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电站环评报告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缆沟 敷设17km, 其中 17km 电缆沟分布于场内道路区,占地统计入场内道路区中不单独计列, 本方案集电线路占地仅对电缆桥架占地进行统计。 本项目集电线路总占地 *****hm2, 其中 11 东片区集电线路占地 *****hm2,西片区集电线路占地 *****hm2。 本工程将新建 1座 110kV升压站,用于汇集所有光伏电能后,将西街口光伏电站以 1 回 110kV线路接入 220kV 沙林变。 根据项目主体设计, 110kV 升压站布置在场区中部,位 于电站的汇能中心区域,由本项目承建;送出线路架空线路总长约 10km, 送出线路将单 独立项,本项目建设不包含送出线路工程; 220kV 沙林变为新建变电站,目前已投产使用。 升压站场地整体西高东北底,原地貌海拔高度 〜 2104m,地形坡度整体较平 缓,但西部开挖高度较大,施工进行场地平整后的设计标高为 〜 , 最大开 挖深度约 14m,挖方边坡按 1:1 放坡至自然地面,坡顶设截水沟,坡脚设排水沟;升压站 西北侧为回填边坡,最大回填高度约 7m, 回填边坡按 1:2 放坡至自然地面;升压站开挖边 坡以及回填边坡处采用浆砌石挡墙进行拦挡。 升压站区域范围为 75mX 130m, 长边为西北一东南向,短边为东北一西南向,布置在 场区中部,位于电站的汇能中心区域,场地基面承载力较好,能满足建筑要求。 升压站区域属于综合功能区,生产区布置于西侧,生活区布置于 东侧。 升压站主要包 括 35kV配电室及户外电气设备布置场地、综合楼、仓库、水泵房及水池等,其中: 35kV 配电室置于升压站西南部,主变布置于 35kV 配电室北侧,无功补偿装置等布置在升压站西 侧,综合楼、仓库布置在东部,水泵房及水池布置于综合楼西侧。 升压站设环行道路,作 为设备运输、巡视、消防的通道。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在升压站生活区种植绿色植物进行绿化,绿化宜布置低矮花卉、 灌木,不可种植高大的树种。 绿化面积约为 2500m2。 表 4 升压 E 站建筑及占地面积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站址总 用地面积 hm2 ***** ***** 围墙内 hm2 ***** 边坡、挡墙 hm2 ***** 2 总建筑面积 m2 ***** 办公综合楼 m2 ***** ***** 综合控制室 m2 ***** ***** GIS 室 m2 ***** 35KV 配电室 m2 ***** 消防及生活水池 m2 ***** ***** 水泵房 m2 ***** 仓库 m2 ***** 根据现场调查,华能石林西街口太阳能光伏电站直接利用区域已建成的简易道路(满 足运输要求),场内道路由已有简易道路接入,至升压站并延伸至场内各个方阵;道路不 能环绕时,道路盲端 采用 20mx20m 的回车平台,便于施工和运行维护。 根据光伏电站的 总体布局,场内道路紧靠光伏电池组件旁边通过,以满足设备一次运输到位、支架及光伏 电池组件安装需要。 场内道路新修4 条东西走向的道路为主线,由已有简易道路接入,至 升压站并延伸至场内各个方阵。 新修场内道路多沿等高线布设,设计最大路面纵坡 10%,平均坡度 7%,在满足纵坡 的前提下,尽量减低路基的填土高度及挖方深度。 新修道路参照露天矿山三级标准设计, 行车速度 20km/h,单车道,圆曲线最小半径 15m, 最大纵坡 10%。 新修场内道路总长度 , 占地 *****hm2。 场内道路布置情况见表 5。 根据主体设计,场内道路路基平均宽为 , 路面平均宽 , 路面采用开挖压实 后的泥结石路面。 道路布置能满足施工期间设备运输和电站建成后的运行维修需要,路基 路面占地面积为*****hm2。 b、路基边坡 ①填方路基边坡 路基填方边坡坡率采用 1:。 路堤边坡高度小于 8m 时,边坡坡度为 1:,边坡高度 大于 8m 时,在其高度 6〜 8m 处设置彡 2m 的平台,平台以下边坡坡度为 1:。 为确保路 12 污水处理设备 套 ***** 事故油池 m2 ***** ***** 绿化 m2 ***** ***** 4 站内道路 m2 ***** ***** 5 篮球场 m2 ***** 6 其余硬化区域 m2 ***** 表 5 场内道路布置情况表 项目 长度 ( m) 面积 (hm2) 道路通达情况 备注 支线 1 ***** ***** 连接 7397方阵 光伏发电系统东片区 支线 2 ***** ***** 连接 5372方阵 光伏发电系统西片区 支线 3 ***** ***** 连接 122方阵 支线 4 ***** ***** 连接 111阵 合计 ***** ***** a、 路基路面 13 基稳定,施工时要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清场、填前夯实和挖土质台阶等。 