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8000吨有机肥建设项目环评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浮山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全省最早免除农业税和中小学学杂费的县市之一。 全县中小学共 45 所,并累计投入资金3740 万元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彻底解决了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文物古 迹 15 浮山县境内的文物古迹有位于县城 5 公里处的老君洞,建于唐武德二年,是一座石结构建筑。 此外,在县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两颗神奇的佛珠,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本项目所在区域内没有文物保护、自然景观等保护单位。 16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环境空气质量 本次项目位于 浮山县张庄乡西佐村西侧约 550m,属于农村地区, 附近区域近期无具体大气监测数据,根据 现场踏 勘 ,厂址周围区域受地表裸露 、自然扬尘的影响,污染物主要以 TSP、 PM10为主。 地表水 本项目 东北 距 涝河 约 , 涝河 该段 水质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 Ⅲ 类标准。 评价利用临汾市环境监测站 2020年对 涝河浮山段 的 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见表 4。 表 4 地表水监测结果 (单位 mg/l) 月份 流量 m3/s 化学需氧量 氨氮 1 12 2 ND 3 ND 4 ND 5 9 6 ND 7 ND 8 ND 9 11 10 11 11 ND 12 ND 年均值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 Ⅲ类标准 20 超标率 (%) 0 0 由监测数据与Ⅲ类标准相对比可以看出, 南涝河 监测的水质中CODcr、 NH3N 满足标准要求,水质较好。 17 声环境 尧都区环境监测站 于 2020 年 7月 22日对该项目厂界进行了噪声监测,具体监测布点见图 3,监测结果见表 5。 表 5 噪声监测结果 (LeQ:dB(A)) 监测时间 监测点 L10 L50 L90 Leq 昼间 1 2 3 4 夜间 1 2 3 4 由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厂界昼、夜间噪声背景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20) 1 类区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生态环境 本项目所在区域内生态环境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生态环境。 4 1 图 3 噪 声监测现状布点图 北 3 2 18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级保护级别): 本次建设项目所在地为农村地区, 项目所在区 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 区、文物保护单位,主要保护对象为厂址附近村庄居民、 地表水、地下水、农作物等。 建设项目厂址周围敏感因素及保护目标见表 6。 表 6 建设项目厂址附近敏感因素及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保护对象 距离和 方位 基本情况 环境保护目标 项 目 厂 址 环境空气 西佐村 550m/NE 295户,约 870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20)二级 辛城村 600m/W 140户,约 510人 岭上村 530m/SE 131户,约 460人 地表水 涝河 3900m/NE 清水流量,流域面积 62km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 III类标准 地下水 项目周围 / / 《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1484893)Ⅲ类 生态环境 农田、植被 19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⑴ 项目所在区属于农村地区,根据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20) 要求,环境空气 执行二级标准 , 对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2020)未包含的建设项目特征污染物, 参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相关标准值 ,具体为: 标准号 标准 名称 级 (类)别 评价因子 平均时间 标准值 数值 单位 GB3095 2020 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 二级 SO2 年平均 60 μ g/Nm3 24 小时平均 150 1 小时平均 500 NO2 年平均 40 24 小时平均 80 1 小时平均 200 PM10 年平均 70 24 小时平均 150 TSP 年平均 200 24 小时平均 300 TJ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硫化氢 一次最高容许浓 度 mg/m3 氨气 一次最高容许浓 度 ⑵ 项目所在区是以居民住宅为主要功能的农村地区,根据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20)要求, 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20) 1 类标准,具体标准值为昼间 55dB(A)、夜间45dB(A)。 ⑶ 项目所在区 地表水系为 涝河 ,根据《山西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 DB14/672020),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中 III 类标准,具体为: 标准号 标准名称 级别 评价因 子 标准值 数值 单位 GB3838202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 III 类 CODcr ≤ 20 mg/L BOD5 ≤ 氨氮 ≤ 总磷 ≤ 总氮 ≤ 20 ⑷ 项目所在区地下水是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区域用水主要为工、农业用水,根据 《地下水环境 质量标准》( GB/T1484893)要求,地下水 执行 Ⅲ 类标准。 21 污染物排放标准 ⑴ 生产过程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表 2 中二级标准,具体见下表 : 标准号 标准名称 级别 因子 评价指标 数值 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二级 颗粒 物 排放速率 排气筒高度 15m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20mg/m3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恶臭 污染物排放 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表 1 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具体为: 控制项目 执行标准 厂界 排放限值 排放标准 单位 臭气浓度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 20 (无量纲) NH3 mg/m3 H2S ⑵ 本次建设项目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外排。 ⑶ 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20)中 2类标准,具体为:昼间 60dB(A),夜间 50dB(A)。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本次建设项目总量控制指标为:工业粉尘 ,浮山县环境保护局以浮环函 [2020]6 号对其予以批复。 22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工艺流程简述 本工程生产的有机肥所用原料为 周边养殖场收购的羊粪, 辅料为微生物发酵菌剂和 腐殖酸。 工程具体生产工艺为: ⑴ 原料发酵 从周边收购回的羊粪运至原料库的发酵区内由人工堆置成 截头方椎体形(上边边长 、下边边长 ,堆高 1m) 进行堆放发酵, 发酵初始阶段物料含水率约为 30%— 40%,初始发酵阶段约 5d 左右 ,在此阶段由人工对堆体 表面 进行拍打,防治磷、钾等成分流失。 物料发酵5d 后进入第二个发酵阶段 高温发酵阶段,此阶段发酵时间约为 15d左右,高温发酵阶段 堆肥时 堆温迅速升高, 为保证好氧发酵所需的有利温度, 防止温度过高造成养分流失, 需 采用测温仪 定期 对发酵堆进行测温, 保证 发酵堆的温度 低于 80℃,测温后若发现 温度超过 80℃将采用人工翻堆使发酵堆降温 , 在第二阶段发酵过程中物料中水份快速蒸发,为保证后续生产需求,第二阶段发酵完成后采用人工喷洒水的方式调整物料湿度,使物料含水率保持在 10%左右后 人工装入小推车中运至生产车间使用。 ⑵ 原料粉碎 、物料 混合、成品筛分 人工将发酵后的羊粪送至半湿物料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的原料落至皮带输送机转运至立式搅拌机中,同时将人工计量后的腐殖酸、微生物发酵菌剂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混合 40 分钟,搅拌混合完成后的物料 出料温度约为 60℃左右,本工程配套设置 三级皮带输送机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自然降温处理,降温后的物料进入滚筒筛分机进行筛分,筛选出合格的成品,筛上不合格成品重新返回搅拌机内进行进一步搅拌, 筛下 合格成品 通过皮带输送机转运至自动封装机中进行装袋封口。 23 ⑶成品储存 装袋后的成品人工采用小推车运至成品库进行储存销售。 工程 具体工艺流程见图 4。 原 、辅材料消耗 及储存 本工程原料为周边养殖场收购的羊粪 ,辅料为微生物发酵菌剂和 腐殖酸 ,其中 羊粪 从 周边养殖场购进在原料库 发酵区暂存 ;微生物发酵菌剂和 腐殖酸均为袋装粉状物料, 在当地市场购进,储存于 原料库。 本项目主要原 辅 料消耗情况见表 7。 表 7 原料、辅助材料消耗情况 序号 原辅助材料名称 年耗量( t) 1 羊粪 7500 2 微生物发酵菌剂 300 3 腐殖酸 450 水耗 、 能耗 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