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万吨微生物复混肥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年产复合微生物肥 10 万吨 . 1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备注 1 建设期 年 1 2 项目寿命期 年 16 含建设期 3 总占地面积(征地面积) 亩 100 4 总投资 万元 6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投资) 万元 流动资金 万元 4000 铺底流动资金 1200 万元 5 销售收入 万元 45260 年均 6 年增值税、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年均 7 利润总额 万元 年均 8 所得税 万元 年均 9 税后利润 万元 年均 10 财务内部收益率 % 所得税前 11 财务内部收益率 % 所得税后 12 财务净现值 万元 所得税前 13 财务净现值 万元 所得税后 14 投资利润率 % 15 销售利润率 % 16 投资回收期 年 含建设期 1 年 17 贷款偿还期 年 含建设期 1 年 18 经营成本 万元 年均 19 总成本 万元 年均 20 盈亏平衡点 % 项目编制原则 贯彻执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针,工程建设中以节约投资,使资金使用实现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提高项目资金利用率; 根据行业市场的发展情况及 **市和 **县实际情况,拟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降低项目投资风险; 以合理、有效利用 资源为原则,利用项目区自然资源,合理安 7 排发展用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根据场地地形、总图布置,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整体设计体现安全、舒适、实用、经济、合理;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等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做到文明建设、安全运营。 研究工作依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 5)《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 6)《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20- 2020 年) ( 7)《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20 年度) ( 8)《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规定》; ( 9)《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三版 ); ( 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与案例应用手册》; ( 11)《 **建设工程概算定额》; ( 12)《 **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2020 年本); ( 13)《 **市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14)项目主办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 15)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规定,主要有: 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94)等。 研究工作的范围 项目投资环境调研; 项目的建设背景、必要性; 项目的产业政策及行业分析; 市场的调查及发展前景; 项目建设投资、成本及费用的测算; 项目资源综 合利用及节能环保措施;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等。 9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项目提出的背景 微生物肥料与绿色有机食品 目前。 我国正在发生第六次饮食文化的变革,这就是由消费热量食品转向消费安全、营养食品,更加注意食品的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可以预见,无公害微生物肥料将在未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绿色有机食品的兴起 绿色有机食品是在环境污染成为全球性公害这样一个背景下的产物,最早产生于欧洲发达国家。 目的是为了寻求人类的农业生产 活动与自然法则之间新的平衡。 3O 年代后,欧美一些国家农艺专家和有识之士倡议组建绿色协会和机构,到 60 年代,欧美国家相继出现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在芬兰、瑞典等国家称为生态农业,在德国为生物农业,在日本称作“自然农法农业”,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叫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是在 1972 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首次提出。 在此之后,美国、瑞典、法国、英国以及非洲等国共同发起成立“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 这是国际上第一个“绿色有机食品”开发组织。 目前已发展到拥有 100 多个国家 500 多个联谊会。 绿色有机食品在我国起步 较晚. 1990 年 5 月 1 日原农业部部长何康教授在农业部农垦司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宣布我国发展绿色有机食品. 1993 年 2 10 月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并于 5 月加人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 同时 1995 年 10 月,国家环保总局在南京成立了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是我国最早从事有机食品检查,认证和管理的专门机构。 几年来,经 OFOC 认证的产品有 100 多个品种。 并与美国 OCIA 和 QAI、德国 GFRS、英国、瑞典、日本等机构开展了紧密合作。 ( 2)绿色有机食品的态势 绿色有机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由于国内外宣传媒介纷纷报 道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尽管目前绿色食品的价格较高,却颇爱人们的青睐。 销势兴旺而稳定。 在德国绿色食品小麦的售价是普通小麦售价的 2. 5~ 2. 7 倍。 芬兰使用绿色食品的标志,产品价格均高于同类产品 30%~ 50%.