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专升本入学考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对着 ) 歌 ( 2) 沉吟 ( 沉思吟味 ) 至今 ( 3) 枉 ( 屈驾 )用相 存 ( 问候 ) ( 4)契阔( 聚散、离合,此处指久别重逢 )谈宴 分析题:  阅读本诗的最后 8句,回答问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什么地方是运用比拟手法。 什么地方用了典故,用意是什么。 填空题: ,悠悠我心。 山不厌高,。 ,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 ,食野之萍。 , 枉用相存。 33. *《 饮酒 》 ( 其五 ) 这是一首田园诗 、 五言古诗。 作者陶渊明 ,东晋末年著名诗人 , 古代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分析本诗写景句子所体现的思想意蕴。 理解全诗平淡醇美 , 融写景 、 抒情 、 说理于一体的特色。 背诵全诗。 作品分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这是 《 饮酒 》 二十首组诗中最为人乐道的第五首,整首诗中没有一句与饮酒相关的字眼,诗人运用魏晋玄学 “ 得意忘象 ” 之说而领悟了 “ 真意 ”。 与南派禅宗的顿悟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不是以当时时尚的玄言诗来禅述,而是通过在饮酒过程中,面对大自然的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幽美的的佳境,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也通过此表明了作者曾 “ 误入尘网中 ” ,后 “ 鸟倦飞而知返 ”  本诗可分为两部分来解读。 第一部分为前四句,介绍诗人如何摆脱车马喧嚣的困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 人境 ” 中充满了达官贵人的声色犬马、奔走钻营来来往往的车马喧嚣声。 而桃源仙境已无寻处,那就只能 “ 结庐在人境 ” 了。 那怎么才能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呢。 诗人通过自我的思想净化,淡泊名利,远离那些车马喧嚣,不为其所动。 我的 “ 人境 ” 也就是成了仙境。  第二部分为后六句,表达了诗人从秋菊、南山、夕境、飞鸟中获得乐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在东篱下对着菊花饮酒,南面的庐山不期而映入眼来。 夕阳下的庐山景象是多么的美妙,翩翩归飞的鸟儿自由地飞着(如诗人此刻的心境,摆脱官场束缚,不用再为五斗米而折腰了。 悠然自得),神与境会,浑然忘了这是在人境了。 “此中 ”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 “ 真意 ” :真趣,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这是全篇之髓; “ 忘言 ” :无法、无须用语言表现。 这二句对前所钟爱之田园生活作出总结,暗含 举世皆浊唯我独醒 之意,惟其如此,又何必辨言呢。 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结庐在人境 》 一诗,是陶渊明诗歌意象的顶峰。 在这首诗中, “ 本我 ” 摆脱了 “ 超我 ” 的纠缠,澄明无碍地存在于诗歌意象中。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 ,这种 “ 远 ” 与 “ 静 ” 的境界是 “ 本我 ” 战胜 “ 超我 ” 后才可能出现的。 “ 心远 ” 并不仅仅是因为“ 地偏 ” ,最关键的恐怕还是陶氏在心灵上的真正忘世,倘若心为物役,尘根未了,则即使身处“ 无车马喧 ” 的偏地,也仍然会为凡事俗情所羁绊,像唐朝王维辈那样像模像样地隐居终南,但他心里图的依然是那条加官晋爵的捷径。 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 思想内容: 表现作者在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中心远世俗、欣赏大自然的兴致和从中领略到人生的真正意义的快乐心情。  艺术特色: 1、写出了醇美的意境,表现平淡自然的风格。 2、融写景、抒情与说理为一体,自然妥帖。 34. 《 从军行 》 ( 其四 )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 边塞诗。 作者王昌龄 , 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 擅长七言绝句。 理解本诗所反映的边地激烈战斗情景和将士们艰苦生活 , 分析诗中所表现的将士们的卫国热情与英雄气概。 重点词语: ( 1) 青海长云 暗 (晦暗 )雪山。 ( 2) 黄沙百战 穿 (磨穿 )金甲。 ( 3) 不破楼兰终不 还 (回家 )。 背诵全诗。 35. *《 山居秋暝 》 这是一首无言律诗 、 山水诗。 作者王维 , 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 , 他的诗融诗 、 画 、音乐 、 理趣于一体 , 风格清新淡雅。 分析本诗以动写静 、 动静相衬 , 写出夜间山中宁静优美景色的表现手法。 理解本诗 “ 诗中有画 ” 的写作特色以及诗中所表现的诗人的情趣。 以本诗为例,掌握律诗的对仗特点。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重点句子: ( 1)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 ( 2)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 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重点词语: ( 1) 竹喧归 浣 ( 洗涤织物 ) 女。 ( 2) 王孙 ( 即作者自己 ) 自可留。 