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成武县大陈庄地区煤炭资源普查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3)凫山断裂 经过 普查 区,走向近东西 , 倾向南,倾角 70176。 该断裂在平面上呈舒缓波状,断距大于 2020m,断裂具压性特征。 岩浆岩 13 普查区内尚未发现有岩浆活动的迹象。 四 、 煤层及煤质 煤层特征 本区含煤地层为二叠 纪 山西组和石炭 二叠 纪 太原组。 据邻区 金乡井田资料推断 山西组含煤 4 层, 可采煤 3 层, 为 2 煤、 3 上 煤和 3 下 煤。 太原组含煤 15 层,可采煤 4 层,为 14 煤、 15 煤、 16 煤、 17 煤。 推断 各可采煤层的厚度及埋深见表 1。 推断 普查区可采煤层厚度及埋深统计表 表 1 煤 层 厚度( m) 埋深( m) 2 煤 3 上 煤 3 下 煤 14 煤 15 煤 16 煤 17 煤 煤质特征 根据区域对比,普查区煤质具有如下特征: ( 1)煤的物理性质 各层煤的物理性质大同小异,其共性为黑 色 , 条带状结构 , 层状构造。 油脂光泽,亮煤为主、少量暗煤。 2 煤和 16煤含暗煤量稍大,强度稍低,17 煤兼具块状构造。 ( 2) 煤的化学性质 14 各煤层的灰分产率见表 2,各煤层的原煤均为中低灰煤。 煤层灰分特征表 表 2 煤层 原煤灰分产率( %) 浮煤 灰分产率( %) 2 3 上 3 下 14 15 16 17 碳 普查区内各煤层的 挥发分 产率及固定 碳 见表 3,均为中挥发分煤。 煤层挥发分产率和固定 碳 统计表 表 3 煤层 挥发分产率( %) 固定 碳 ( %) 原煤 浮煤 原煤 浮煤 2 3 上 3 下 14 15 16 17 区内各煤层硫含量在 %,大部分煤层属中低硫煤,少部分高硫煤经脱硫后 其含硫量 符合标准要求。 经区域对比,本区内的各煤层均属高热值煤,发热量在在 MJ/kg 之间。 (3)煤的工艺性能 15 本区内 3 上 煤的 粘结性 指数 ( GRI)为 , 胶质层 厚度 ( Y) 为 24; 16煤的 粘结性 指数 为 , 胶质层 厚度 为 40。 皆为强粘结性煤。 3 上 煤的成焦率为 %,半焦率 %,焦渣特征 8; 16 煤的成焦率为 %,半焦率 %,焦渣特征 8。 属结焦性好的煤。 按照 GB575186 中国煤炭国标,以 浮煤 900℃可燃基挥发分( Vdaf) 、粘结性指数( GRI)为主要分类指标,胶质层厚度( Y)为辅助指标衡量, 3煤 为气煤 、 16 煤 为气肥煤。 (4)煤的工业用途 本区各煤层 经洗选加工后均可作为炼焦配煤、动力燃料等工业用煤。 16 第四章 工作部署 一 、 工作部署原则 按照由间接到直接、由面到点、再由点推及面上的原则部署工作。 首先 在 认真分析研究以往 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综合地质调查, 采用 二维数字 地震勘探大致查明区内的煤层分布和构造特征; 然后 选择成矿条件较好的地段进行钻探验证; 最后 综合研究各方面资料对该区煤炭资源进行评价。 二 、 总体工作部署 二维地震 设计东西 90186。 方向测线 4条,线距 20204000m,与勘探线重合( 20 勘探线不布置地震测线)。 自南向北依次为 DZ DZ DZ DZ4 线 ,其中 DZ1与 DZ2线距 4000 m, DZ DZ DZ4线间距 2020 m。 设计南北 0186。 方向联络线 1条 , 测线号为 LDZ01(附图 3)。 测线(包括联络线)总长 25240m,物理点 1262 个。 具体情况见表 4。 设计地震工作量一览表 表 4 线号 测线长度( m) 方位 炮点距( m) 物理点(炮) 备注 DZ1 4000 90186。 20 200 DZ2 4000 90186。 20 200 DZ3 4240 90186。 20 212 DZ4 4000 90186。 20 200 LDZ01 9000 0186。 20 450 合计 25240 1262 不包括试验点 17 钻探与测井 在勘查区内按东西 90186。 方向布设勘探线 5条, 线距 2020m。 自南向北依次为 50线。 设计 钻孔 2个 ,工作量 2550m(见表 5) ,具体孔位 据地震成果确定。 先确定并 施工 1 个孔 , 然后据该孔情况 结合地震成果 确定第二个孔。 设计 钻孔 钻遇地层及深度见附图 5, 终孔层位 为进入奥灰 15m。 所有钻孔均要进行地球物理测井,测井工作量 2530m。 设计钻孔一览表 表 5 顺序号 勘探线号 钻孔编号 设计孔深( m) 备 注 1 40 ZK4001 1200 具体孔位依据地震测量成果确定 2 10 ZK1001 1350 地质、水文地质测量 进行普查区及 邻近范围内地质、水文地质测量。 地质 修测面积 70 km 2。 水文地质编测面积 70 km 2。 三、 工作阶段 本次普查工作的具体实施按如下顺序进行。 第一阶段:充分分析研究原有资料,编制普查设计,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 通过。 第二阶段:进行 1∶ 10000地质 修测 和 地震 测量。 初步了解煤层分布 及埋藏深度。 