有的高于同类产品的 200%。 日本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价格高 2O%左右。 我国绿色有机食品比一般食品价格高 10%~ 50%.我省绿色有机食品比一般食品价格高 30%左右。 当前工业发达区域国是世界上绿色有机食品最主要的消费国,如英国的进口量为 80%,德国进口量高达 98%。 全世界每年的绿色有机食品消费在 500 亿美元以上 ,据专家预测,到 2020 年,绿色有机食品消费将增加 10 倍,达 5000 亿美元以上。 因此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顺应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我国和我省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态势十分看好,这是一项大有发展前途的事业。 ( 3)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中肥料使用标准 我国目前具有绿色食品认证唯一资格的 OFDC,在 2020 年修订的(OFDC 有机认证标准》中明确规定:矿物肥料必须保持其天然组分。 11 禁止采用化学处理提高其溶解性.蔬菜生产中必须选择有机肥种类,不能过量施用。 防止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用于有机肥制的添加微生物必须来自 于自然界.而不是基因工程产物,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城市污水污泥。 尤其是我省已用具特殊能力的菌种制成的微生物肥料来缓和或减少农产品中硝酸盐的污染取得明显的效果,已引起广泛关注,并应计划在蔬菜上扩大使用。 ( 4)微生物肥料为 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理想肥料 有机肥是农业生产的基本保证部分,是我国几千年来农业的基础肥料,它不仅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全面的营养,促进作物生长,而且还可以改良土壤的物理、性化学和生物状,熟化土壤,培肥地力。 但是,施用有机肥料,只可以维持土壤肥力和一定的生产能力,难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不断增长 的人口对于粮食的需要。 化学肥料含有丰富的速效养分和能量,合理使用化肥,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农业持续发展的现阶段,是农业促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肥料是植物的 “ 粮食 ” ,微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无机肥三者构成了肥料的总体,对作物的生长起着不同的促进作用。 微生物肥料作为农业生物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和土壤肥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无论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不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带来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农副产品品质下降,给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推广应用提供了相 当大的发展空间,受到农业科技界和农业技术 12 推广部门的高度重视,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技术措施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特别是在发展生态农业,生产 AA 级、 A 级绿色食品中的不可替代性,充分体现了它独特的优势。 复合微生物肥料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肥料效应的含有特定微生物活性的制品,这种效应不仅包括了土壤、环境及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还包括了其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植物的有益作用。 生物复混肥料是指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 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有机生物活体,一种新型肥料。 它不仅为农作物提供了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而且增加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性,同时克服了化肥的过量施用和不平衡施肥造成的弊端。 微生物肥料又担负着土壤有机质向腐殖质转化的重任,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活化被土壤固化了的养分,提高化肥的有效利用率。 同时,微生物肥料中有益微生物还会向土壤分泌各种有益物质、生长刺激素、吲哚乙酸、赤霉素和各种酶,从而有效的促进养分的转化,减轻土壤传播性冰海地发生,修复被 污染的土壤。 因此,微生物肥料可以说是 发展 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 ,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的 理想肥料, 微生物肥料将在未来农业生产中发 13 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农业增产潜力。 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微生物肥料具有无毒、无害、无任何污染的特点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现代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蓬勃发展,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有了长足的进展。 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发展我国可持续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 l)微生物肥料 的含义及分类 微生物肥料亦称菌肥、生物肥料、接种剂等,是由于微生物生命活动而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一类制品,是将有效菌类与吸附材料混合在一起制成复合生物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作物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达到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等。 在这种效应的产生中,制品中活性微生物起关键作用。 