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内部会计控制 应当采用闭环控制方式,并且应采用信息反馈程序 进行控制。 在采用闭环控制时 , 先由管理部门确定目标 (标准 ),并将其输入被控制过程 ; 然后对被控制过程的实际成效与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差异 ; 10 将差异输入控制系统转换成补救行动重新输入被控制过程,以平衡偏差。 该过程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 (l)确定控制目标 (标准 ); (2)衡量控制成效 ; (3)纠正偏差。 确立控制标准实施 内部会计控制 的第一步,是用于衡量实际控制成效的尺度。 内部会计控制 标准的形式可以采用制度、规范、程序、计划指标或定额。 待控制标准确定后,便可将其输入被控制过程即管理过程,然后将输出的控制成效即结果与标准进行比 较。 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正确地确定实际计量结果。 实际结果计量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下一步骤的差异的分析与纠正。 而计量结果的可靠性主要依赖于能否及时、准确地获得与控制相关的信息 , 因此这个过程要求对 内部会计控制 的信息进行及时地搜集、整理、加工,同时对产生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也提出了要求。 通过实际结果与标准的比较,如果结果与标准相符,则经济活动可以继续运行 ; 如果结果与标准有差异,则应该指出偏差,找出形成差异各种因素并加以分析。 通过对偏差的分析,将分析结果输入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产生出纠正措施,并将纠 正措施作为控制标准重新输入被控制过程,进入实质性的纠正阶段,从而完成 内部会计控制 的一个循环过程。 内部会计控制 的方法 内部会计控制 是一种通过控制系统内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利用达到对企业的管理控制和业务控制的综合控制方式,因其涉及的范围大可至整个企业,小可到某项具体的业务活动,尤其是企业作为被控制系统,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都决定了 内部会计控制 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内部会计控制 的方法是用来反映 内部会计控制 的内容执行和完成 内部会计控制 的手段,为此 内部会计控制 的方法与控制的内容密不可分,具体可以分为三 种类型 : (l)防护性控制,也称事前控制,是指通过在企业的某项活动开始之前对工作中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工作中的偏差消除于未产生之前。 如企业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计划、预算及业务处理的规定程序、方法等。 常见的防护性控制措施有预算的审批、资产领用的内部稽核等。 (2)现场控制,也称事中控制,是企业内部人员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所实施的控制。 控制的重点是单位成员正在进行的工作,其目的是使工作过程按照政策和程序所规定的方式进行,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现场控制也具有预防的作用,通过这种控制,可以及时地采 取措施进行纠正偏差和隐患,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处于正常状态。 但现场控制受管理者时间、精力和业务水平的限制,而且容易造成控制者与受控者心理上的对立。 11 (3)反馈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是指从己经结束的活动或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中获得信息,并根据这种信息采取措施对下一工作过程所实施的控制。 这种控制的重点是分析工作的结果,其目的是确保未来工作的结果符合标准。 通过对已完成工作结果的分析,发现偏差,进行纠错调节等手段来完成。 该方法是 内部会计控制 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比较直观,尤其是当某一过程处于失控状态下需恢复常态控制时,事后控制是最为有效的控制方法。 但该方法也存在弊端,主要表现在从问题的出现至得到纠正有一定的时滞,因此反馈的速度会受到影响。 第二章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12 第二章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我国现有 企业 内部控制 普遍薄弱。 部分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整体系统。 其原因在于企业的管理阶层还没有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或者对内部会计控制存有误 解,片面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只是企业成本控制、会计资料完整性控制、资产安全性控制,致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检查、考核体制不健全。 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不仅要求制度化,同时应配有相应的检查与考核制度。 目前,有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与检查流于形式,没有建立整套的评判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也没有制度化。 此外,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制也不健全,各职能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监督,各行其是,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得到快速传递与交流,不仅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完成,同时对内部审计也极 为不利。 