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洛阳的女大学生嫉妒心理现状研究及建议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各个维度上的嫉妒心理不论是“很少在乎”或是“有些在乎”,她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嫉妒心理, 说明了女大学生普遍具有嫉妒心理。 张建育《大学生嫉妒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被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嫉妒心理,也就是说,大学生的嫉妒心理是普遍存在的[ 7]。 欧阳文珍对嫉妒的内隐性研究结果也表明,人们普遍存在嫉妒之 心 [ 8]。 本研究的结果与以上两个研究的结果一致,都证明了大学生的嫉妒心理具有普遍性。 女大学生嫉妒心理的专业差异检验 由表 2 可知,从整体上看,理科生与文科生的嫉妒心理差异达到了 的显著水平,理科生的嫉妒心比文科生的嫉妒心要强烈,本结果支持了欧阳文珍《嫉妒心理内隐性研究》中,理科大学生更具有嫉妒心理这一结果 [ 8]。 理科生嫉妒心强烈的原因可能是理科生面对的学习压力大,竞争比文科学生强, 所 产生的就业压力也会很大,在面对事情时可能会更容易焦虑,而且她们学习的科目多为枯燥复杂,对文学和社科方面接触较少, 因此看待人和事可能会比较偏激,更容易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因此总体来说比文科生的嫉妒心强烈。 但在外表嫉妒维度中,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差异极其显著,文科生在这个维度上的嫉妒心比理科生的嫉妒心强烈很多。 原因可能,文科女生接触文学类的书籍较多,有更多的“爱美之心”,有更多的浪漫细胞,没有理科学生务实,更爱做梦,爱幻想,更容易多愁善感,而外表可能会成为她们做梦的资本,再加上文科竞争压力相对比较小,闲暇时间比较多,所以文科女生把注意力用到了关注自己外表上,比理科生的外表嫉妒心要强烈。 女大学生嫉妒心理的家 庭所在地差异检验 由表 3 可知,整体上不同地区女大学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各个维度上也并没有 9 出现差异。 张建育对怀特习惯性及关系嫉妒量表和邦克嫉妒量表测查的研究中,认为不同所在地的大学生之间的嫉妒心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本研究有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因为嫉妒属于人格,人格是稳定的,可能不受家庭所在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本文抽取的数据并没有代表性,一是因为这只是抽取洛阳师范学院一所学校,二是因为来在所有的被试中,家庭所在地在农村的被试有 146 名,家庭所在地在城市的被试有 68 名,两地被试的数量明显的不均衡,家住农村的被试人数 是家住城市的被试人数两倍多。 综合两个原因分析的结果会不显著。 独 生 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女大学生嫉妒心理的 差异检验 由表 4 可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经济嫉妒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嫉妒心理要强,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生来就有一种优越感,她们的父母和教养方式又不是很适当,对孩子太过溺爱,使许多的独生子女在家里认为自己是家里“小皇帝” 、“小公主”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经济方面也是如此,因此独生子女在对金钱的控制欲也较非独生子女强烈,在看到比自己家境优越的人时,她们的虚荣心作祟,又想保持自身的优越感,其嫉妒之心就会产生。 但从整体上看,是否独生子女在嫉妒心理上并没有什么显著差异。 这一结果与 张建育对怀特习惯性及关系嫉妒量表和邦克嫉妒量表测查的研究中,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之间的嫉妒心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 7]得观点相同, 本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 女大学生嫉妒心理的年级差异检验 由表 5 可知,四个年级之间在总体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但这四个年级在经济 嫉妒和就业嫉妒这两个维度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 可能是因为女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压力相对比以前小,而且她们逐渐认识到当今社会只靠埋头苦读是不行的,对学习的重视程度没有以前高,因此在学业嫉妒上差异不大;再加上大学里丰富的课外活动及社团活动,女大学生每人都有自己一定的交际圈子,并不愁找不到朋友和恋人,因此在人际上的嫉妒之心差异也不大;随着化妆品的增多及化妆技巧的进步,每一人更加深信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只要肯用心,每个人都能成为美女,因此,在外表嫉妒上的差异也不大。 综上所述,这四个方面都是个人可以控制 的,只要愿意做,都不会成为多大的问题。 而经济和就业这两个维度就不太容易控制。 女大学生在经济嫉妒维度上嫉妒心理的年级差异检验 由表 6 可知,在经济维度上,大一与大二嫉妒心理差异显著,大一与大三的嫉妒心 10 理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大三学生的嫉妒心理高于大一学生,大二学生的嫉妒心理高于大一学生。 可能大一作为社会的新鲜人,还保留有在中学时期的自控能力和节俭精神,再加上平常由学校上课的约束,大一学生自己又比较乖,很少有闲暇的时间购物花钱,因此在金钱方面比较节俭,经济方面比较宽裕,在经济方面的在乎程度相对比较低,对 别人的经济嫉妒也就不是很强烈。 而大二大三的学生比大一学生多了一、二年的学龄,虽有学校上课的束缚,但她们更容易翘课,而且多半认为上课无聊、老师讲的没意思才翘课,闲暇时间比较多,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她们更倾向于逛街、上网,平时花钱又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经常荷包空空,在看到别人家庭条件好,并且很有钱时,自己的虚荣心作祟,她们的在经济上的嫉妒心理比大一的要强烈很多。 女大学生在就业嫉妒维度上嫉妒心理的年级差异检验 由表 7 可知,在就业维度上,大一与大二嫉妒心理差异显著,大一与大三差异极其显著,大二与大四 差异显著,大三与大四学生的嫉妒心理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的嫉妒心理高于大二学生的嫉妒心理,大一学生的嫉妒心理高于大三学生的嫉妒心理,大四学生的嫉妒心理高于大二学生的嫉妒心理,大四学生的嫉妒心理高于大三学生。 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满怀壮志雄心,因此在就业上关注的就比较多,她们的心理对未来的不确定也很多且很迷茫,再加上自己认为刚进入校园什么都不会,难免会产生焦虑情绪及恐慌,在看到别人都能找到好工作而自己在迷茫时,嫉妒就会产生并有增长的趋势;大四学生面临毕业,都在忙着找工作,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又有高学历,心理可能会 有高不成低不就的思想,自己在外面四处碰壁,工作不如意,再看到其他人找到一个既轻松有高薪的工作时,对别人的嫉妒会日益强烈;大二与大三学生处于大学的中间阶段,随着进入校园的天数增多,再加上校园的保护,更多的人可能会产生毕业好早,工作到毕业后再找也不晚,先安逸一两年再说及时享乐的想法,因此,她们的就业嫉妒心并不是很高。 5 针对女大学生嫉妒心理的应对策略 研究表明:嫉妒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并且消极作用远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