按目前生物复混肥料制品的功能可将微生物肥料分为两大类 ,即微生物菌剂、生物复混肥料。 微生物菌剂, 一般含有一种有效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从而改善植物营养状况而促进产量增加。 其代表品种为各类根瘤 菌肥料,主要应用于豆科植物,使其能在豆科植物根、茎(叶)上形成根瘤,固化空气中的氮素来供应豆科植物主要氮素营养。 也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固氮菌、磷细菌、硅酸盐细菌 14 或其它一些细菌),互不拮抗,互相有利,也是通过其生命活动促进作物增产。 但关键作用不只限于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水平,还包括它们本身产生的各类植物生长刺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刺激作用,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从而达到抑制病害作用,活化被土壤固定的磷、钾等矿物营养,使之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帮助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及多种微量元素而实现增产作用。 另有一些菌剂能加速作 物秸秆腐熟及促进有机废物发酵等作用。 其种类包括固氮菌菌剂、磷细菌菌剂、硅酸盐细菌菌剂、抗生菌菌剂、菌根菌菌剂、堆肥菌菌剂及发酵菌菌剂等。 生物肥料 ,除含有有效微生物外,还含有一些其它营养物质,根据营养物质不同可分为两类:第 1 类为微生物和有机物质复合;第 2类为微生物和有机物质及无机元素复合。 此类肥料还根据我国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采用将不同微生物与有机物质及不同种无机元素配合施用,既能保证增产,又能降低成本,改善土壤及作物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农业丰产、农民丰收、农村丰足的美好远景。 复合生物肥料是以生物 菌剂、家禽粪便、秸秆、酒糟等为核心肥源,以有机无机物质和有机元素为基质和载体组成的生物复混活性肥料。 具有固氮、解磷、解钾、分泌植物生长激素、抗病等作用,是一种无公害,无污染的生物肥料。 适用于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花生、芝麻、蔬菜、瓜果、果树、棉花、烟草、薯类、花卉、茶叶、中药材等多种作物,经过大田一次性施肥试验有明显的增产增收和改良土壤的效果。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2)微生物肥料的特点及其优势 15 微生物肥料的核心是微生物,因此具有微生物的特性。 微生物资源丰富,种类和功能繁多,可以开发成 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的肥料。 而且微生物菌株可以经过人工选育并不断纯化、复壮以提高其活力,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所需的菌。年产10万吨微生物复混肥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西兰和欧洲等果品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世界各果品主产国水果和水果加工产品的自给率明显下降。 国外对水果原浆和浓缩果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果渣饲料方面,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禽、蛋、奶、鱼等食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植物蛋白饲料的紧缺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 使 得全球范围内对饲料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到 2020
量为。 目前存在的问题: 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原料堆场、料仓、成品输送带防尘措施不够完善,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后,扬尘产生量仍然较大。 可进一步完善措施,减小其排放量。 整改措施及要求: 将原料堆放场采取挡风抑尘网和喷淋措施;上料、出灰过程采用封闭的皮带运输系统;筛分破碎在封闭室内进行;成品卸料在储灰库卸灰口进行,卸料口采用封闭式软接口,防止扬尘产生;场地进行水泥硬化、洒水抑尘等各项环保措施
替代,节能总价值可达到 40 亿元以上。 广东佛山及其周边地区,有大大小小的陶瓷企业上千家,其中的几千座旋风喷雾干燥塔均为燃油,按每座塔日耗油 10 吨计算,每天耗油在万吨以上,每年在 300 万吨以上,仅此一项,若改燃水煤浆,就可节约 20亿元以上。 其他诸如纺织、印染、烟草、化工、食品、涂装、轧钢等工业企业以及宾馆、机关、学校、医院、银行等单位,均是 燃料油的主要用户
多数能活到一百二、三十岁,最小的也近百岁,所以那里被誉为世界老人岛和长寿村。 据考查,那里的居民普遍长命百岁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由于 “圣谷 ”的水源好、该地境内多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有形成矿泉水的条件,所以流人 “圣谷 ”的水是矿泉水。 据化验证明, “圣谷 ”的水是能够防治风湿病和降低胆固醇,有治病防病,延年益寿功能的优质矿泉水。 在世界上很多石灰岩山区的地方
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及行业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标准规范; 项目有无采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落后工艺及设备; 项目建设方案和用能方案; 项目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能效指标水平;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 费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影响; 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及效果评价; 项目设计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补充建议。 节能评估报告 12 第二章 项目概况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年产 10
,形成了特有的煤、石油、天然气原料并存和大、中、小生产规模并存的生产格局。 目前合成氨总生产能力为 5000 万吨 /年左右 [3],氮肥工业已基本满足了国 内需求 ,在与国际接轨后 ,具备与国际合成氨产品竞争的能力 ,今后发展重点是调整原料和产品结构 ,进一步改善经济性。 发展趋势 根据合成氨技术发展的情况分析 ,估计未来合成氨的基本生产原理将不会出现原则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