 根据 项目区供热总体规划的设计要求, 本次项目铺设 双回路 供热管网 米。 供热管网敷设方式 如下 主干管应靠近大型用户和负荷集中区,避免长距离穿越没有负荷的地段; 供热管道应避开主要交通干道和繁华地段; 可行性研究报告 29 热水管网采用直埋敷设,热源采用连续供热。 热水管网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