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成长互动关系分析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nE 1Y 2Y „ nY 1X 2X „ nX 小计 1C 2C „ nC C I C E Y X 折旧 1D 2D „ nD D 劳动报酬社会投 入 1V 2V „ nV 1M 2M „ nM V M 小计 1N 2N „ nN N 总投入 1X 2X „ nX X ( 1)按行方向建立的数学模型 [12] 由表第 I、第 II 象限组成的矩形为产品分配流向表,在此表中,每一行都可建立一个线性方程,表示为 i 部门 (行部门 )对 j 部门 (列部门 )的投入量以及总产出和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关系。 其模型如下: nnnnnnnnXYXXXXYXXXXYXXX2122222211111211 ( 1) 即 niXYXiinj ij ,2,1,1  ( 2) (2) 按列方向建立的数学模型 列方向亦可建立列模型 [12],反映的是各部门投入要素构成或价值形成过程。 8 根据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列向数量可建立的方程组如下等式: nnnnnnnnnnXMVDXXXXMVDXXXXMVDXXX21222222212111112111 ( 3) 可简写为: njXMVDXjjjjni ij ,2,1,1  ( 4) 在( 4)式中, jD 是固定资产折旧系数; jV 是劳动者报酬系数; jM 是生产净税额和营业盈余。 这三项之和即是部门初始投入或增加值总量 jN。 (三)投入产出分析法的主要参数 1.产业关联程度相关指标 (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 [13]也称投入系数,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第 j 部门的单位总产值直接消耗第 i 部门产品或服务的数量,计算公式为: ija = jij XX ( i, j=1,2,„, n) (5) 式中 ija 的取值范围是 0 ija l,其值大小表示 i、 j 两部门之间生产技术关联程度。 系数 ija 的值表明了 j 部门对 i 部门的直接依赖程度或牵引作用,反过来也说明了 i 部门对 j 部门的直接制约作用或感应程度。 由直接消耗系数 ija 构成的 n n 矩阵 A 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如下所示: A=nnnnnnaaaaaaaaa112222111211 (6) 矩阵 A 反映了各产业部门和产品间技术经济联系。 矩阵中的第 i(i=1,2„,n)行表示的是第 i 部门对所有列部门生产单位产品的直接投入量,第 j 列表示第i 部门生产单位产值对行各部门产品和服务的中间使用量。 ( 2)完全消耗系数 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各产业产品在生产上不仅 与相关产业有着直接的联系,还与其他产业有间接联系,为了更好地计算出一部门的生产与另一部门产品 9 生产之间的经济数量关系,所以在计算各产业活动消耗系数中,除了直接消耗外,还计算间接消耗,完全消耗系数 [13]就是用来计算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联系的,它表明的是生产过程的最终产出与完全消耗的线性比例关系。 因此,它比直接消耗系数更本质、更全面地反映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完全消耗系数 ijb 反映了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的总和,它是指第 j 产业生产单位产品所完全消耗的第 i 产业 的产品数量。 利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可以得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B 为: B= 1AI — I,其中 I 为 n n 的单位矩阵。 2.产业波及特性相关指标 ( 1)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 [13]表明的是在生产活动中,一产业的生产对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当影响力系数小于 1 时,表示该部门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对其它部门的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小于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当其系数大于 l 时,则表明该部门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对其它部门的产生活动的影响程度大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 其计算公式如下: jF = ninjijniijbnb1 111 ( j=1,2,„„, n) ( 7) 式中, jF 为影响力系数; ni ijb1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 j 列之和。 (2)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 [13]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 系数大说明该部门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感应程度强,反 之,则表示对经济发展需求感应程度弱。 其计算公式是: iE = niniijnjijbnb1 111 ( i=1,2,„„, n) ( 8) iE 为感应度系数; nj ijb1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 i 行之和;  ninj ijbn 1 11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各行之和的平均值。 10 四、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产业成长互动关系分析 (一)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 常州市地处江苏省南部, 长三角地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外向型经济突出,并且响应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 同时,常州又是一个具有两头在外的新兴制造业城市和新兴工业化城市,物流业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量大,具有良好的物流业发展基础条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对于制造业来说,常州制造业基础好、劳动力成本低,再加上常州市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持,制造业已经成为常州经济发展的支柱,直接影响着常州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江苏省国民经济的发展走向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搜集 2020 年 — 2020 年常州物流业、制造业及经济的发展 状况,见表 3,并根据此求出物流业和制造业产值自身增长速度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来分析物流业和制造业发展水平,见图 图 图 4: 表 3 2020— 2020 年常州物流业及经济的发展状况 年份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GDP 产值(亿元) 物流业产值(亿元) 制造业产值(亿元) 根据表 3 可知道,常州近几年的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迅速,从 2020 年到 2020年的 6 年的时间,物流业产值翻了 倍,制造业产值也增加了将近一倍,说明常州近几年在对物流业和制造业上面的投入是有效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也是不容小觑的。 