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框架桥(涵)总体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 混凝土 主控项目 1)砼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的检验必须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 2020)的规定。 2)砼 框 身必须先浇筑底板,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50%后,再施工中、边墙及顶板的砼。 分次浇筑时,边墙的施工缝不应设在同一水平面上。 一般项目 1)砼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结果和理论配合比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2)砼拌和物的坍落度应符合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3)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 序号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工地 搅拌站 1 水泥和干燥状态的掺和料 177。 2% 177。 1% 2 粗、细骨料 177。 3% 177。 2% 3 水、外加剂 177。 2% 177。 1% 4)砼结构表面应密实平 整、颜色均匀、不得有漏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防水层 主控项目 1)防水层和保护层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防水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保护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断缝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桥面保护层裂缝宽度不得大于 ㎜。 4)防水层不得渗水。 一般项目 1)防水层的基层应平整,清洁、干燥,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渣、浮土和油污。 2)防水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涂层厚度一致,卷材粘贴牢固,搭接封口正 确。 不得有滑移、翘边、起泡、损伤等现象。 坡度平顺,排水通畅。 3)保护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与防水层粘贴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 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疏松、起砂、脱皮、损伤等现象。 4)防水层和保护层的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为 2%。 5)沥青胶结材料使用温度的允许偏差为 10℃。 6)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 )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3 1m 靠尺检查 2 卷材搭接长度 10 尺量检查 7) 保护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 )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3 1m 靠尺检查 2 分格缝平直 3 拉线尺量检查 沉降缝 主控项目 1)沉降缝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沉降缝位置、尺寸、构造形式和止水带的安装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沉降缝不得漏水。 一般项目 1)沉降缝填塞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沉降缝的表面质量应达到缝宽均匀,缝深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外表光洁。 质量保证措施 开工前应准确确定框架涵位,埋设护桩,设水准基点。 定期进行中线及水平检查,确保框架桥位中线、各部 位标高准确无误。 砼拌合、存料场地面用素砼做硬化处理,防止泥土污染原材料。 砼生产采用强制式搅拌机,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上料,使材料偏差满足规定要求。 砼所用粗骨料使用分级连续级配,石质力学性能及针片状颗粒和粉尘含量符合规范要求,砂子含泥量控制在规范规定之内。 浇注砼前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模板拼装时在接缝处夹海绵条,使板缝严密、不漏浆。 按规范要求设置钢筋接头,钢筋焊接一律用闪光对焊,并保证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对关键工序制定要点,进行目击验证和检测试验工作 ,重点对钢筋、模板、浇筑砼三个关键工序制定检查要点,逐项控制。 及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检查单,使得各项工序特别是关键工序处于受控状态,杜绝不合格工序流入下道工序中。 砼结构的强度和外观质量:施工时将结构的强度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同时要求美观;开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钢材、水泥、砂、石料等)的料源进行调查并取样检验试验,合格后方可采购,在材料到达工地后,分批按 规定取样检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时要加强其外观质量的控制,加强测量检测,保证模板结构的几何尺寸符合要求。 五 .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1 质量保 证体系 认真贯彻 ISO9001 质量管理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在本工程中,为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实现工程质量创优目标,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质量管理小组,组织领导工程创优工作。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图 9) 图 9 质 量 保 证 体 系 负责人 项目经理 制定方针 确定目标 建立体系 设置机构 质量管理机构 组织机构 质量职责 工程程序 体系文件 监理工程师 业主代表 职工质量意识教育 提高管理 人员、操作人员质量意识。 质量技术管理 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对照验标进行检验。 质量检查管理制 制定办法,责任落实,施工过程,监督检查。 职工技术培训 内部、委外对口,理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设计文件审核制 审核设计方案、施工可行性、结构尺寸。 工程数 量 ,填制审核意见。 优质工程规划规划制 设立创优机构,确定创优目标,制定创优措施。 群众性技术比武活动 发挥潜能,超越极限,比安全,比质量,比进度,比成本。 工程开工,竣工报告审比制 及时编制,按程序审批。 质量定期、不定期检查制 找问题,定措施,抓落实。 QC小组活动 分别成立隧道、桥梁、路基、小型结构物等 QC小组,积极开展活动。 技术交底制 施工大样,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说明,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安全措施等。 工程质量检查、签认制 施工记录填报制 现场施工质量检验报告单的填报、签认制 质量综合评定制 各班组个人完成工作质量考核。 工程测量双检制、复核制 自测闭合,两组测量闭合,防止粗差或错误。 中间交工制 对完工分项工程进行系统检查、验收、填制中间交工证书,报检、报 审。 工程材料试验制 施工过程试验、检查制 构件合格检验制 质量事故:“三不放过”,分级调查处理制。 文件和资料控制 文件资料收发、编制,保管完整、规范。 质量奖惩兑现制 总目标 实现优质工程 2 质量控制方法: ⑴ 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对照工地实际,细致复核图纸,发现问 题及时与设计取得联系,预以纠正后,方可进行施工。 ⑵ 推行 ISO9002 标准,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要求严格执行,并推行承包人以往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条例》和《分级技术负责制》,使基层技术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⑶ 严格落实测量双检制,复核签认制,质量挂牌,质量讲评,质量双检,质量事故分析等制度。 ⑷ 项目部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查组织机构,全力支持和充分发挥质检机构和人员的作用。 主动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帮助,积极为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生活提供和创造便利条件。 3 质量控制手段 组织保证、制度落实 建 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切实执行设计文件审核制、工前培训、技术交底制、开工报告制、测量双检制、竣工文件编制归档办法等管理办法及 雨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的有关技术管理办法,确保施工生产全过程始终在合同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的控制之下。 .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 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的复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并针对本区间的设计要求,及时制定详细的施工过程控制措施和操作细则。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由项目总工程师和主管工程师亲自抓技术交底工作,对参加施工的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将工程特点、施工方法、施工顺序、进度安排、操作要求、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安全措施等书面详细地交给施工人员。 组 织关键工序的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技术学习和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挂牌作业,使其理解等并能自觉的贯彻执行所制定的施工控制程序和技术措施,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二是严把测量关。 制定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案,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控制测量由项目部测量队实施,并对控制导线网定期复核。 施工放线由施工队测量组负责,项目部测量队复核。 4.加强各方面的联系 加强与业主、监理、设计的联系,在施工技术方面得到广泛的合作与支持,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