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廖星成:《直面中国农民工阶层的八大权利缺失问题》安徽大学网, 2020 年 8 月 21 日。 3谢建社:《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冲突与分析》, 《广州大学学报》 2020 年第 4 期。 4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央视网, 2020 年 4 月 17日。 小时 ,甚至 12 个小时 5。 总体上有 90%的新生代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超过法律规定,每周工作 6 天,成为业内的常态,且大部分企业没有相应的补偿。 多数农民工所在的纺织、服装、制鞋、工艺品、玩具、电子等行业,不遵守国家法定工时制度的情况尤其突出。 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出口加工企业普遍技 术含量低,利润微薄,无法雇用更多的劳动力,便安排在职职工超时加班加点生产,长时间的加班加点损害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劳动者因过度疲劳而晕倒甚至猝死在工作场所的事件屡有发生 6。 另外,我国农民工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劳动强度都比较大,主要集中在 3— 4 级之间。 农民工在城镇居中从事于最脏、最累、最差的行业,这些大多是城镇居民不愿干的工作。 一些用人单位把农民工当成赚钱的机器,农民工超负荷的劳动,极大的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 4)农民工劳保问题 一些喷漆工人、水泥厂工人、塑胶制粒厂工 人长期在粉尘飞扬、污浊难忍,甚至有毒空气弥漫的环境里工作,健康没有保障。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些企业不注意改善工作环境,不为农民工配发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导致农民工职业病发病率高,因工作接触有毒物而中毒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用人单位很少对从事有毒害工作的农民工进行定期体检。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工致残人员有 70 万,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占绝大多数,而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受伤害的 90%也是农民工。 在危险化学品生产行业中,我国每年发生职业中毒 5 万多例,其中化学性中毒 万多例,农民工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 7。 社保制度 的缺失 ( 1)从养老保险方面来看 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问题不再是上一代农民工以“养儿防老”为主,他们更多的需要进入社会养老范畴。 但是目前我国养老保障覆盖范围有限,统筹层次低,新生代农民工无法纳入到城镇养老保障体系之中,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就会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年老时不能够在城镇安享晚年,虽然目前不会使其脱离城市 ,但是这种潜在的养老风险必然会在新生代农民工步入老年时拉大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差距 ,不能够完全同城市老人享有同样的老年生活 ,必然阻碍其 5赖志凯:《九成农民工每天工作超 8 小时》,《工人日报》 2020 年 4 月 5 日。 6蒋月等:《中国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研究》,法律出版社 2020 年版,第 102 页。 7黄海燕《三大高危行业:死伤的为何总是农民工。 》,新华网, 2020 年 9 月 26 日。 真正融入城市。 ( 2)从医疗保险 方面 来看 问题。 城镇医疗保 险体系主要覆盖城市居民且缴费率相对较高,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这样的持有农业户口但却长期在城市生活的人而言,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巨大的漏洞。 农民工一旦患病必将失业,而失业后无法再续交社保,从而最终失去医疗保障。 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于农民工打工地与户籍地空间上的分割,报销程序繁琐,保障待遇低,大大降低了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医疗保险的积极性。 医疗保障缺失给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埋下隐患,特别是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从事行业的危险性,身体机能会产生诸多问题,若缺少与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相符的医疗保险,就会使其由于医疗费用的 过高无力支付而最终再次陷入生活困境,一旦遇到大病或者重病,不仅身体健康无法保障,不利于其公平参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而且还会造成收入水平急剧减少,不能够维持在城市中的正常生活,进而最终就无法融入城市。 ( 3) 从 就业保障方面 来看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行业时,对工资水平、企业提供的工作环境、职业前景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政府部门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服务的支持力度不够,农民工就业服务中介机构和组织发育尚不成熟,因而不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丰富、优质的咨询、指导、培训服务,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与转移,使新生代 农民工在就业时处于无序、盲目的状态,不利于其参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大批新生代农民工因其工作的低技术性而常常面临着失业。 失业保险的缺失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失业期间缺少必要的收入补偿,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生活,不能得到来自就业指导中心相应的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产生就业困难,失去生活来源,无以在城市中生存,阻碍了其融入城市的步伐。 ( 4) 从 工伤保险方面 看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虽然较老一代农民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及更明确的择业标准,但仍集中在一些民营、私营企业中,并主要从业于一些高风险和高伤害的行业。 虽然国家明令规定企业要 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但是仍有大部分企业出于利润方面的考虑不愿意为农民工缴纳工伤保险。 因此,大量的农民工工伤纠纷案依然存在。 