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银行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社区银行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1– 引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组织体系的调整整合,网络系统对传统商品交易的冲击,在这种金融环境下,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有其独特的意义。 目前我国银行业仍旧处于一种竞争不足的市场结构中,随着我国加入了 WTO,银行业的竞争加剧,如何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成为各界关注的共同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愈发重要,党的十七大将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到了一个 新的高度,指出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够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但是,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层级的提高以及民营中小企业的兴起等几个方面的金融需求日益增加与融资渠道较为狭窄之间的矛盾。 一直以来,我国的金融供给主要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提供,而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巨大的地区性差异,成为大型商业银行难以全面掌握不同地区的市场和客户具体信息的重要原因,因而更加难以制定出专门针对不同地区和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发展战略。 并且,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不 若大型企业般容易进行了解和查询,使得绝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将其视为高风险客户,只有在提高利率的情况下,才可能向他们提供贷款。 而近些年,随着银行业改革的不断进行,大型商业银行开始实行战略性收缩策略,合并和撤销了部分县域的分支机构。 通过借鉴国际发展中较为成熟的经验,同时结合国内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得出了社区银行的培育和发展不失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近几年社区银行的发展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财务年度计划中,并提出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和小型社区银行。 2020 年,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在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指出,支持我国社区银 行的发展。 参考国外经验,应推动建立社区银行和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小型银行,同时配套实行浮动利率制度与贷款保险制度。 社区银行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国内中小企业发展,并进一步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对社区银行进行研究和发展有望成为农村金融问题的一种解决途径,在进行金融资源配置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研究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有利于我国中小银行竞争力的提高。 在美国,社区银行充分运用其灵活的经营模式,为当地中小企业和居民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而在我国,社区银行发展起步较晚,但其对当地经济的促进 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此,在研究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金融环境,提出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路径,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增加银行业竞争力,推动我国社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国社区银行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2– 一、 社区银行概述 社区银行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者说还是个新生事物。 目前我国对于社区银行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性研究,因此学术界对社区银行的界定,尚无一致的看法。 我国理论界最早出现的关于呼吁建立社区银行的声音,应该是 2020 年,巴曙松在《现代管理科学》一文中所提出的,他认为,社区银 行应成为放松银行业的突破口。 在当代中国,社区银行这种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自主设立,独立运营,且主要服务于当地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型银行,将有着十分广泛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1]。 2020 年,晏露蓉和林晓甫在《金融研究》中给出的定义是,凡是那些资产规模较小,而且主要为经营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都可以称为社区银行。 他们认为,这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目标市场中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2020 年,王爱俭在《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中再次提到,社区银行属于小型的民营银 行,并指出我国在当前情况下发展社区银行,应有良好的治理和监管规则作为基础,有良好的外部金融环境作为支持,而且在设立的模式上,应选择“改造为主”。 随着业界对社区银行关注的不断提升, 2020 年至 2020 年间,各家银行对社区银行的积极探索如火如荼。 为进一步规范管理, 2020 年 12 月 11 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中小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指出,社区银行是定位于服务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的简易型银行网点,属于支行的一种特殊类型。 虽然对于社区银行的概念界定有所不同,但对其认识却大同 小异,基本上都是从资产规模、服务对象、区域经营等方面进行的论述。 因此,本文认为,凡是资产规模较小,自主成立于特定的区域内,且主要服务于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可以称为社区银行。 我国社区银行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3– 二、 国内社区银行发展近状 (一) 国内社区银行现状 目前在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仍处于初级实践阶段,对社区银行的探索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以龙江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社区支行,在金融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着实不易,其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其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社区银行 发展之路。 首先,准确定位,走社区银行发展道路;再者,机构设置边缘化,设置机构做到拾遗补缺,填补空白 [3];然后,根植社区,贴近百姓;最后,与社区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合作,共建,双盈。 二,以村镇银行为为代表的农村社区金融。 村镇银行借鉴了国外成功的经验,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运行的,对当地老百姓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 近些年来,我国各个城乡镇的发展越来越快,这当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就是村镇银行。 三,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便利店,这是一种 24 小时营业的便利银行,业务范围涵盖了现金服务、个人贷款、个人理财、电子银行服务、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社区金融宣传等,充分满足社区居民、小企业日常金融服务和投资理财需求。 (二)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市场定位不够明确 目前国内社区银行虽身处社区,但仍呈现出对中高端客户争抢有余,而对低端客户关注不足的态势。 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社区支行并非独立运行、自主经营,社区银行的发展没有与自身的定位结合起来,因此将本地资金投入到可能带来更高收益地区的现象大大存在。 加之,目前并没有及时出台针对社区银行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去严格限定社区银行的经营范围、服务对象、资金运用等,同时也缺少政府政策 的支持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4]。 因此,使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国内社区银行来讲,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差收窄,盈利能力极速下降,严格按照其经营宗旨运行将难以维系。 2. 实践经验不足 当前我国社区银行正处于发展的实践尝试阶段,目前已有的社区银行都是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基本上是按照现有的支行、分理处和网点的传统模式在运行,因此,只能称之为“准社区银行”或“社区银行的雏形”,他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所指的社区银行还有很大的差距。 国内社区银行叫得很响,却没有真正的动作,服务和产品我国社区银行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4– 也基本同质化,对社区银行模 式的探索也仅限于“进社区”本身,真正的社区银行一定与既有网点的建设和经营模式是不同的,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与百姓需求无缝对接的当下,没有特色、没有忠实客户群的社区银行,有可能成为新的负担。 加上错时、延时经营以及一些营销手段所产生的额外成本,单家社区银行将很难实现收支平衡。 3. 监管不完善 近年来,不少银行开始急速扩张,大力筹建社区银行,不乏有绕开审批制度变相扩张网点之嫌,同时经营过程中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等难于控制。 随着目前“社区银行”的数量越来越多,摸着石头过河的各家银行呈现出混战状态。 监管不完善和风险不可控的局面有所显现 [5]。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作为一种经营特殊业务的金融机构,它不仅提供资金,更吸收广大百姓的存款,所以如何合规地稳健经营,控制好风险才是第一位的。 (三) 社区银行监管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学术界 就展开了对社区银行的论述, 2020 年才开始关注社区银行,而真正付诸实践并受到监管当局高度重视,应该是 2020 年才开展始的,在近十余年的发展中,对于社区银行的建设方面,可以说存在着监管的真空地带。 第一,最新监管政策。 2020 年各种形式的社区银行,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为确保社区银行的风险可控,规范建设,中国银监会于 13 年 12 月,颁布了关于社区银行通知。 此通知定义了社区银行,分为社区和小微,是一种为居民和小型企业服务的特别支行。 此外,为了便于金融消费者有效识别支行类型,此通知进行了规范性的命名。 此通知 要求社区银行保证消费者的合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