图 2 各产值年产图 11 图 3 各产值增长速度图 图 4 物流业与制造业占 GDP 比重图 从图 2 和图 3 上的各产业的年产值走势可以看出,无论是 GDP、物流业还是制造业产值,都是呈现上升趋 势,物流业近几年的增长速度一般保持在 20%左右,除了 2020 年增速有回落趋势,其余每年增长速度都是呈现上升趋势的,制造业的增速也保持在 10%— 15%之间,其增长速度变化情况和物流业大致保持一致,而且具有同势发展趋势。 相比 GDP 的增长速度,除了 2020 年和 2020 年的物流业增长速度略低于 GDP 增长速度, 2020— 2020 年物流业增速均高于 GDP的增速,说明近几年常州物流业发展还是比较快的。 制造业发展也由 2020 年之前增长速度低于 GDP 增速变化到 2020 年之后增速超越 GDP,由此可见,制造业发展前景保持良好。 从图 4 的物流业和制造业占 GDP 比重来看,物流业占 GDP 比重保持在 7%左右,大致呈现加速趋势,制造业占 GDP 比重也大致保持在 40%左右,而且制造业产值占 GDP 比重明显大于物流业产值占 GDP 比重,说明常州制造业是常州经济发展的主导型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最大,要尤其注重制造业对 GDP 的贡献。 12 由上分析可以得出,常州近几年物流业发展呈现增速趋势,但整体发展程度并不是很高,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相比于物流业,常州制造业发展比较稳定,属于成熟性产业。 (二)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为了反映物流业与常州经 济的关系,以 2020 年常州投入产出量作为统计依据,并把常州整个产业分成第一产业( 1I )、不包含制造业的第二产业( 2I )、制造业( 3I )、不包含物流业的第三产业( 4I )和物流业( 5I )共五大产业,得出其直接消耗系数来分析物流业与三次产业的关系。 首先介绍产业分类 [15]: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竹木材采运业等; 第二产业: 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 第三产业(除物流业外):邮政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等; 物流业:公路运输业、铁路运输、水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等。 按照上述分类方法,并通过搜集常州统计年鉴和 2020年投入产出延长表 ,整理的常州 2020年的投入产出流量表如表 4, 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 2020年常州各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见下表 5: 表 4 2020 年各产业的投入产出流量表(单位:亿元) 产出 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 总产出 1I 2I 3I 4I 5I 合计 中间投入 1I 2I 3I 4I 5I 合计 增加值合计 总投入 投入 13 表 5 2020 年常州各产业直接消耗系数表 从表 5 的直接消耗系数表中可以看出:常州市在生产活动中每生产万元的物流业服务产品,需要直接消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不含制造业)、制造业、第三产业(不含物流业)和物流业产品的数量分别为 174 元、 1367 元、 2177 元、1748 元和 1530 元,可见常州市物流业依赖程度最高的产业是制造业,其次是第三产业,受农业的影响较小。 由此可以得出,在物流业的生产活动中,其对第一产业的依赖较少,主要是因为一些传统的 运输 、配送、装卸搬运等工具对农产品的消耗比较少,在仓 储活动中,也只是涉及到一些辅助设施对垫木、稻草等的消耗;物流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较多,主要是因为物流业活动直接需要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提供的交通运输工具、包装设备、通讯设备、信息处理设备、仓储设备、加工处理设备及相应的仓库、装卸搬运工具等:对第三产业 (不含物流业 )的依赖关系处于第二,主要原因是物流业需要第三产业提供的金融保险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餐饮服务和一些社会服务等。 从表 5 的直接消耗系数还可以发现,这五产业生产 1 万元的产品,对物流业的直接消耗数量为: 87 元、 204 元、 491 元、 392 元、 1530 元。 由此看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自身的消耗是最大的,这是因为在运作过程中,其各环节运输、存储、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等活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需要各环节消耗自身来完成整体的物流服务;制造业的发展对物流业的需求处于其次,这是因为整个制造业的生产活动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例如在石油燃料加工、化学用品制造等活动中用到的运输、仓储业务,也需要采购、加工、配送等活动的支持,所以 1I 2I 3I 4I 5I 1I 2I 3I 4I 5I 14 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消耗高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第三产业(不包括物流业)对物流业的消耗处于第三,这是因为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消费产品(邮政、金融、餐饮等) ,从产品的制造到配送及至最终消费者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要整套的物流服务来作为支撑;而第一产业的生产活动对物流业的需要是最少的,由此推断物流业与第一产业之间的关联是最少的。 (三) 主要物流业部门对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为了更进一步地展现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消耗关系,本文将物流业主要分为八个对制造业消耗较大的部门,在常州统计年鉴以及常州投入产出延长表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制造业对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