人们普遍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本身是一种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过程,它的检查与监督主要由内部审计完成。 因此,企业应当建立一个不依附于任何职能部门,独立自主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执行其审计监督任务。 目前,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和企业并没有设计自身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审负责人通常是由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兼任,这样做不仅不符合制度规定,并且造成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毫不重视,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严肃性,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质量。 财务会计报告造假问题突出 当 前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 — 真账假算、假账真记,造成账实不符,虚赢实亏或虚亏实赢,以达到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款,粉饰业绩等各种非法目的。 过去做假账主要是出于个人目的,个人妄图贪污、挪用公款,通过做假账来掩盖罪行。 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个人贪污外,更多的是为了公司利益,集团利益。 当前上市公司主要出于以下几种动机来粉饰财务会计报告,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 为了发行股票或配股而粉饰财务会计报告 许多国有企业改制后,换汤不换药,生产经营上仍然采用老办法、老政策,企业经营上也 依旧举步维艰。 银行等金融企业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也不敢贷款给这些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股份公司。 即使银行愿意提供贷 款 ,但 是 也不会是无偿服务,这些贷款还是要还本付息的。 企业如果不能产生正常的经营利润,等到贷款到期,第二章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13 企业无法偿还债务又没有新的资金注入的话,就会导致企业 的 经营中断,甚至面临破产的绝境。 因此,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 然而并不是任何股份公司都可以向社会发行股票, 2020 年 3 月 17 日我国正式实施核准制,即发行股票的企业必须经中国证监会审核批准,并应符合《证券法》规定 的股票发行条件。 于是那些达不到发行条件的股份公司,就请证券中介机构为其“包装”、做假账,粉饰业绩,从而骗取证监会的核准。 我国目前在证券交易市场上市的公司有 1200 余家,其中不少上市公司是通过造假包装上市的,如先前的红光实业、郑百文等。 有的上市公司上市后 仍积习难改,继续造假,粉饰经营业绩以获得配股资格或高价增发新股,继续向股民“圈钱”。 以先前的“郑百文”公司为例,各地分公司将当年的报表发到集团公司财务处时,己经显示出当年的亏损额为 亿元,财务处主任将公司年报将显示严重亏损的情况报告给董事长后,董 事长当面指示财务处主任必须完成 1997 年董事会下达的利润指标,为 98 年公司配股做好准备,报表必须退回各分公司重新做过。 为此董事会还专门召开特别会议,面授机宜,要求各分公司呆帐不能显示出来,预提返利必须全部入账。 不久,公司新做报表上 9369 万元的盈利就新鲜出炉了。 为了保住“壳”资源而粉饰财务会计报告 有的上市公司由于经营不善,业绩连年下滑,但是为了保证不被摘牌而粉饰财务会计报告。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就要被暂停上市。 亏损情况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消除,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就要 被终止上市。 公司取得发行额度和争取上市来之不易,公司股票上市后又被摘牌,不仅对股东而言是莫大的损失,对上市公司来讲也意味着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被白白浪费。 因此,对那些连续两年亏损而第三年扭亏无望的企业来说,宁愿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在账务处理上做一些手脚,如在第二年多计费用,推迟收入确认时间等,以保证第三年账面上盈利的假象,也不愿意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被摘牌的危险。 为了少 缴 税 款 而粉饰财务会计报告 当前国人的纳税意识还相对淡薄,公司和个人都不愿意缴税。 加之税法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疏漏和征管体系的不完善, 国税地税 并未进行联网 , 使得偷税对一些上市公司有着极强的诱惑力。 一些公司伪造、编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 出,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税款,进行偷税 更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为了少缴税款,进行了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并且有专门有个人或者企业打着避税的旗号为企业做违法的事情,使得企业少缴税 第二章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14 为了塑造“绩优股”形象而粉饰财务会计报告 有的上市公司利用其他应收款 、 应付款 、 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科目调节利润,精心策划利润稳步增长的态势,使投资者根据失实的财务信 息做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