路基开挖中 的石方应优先作为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用不同填料添筑路基时, 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应采用相同的填料,严禁采用不合格的土壤作为填筑料。 所有填 筑料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分层碾压到规定的压实度。 ②挖方路基边坡 路基挖方坡比,按沿线地质调查、水文、气象等条件决定采用不同坡比。 当边坡较高 时,按路基设计规范规定开挖成台阶式边坡,在台阶式边坡的中部,高度每隔 8m 设碎落 台一道,宽度为。 一般开挖边 坡坡比为 1:〜 1:1。 岩石完整、坚硬路段采用 1:〜 1:。 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及土质路段采用 1:〜 1:。 可根据现场实际地质状况进行边坡坡比 调整。 路堑边坡高度小于 10m时,边坡坡度 1:〜 1:1,边坡高度大于 10m时,上台边坡 坡度为 1:〜 1:,中间设置大于 1m 的平台。 工程规划总面积为 *****hm2, 其中有效利用面积 *****hm2, 主要为光伏发电系统、场 内道路、工程施工临时场地等。 根据工程总体布置情况,在总规划范围内除有效用地、施 工临时用地以外的区域,因地形等原因不用于方阵布置及其他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运行 期间将不进行扰动,因此列为未利用地,未利用地面积约为 *****hm2。 (1) 围栏(墙) 本工程围栏(墙)包括场区及升压站围栏(墙)。 场址场地围栏采用钢丝网防护栏, 高度。 升压站围墙采用砖砌围墙,高度。 经规划布置:场址钢丝网防护栏总长 度 27000m, 升压站砖围墙总长度为 450m。 由于围墙分布于升压站区,占地统计入升压站 区中不单独计列;围栏分布于各区,占地统计入各区中不单独计列。 (2) 给水系统 工程站内用水主要是职工生活用水,光伏电站定员较少 ( 规划共留守工作人员 25 人, 实行两班制 ), 最高日用水总量约 , 用水量不大,采用新建水箱贮存生活用水。 考 虑从场址北侧的紫处村取水,用水车运送至升压站内生活、消防水池,并泵送至全站各用 水点。 工程主要用于全站日常、消防及生产的供水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旱季的清洗用水及太 阳能电池组件周围的绿化用水主要来源于雨水收集系统,不足部分从附近村庄取水。 由于给水系统分布于升压站区,占地统计入升压站区中不单独计列。 14 (3) 排水系统 场区排水采用雨 污分流制排水系统,设有场区雨水和生活污水两套排水系统。 ① 雨水排水系统 升压站场地排水:设置站内排水沟将雨水引入场地外场内道路排水沟,并利用蓄水池 进行雨水收集,综合利用于绿化及方阵洒水。 太阳能电池方阵场地排水:太阳电池方阵主要随地形布置,对场地原始地形地貌改变 很小,场地雨水可利用原有的自然排水通道,进入站内天然排水系统;其次可依托蓄水池 等集水措施收集,综合利用于绿化及方阵洒水。 ② 生活污水排水系统 本电站生活污水主要集中在升压站。 在本工程综合楼的区域,拟设置 1 套生活污水处 理设施,用于处理全站的 生活污水。 其中升压站的污水,经排水管汇集至污水检查井,自 流到升压站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由于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分布升压站区,占地统计入升压 站区中不单独计列。 (4) 电力系统 为给变电站内直流系统、动力、照明等低压负荷提供可靠的电源,本电站设置站用 段,其工作电源由变电站内 35kV 配电段母线上引接,备用电源由施工电源引接,项 目建设结束后保留;设置容量为 250kVA 的低压站用变压器和单母线分段接线的 低 压配电段,为站用负荷供电。 就地 用电设备采用就地供电的原则,由 35kV 箱变低 压侧就地供电,供给各逆变器自用电、逆变器室内通风、照明及安全闭路电视安防系统等 电源。 接入电力系统方式:本工程将新建 1 座 110kV 升压站,用于汇集所有光伏电能后,将 西街口光伏电站以 1 回 110kV 线路接入 220kV 沙林变,导线截面选择为耐热铝合金 240mm2。 