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铝土矿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0m、 20— 100m, 矿体单工程厚度分别为— 、 、 , 平均厚分别为 、 、 ,堆积于白云岩溶蚀斜坡地带,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矿体单工程矿石品位分别: Al2O3为 — %, — %, — %,平均分别为 %、 %、 %。 ①、②、③矿体 探获资源量( 332+333)分别为 182494 吨、 46776 吨、 45711吨,均为小型规模。 其余 矿块 及小矿体铝土矿矿体特征见表 11,各矿段 赤铁矿矿体特 12 征见表 22。 表 22 xxx 大青树铝土矿区铝土矿矿体特征表 矿段 名称 矿体 编号 勘探线 位置 长度 ( m) 宽度 ( m) 厚度 ( m) 矿体 形态 平均品位 Al2O3( %) 矿石量 (吨) 小靛山 ① 2829 120 60 透镜状 30314 ② 28128 120 65 透镜状 33050 山背后 ① 34 320 60 透镜状 144580 ② 322 105 67 透镜状 57135 后碾坪 ① 12 130 85 透镜状 135873 春菜沟 ① 171173 180 60 透镜状 70155 ② 1617 70 50 透镜状 10164 ③ 1517 120 45 透镜状 8325 ④ 1315 220 85 透镜状 116488 ⑤ 1012 120 70 透镜状 26467 大坡脚 ① 719 300 70 透镜状 82120 ② 9线以北 70 20 透镜状 5786 表 23 xxx 大青树铝土矿区伴生赤铁矿矿体特征表 矿段 名称 矿体 编号 勘探线 位置 长度 ( m) 宽度 ( m) 厚度 ( m) 矿体 形态 平均品位TFe( %) 矿石量 (吨) 谷巴六 ( 1) 2426 65 60 透镜状 12760 小茶园 ( 1) 26137 150 40 透镜状 23255 ( 2) 3840 60 40 透镜状 8162 小靛山 ( 1) 28128 60 50 透镜状 11045 ( 2) 28128 65 50 透镜状 7746 山背后 ( 1) 323 60 50 透镜状 9047 后碾坪 ( 1) 12 50 45 透镜状 26202 春菜沟 ( 1) 1415 130 50 透镜状 38118 ( 2) 1113 50 46 透镜状 12158 ( 3) 1517 50 40 透镜状 9314 黑土田 ( 1) 616 90 45 透镜状 19856 ( 2) 31134 190 65 透镜状 118749 四衣田 ( 1) 535 60 50 透镜状 8944 合 计 306356吨 矿石质量特征 1)矿石的结构构造 ( 1)矿石结构:矿床内矿石结构主要有碎屑结构和豆鲕粒结构。 13 ①碎屑结构:是矿石的主要结构,具此结构的矿石质量好,多为低铁低硫型铝土矿。 矿石主要由不规则状和椭圆扁豆状砾屑,砂屑组成,砂屑粒径一般在 — 2mm 之间,砾屑直径 2— 10mm。 碎屑和胶结物的成分均为它形显微粒状一水硬铝石或显微隐晶一水硬铝石。 其次有少量水云母、高岭石、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及绿泥石等矿物。 碎屑含量60%— 80%,胶结物占 20%— 40%。 ②豆鲕状结构:仅次于碎屑状结构的重要结构。 矿石中的豆鲕呈椭球形和浑圆状,有核心及同心纹层。 核心由 左右的粉晶或隐晶一水硬水石或粘土岩屑组成。 同心纹层一般 3— 5 圈。 由一水硬铝石和粘土矿物或铁质相间组成,鲕径一般为 — ,大于 1mm 者较少,豆粒粒径为 —。 豆鲕粒由一水硬铝石、高岭石、锐钛矿和少量绿泥石组成。 胶结物为泥晶、粉晶一水硬铝石,个别为高岭石、水云母和绿泥石等矿物。 鲕粒含量占 20%— 30%,豆粒含量占 30%— 60%,胶结物占 10%— 50%。 ( 2)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半土状、致密状构造。 ①块状构造由浅灰、灰白色一水硬铝石堆积为成层厚度大于 的厚层块状,其内无明显的细层区分,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②半土状构造:常呈浅灰色或灰白色,矿石表面粗糙,质地疏松。 吸水性强,断口参差不齐,矿物成分单一,主要由一水硬铝石组成,是矿床内次要矿石类型。 块状、半土状构造矿石多属低铁低硫型铝土矿。 ③致密块状构造:呈灰绿色、紫红色,少数为黑灰色。 质地致密,硬度大,矿物成分以一水硬铝石为主,次为水云母或高岭石等,铁质含量均较前者高,多为高铁型铝 土矿石。 2)矿石物质组分及矿石类型 ( 1)矿石矿物组分 14 沉积型铝土矿矿床矿物成分以一水硬铝石为主,其次为高岭石、水云母、绿泥石、褐铁矿、针铁矿、赤铁矿、一水软铝石,微量的锆石、锐钛矿、金红石等,有时有黄铁矿、菱铁矿和三水铝石。 