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时间里 ,在最大的范围内 ,产生巨大的影响 ,同时 ,这种文化的交互性又会使得其影响快速扩张。 (三)手机文化的功能 1. 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 手机文化具有全球性、大众性的消费性质 ,它是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共存的一种引领时代的文化形式。 不可否认手机文化中的电影及电视媒介的传播过程中都具有意识形态的导向 、宣传功能。 手机电视传播是舆论形成的重要媒体 ,引导整个社会思潮 ,大众媒体通过有选择的客观报道 ,经过长期的影响 ,很自然的在观众心中形成一种辨别是非的衡量标准。 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多角度报道 ,反映大众的舆论呼声;通过新闻评论 ,对社会上的敏感问题进行深刻剖析 ,引领一种舆论态度;利用媒介的手段 ,向社会推出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式和新道德 ,从而引领社会的思想舆论。 2. 艺术审美功能 手机文化中的影视剧、小说、时尚等都传播了种种审美意念 ,都具有审美特性。 审美经验即是人们欣赏着自然、艺术品和其他人类产品时所产生的一种 愉快的心理体验。 这种 心理体验是人的内在心理生活与审美之间的交流或相互作用后的结果。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的桃花源美景可以直接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给人带来无限的感官享受。 这种人性的美的享受 ,正是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了人性、哲学和文化 ,由此感官视觉的美就升华为一种精神的美。 3. 休闲娱乐功能 娱乐和教化的和谐统一一直是一个十分诱人的话题和目标。 娱乐性是手机文化本身固有的属性 ,否认手机文化的娱乐功能是不明智的 ,也是不可能的 ,这不仅影响到手机文化的发展 ,何况 ,离开了娱乐 ,教化又何以实现我们 所提倡的娱乐不是粗俗逗笑 ,不是低级趣味 ,而是格调高尚的娱乐 ,以健康的手机文化形式让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赏心悦目、获取美感、受石 河 子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教 育 系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12 到教益。 4. 激励创新功能 通过手机文化可以传播和辐射 很多知识信息、思想观念和文化思潮 ,反映最新的科技、经济、流行时尚元素和文化发展动态 ,因此 ,手机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潜能 ,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石 河 子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教 育 系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13 三、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 分析 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高新科技产品成为消费热点 ,手机作为其代表之一 ,而大学生也 作为一个潜在的消费群体 ,两者越来越多的受到 人们的 关注。 近年来 ,随着手机在校园里的普及 ,所以 为了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遍情况、使用效果以及消费情况 ,掌握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 ,我 决 定石河子 大学 学 生为调查对象 ,对校园里的手机 使用情况 调研。 要想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的影响 ,首先要了解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 ,这就离不开切实的调查与分析工作。 一方面吸收已有的调查成果 ; 一方面自己做问卷调查 ,与学生座谈 ,掌握第一手资料。 通过调查研究 ,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手机拥有率、手机使用率、手机认知度、文化参与度。 (一)调查总况 本次调查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 ,对石河子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整群随机抽样调查 ,其中包括教育系、心理系、地理系、数学系的在校学生。 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 , 调查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对手机品牌的选择、手机消费的现状以及对手机使用的功能等项目。 共 发放问卷200 份 ,回收有效问卷 190 份 ,有效率为 95%。 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为 2020 年 4 月 10 日― 2020 年 5 月 10 日。 此次调查石河子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发放问卷是以在本校当场发卷填写 ,并当场收回的形式调查的发出 200 份。 校园的学生群体 中 ,大学生群体是目前学生消费群体的主力军。 本人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 ,得出了一系列调查结果。 (二)被调查的基本情况 在 190份有效问卷中 ,被调查的基本情况如下:按年级分:大一 64人 ,占 33。 68%;大二 21人 ,占 11。 05%;大三 33人 ,占 17。 37%,大四 72人 ,占 37。 89%。 按性别分如下:男生 80人 ,占 42。 11%; 女生 110人 ,占 57。 89%。 城市 43人 ,占 22。 63%; 乡镇 96人 ,占 50。 53%; 农村 41人 ,21。 58%。 (三)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报告分析 1. 手机拥有率 衡量手机影响力的首 要指标就是大学生人均拥有手机的情况。 大学生 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 ,自手机 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手机的销售量直线上升。 近年来 ,手机拥有率在大学校园的提高是十分惊人的。 如今大学生都把手机当成了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同时越来越多的商家把大学生作为购买手机群中最重要的购买群体之一 ,开始为大学生量身订做了很多款石 河 子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教 育 系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14 适合大学生使用的手机。 作为一种重要的联络手段 ,一种高科技的产品 ,一种时尚的象征和身份的标志 ,手机在校园的普及率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 ,在有些院校内学生几乎达到人手一部。 图 31 手机拥有率 根据调查显示 ,目前石河子大学的 大学生的手机拥有率已经 达到 100%,且无论性别、年龄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手机。 由此可见 ,高校手机拥有 率普遍高于一般人群拥有率 ,大学生作为使用手机最积极的群体 ,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就更值得 进一步 研究。 学生 主要是为了不漏过任何信息 ,能和 同学老师家人及 时刻保持联系。 