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与加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困难 , 且不宜使用铁鞋制动 , 与货物站台及翻车机高度不配套 , 不切实用。 增加轴重: 提高 4轴货车轴重 , 由目前的 21t提高到23t或 25t, 结构简单 , 车辆本身技术问题较易解决 , 制造和维修所需条件也较易实现 , 卸车和计量设备也能适应 ,因而较为可行 , 比较理想的是制造轴重 25t的四轴货车。 四、 采用大型货车、增加轴重和强化轨道结构、提高承载能力 列车长重化 、 货车大型化 、 客运高速化 、 行车紧密化的发展 , 将使通过线路的总重密度逐年上升 , 作用于轨道的纵向 、 横向 、 竖向动力破坏效应显著增加。 强化轨道结构应是大幅度增加列车重量 、 提高运行速度和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 五、 组织重载运输 概念 所谓 重载运输 , 一般是指在一定技术装备条件下 ,用载重量大的货车 ( 轴重 21t以上 ) , 编组 5000t以上长而重的货物列车 , 以大功率的内燃 、 电力机车双机或多机牵引 , 来运送大宗货物 ( 年运量 20xx万 t以上 )的一种运输方式。 五、 组织重载运输 组织重载运输的三种基本类型 ( 1) 单元重载列车 美国铁路单元重载列车是指由固定机车 、 车辆组成为一个运营单元 , 并以此作为运营计费单位的列车。 单元重载列车的运营特点 单元重载列车的组织是建立在货流稳定 、 集中 、 大量的基础上 , 以产 、 运 、 销相互协调一致 , 装 、 运 、卸各个环节相互配合为基本条件的。 一般由生产单位和消费者双方签订长期供货合同 , 铁路则在供货合同的基础上 , 按照运量 、 运距和列车周转时间来选定列车的最佳组成和运行方案。 五、 组织重载运输 组织重载运输的三种基本类型 ( 2) 组合式和超重 、 超长重载列车 不要求必须固定机车车辆 , 也不要求必须是一个货主 , 用同一车型 , 装载同一种货物。 可以在装车地 ( 空车为卸车地 ) 组织 , 也可以在技术站组织 , 可以直接到达卸车站 ( 空车为装车站 ) ,也可以到达解体站。 五、 组织重载运输 超重 、 超长列车: 是对集中的或分散的车流的扩大编组 , 一般用单节或双节大功率电力或内燃机车挂于头部牵引 , 按运行图从一个编组站直接开到下一个编组站 , 途中除区段站外 , 在各中间站基本上不停车地运行 , 只要铁路技术装备能够适应 , 行车组织无需多大改变即可实现。 组合式重载列车: 是将两列以上普通或重载列车首尾相联合并为一列超重 、 超长列车 , 机车分别位于列车的头部和中部 , 列车长度不受到发线有效长限制 , 以不停车地通过全区段为基本方式。 其实质上是两列货物列车利用一条货物列车运行线 , 把增加行车密度和提高列车重量结合起来。 开行方式 、 合并和拆解地点的选择都较灵活 , 可因地制宜地组织组合与分散。 五、 组织重载运输 组织重载运输的三种基本类型 ( 3) 整列式重载列车 整列式重载列车是指由大功率内燃或电力机车单机或双机牵引 , 列车重量在 5000t以上 , 机车挂于列车头部的重载列车。 这种列车采用普通货物列车的作业组织方法 , 列车到达 、 解体 、 编组 、 出发 、 取车 、送车 、 装车 、 卸车和机车换挂作业均与普通货物列车相同 , 但要求站线有效长与列车长度相配。 五、 组织重载运输 我国铁路发展重载运输的模式 我国铁路发展重载运输 , 根据各铁路方向的不同运营特点 , 可分别采用如下模式: ( 1) 单元式重载列车。 ( 2) 整列式重载列车。 ( 3) 组合式重载列车。 第三节 增加行车密度 一 、 增加行车密度的意义 二 、 缩短列车间隔时间 三 、 缩短区间长度 四 、 修建双线 五 、 修建三线 、 四线 、 分流线 一、 增加行车密度的意义 增加行车密度是提高铁路通过能力的中心环节 ,增加行车密度 投资少 , 见效快 , 在客货共线条件下 , 以及在非常时期 , 效果特别显著。 在研究提高铁路运输能力问题时 , 一般都把增加行车密度作为 优先采用的措施 , 待密度接近饱和时 , 再转为以提高重量为主的政策。 增加行车密度主要可通过 缩短列车间隔时间 、区间长度 和 增加区间正线数 等途径来实现。 二、 缩短列车间隔时间 在站间距离不变的条件下 , 缩短列车间隔时间( 包括 列车在车站的间隔时间 及 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 , 可以减少列车占用区间的时间 , 从而可以提高区间通过能力。 缩短车站间隔时间 , 重点是要缩短与邻接车站办理行车联络手续的时间 , 布置 、 准备和检查接发车进路的时间 , 以及办理接发车作业其他项目的时间。 为此 , 必须采用更完善的信号 、 联锁 、 闭塞和通信设备。 组织列车追踪运行 , 可以大幅度缩减同方向列车间隔时间 , 从而可以显著提高区间通过能力。 