第三阶段:根据以往和本次工作取得成果资料和新认识 优选靶区 , 采用新思路布置 、施工 探矿工程, 并 进行井中物探测量 及相应的采样测试工 18 作,大致确定可采煤层的厚度、埋深、煤质煤类等。 同时结合地震和钻探成果进行 1∶ 10000 地质修测和 1∶ 10000水文地质编测。 第四阶段:室内综合整理,编制报告。 图 3 技术路线简图 四 、 年度工作安排 本项目工作周期为 2020年 10 月 2020年 10月。 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2020 年 1012月,收集资料,分析研究,编制设计,做好出野外前的准备工作。 2020 年 13月,进行地质修测、地震勘探等 工作,优化钻探靶区。 2020 年 46月,进行钻探施工 、水文地质编测。 2020 年 710月,室内综合整理,编制普查报告。 编写设 计 1: 1 万地质修测 地震测量 确定含煤地段 1: 1万地质修测 1: 1万水文地质编测 钻探工程 测 井 综合整理、编写报告、提出下一步建议 资料收集、研究 19 第五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次普查采用地质、水文地质调查、物探、测井、岩心地质钻探、采样测试相结合的综合勘查方法。 一 、 测量工作 作业依据 依据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专业标准 DZ/T009194)。 平面坐标为 1954 年北京坐标系,高程为 1956年黄海高程系。 测量 工作 ( 1) 控制测量 : 在等级点基础上设 5(或 10)导线点作为基本控制点进行加密,导线边长 12km。 导线长 度 小于 10km ,方位角闭合差小于 10N,全长相对闭合差不超过 1/15000。 基本控制点高程以等外水准测定。 勘探点以光电测距附合导线布设,导线全长不大于 15km,且布设为直伸形状。 勘探点高程测量采用三角高程施测,可布设为三角高程路线或独立交会高程。 勘探点测量主要限差按有关规范执行。 ( 2) 地震工程测量:以经纬仪极坐标法、导线法或角线交会法将测线布于实地。 当测线遇障碍物需断开连测时,作为放线元素使用的桩号坐标必须按测线设计坐标及方位角计算得出。 ( 3)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钻孔的布设及定测,应首先计算出设计钻孔的坐标,然后利用测区内布设的二线导线 点和图根点,用极坐标法放出钻孔。 勘探线剖面测量,首先采用极坐标布设并定测剖面控制点,相邻控制点或剖面端点间的定测方位与设计方位较差不大于ΔΦ = // L Mmm 20 (式中 L 为两点间距, M为测区地质 图比例尺分母, P //=206265//)。 剖面地形点使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测定距离和高差,剖面施测完毕后,应整理好剖面测量成果,并展绘剖面。 二 、 地质 、水文地质 填图 以 1∶ 10000地形图为底图。 1∶ 10000地质修测 普查区及其外围均为第四系覆盖,因此该项工作以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为主, 结合本次的地震、钻探工作成果,编制普查区及邻近范围内前古近纪基岩地质图 (包括 Q+ N 等厚线等内容)。 1︰ 10000 水文地质编测 采用以编为主 ,编测结合 的方法 进行。 通过 系统搜集 、分析 勘查区及邻区历年水文、气象资料,调查地形、地貌、矿区民井 ,编制勘查区水文地质图。 三 、 地质 钻探 工作 钻孔质量要求 钻探工程质量按( 87)煤地字第 746号《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所规定的甲级孔的要求执行。 ( 1) 钻孔结构:钻孔全部设计为直孔,终孔孔径为 94mm。 ( 2) 煤、 岩 芯 采取率: 煤层的长度 采取率 不低于 75%, 按煤芯 送样重量计算,重量采取率不低于 60%,且煤层结构清晰,煤芯不烧失变质、不 21 污染。 取芯段 岩 芯 采取率 大于 65%,矿层顶底板各 5m内与煤芯 要求相同。 岩芯 冲洗干净后,按顺 序整齐的排放在 岩 芯 箱内并进行系统编号。 ( 3) 钻孔弯曲度测量:每 100m 测斜一次,每 100m 孔斜不大于 1186。 ,钻孔孔斜大于 5186。 时, 进行 方位角 测量。 ( 4) 孔深校正:每 100m 校正一次孔深,孔深误差不大于 ‰,并进行合理平差。 ( 5) 简易水文观测:钻进过程中每小时观测一次冲洗液消耗量。 若回次时间小于 1小时,则每回次观测一次。 若消耗量突变,则加密观测。 观测时要做好记录。 如遇有涌水、漏水、大裂隙、破碎带、严重坍塌层段、气体、漏出等现象时,要准确记录其起止深度及最大消耗量等。 ( 6) 原始报表记录:原始报表要求记录及时准确,内容齐全,字迹清晰 整洁,无涂改现象。 ( 7) 封孔: 按设计书要求进行封孔, 最上 煤层 以 上 200m 至终孔 用标号不低于 ,其水泥:砂:清水比例按 1: 1:。 新近系 与其下伏地层 界面上、下各封闭 20m。 并取样检验。 孔口 以下封 2m,并 埋石桩做永久标志。 