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设计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8 米,则清水池边长为 58 2=116m 清水池采用半地下式,最低水位高程为调节容积、水厂自用水及安全用水储量与消防用水储量交界线,则清水池的最低水位高程 为保证消防用水不被动用,同时又能保证清水池水质不腐化,拟在位于消防储水水位与生活调节水位交界处的生活水泵吸水管开一个额 10mm 小孔,水位降低至小孔,则进气停生活供水泵。 管网水力计算 集中用水量主要为工厂的生产用水量和职工生活用水量,当工人淋浴时间与最大时供水重合时淋浴用水也应该计入集中用水 量,否则不计入集中用水量。 最大时集中流量为: A、 B 两厂的集中处流分别设在 14 节点。 23q Q Q =+18000=(m3/d)= ( L/s) 比流量计算 : is q L  =( )/ = (L/()) sq 为最高日最大时用水 量 L/s ∑ Q为大用户集中流量 L/s ∑ L管网总的有效长度 m 沿线流量计算 : 沿线流量的计算按下公式 y s iq qL iL 有效长度; m sq — 比流量 L/ 表 21沿线流量计算 《给水排水管 道系统 》课程设计 13 管段 长度 L/m 有效长度 Li/m 沿线比流量 qs 沿线流量qy/(L/s) 1— 2 600 600 1— 15 817 2— 12 1640 1640 2— 3 560 560 4— 12 830 830 3— 18 1886 943 18— 19 825 825 4— 3 1200 1200 4— 19 280 280 19— 5 400 400 5— 6 550 225 6— 12 920 920 6— 7 530 265 8— 13 950 950 13— 12 260 260 9— 10 900 900 10— 13 280 280 15— 10 801 801 10— 17 1341 1341 17— 16 888 888 16— 15 863 863 7— 20 1350 1350 20— 28 1010 1010 28— 8 1220 1220 8— 7 600 600 28— 27 1230 1230 27— 9 760 380 9— 8 660 660 20— 21 890 890 21— 29 1040 1040 29— 28 1230 1230 29— 26 1365 1365 26— 27 1760 880 32— 33 2168 1084 33— 11 503 11— 31 1861 1861 31— 32 876 876 11— 14 1390 1390 21— 31 600 600 21— 14 1150 1150 《给水排水管 道系统 》课程设计 14 14— 30 1140 1140 30— 29 530 530 30— 24 655 655 24— 25 611 611 25— 26 1033 23— 22 1200 1200 22— 25 690 690 24— 23 810 810 总计 45653 节点流量计算 : 管段中任一点的节点流量等于该点相连各管段的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 iyqq   折算系数取 α= 0 .5 ∑ q相连的个管段沿线流量和 表 22 节点流量计算表 节点 连接管段 节点流量 集中流量 节点总流量 1 1 115 2 1 2 212 3 2 3 318 4 3 41 412 5 5 519 6 6 6 612 7 6 7 720 8 13 7 82 89 9 8 9 927 10 9 101 101 1017 11 113 113 1114 12 61 41 12 1213 13 81 121 1310 14 211 301 1114 15 11 151 1510 16 151 1617 17 17 1716 18 31 1918 19 41 51 1819 20 7 28 2021 21 142 292 312 2021 《给水排水管 道系统 》课程设计 15 22 252 2223 23 222 2324 24 232 242 2430 25 222 242 2526 26 272 252 2629 27 92 272 2627 28 82 202 292 2728 29 302 262 282 2129 30 14 24 2930 31 113 213 3231 32 313 3332 33 113 3233 合计 管网平差 环状管网流量分配计算与管径确定 ,分配步骤: ① 首先在管网平面布置图上,确定出控制点的 位置,并根据配水源,控制点,大用户及调节构筑物的位置确定管网的主要流向。 ② 参照管网主要流向拟定各管段的水流方向,使水流沿最近路线输水到大用户和边远地区,以节约输水电耗和管网基建投资。 ③ 根据管网中各管线的地位和功能来分配流量。 ④ 分配流量时应满足节点流量平衡条件,即在每个节点上满足 0i ijqq。 环状管网流量分配后即得出各管段的计算流量,由此流量可确定管径。 各管段管径从界限流量表中查得。 ,管径初选择如下表 25: 表 23 最大时流量分配 表 管段 管长 m 管径 /mm 初分流量( L/s) 1— 2 600 1800 1— 15 817 1800 15— 10 801 1000 2— 12 1640 1000 《给水排水管 道系统 》课程设计 16 12— 13 260 900 13— 10 550 800 2— 3 560 800 3— 4 1200 600 4— 12 830 500 3— 18 1886 600 18— 19 825 500 19— 4 280 300 19— 5 400 300 5— 6 550 300 6— 12 920 700 6— 7 530 700 7— 8 600 400 8— 13 950 1000 8— 9 660 400 9— 10 900 900 10— 17 1341 500 17— 16 888 600 16— 15 863 700 7— 20 1350 700 20— 28 1010 400 28— 8 1220 1000 28— 27 1230 400 27— 9 760 900 20— 21 890 700 21— 29 1040 600 29— 28 1230 900 29— 26 1365 350 26— 27 1760 800 32— 33 2168 400 33— 11 503 300 11— 31 1861 400 31— 32 876 500 11— 14 1390 150 14— 21 1152 400 21— 31 600 700 14— 30 1140 500 30— 29 530 500 30— 24 655 350 24— 25 611 400 25— 26 1033 700 23— 22 1200 450 《给水排水管 道系统 》课程设计 17 22— 25 690 600 24— 23 810 300 环状网平差 (最高用水时 ) 以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确定的管径为基础,将最高时用水量分配、管段流量进行管网平差,详细采用哈工大平差软件。 平差结果如表 24所示 表 24 评差结果 迭代次数 =14 ====================================================================== 环号 = 1 闭合差 = 管段号 管长 管径 流速 流量 1000I 水头损失 sq (米 ) (毫米 ) (米 /秒 ) (升 /秒 ) (米 ) 1 600 1800 .77 .32 .19 .0001 2 817 1800 .71 .27 .0001 3 801 1000 .0017 4 1640 1000 .0027 5 260 900 .39 .0006 6 550 800 .0017 sqtotal= .071 dq= ====================================================================== 环号 = 2 闭合差 = 管段号 管长 管径 流速 流量 1000I 水头损失 sq (米 ) (毫米 ) (米 /秒 ) (升 /秒 ) (米 ) 《给水排水管 道系统 》课程设计 18 1 560 800 .0019 2 1200 600 .0099 3 830 500 .95 .0109 4 1640 1000 .0027 sqtotal= .047 dq= ====================================================================== 环号 = 3 闭合差 = 管段号 管长 管径 流速 流量 1000I 水头损失 sq (米 ) (毫米 ) (米 /秒 ) (升 /秒 ) (米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