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校校园规划设建设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园环境是自然的、公园式的,校园的布 局不宜强调绝对的对称,不对称的布局更利于校园与环境的协调以及今后的发展建设。 山区大学的建设在学识的交流和沟通下,校园建设的聚合化趋势变得日趋明显。 加拿大设计师埃里克森,设计了高度集中、局部架空、立体交通系统的西蒙 .弗雷泽大学,使人与自然打破了相对立的旧观点,促进了山区校园建设突破了设计师单纯的主观意识; 我国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充分利用了一些更为先进的理念如“有机生长” [2]等全新的理念,来规划建设具有地域特点的校园,相应也更加注意在校园规划建设中应用山区生态学、山区景观学等相关理论。 高等院校也寻求相应的规 划对策,然而在规划建设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 地域性认识不够;对校区规模和建设效率缺乏理性认识;校区建筑和山地地形缺乏融合。 因此 如何在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地形、达到自身发展和建设效益的最大化等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研究意义 以期商洛学院校园规划建设在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综合开发和效益最大化的思路下,创建出一个有机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富有地域特色的山区大学校园。 希望对其它相近的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2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内容 利用实地调查、文献整理等方法对 商洛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校园规划建设先进理念,对商洛学院做出相应的建设规划。 通过实例研究,总结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要本着生态的理念、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地形、达到自身发展和建设效益的最大化,切勿追求片面上的建设发展。 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本文以具有典型山地校园建设规划的校园“商洛学院”为例进行研究,具体的相关规划建设现状,就要通过实地调查来获取。 实地调查一方面保证了所需信息的准确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分析相 关信息的不足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文献整理:通过整理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以及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原则与策略,为商洛学院的今后的规划建设做出参考依据。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法就是认识事物的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精确知识的方法。 本论文以具有典型山地校园建设规划的校园“商洛学院”为例,从规划现状如手,对其规划现状的综合概况进行列举归纳包括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也作了相应的整理,利用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以及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原则与策略, 从理论到实践的切入,并提出 新的规划建设理念,强化了论文的研究意义。 技术路线 图 1 技术路线 商洛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现状分析 商洛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策略 总结山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经验 为相近的山区高校校园规 划建设提供借鉴 背景、意义、方法、理论 绪 论 3 2 商洛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现状分析 综合概况 选址 商州 区 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西邻西安,东通鄂豫,全区辖 23 镇办事处,总 面积 2672km2,人口 54 万,是商洛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距离省会西安 120km。 商州区地处丹江源头,因城区坐落于丹江之北,北靠金凤山,南面龟山,形如鹤翔,故有 “ 鹤城 ” 之称。 商州历史悠久,古有商鞅封邑、四皓隐居、闯王屯兵,是革命战争年代鄂豫陕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商州生态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实,森林覆盖率 %,是一片山绿水清的土地;商州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北方之粗犷,又兼南国之灵秀,商於古道自古到今曾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不朽诗篇。 商州交通便捷,是西北与东南的交通要道,沪陕高速、福银高速公路、洛商高速公路 、商柞高速公路(规划)、宁西铁路、312 国道、宁西铁路二线(在建)、西武高铁(规划)、西商城际铁路(规划)穿境而过,西安商洛机场也正在建设之中,交通十分便利。 商洛学院位于素有“秦岭最美”之称的陕南园林城市商洛市商州区北新街东段,依坡地而建,全校占地面积 349886 ㎡ ,校舍建筑面积 208906 ㎡。 商洛学院校园西南和东北以及东南地势较低,西北和校园中部地势较高,整个校园呈阶梯势上升,东北方向地势呈阶梯下降,西康铁路从校园东北方向横过校园,校园西北隔铁路是山地。 校园的海拔大约在 700800 多米,校园中部地势较 缓建筑密度较大,其他地区相对较少。 图 2 商洛学院遥感影像图 4 图 3 商洛学院地形图 空间形态 校园空间形态大体上以集中式为主,校园内各个功能区以团块状分布,各个功能区主要以校园交通进行划分,由于学校用地相对紧张,所以功能分区比较紧凑。 教学区:主要位于校园的南部 ,共有 6 座教学楼。 1 号教学楼布置于主校门口以台阶和教学喷泉作为衬托,建筑空间形态以地表式为主,以地下式为辅。 校园其他教学楼位于地势较高的校园中部,以行列式分布,建筑空间形态以地表式为主, 2 号教学楼比较特殊,位于三级 台阶上,又相对于 3 号教学楼地势较低, 2 号教学楼前用桂圆以及小花园为映衬,建筑空间形态以地表式为主。 3 号教学楼位于校园中心,东西北方向有花园的营造,突显出安静、舒适教学氛围。 5 号教学楼位于校园小操场的正南方,并排布置。 6 号教学位于校园的正西方,布置相对其他教学楼较为分散。 阅览区:校园图书馆位于 1 号教学楼的正东方向,建筑形状酷似蝴蝶,建筑空间形态以地表式为主,以地下式为辅。 生活区:位于校园的正北方向以及东北方向,生活区的建筑以围合式分布,建筑空间形态以地表式为主。 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建筑密度较大。 体 育活动区:位于校园的东南方向地势平坦的地域,坐北朝南,与生活区较近。 5 图 4 商洛学院规划现状图 总体布局 (1)校园功能分区明确,以集中式布置为主,用地集约,有利于方便师生日常生活。 (2)在选址的基础上,就地势而建,校园前半部分主要为学习、办公、阅览等工作学习为主;校园后半部分以就餐、生活活动为主,功能分区界限明确。 (3)绿化景观布局以分散式为主,相间或围合与建筑之间,晨曦园、桂园、竹园作为缓冲校园氛围,分布于教学楼、宿舍楼、 2 食堂周围。 建筑形态及组合 (1) 群体组合 以线网联系型为主,用校园交通作为构筑的骨架,将各个功能分区以及建筑群体联系起来。 不但节约土地,又保证了校园整体的自由性,使得因地形造成的零碎感,被巧妙的整合了。 这也是常见的校园建筑群体的组织形式。 (2) 建筑单体 学校建筑以条形板式平面平行等高线布置为主 [3]。 特别是校园中部: 2 号教学楼、 3号教学楼、 3 号宿舍楼、 1 号宿舍楼、后勤公司、 4 食堂等顺应地势而建,保证了原来地块的完整性,也解决了建筑布置相对集中带拥挤问题。 道路交通 6 车行系统:道路贯穿校园西南与东北,车行出入口分为三个。 路网模式以自由式为主,充分结合了校园自然地形,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校园用地的不规则性,建筑分布较为分散。 停车场的布置主要位于主要门口或利用校园建筑周边空间。 人行系统:从校园的主校门口向校园各个功能区渗透,在满足人行优先的原则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