根据项目主体设计, 110kV 升压站布置在场区中部,位于电站的汇能中心区域, 由本项目承建;送出线路架空线路总长约 10km,送出线路将单独立项,本项目建设不包 含送出线路工程; 220kV 沙林变为新建变电站,目前已投产使用。 施工 组织及施工工序 施工条件 (1) 交通运输 本工程施工交通较为便利,材料运输主要依靠 G80 高速、北(大村 ) 召(夸)公路和 乡村道路等。 本项目无大型设备的运输,主变压器为最重设备,运输重量 80t, 本工程无 需新建进场道路,现有道路可满足设备的运输。 (2) 施工供水、供电 施工供水:施工用水由建筑施工用水、施工机械用水、生活用水等组成。 本工程高峰 期施工用水量为 80m3/d。 设计从场址北侧紫处村用水车取水,注入项目施工区内的临时 水 池。 建设期间生活用水采用水质满足生活要求的水车供水,注入电站公用水池。 施工用电:从附近 10kV 农网引接。 场内设置容量为 250kVA 的低压站用变压器和单 母线接线的 低压配电段,为站用负荷供电。 施工时作为施工电源,光伏电站建成后 此电源作为备用电源。 引接线路以独立杆塔形式布设,沿场内道路范围内布设,不计列新 增占地。 (3) 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营地) 规划施工生产场地 1 处,主要布置材料储存场、加工场等;规划临时生活区 1 处。 施工生产生活区分两块布设:施工生活区(施工营地)、施工生产区(施工场地 )。 施 工生活区包括施工人员临时居住、办公占地;施工生产区包括施工中临时堆放建筑材料及 设备临时储存占地以及其他施工过程中所需临时占地。 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面积约 *****hm2, 紧邻已有简易道路一侧布置。 1) 施工生活区 *****m2:施工人员生活及办公区用于施工人员居住,建设现场驻地人 员现场办公; 2) 施工生产区 *****m2:包括混凝土材料及设备储存场、材料加工区。 施工场地区现状占地类型主要为草地、其它土地,坡耕地占用面积较小,施工结束后 进行土地复耕。 工程不设置取土场和弃渣场。 (4) 主 要材料及其来源 ① 砂石料 砂石料拟从当地有合法开采手续的采砂、石场购买,利用汽车运输至建设区域。 相应 的水土保持防治责任由供料方负责,后续须在合同中注明,报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② 其它建筑材料 本工程所需水泥、钢材、木材、油料均可从昆明市或石林县采购,火工材料可从昆明 米购。 ③ 混凝土 本工程混凝土主要需求量为光伏电池组基础浇筑,且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较高。 针对 1516 本工程施工区域的位置特点,本评价要求应使用商品混凝土,因此在施工营地区内不设置 搅拌站。 商品混凝土由昆明市或石林县合法的混凝土生产厂家由运输车运至各施工点。 (5) 施工期排水 东片区:施工期排水主要依托场内道路布置,与场内道路排水沟相结合,采用永临结 合方式以节约成本。 西片区:施工期排水一方面依托场内道路布置,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在 40〜 42方阵 西侧光伏方阵空地布设临时排水沟,有效防止山坡雨水汇流对场地的冲刷,排水汇入场内 道路排水沟,经沉沙后排放。 (6) 施工期 施工期施工废水处理采用沉砂池 ( )、 中和沉淀池 ( )对施工废水进行沉淀和中和处理后回用;施工生活污水处理通过设置隔油池、化粪 池 ( )进行处置后回用。 均不外排。 施工组织及工艺 根据施工过程,本工程的主要施工工序为: (1) 施工准备期进行场内道路建设、施工场地临时建筑、场地平整、供水、电等, 为全面施工做准备; (2) 太阳能光伏面板基础,各类土建工程基座浇筑、开挖土 方回填、各种建筑物建 设; (3) 场区电缆沟开挖、砌筑及电缆铺设; (4) 太阳能光伏面板发电机组安装调试、试运行、投产。 (1) 太阳能电池板基础开挖、浇筑及太阳能电池阵列安装 ① 太阳能电池板基础开挖、浇筑 太阳能电池板光伏支架基础全部采用钢管桩基础。 桩基钻孔直径为 150mm, 钻孔深度 ,钢管桩采用小 76x4 钢管,桩基钻孔完成后插入钢管,调直钢管并将钻孔空隙灌入 M25 砂浆,待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值的 75%,先做抗拔实验,再进行上部支 架安装。 光伏阵 列对水平度有一定要求,由于现场地形起伏,采用调整立柱长短的方式使支架安装达到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