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叉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_课程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粗铣工序的经济加工精度为 11,其公差为。 因此初步定工序尺寸 P4 =20+ 、 P3=210 、 P2 =200 、 P1 = (三)校核加工余量 Z4 的校核。 Z4max=P3maxP4min=[21+0()]mm= Z4min=P3minP4max=[(20+)]mm= 校核结果表明,余量 Z4 大小是合适的。 Z4 的校核。 Z3max=P2maxP3min=[22+0()]mm= Z3min=P2minP3max=[]mm= 校核结果表明,余量 Z3 大小是合适的。 Z2 的校核。 Z2max=P1maxP2min=[+0(]mm= Z2min=P1minP2max=[)]mm= 校核结果表明,余量 Z2 大小是合适的。 余量校核结果表明所确定的工序尺寸公差是合理的。 经上述分析计算,可确定各工序尺寸分别为 P4 =20+ 、 P3=210 、 P2 =200 mm、 P1 = 三、工序 9—— 钻一粗铰一精铰 8mm 孔 由表 2- 20 可查得,精铰余量 ;粗铰余量 ;钻孔余量。 查表 110 可依次确定各工序尺寸的加工精度等级为,精铰: IT7;粗铰: IT 10;钻: IT 12。 根据上述结果,再查标准公差数值表可确定各工步的公差值分别为,精铰: ;粗铰: 0. 058mm;钻:。 综上所述 ,该工序各工步的工序尺寸及公差分别为,精铰: mm  ;粗铰: mm  ;钻孔: mm  ,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 219 所示。 第六节 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作为示例,此处只介绍第 9 三道工序的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的确定方法。 一、切削用量的计算 1—— 粗铣拨叉头两端面 该工序分两个工步,工步 1是以 B 面定位,粗铣 A面;工步 2 是以 A面定位,粗铣 B面。 由于这两个工步是在一台机床上经一次走刀加工完成的,因此它们所选用的切削速度 v 和进给量 f 是一样的,只有背吃刀量不同。 ( 1)背吃刀量的确定 工步 1 的背吃刀量 1pa 取为 1Z (参见图 6- 5), 1Z 等于 A 面的毛坯总余量减去工序 2的余量 3Z ,即 1Z = 2. 5mm- 1mm= (因为 A面要经过两道工序—— 粗铣、半精铣 —— 才能将其全部毛坯余量加工完);而工步 2 的背吃刀量 2pa 取为 2Z ,则 2Z = 2mm,故 2pa = 2mm。 ( 2)进给量的确定 由表 5- 7,按机床功率为 5~ 10kW、工件 —— 夹具系统刚度为中等条件选取,该工序的每齿进给量 Zf 取为 / z。 ( 3)铣削速度的计算 由表 5- 12,按镶齿铣刀、 d/ z= 100/ 5, f=,铣削速度 v 可取为 135m/ min。 由公式 1000 /n v d 可求得该工序铣刀转速, n=1000135/ min/(π 100r=/ min,参照表 416 所列 X51 型立式铣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 n= 380r/ min,再将此转速代人公式 1000 /n v d ,可求出该工序的实际 铣削速度 v=nπ d/1000=380 100/100m/min=119m/mm。 2.工序 2—— 半精铣拨叉头左端面 A ( 1)取 3 1pa Z mm。 ( 2)确定进给量,查表 5— 7,半精铣取小值,取 fz取为 / r。 ( 3)由表 5- 12,按镶齿铣刀、 d/ Z= 100/ Zf = f/ Z=0. 09mm/ z的条件选取,铣削速度 v取为 150m/ min。 由公式 1000 /n v d 可求得 铣刀转速 n= 1000 150m/(π 100)r/ min= 477r/ min,参照表 416 所列 X51 型立式铣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 n= 490r/ min。 再将此转速代人公式 1000 /n v d ,可求出该工序的实际铣削速度 v= nπ d/ 1000= 490 100/ 1000m/min= / min。 5— 粗铣拨叉脚两端面 该工序分两个工步,工步 1是以 B 面定位,粗铣 A面;工步 2 是以 A面定位,粗铣 B面。 由于这两个工步是在一台机床上经一次走刀加工完成的,因此它们所 选用的切削速度 v 和进给量 f 还有背吃刀量一样的。 ( 1)确定背吃刀量 取 ap =Z2 = Z1 =。 ( 2)确定进给量 查表 57,粗铣 Zf =( 3)铣削速度的计算 由表 5- 12,按镶齿铣刀、 d/ z= 100/ 5, f=,铣削速度 v 可取为 135m/ min。 