二、 缩短列车间隔时间 在装有计轴自动闭塞或半自动闭塞的单线区段 ,当限制区间内设有中间信号点或线路所时 , 也可用组织列车追踪 ( 或连发 ) 的方法来加强区间通过能力。 如以保证推送补机折返不影响区间能力为目的 , 通常可采用在个别区间单方向追踪 ( 或连发 ) 运行图 , 如图 5— 6— 6所示。 如以加强优势方向通过能力为目的 , 通常采用全区段单方向追踪 ( 或连发 ) 运行图 , 如图 5— 6— 7所示。 此外 ,如区间显著不均等时 ( 个别站间区间内有大桥或长隧 ) , 也可采用在个别站间区间采用双方向追踪 ( 或连发 ) 运行图 , 如图 5— 6— 8所示。 图 5— 6— 6 566 图 5— 6— 7 567 图 5— 6— 8 568 二、 缩短列车间隔时间 通过缩短列车间隔时间来加强铁路通过能力 , 在个别特殊情况下 , 还可采取各种临时性的措施来实现 , 其中主要有: ( 1) 在两条平行线路上组织单方向运行。 ( 2) 开行续行列车。 ( 3) 在区间内设置临时电话所。 ( 4) 采用活动闭塞。 ( 5) 采用列车成队运行。 ( 6) 采用钟摆式运行。 ( 图 5— 6— 9) 图 5— 6— 9 569 三、 缩短区间长度 1. 增设会让站 增设会让站可以缩短限制区间长度 , 缩小运行图周期 ,从而达到提高通过能力的目的。 在地形平坦的线路上 ,增设会让站也要受以下条件的限制: ( 1) 区间最短距离 , 应保证办理接发列车的时间 ,以避免降低列车运行速度 , 产生机外停车事故。 区间最短距离如图 5— 6— 10所示 , 应为 )m(2)]([601000 进制列确作业运通发最小 lllttvtvl 图 5— 6— 10 5610 三、 缩短区间长度 1. 增设会让站 ( 2) 实现单线区段最大的通过能力 , 要考虑调度指挥方面的实际可能性。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与加强(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锯,因为此时锯齿是逐步切入材料,不易被卡住,起锯的方法起锯比较方便。 • 如采用近边起锯,掌握不好时,锯齿由于突然锯入且较深,容易被工件棱边卡住,甚至崩断或崩齿。 • 无论采用哪一种起锯方法,起锯角 α以 15176。 为宜。 如起锯角太大,则锯齿易被工件棱边卡住;起锯角太小,则不易切入材料,锯条还可能打滑,把工件表面锯坏。 • 为了使起锯的位置准确和平稳,可用左手大拇指挡住锯条来定位。
新版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基本情况表(表格模板)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填报单位: 数字截止时间: 年 月 日学 历 年 龄少数 中共 博 硕 港澳台 研 大学 大学 高中 35岁 36岁 41岁 46岁 51岁 55岁女 及外籍 究 中专 及 及 至 至 至 至 及民族 党员 士 士 人士 正高 生 本科 专科 以下 以下 40岁 45岁 50岁 54岁 以上乙 1 2 3 4 5 6 7 8
有资质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重要性 3. 哪六种情况使用的钢材需要进行抽样复验 4. 对 “ 重要钢结构 ” 采用的焊接材料应进行抽样复验是指哪些 应检查哪两项重要检验报告 6. 焊接球除材质外 , 应检查哪些项 , 才能保证安装质量 7. 螺栓球表面不得有裂纹 , 为什么。 40mm, 且设计有 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对结构安全度的影响 钢结构焊接工程 ( 3mm以下焊接不包括 )。
新版世权电算公积金管理软件(表格模板) 凭证号 姓名 身份证号 帐号 日期 摘要 发生额 录入人000000 罗婴彪 1421 1421 1/1 上年转入 100 系统管理员000000 王世权 1422 1422 1/1 上年转入 200 系统管理员姓名 身份证号 帐号 交纳金额业务日期:摘要:凭证号:填制返回缴纳凭证号 姓名 身份证号 帐号 日期 摘要 发生额000000 王世权
A h 11 0 0( ) ( )22c y su c y sf bx f AxxM M f bx h f A h 土木工程学院 截面设计 P78页 习题 1 已知: 、 、 、 、 、 求: 未知数: 、。 基本公式: ( 3)当 时,用基本公式直接计算 ; b( 4)如果 ,说明是少筋梁, 取。 m
足要求。 ⑤ 主梁下砌体局部承压强度的验算 ( 6) 板、次梁、主梁施工图分别见 图 、 图 图 图 楼盖平面图 图 结构平面布置图 图 板的跨长 图 板的计算简图 表 板的配筋计算 图 次梁的跨长 图 次梁的计算简图 表 次梁的配筋计算表 图 主梁的跨长 图 主梁的计算简图 表 主梁弯矩计算表 表 主梁剪力计算表 图 主梁的弯矩包络 图 主梁的剪力包络图 表 主梁配筋计算表 图 板的配筋图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