工伤发生率高因没有工伤保险而不能获得一部分应得的收入补偿,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就会严重损害其正常的生活,脱离融入城市生活的正常轨道,严重影响其融入城市。 住房救助的缺失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安居”现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中的 一件大事。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在城市拥有住房就是对他们融入城市身份的认可,住房成为他们能够更快融入城市的必要条件。 但农民工无力在城市中购买住房 ,事实上较差的住房条件、较高的住房费用可能从心理上让新生代农民工感到自己与城市的距离,直接损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积极性。 教育制度障碍 农民工在城镇缺乏技术培训和继续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不易提高,难以融入城镇,而且使得农民工的子女在城镇上学也困难,可能增加农民工的负担(如农民工子女在城镇上学要交额外的赞助费、借读费等),或者使得农民工子女不能正常接受必要的教育,给农民工家庭和社会留下很大的隐患。 这些城乡有别的二元制度虽然已经进行改革,但是还没有根本转变,这是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市民化、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之一。 (二)法律缺失与政策偏差 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进程中,应该享有哪些合法权益,应该得到哪些保护,现在都没有十分完整、统一、清楚、明确、合理的法律规定。 如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怎样对侵权行为进行必要的适度处罚、如何有效地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也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合法权益不明确,侵权收益高而成本低,维权成本高、得不偿失,使得农民工应有的权利没有合法化,合法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 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需要完成的任务、应该采取的措施都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在政策方面,地方政府往往着眼于本地居民的利益点出发,而制定地方政策或管理条例,对外来流动人员以极大的不公平的待遇,严重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三) 农民工 素质障碍 农民工能否由“乡下人”转变为真正的“城里人”,除了制度、法律等因素之外,还取决于农民工自身的素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农民工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不仅是影响进城农民能否在城市找到工作、在城市立足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更是制约农民工能否融入城市、最终成为市民的重要因素。 (四)观念障碍 农民工进城务工,被城里人厌恶或看不起,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 面,市民们认为农民工抢了他们的“饭碗”而强化了他们对农民工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因农 民工素质不高而看不起他们,甚至认为农民工是各种城市问题如较高失业率、犯罪率、环境脏乱差的产生根源,把诸如肮脏、随地吐痰、偷盗、不礼貌和不文明等行为当成农民工的普遍特征,因而不欢迎农民进城,甚至对农民工反感、歧视、排斥。 部分市民对农民工的偏见,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政府决策者作出不利于农民工的歧视性决策, 也严重妨碍着农民工的市民化,极不利于农民工融入城市。 二、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上述表现可以看出,无论是户籍制度 、劳动就业、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教育等社会制度,还是农民工自身素质与社会观念问题,都存在着阻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种种不利因素,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缺失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改进社会制度以弥补上述种种问题缺失,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一)社会制度问题分析 二元户籍制度 问题分析 二元户籍制度 是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之初确定的,目的是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的。 即国家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国家工业,为保障国家工业的快速起步与发展,通过对农业的挤压和剥夺来满足国家工业的需要。 但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发展,国家工业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效益,而我国农业经济却远远落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日益拉大。 农民问题一直得不到真正的解决。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这一长期不能改变的局面,可以说从这层意议上来说,二元户籍制度已阻碍了国家整体发展的步伐。 劳动就业问题分析 农民工进城务工,一是由于农民的身份,并且是外地人,往往在就业所在地被当地的地方保护甚至地方政府政策性福利排斥在外。 二是农民工往往通过非正规就业,难以进入有组织的就业市场接受正规的教育和培 训,也很少有享受公共服务和待遇的机会,就业风险较大。 三是由于其受自身素质的影响,致使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总是处于就业机会选择的末端。 就业面窄,择业机会少,是农民工就业中的现实问题。 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身份、素质问题,而更是一种权利歧视,是一种计划经济时期固有的以身份定职业的传统偏见延续产生的对农民工择业权的歧视。 因为在许多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的眼中,农民工永远是一个另类,因此,他们本能地就拒绝给予农民工更宽 泛的择业权。 工资支付 问题分析 一些城镇政府为了鼓励当地人就业,公然采取措施,对相同职业、相同岗位的工资, 当地居民比农民工高出 10%左右。 再加上相关法律的缺失,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成本较低,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更为严重。 有的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以作为流动资金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