背诵全诗 36. *《 行路难 》 ( 其一 )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 , 七言歌行体。 作者李白 ,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划分本诗层次。 了解诗人是如何表现从茫然 、激愤到希望 、 自信的感情的 , 体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理解诗中比喻句的含义。 说明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内涵。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品分析: “行路难 ” 为古乐府 《 杂曲歌辞 》 名,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 李白 《 行路难 》以 “ 行路难 ” 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 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 “ 金樽美酒 ” 、 “ 玉盘珍馐 ” ,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 接着写 “ 停 杯投箸 ” 、 “ 拔剑四顾 ” ,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 中间四句,既感叹 “ 冰塞川 ” 、 “ 雪满山 ” 、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 “ 行路难 ”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 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 长风破浪会有时 ” 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激流勇进。 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重点句子: ( 1) 欲渡黄河冰塞川 , 将登太行雪满山。 ( 2)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重点词语: ( 1) 玉盘珍 羞 ( 同 “ 馐 ” , 佳肴 直万钱。 ) ( 2) 多歧路 , 今 安 ( 何处 ) 在。 ( 3) 直 ( 径直 ) 挂云帆济沧海。 背诵全诗。  上网下载 : 宝教网 ——教研网 ——初中语文教学沙龙 ——名师坐堂 ——李志强(博客) 37.*《 蜀相 》 这是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作者杜甫 ,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理解 、 分析本诗各联的内容。 了解本诗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 , 体味诗中所寄寓的感慨。 说明全诗将写景 、 叙事 、 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特点。 掌握本诗颔、颈对仗工整的特点。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评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 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 颔联 “ 草自春色 ” 、 “ 鸟空好音 ” ,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 颈联写他雄才大略( “ 天下计 ” )忠心报国( “ 老臣心 ” )。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重点句子: ( 1) 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 ——为定夺天下先主曾不厌其烦三顾茅庐拜访 , 而诸葛丞相则回报以忠诚满腔辅佐两朝君主的开国与继业。 ( 2)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只 可惜诸葛丞相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 这总使得历代英雄们为此涕泪满裳。 重点词语: ( 1) 锦官城外柏 森森 ( 静穆肃立 )。 ( 2) 三顾 频烦 ( 频频烦劳 ) 天下计。 ( 3) 两朝 开济 ( 开创大业 , 匡济天下 ) 老臣心。 背诵全诗。 3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 边塞诗。 作者岑参 , 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掌握本诗写景笔调夸张 、 比喻新颖 、 联想奇妙的特点。 找出诗中的夸张句和比喻句,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重点句子: ( 1)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2) 瀚海阑干百丈冰 , 愁云惨淡万里凝。 ( 3)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重点词语: ( 1) 瀚海阑干 百丈冰。 ( 2) 中军置酒 饮 归客。 ( 3) 风 掣 红旗 冻不翻。 背诵全诗。 39.《 杜陵叟 》 这是一首叙事诗 , 新题乐府诗。 作者白居易 , 中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划分全诗的层次 , 概括全诗的主题思想。 理解诗中由第三人称叙述转化为由杜陵叟用第一人称直接控诉的作用。 掌握全诗语言浅显通俗的特点。 杜陵叟 (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 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