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的新闻传播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了不少腐败现象 ,这些腐败是改革不到位造成的,还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对这些问题的争论,直接影响到 改革取向 ,至关重要。 微博在媒介传播中的优势 即时性 数字化时代,能够快捷、方便地掌握最新资讯是人们的基本诉求。 谁能即时掌握第一现场并将之发布,谁就能在数字时代占得先机。 传统媒体由于需要采编、文本印刷等时间,即使最快也会有若干时间的延迟,而这极有可能错过报道的 最佳时机。 而微博平台则克服了传统媒体这种弊端,它将每个人都变成了新闻发布的潜在者,只要手上有一个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自己遇到的事件。 如 2020 年 8 月 8 日早上 8 点 57 分,大学生 Kayne 在新浪微博发布了一条关于舟曲灾情的照片,迅速引来网友关注,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主流媒体在报道中大量引用了该照片。 【 1】 与信息的即时发布相对应的,则是微博的即时反馈特征。 “一般来说,反馈指的是传播者获知关于其预期的接收者是否和如何真正接受了讯息的过程。 在大众传播中,这种形式的反馈主要为下列方式所替代:受众研究、发行量、收视收听率、试演、受众来信和来电等等。 但是,也可采用直接从上司、同事、朋友以及其他个人接触中获得反馈的方式。 ”【 2】传统的反馈方式中受众研究、发行量等方法周期较长,通过上司、朋友等个人接触反馈则范围较小,微博则克服了上述两点弊病,它可以即时反馈关注某条信息者的反应。 如 6 月5 日刚刚在法网夺冠的李娜,从进入决赛开始,基本上每条微博的转发次数均在两万多,夺冠照片转发更是达到 10 万次之多(见后图),而在 “李娜法网夺冠 ”的热门话题微博热议中,相关微博更是达到了 5176386 条。 从这个反馈中可以看到李娜人气的飙升以及该事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公共性 在多元化的社会演进过程中,无论主流媒体还是平民百姓 都可以通过 微博表达自己的意见,许多公共性事件成为微博中的热门,也成为许多人通过微博书写来掌握自己话语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比如曾闹得沸沸扬扬的 “我爸是李刚 ”事件、李庄案、药家鑫案等,微博网友的舆论监督作用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而在 2020 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微博问政,通过这一新媒介及时收集民意、开展民调等,并将这些结果反映到自己的提案中,受到了舆论的好评。 这也充分说明,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只要上下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那么社会正义就能得到彰显,社会发展就会更加和谐。 正如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先生在其 微博中所说的那样: “何时官员微博常态化了,沟通渠道多了,对政府就多一份信任,社会就多一份和谐。 ” 高效性 微博只有短短的 140 个字,因此不可能让书写 者进行起承转合的精巧构思,而必须在这短小的文本中将最核心的事件或者观点集中表达出来,这样才会引来更多关注,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微博高效率的威力不仅使广大网民在重大事件中反应迅速,也让许多素昧平生的好心人凝成力量,帮助社会中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 ”【 3】,从小事情开始,我们相信 “微传播产生微动力,缓慢但坚定 地推进着国家新语境、国民新思维和社会生态变革 ”【 4】。 多面性 作为新媒体,微博也具有多面性的特征。 首先,微博的用户是点对面的传播,数以亿万计的用户同时向几块平台发布信息,因此对微博网站来说信息是海量的,而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管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其次,微博用户的发言又是五花八门的,因此造成了信息的无序状态,而每条发言都不超过 140 字,又难免形成信息的碎片化;再次,由于消息来源不一,有时候博友的谣言经微博放大之后也会造成不好的社会效果;第四,在微博上拥有众多粉丝的媒体明星、思想精 英、专家教授等意见领袖,其言语的倾向性会诱导其追随者的倾向,如果他们的言行失当,势必会给网民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会造成负面作用;第五,如何将这一新兴媒体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针对微博这一新媒体所出现的新特征以及其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策略: 、碎片化的信息转化为全面详尽的传播 微博可以说是信息的汪洋大海,虽说其传播中有倾向性和碎片化的特征,但是我们可以 利用它的这两个特征进行转化。 “阿多尼和梅尼( Adoni and Mane, 1984)对社会真实的建构过程提出了三个部分的模式,这三个部分是客观真实 (由事实组成、存在于个人之外并被体验为客观世界的真实)、符号真实(对客观外界的任何形式的符号式表达,包括艺术、文学及媒介内容)和主观真实(由个人在客观真实和符号真实的基础上建构的真实)。 ”【 6】不论微博内容倾向于哪个方向,它们都只是真实中微小的一部分,还需要我们通过对上述的这三个部分来进行真实有效的研究,从而建构起更加全面详尽的内容传播出去。 换句话说,微博不同倾向的碎片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面向的事实片段,避免了我们从自己单一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为我们形成更加全面详尽的新闻传播内容提供了素材,达到在微博 140字以内不能达到的深度。 “我突然觉得我得对这 70多万脖子(博友)负责。 不忙的时候,我开始去考虑我该发些什么、不该发些什么。 ”【 7】如今拥有 870万粉丝的新浪 “微博女王 ”在一年前曾这样说。 对自己的微博言语负责,这就是最基本的微博伦理之一。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 “我不赞同你的言论,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在微博上也应该如此,虽然有的博友观点你不赞同,但至少应该表示对对方说话权利的尊重,而不是用攻讦、谩骂甚至揭私等手法来将对方 “批倒 ”、“搞臭 ”,应该有一种 “费厄泼赖 ”的精神,让每位博友的观点得到充分的表达,当然这都要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 内,这也是微博的基本伦理。 除此之外,不要轻信谣言、盲目传谣,不要轻易地对某一件自己不确定的事情下结论,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一些言论等等。 只要每位博友能从自身做起,再加上一些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加以 引导,那么无序的状 态就能转变为新的微博伦理,营造出更加美好和谐的微博环境。 、高效、公共的特性形成及时反馈机制 “反馈是强大的工具。 如果反馈不存在,或被拖延,或很微弱,那就会使传播者怀疑和担心,有时还会使受众受挫或对立。 ”【 8】 2020年美国大选希拉里 克林顿棋差一招,将Twitter仅仅视为发布自己行程的平台而未能与博友形成良好互动,其高傲的态度最终让她败给了奥巴马。 微博在媒介传播中的局限 《易传系辞上》: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何况只是一两句话,由于文字脱离了环境,所以很容易遭到误解,产生相反的效果。 按照伽达默尔的说法,一切的理解和解释都是作者和读者的“视域融合”,也就是作者和读者视域的交集,而读者决不能还原作者说话的情景,也不可能经历作者的成长环境。 庄子说“得意而忘言”。 这个效果是很难达到的 而且,既然是完全公开的,也就要顾及影响,很多 隐私性 的话语不能说,有些话也怕同事看到而传到老板的耳朵里(虽然可以匿名,但是很多人都无法保证自己的身份不被识破,尤其是很多明星)。 此外,信息也可能给人带来假象,比如,很多人把负面信息搜集在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