从以上的分析中 ,可见现代的学生拥有手机的或想购买手机的人占多数。 根据调查显示 ,大学生对手机前沿科技知识越来越了解了 ,对手机的消费和如何利用手机功能为自身创造价值方面显的越来越 成熟。 2. 手机使用率 衡量手机影响力的另一个指标是大学生日常手机使用率 ,也就是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次数多少与时间长短。 图 32 手机使用率 调查表明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基本上身不离机 ,每天仅短信接发就在 10条左右 ,手机使用占用时间大多在 1小时以上。 问卷调查也表明 ,有 68. 42%的大学生 经常实用手机 ,3053%偶尔使手机拥有率100%0%0%20%40%60%80%100%有 没有比例 手机使用率%%%0%20%40%60%80%100%经常使用 偶尔使用 基本不用比例 石 河 子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教 育 系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15 用 ,只有 1. 05%基本不用。 甚至有一些学生 对手机产生了依赖性。 大学生手机使用突出表现为“两高”特征:普及率高、使用率高网。 还可以再补充“一高”:依赖性高。 这种依 赖性高 ,表现为若手机不在身边就会感到焦虑不安、心情不佳、思维迟钝 ,等不良症状 ,甚至影响学习注意力。 3. 手机认知度 手机认知度是指对于手机品牌功能、价格承受、作用影响等方面的认知程度。 一份调查表明 ,大学生喜欢时尚、价廉、实用的手机 ,诺基亚等品牌手机成为首选。 图 33 手机认知度 据调查显示 ,大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 ,最注重的还是质量与实用功能: 67. 37%的被调查者表示 ,好用与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 ,还有 27. 37%的人认为手机的实惠是关键的 ,5. 26%认为购买手机是追求潮流的一种形式。 形成这一购买动机的原因 ,除了受他们最基本的消费需求工作需要与家人联系的影响外 ,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受他们依赖性消费的程度较大及自身缺乏经验 ,购买能力弱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石河子大学的大部分 大学生喜欢 价廉、实用的手机 ,但也有少数大学生消费心理并不成熟 ,存在着虚荣炫耀、追赶潮流的现象 ,乃至甘愿承受不必要的经济压力。 这份调查表明石河子大学的大学生对于手机的功能方面认知度较高 ,追求实用的手机 ,对手机文化有正确的认识。 在手机价位方面:高端 ,中高端机使用机率很小;中低端 ,低端手 机普及率很高。 其中在板机与折叠机对比可见 ,板机在学生中占有优势 ,这说明学生用机一个主要特点:价廉实用的手机是大部分学生的首选。 大学生使用 彩屏 手机的 占 大多数 ,或许说明学生用机另一个特点:易接受新鲜事物 ,追求新潮 ,更有少部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更好的物品。 手机认知度%%%0%20%40%60%80%100%实用 实惠 潮流比例 石 河 子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教 育 系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16 4. 手机文化参与度 手机文化是一个涵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 ,比如彩铃、短信、视频、游戏、聊天都可以包括在内。 但这只是浅表的文化现象 ,深人地说 ,比如手机报、手机文学、手机电台、手机影视才是更值得关注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 图 34 手机文化参与度 根据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文化参与度并不理想 ,较为肤浅而欠深入 ,较为单调而欠丰富。 从图 34可以看出 ,大学生 90. 53%用 手机 来打电话 ,87. 37%用来发短信 ,大学生打电话和发短信主要是为了与父母朋友同学联系方便。 62. 11%用来上网 ,网络是大学生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 ,关于信息查询学校通知文件等都与网络紧密相连。 25. 26%用来拍照 ,43. 16%用来听歌 ,13. 68%关注手机文学 ,16. 84%用来玩游戏 ,拍照等都是大众附带 功能用来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放松。 32. 63%用作电子词典 ,电子词典主要用来辅助学习。 21。 05%订阅手机报 目前看来 ,打电话和 手机短信是大学生最重要的消费方式与传播形 式 ,主要类别有:幽默短信、爱情短信、问候短信、评论短信 ,但短信之外 ,手机文学、手机报等参与度并不高。 根据调查分析 ,知 90%以上的大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朋友、同学、用人单位联系。 对于购买手机与家人联系这一目的 ,据调查显示 ,多数大学生手机族的父母均持支持的态度 ,而这种态度对大学生手机族购买动机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推动 作用。 另外 ,还有部分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怕漏过任何招聘信息的压力 ,也推动了此种购买动机的产生。 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 ,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 ,首先考虑手机的外观设计 ,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 其次手机的内部功能 ,如是否支持中文输入、是否支持 WAP、是否支持语音拨号、是否具备免提功能等。 且多数被调查者均明确表示 ,手机文化参与度%%%%%%%%%0%20%40%60%80%100%打电话 发信息 上网 拍照 听歌 手机文学 玩游戏 电子词典 手机报比例 石 河 子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教 育 系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17 选购时会优先考虑质量可靠、设计轻巧、款式新颖、色彩时尚、功能够炫的手机。 由于大学生消费群的成员大多处于 1923 岁 ,这一人生中思想最活跃、最擅变的黄金青春期 ,热情、开朗、奔放、崇尚自由的率直个性 ,现代社会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各种观念、思潮的风起云涌 ,赋予了他们强烈的冒险精神与实践精神 ,对于新事物、新观念的关注与学习 ,逐渐使他们形成了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 ,而这种消费心理直接影响到了他们求新款式新功能的购买动机的产生。 5. 您对手机文化的了解程度 手机文化 ,包括短信 、 彩信 、 彩铃 、 手机文学 、 手机电视 、 手机电台 、 手机广告手 、 机报纸等多种形式 ,其产生和发展是技术高速发展的反应 ,人们多样性文化需求的表现 ,也是信息化社会和个性时代特有的文化形。 图 35 对手机文化的了解程度 根据调查显示 , 20%非常了解,知道其定义及特点 ; 49. 47 %有一定了解,可以举出相关示 例; 27. 37%不太了解,只是大致听说过 ; %不了解,没有听说过。 从而得知大多数同学对手机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虽然手机拥有率达到了 100%,但是关于手机文化却没能达到100%,甚至有 %的同学没有听说过。 大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有很强的适应力 ,因此应该利用大学生这一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对手机文化的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