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站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心建设标准( 2020 年报批稿) 》中明确提出,急救 中心 、直属急救分中心宜紧靠主要交通干道,便于车辆迅速出发。 直属急救站宜靠近城市主要居民住宅区,或重点区域,或交通要道。 本项目选址位于 **//4 县人民医院院内,即在原有医院用 地( 40亩) 范围 内进行新建,拟建场地平整,位于城市干道旁,并且无山体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地址状况良好,适宜进行建筑物的新建。 详见附 图三 : **//4 县 急救站 所占原 **//4 县人民医院用地 总图。 项目建设自然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4 县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区域构造上处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龙门山北西向构造带与马尔康北西向构造带之间的三角地块( **//地块)内。 区域上的主要河流为黑河,黑河为典型的高原河流。 该区域地震活动较弱,历史上对 **//4 县有影响的地震震级未超过 6 级,一般为 3—5 级的弱震和微震,主要受近震 和远震的影响和波及。 建筑 第 17 页 场地处于黑河支流热曲北岸一级阶地,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处于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场地内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 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中的地下水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粉土和砾沙中的上层滞水,水位之间的连通性较差,水位埋深 —,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气象资料,场地内地下水的最大涨跌幅度为,所以洪水季节时,场地内的最高地下水位埋深 —。 场地高出热曲河 ,热曲洪水对场地无影响。 施工条件 天然建筑材料 本项目建设施工所需要的砂料、卵石、石料、上料等全部能在县内采购。 主要外来材料的供应 本工程施工的主要外来材料主要包括钢材、木材、水泥等,采购渠道通畅。 施工电源 本工程施工电源由 **//4 县电力部门供应。 因此,本工程的施工 第 18 页 供电可靠,电量充足,能满足施工要求。 施工队伍及设备 施工队伍按相关程序以招标方式,在省内外择优选择有能力承担本工程施工的专业施工企业,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由中标企业自行解决。 政策条件 有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医院改扩建的大力支持,资金 落实到位。 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医疗设备等的选择将严格按照国家《招投标法》和《四川省政府 197 令》执行;同时合理利用好政府相关特殊政策,加快办事节奏。 医院成立由以医院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 **//4县 急救站 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严格按政府相关管理要求,完善办事程序监管、项目资金监管和工程质量监管,以此保证恢复重建资金合理正确使用,保证项目建设质量 达到预期标准。 第 19 页 项目建设其他条件 本项目场址位于 **//4 县人民医院院内,即在原有医院用范围内进行新建,所在场地内部,水、电基础设施条件完备。 工程所需的原材料也能够就近购买,施工队伍通过招投标方式,择优选择有能力承担本工程施工的专业施工企业 ; 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由中标企业自行解决 ; **//4 县劳动力丰富,可为本工程提供充足劳动力。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建设及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得到了 **//4 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对该地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服务环境,会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第 20 页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内容 **//4 县人民医院是达扎寺镇的医疗救治中心,担负着为辖区内人 民群众提供医疗和急救任务的重任。 结合 **//4 县目前人口发展状况及长远规划,参照《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2020 年报批稿)建设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规定确定该项目的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设规模 根据《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2020年报批稿)建设标准并且 结合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 进行确定其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拟用地面积 2050㎡,总建筑面积 1050㎡,其中急救站 850㎡,高压氧舱房 200㎡。 建设 内容 建筑部分 按 照《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2020 年报批稿)建设标准,根据《加快 **//州经济社会发展项目表》文件 及相关技术规范,该项目功能定位为急救站用房, 在市 120 急救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负责医院周围及周边地区居民的一般急诊急救工作,承担辖区内灾害事故、疑难危重病人的医疗救护和急救站重症病人的转诊。 同时对急救站提供技 第 21 页 术指导和支持。 建设内容有建筑 1050 ㎡, 含 急救站 用房 和高压氧舱房。 表 41 急救站各类用房面积明细表 序号 类型 面积( M2) 备 注 1 急救站 业务用房 850 包括 诊断 、检查、化验、手术、护理 、值班室、库房 及设备等用房 2 高压氧舱房 200 5 合 计 1050 附属工程 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强弱电工程 、绿化 等 设备购置 含急救通讯系统设备、急救设备和急救车及相关配置。 详见附表一, **//4 县急救站建设项目设备购置清单表。 第 22 页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项目概况 本建设项目为 **//4 县急救站建设,该建筑物坐落在新址县人民医院内(县达扎寺镇县城规划西区),县人民医院占地 40 亩,本项目占地 2050 ㎡,总建筑面积 1050 ㎡。 