由公式 1000 /n v d 可求得该工序铣刀转速, n=1000135/ min/π 100r=/ min,参照表 419 所列 X62 型卧式铣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 n= 375r/ min,再将此转速代人公式 1000 /n v d ,可求出该工序的实际铣削速度 v=nπd/1000=375 100/1000m/min=。 8— 精铣拨叉脚两端面 ( 1)确定背吃刀量 取 ap =Z3 = Z4 =。 ( 2)确定进给量 查表 57,粗铣 Zf =( 3)铣削速度的计算 由表 5- 12,按镶齿铣刀、 d/ z= 100/ 5, f=,铣削速度 v 可取为 150m/ min。 由公式 1000 /n v d 可求得该工序铣刀转速, n=1000135/ min/π 100r=/ min,参照表 419 所列 X62 型卧式铣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 n= 475r/ min,再将此转速代人公式 1000 /n v d ,可求出该工序的实际铣削速度 v=nπd/1000=475 100/1000m/min=。 9—— 钻、粗铰、精铰 8mm 孔 ( 1)钻孔工步 1)确定背吃刀量: ap=z 钻 /2=。 2)由表 5- 22 和表 4— 10,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 f=0. 17mm/ r。 3)由表 5- 22,按工件材料为 45 的条件选取,切削速度 v 可取为 22m/ min。 由公式1000 /n v d 可求得该工序钻头转速为 n=/ min,参照表 49 所列 Z525 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 n=960r/ min。 再将此转速代入公式 1000 /n v d ,可求出该工序的实际钻削速度 v= nπ d/ 1000= 960t/ minπ 7. 8mm/ 1000= / min。 ( 2)粗铰工步 1)取 ap=z 钻 /2=。 2)由表 5- 32 和表 4— 10,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 f= 0. 22mm/ r。 3)由表 5- 32,切削速度 v可取为 10m/ min。 由公式 1000 /n v d 可求得该工序铰刀转速刀 n=/ min,参照表 49 所列 Z525 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为 n=392r/ min。 再将此转速代入公式 1000 /n v d ,可求出该工序的实际切削速度 v= nπ d/ 1000= 392π / min= / min。 ( 3)精铰工步 1)取 ap=z 钻 /2=。 2)由表 5- 32 和表 4— 10,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 f=/ r。 3)由表 5- 32,切削速度 v 可取为 7m/ min。 由公式 1000 /n v d 可求得该工序铰刀转速 n= / min,参照表 4— 9所列 Z525 型立式钻床 的主轴转速,取转速 n=272r/ min。 再将此转速代入公式 1000 /n v d ,可求出该工序的实际切削速度 v= nπ d/ 1000= 272π 8/ 1000 m/mm= / min。 二、时间定额的计算 jt 的计算 1)工序 1—— 粗铣拨叉头两端面 根据表 5- 47 中面铣刀铣平面(对称铣削、主偏角 rk = 90176。 )的基本时间计算公式12( ) /j MZt l l l f   可求出该工序的基本时间。 由于该工序包括两个工步,即两个工件同时加工(详见表 213中工序简图),故式中 l= 2 55mm= 110mm; l2=1mm; l1 =[d√ (d2a2 e)]+(1~3)= [100√ (1002552)]+1mm=; MZf = f n= Zf z n= 5380mm/ min= 247rnrn/ min 将上述结果代入公式 t=(l+l1+l2)/fmz,则该工序的基本时间 jt =( 110mm+ + 1mm)/ 247rnrn/ min≈ 0. 49min=。 ( 2)工序 2—— 精铣拨叉头左端面 A 同理,根据表 5- 47 中面铣刀铣平面(对称铣削、主偏角 rk = 90176。 )的基本时间计算公式可求出该工序的基本时间。 式中 l= 55mm; 1l =; 2l = 1~ 3mm,取 2l = 1mm; MZf =f n= 5 490mm/ min= / min。 将上述结果代人公式,则该工序的基本时间12( ) /j MZt l l l f   = ( 55mm+ + 1mm)/ / min≈ 0. 30min= 18s ( 3)工序 5—— 粗铣拨叉脚两端面 根据表 5- 47 中面铣刀铣平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