地球物理数字 测井工作 ( 1) 测井物性条件 通过区域资料分析,该 区 各地质时代的地层物性较稳定,煤岩层间物性差异明显,各参数曲线响应良好,地层组合关系和特性组合特征规律性强,有良好的物性条件。 22 ( 2) 工作任务 、深度、厚度、结构及夹层的岩性和厚度。 确定各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和厚度;结合地质编录,解释断点位置、破碎带的厚度、确定断层性质和落差。 ,确定各含(隔)水层的深度、厚度进行水文地质研究。 ; ,为综合测井解释和封孔提供参考。 ,查明恒温带的深度、温度和地温 梯度的变化,查明一、二级高温区的范围。 ( 3) 测井施测参数 施工钻孔全部采用数字测井仪进行测井。 选择 参数有 聚焦电阻率、视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玛、视密度、中子 孔隙度、声波速度、井径、井斜、 井温等。 ( 4) 测井工作要求 、调校 , 保证工作稳定,记录数据准确。 24小时内到达现场,严格按《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 、及时、清楚、整洁、无涂改。 ,特别是现场提交成果的监视曲线幅度值要满足准确提交现场成果 的要求。 23 、休磁间隔按规范要求进行,保证煤。山东成武县大陈庄地区煤炭资源普查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司成 立。 1997 年 2 月 26 日,鲁抗医 药 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 600789)。 目前,鲁抗医药集团 是我国大型综合化学制药企业,国家重要的抗生素生产基地。 新华鲁抗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山东新华医药集团和山东鲁抗医药集团强强联合,隶属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国有独资公司,并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国有资产经营权, 注册资金为 亿元, 成立之初的 总资产为 41 亿元
射量最高达每平米 7 千瓦时。 年日照时数大于 2020 小时。 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与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因而有巨大的开发潜能。 我国 太阳电池的研究始于 1958 年, 1959 年研制成功第 1 个有实用价值的太阳电池。 我国 光伏发电产业于 20 世纪 70 年代起 XX市 XX县 XX社区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18 步, 1971 年 3月首次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第
章 进度 计划及保证措施 一、进度计划安排原则 (一)施工进度安排必须满足招标文件的工期要求。 (二)考虑生产的均衡,尽可能使劳动力、机械设备、资金、材料的平衡,尽可能做到工种、工序合理衔接,干扰少、工效高、经济效益好。 (三)对工程量较大、工期长、耗用劳动力较多且处于关键线路上的工序,组织内外、上下平行交叉流水施工,以加快施工进度。 (四)对容易受雨季影响难度大的工序应先做,或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炉作业。 ,设专人统一指挥,合理安排先后次序,穿插进行,以免影响正常砌筑。 、标高的测设与检查 上 、燃烧室保护板底座砖面上, 刻画炭化室中心线及各墙的宽度线。 8~ 10 层砖测设一次标高线。 ,经常检查校正。 、 水平仪 、 7 米的铝合金靠尺、校正过的钢卷尺准确的进行,并在砌筑过程中经常检查。 ,下列部位应编制标高平面图。 1) 基础平台滑动面。 2) 蓄热室墙顶面。 3)
作面,不应超过三个面。 本矿井采用综采,采区内应同时回采一个回采工作面。 备用回采工作面及掘进头的设置 在整个采区中,由于采用下行式、后退式开采,因此,备用工作面位于回采工作面的下部。 掘进头设在备用工作面内,目的是将备用工作面准备好,待上一工作面采完后,能及时的搬迁设备到下一工作面,进行投入生产已达到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要求。 采区生产能力 验算 初步确定采区生产能力后
形,以便聚集冷却油,在沿槽的圆周上钻有小孔,这样在槽内聚集的冷却油经小孔流向离合器从动片 3起冷 却作用。 离合器轴 1的中心钻有油道,从液压助力器 15来的油经散热器冷却后,从离合器壳 体上的油孔,进入离合器轴 1内油道,去润滑各运动件,并冷却离合器从动片 3。 从动片由两块烧结有铜基粉末冶金的钢板铆接而成,在钢板之间有 6个碟形弹簧,均布在摩擦片平均半径的圆周上,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