堆积型铝土矿矿床矿物成分以一水硬铝石为主,其次为高岭石、针铁矿、赤铁矿、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等。 ( 2)矿石化学组分 沉积型铝土矿矿床化学组分 Al2O3一般含量为 40— 75%; SiO2一般含量为 4— 18%; Fe2O3一般含量为 2— 20%; TiO2一般含量为 — %; S 小于 — 8%;铝硅比值为 3— 12。 伴生有用元素镓质量分数 —%。 伴生矿产有耐火粘土、铁矿、硫铁矿、熔剂石灰岩。 矿石类型以低铁低硫铝土矿为主。 堆积型铝土矿矿床化学组分 Al2O3一般含量为 40— 60%; SiO2一般含量为 2— 12%; Fe2O3一般含量为 16— 15%; TiO2一般含量为 — %; S 小于 %;铝硅比值为 4— 15。 伴生有用元素镓质量分数 —%。 矿石类型以高铁铝土矿为主。 ( 3)光谱全分析 本矿区采集 7 件样品进行光谱全分析,其分析结果为: Al2O3 — %; SiO2 — %; Fe2O3 — %; TiO2 — %;烧失量 — %; S — %; MgO — %; CaO — %; K2O — %; Na2O — %。 伴生矿产 该矿区范围内伴生矿产有耐火粘土、铁矿、硫铁矿、熔剂石灰岩等。 其中在开采铝土矿的同时,能综合开采利用的矿产主要为赤铁矿,含矿层由大小不同的透镜体或结核体群密集组成,位于铁矿系铁质粘 土岩中部或底部,亦偶有位于上部者。 透镜体一般长 1— 25m,结核体直径 15 —。 分赤铁矿及含绿泥石赤铁矿两种类型。 前者较多品位稳定,与围岩界线明显;后者极少,品位变化大,与围岩界线不明显。 含矿层在铝土矿分布范围内均有分布,但赤铁矿零星分布 ,无规律性,规模小。 伴生铁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赤铁矿,次为褐铁矿及微量针铁矿。 赤铁矿呈致密块状,质地坚硬。 少至微量之粘土矿物、锆石、电气石、金红石、锐钛矿、石英等。 在矿床开采过程中,赤铁矿可进行综合开采利用,以减少开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1)矿床成因 根据陈毓川等关于中国成矿区带的划分方案,该区属渝南 — 黔中铝土矿磷块岩锰汞硫铁成矿带(Ⅲ 27),从大的地质背景分析,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按程裕淇等( 1994)的划分,工作区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南板块扬子陆块上扬子地块。 按《贵州省区域地质志》( 1987)的划分,属扬子准地台黔北台拱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 该区沉积型铝土矿矿床产于寒武系碳酸盐岩侵蚀面上的一水硬铝石铝土矿床。 含矿岩系呈假整合覆盖于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侵蚀面上。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漏斗状产出。 产状平缓,矿层厚度变化较大。 古地形低 凹处矿体厚度增大,质量也好,岩溶漏斗极发育地区矿体厚度很不稳定;古地形凸起处矿体厚度变薄,质量变差,甚至出现无矿“天窗”。 该区堆积型铝土矿矿床,是由原生沉积铝土矿在适宜的构造条件下经风化淋滤,就地残积或在岩溶洼地(或坡地)中重新堆积而成的。 在风化淋滤过程中有害组分硫被淋失,矿石由高硫铝土矿转变为高铁铝土矿,从而提高了矿床工业利用价值。 矿石呈大小不等的块砾及碎屑夹于松散红土中构成含矿层(矿体)。 矿体形态复杂,呈不规则的透镜状产出, 16 随基底古岩溶侵蚀面的形态而异。 该矿区范围内铝土矿矿床类型有沉积型铝土矿矿床和 堆积型铝土矿矿床。 2)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构造标志:石炭系下统九架炉组为本区含矿层位。 容矿岩石:铁铝岩 (矿 )系。 、工程、环境地质条件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从区域位置上看 ,矿区分布在猫跳河西部及跳登河东部流域之间。 区内地形起伏较大,地势总体上有南高北低及河谷地带较低的特点。 最高点位于矿区南西边界外的茶山大坡山头,标高 ,最低点位于矿区北东界外的麦格小河中,标高约 1260m(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最大高差为 ,一般高差 150— 200m。 区内出 露较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强烈,形成峰丛洼地、谷地等岩溶地貌。 区内还出露有大面积的碎屑岩,在侵蚀作用下,形成中低山等侵蚀地貌。 