建筑设计 项目设计依据 (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20; ( 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 672020; (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20; (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20; ( 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432020; ( 7)《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2020 年修订版); ( 8)《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 9)《 急救中心建筑技术规范》( 2020 年报批稿); (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011- 2020( 2020 年局部修 第 23 页 订)。 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 设计应在日常急救服务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具有快速应变,统一调度指挥本地区的医疗机构的能力,满足承担紧急医疗救治任务的功能要求。 平面设计 在总体布局和细节处理上贯彻落实 “ 以人为本 ” 的建设理念,结合项目建设用地以及地方特色进行布局。 功能分区合理,人 、 车 、 物品等各种流线组织清晰,避免交叉混杂;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能耗、最 大可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应保证急救车的 出入 顺畅和便捷,并设有充足的回车场地; 造型设计 在建筑平面中,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应强化急救医疗工艺设计环节。 并根据国家对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布局。 在建筑立面造型处理上,采用现代建筑风格。 该建筑立面简洁新颖、大方 ,以 体现建筑的独特 性 ,以简练的色彩搭配严格遵循体量设计的特点并与已建建筑物相协调,体现其清新明快的风格。 虚与实, 第 24 页 水平与垂直等的对比手法,体现时代气息。 立面设计 急救站为 2 层建筑物,首层层高为 米, 2 层高 米;高压氧舱房为 1 层 建筑物,层高为 米。 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 1)《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 GB50068—2020; (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20; (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 2020 年版); (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 2020 年版); (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 (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20; (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20; ( 8)《冷轧带肋钢筋混 凝土技术规程》 JGJ952020; ( 9)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 25 页 设计荷载 风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 2020年版)附表 , **//州 50 年基本风压值为。 雪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 2020年版)附表 , **//州 50 年基本雪压值为。 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耐火等级:二级。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 2020 年版)规定, 走廊: KN/㎡ ; 消防楼梯: KN/㎡ ; 上人屋面: KN/㎡ ; 病房、卫生间、会议室、办公室、检验室: KN/㎡ ; 设备按实际荷重计算 ; 一般上人屋面: KN/㎡; 不上人屋面: KN/㎡。 抗震设计 本工程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 本场地建筑物、构筑物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 第 26 页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该场地所处地区 —四川省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 7度,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均为乙类,故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 本工程设 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地震加速度值为:。 结构形式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基础方案 因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基础上拟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给排水设计 设计依据 (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20; (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20; (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20; ( 4)《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GB500162020; ( 5) 其它技术资料 第 27 页 给水系统 项目全部用水均由市 政管网供给。 县人民医院已布置了供水管网, 为确保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 的 可靠性 ,本项目 在 现人民 医院区域内管网 上接入,并 呈环状布置,主管管径为 DN100。 给水主水管沿建筑物周边道路呈环状布置,由环状主水管供建筑物内的生活给水和室内外消防给水,实行生活、消防给水合一的供水系统。 生活给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85 和卫生部制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规定。 排水系统 本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量按该地区雨强公式计算,设计重现期采用 1 年,径流系数采用。 区域内雨水作有组织的汇集,就近排入区域内道路敷设的雨水口(井)截留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雨水排放口的位置、管径 ,待 与当地规划部门和河道管理部门会商后确定。 污水排水系统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生活废水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