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困难的原因及策略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阶段的教学特点和训练重点,这些超阶段的习作练习无疑加重了学生习作的负担,造成了学生对习作的恐慌。 结果造成大量的“ 抄袭”范文、套用范文的现象,作文中出现大量的假话、空话,甚至“编造惊天大案,制造美的谎言”。 诸如此类习作教学目标定位上的偏差,使习作教学远离了学生生活,远离了学生实际,远离了学生心灵,使习作当成“应试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儿童内心表达的需要、交流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 三 )作文教学不 重视 学生写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人只重视学生产生写作行为,或强迫学生产生写作行为,而不重视学生写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主要表现是:( 1)目标大而空,学生很难达到目标,很难产生有效结果。 (2)对训练内容不认真选 择,对训练步骤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4 不认真设计,对训练方法不反复筛选,对题目的形式和难易程度不深入分析,一切都处于随意之中,岂能使学生的写作行为产生有效的结果。 (3)一味强调多写,“一周一文,一天一练”,只管数量,不管质量,师生疲于奔命而收获甚微。 (4)忽视写前指导:不提出具体要求,不教给写作方法,不引导学生剖析题目、把握重心、展开思路,而是出题就让学生写,写完交本子了事。 (5)忽视修改提高的指导。 现在一般的作文教学过程是:老师出题→学生写作→老师批阅→老师评讲。 这个过程正缺少了最能产生有效结果的行为,即老师批阅评讲后的修改重写。 上述做法,无法使学生的写作行为产生有效结果,使大部分学生形成无效率循环,这是导致学生厌恶作文,逃避作文的根本原因。 ( 四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观的陈旧 教师的 指导是宏观的,既需要我们着力创设适合儿童心智发展水平、兴趣的习作情景,又需要我们组织学生在作前充分尽情地活动体验,以此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这最重要的指导当然包含习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导。 这似乎很玄很虚,但只要抓住具体案例指导会变得十分生动和有说服力。 语文能力实质上是借助语言文字进行吸收、分析、梳理和储存、加工、输出信息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形成过程,不 仅仅是语言的积累、理解和运用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的渗透过程,更是促进孩子们人格生成和完善的过程。 只有我们的指导是具体的,不只停留在写作概念、知识上,那么孩子本来悦耳动听的童言童趣,就一定能从习作教学各种绣花针眼,里穿过去,获得成功激活习作的欲望和激情。 二、小学生写作困难的教学策略 心理学中说到: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乐意去做,并力求达到成功的一种内推力。 儿童学习活动中的成就动机,即是一种在较高标准上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施展才能,力求尽好尽快地解决问题,取得好成绩,从而获得社 会或其他人的赞许的动机。 它与一般动机的区别在于总是具有自觉的求成目标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一)重视作文中的情感因素,消除恐惧心理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5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家指出 :“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负担。 ” ① 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的事,就会涌向笔尖,从而自觉地作文。 如何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 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从老师那里了解作文的结果 ,得到鼓励。 因此,教师一 方面要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学生,一方面从字、句、段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习作优点,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每一次习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作文交给老师 ,都有一种急于知道老师如何评价自己作文的心理欲望 ,这种渴望老师指点迷津的心理正是激励学生把作文写得更好的动力。 因此,教师无论多忙,就是牺牲节假日,也要及时把学生作文批改出来,及时发给学生,让写得好的学生尽快尝到写作成功的甜头,使他们越写越爱写,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让写得不够好的学生尽快趁热打铁,尽快着手修改,补写或重写。 那些经过修改, 补写或重写的作文,教师则随时批改,让学生求知的欲望得到及时的满足,从而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二)正确定位习作的目标,重视学生写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中明确写着写作的阶段目标是: 第一学段( 1~ 2 年级)写话 :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 3~ 4 年级 ) 习作 :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 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 ① 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20:9.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6 第三学段( 5~ 6 年级)习作 :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 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 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400 字的习作。 作为语文教师应牢记于心并体会其中的确切含义,真正落实到作文教学中去。 习作的目的是什么。 不是为了应试,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家,而是表达个人思想的需要,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 如 果我们不能顾及孩童习作是内心的需要而一味的苛求,孩子怎敢提起那杆沉重的笔来抒写自己稚嫩的心。 小学作文教学必须明确小学生作文与成人写作的区别。 小学生作文是习作,习作不同于创作;习与创之别,习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习作,虽然要求学生自能作文,那也是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提高,逐步达到自能作文。 在小学生习作上,我们提倡“儿童习作无禁区”。 要求学生习作时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