区内冲沟和洼地发育,一个冲沟或洼地往往成为补、径、排条件皆具备的较小面积的水文地质单元。 水文气象 该区地表水系较为发育,在矿区东侧发育一条常年性河流―龙潭河,大致由南向北径流、排泄,其流量为 ( 2020 年 11 月 23 日)。 在矿区及其附近有数条溪流,为其支流,经地表径流或暗流流入龙潭河后汇入猫跳河。 该区属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76。 C,最冷为 1 月份,平均 176。 C;最热为 7 月份,平均 176。 17 C,极端最高气温 176。 C,极端最低气温零下 176。 C。 年平均最高气温大于 176。 C 的日数为 天,日最低气温小于 0176。 C 的日数 天,年平均无霜期 天。 年平均降雨量 ,多集中在 5~ 9 月。 年平均风速 ,全年以东北风为多,夏季盛行东南风。 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区域内出露地层有震旦系南沱组、陡山沱组、灯影组;寒武系牛蹄塘组、明心寺组、金顶山组、清虚洞组、高台组、石冷水组、娄山关群;石炭系九架炉组及第 四系。 在矿区及附近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明心寺组、金顶山组、清虚洞组、高台组、石冷水组、娄山关群;石炭系九架炉组及第四系。 根据区内所出露的地层岩性与含水介质特征等因素,可将该区域的含水岩组划分为 2 个岩溶含水岩组和 2 个碎屑岩相对隔水岩组及松散岩类含水岩组。 1)岩溶含水岩组 ( 1) 陡山沱组( Z2ds)、灯影组( Z2dy)含水岩组:出露于矿区范围之外东部。 其岩性主要为中至厚层白云岩,区内出露厚度 393~ 412m,发育有地下暗河、岩溶裂隙、落水洞等,主要含溶蚀裂隙水,富水性强。 ( 2) 清虚洞组 (∈ 1q) 、高台组 (∈ 2g)、石冷水组 (∈ 2s)、娄山关群(∈ 23ls) 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矿区东部、北部及北西部一带,有部分布在矿区北西及北部之外,其岩性主要为中至厚层块状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含泥质白云岩及少许灰岩,区内出露厚度 350— 430m,主要含溶蚀裂隙水,富水性强。 2)碎屑岩相对隔水岩组 ( 1) 南沱组( Z2n)、牛蹄塘组(∈ 1n)、明心寺组(∈ 1m)、金顶山组(∈ 1j)相对隔水岩组:出露于矿区及附近地带,岩性主要由粉砂质页岩、粉砂质泥岩、页岩、石英粉砂岩,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泥 18 灰岩、炭质粘土岩等组成,地层厚度 230— 330m。 主要含表层风化裂隙水,富水性弱。 ( 2) 九架炉组 (C1jj)相对隔水岩组:分散出露于矿区及附近地带,岩性主要由含铁质页岩、粘土岩、粘土页岩、铝土岩、炭质页岩、砂页岩等组成,地层厚度 0~。 主要含表层风化裂隙水,富水性弱。 3)松散岩类含水岩组 由第四系( Q)零星分布于平缓地带及地势较低地带,主要为残坡积、冲洪积及矿石渣组成,厚 0~ 15m。 主要含松散孔隙水,富水性弱。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根据地下水赋存、水动力特征及各地层岩性组合特点,将区内的地下水分为岩溶水、碎屑岩裂 隙水及孔隙水三种类型。 1)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大气降水是本区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由于碳酸盐岩分布地区多为斜坡地带,总体上接受降水的补给条件差,但在局部地段,地形封闭好,易于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地表水亦是本区岩溶水补给来源之一。 区内岩溶较为发育,溪沟水等地表水体通过碳酸盐岩之中的溶蚀裂隙、溶洞、落水洞等对地下水进行补给。 受地形、裂隙、地层等因素的控制,区内岩溶水总体由分水岭地带向偏岩河等地势低洼处径流。 区内地下水以泉及地下暗河的形式进行排泄。 2)碎屑岩裂隙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大气降水是本 区碎屑岩裂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由于碎屑岩分布地区多为斜坡地带,且岩层裂隙密度小,张开性差,其接受降水的补给条件差。 区内的碎屑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风化裂隙带之中,向深部富水性减弱,其径流趋势主要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