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保定电厂除尘器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技术改造。 而移动阳极电除尘器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电除尘技术,因改造费用较低、占用空间小、提效效果明显,近年来异军突起,多应用于现有电除尘器提效改造项目。 (二)改造后预期达到的效果; 出口排放降低至允许范围,即除尘器出口粉尘浓度≤ 30mg/m3。 除尘器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行业要求。 改造后除尘器运行维护费用要低。 改造费用尽量要少。 (三)应从全部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提出 2~ 3个最适合的可选方案 (或建议方案 ); 方案一: 高频电源 +常规电除尘器 +旋转电极式电除尘方式 方案一总体描述: 旋转电极式除尘器作为本次改造的方案。 尽量保留原除尘器的基础、钢支架、壳体、灰斗、烟道、保温等,对其重新核算并进行维护、加强。 除尘器内部一、二、三电场的极线全部拆除并更换。 由于烟气含尘浓度高, 因而对极线的磨损较为严重,阴极线全部更换为高强度的 RS 芒刺线,可以有效的提高放电性能及使用寿命,减少断线检修的机率。 改造更换前 3个电场的阴极线形。 原 IV电场掏空,改造为旋转电极式区。 IV电场阴极为侧部机械振打,阳极为不锈钢钢刷刷灰。 高压电源全部更换为高频电源。 改造后电除尘器出口可达到 48mg/Nm3 的排放,考虑脱硫设备的除尘性能后,可以满足新环保标准烟囱口20mg/Nm3 的排放要求。 且设备的阻力没有或略有变化,因此对系统的压降不会产生影响,不需要对后部引风机进行同时改造或更换。 每台炉设备的改造施工期约为 60~65天。 每台炉设备的改造费用约为 1183万元。 ( 1)方案一工作 量: 更换前部 3个电场的阴极线型,进行优化配置: I 、 II、 III电场改为管状芒刺线,阴极振打型式仍采用原有顶部电磁振打。 前部 3个电场的阳极振打整仍为侧部机械振打。 前 I电场同极距为 400mm, II、 III电场同极距为 450mm。 原 IV电场掏空,改造为旋转电极式区,同极距为 460mm。 高压电源全部更换为高频电源。 除尘器整体改造后,设计除尘效率≥ %,出口烟尘排放浓度≤ 48mg/Nm179。 ,考虑脱硫装置的 60%除尘性能后,可满足国家环保排放新标准要求。 方案二、 高频电源 +常规电除尘器 +新增一个旋转电极式电场的电除尘方式 方案二总体描述: 在原双室 四 电场除尘器基础上 ,在第四个电场后增加一个电场,用于布置移动极板及相应阴极系统,改造为移动极板式电除尘器,前四个电场更换为高强度的 RS 芒刺线;阴极振打系统改为侧部振打;一电场更换高频电源;除尘器壳体改造并加固;出口烟箱及槽型板改造。 每台炉设备的改造施工期约为 60~65天。 每台炉设备的改造费用约为 1388万元。 方案二工作 量 1)整修进出口导流板、气流均布板等,以保障气流均布效果。 2)原电除尘器四个电场进行常规检修,部分更换磨损严重的设备,阴极线全部更换为高强度的 RS芒刺线。 阴极振打系统由顶部振打改为侧部振打。 3)在原除尘器后新增一个电场,布置旋转电极式除尘器系统。 4) 新增第五个电场的灰斗下输灰设备(新增加相应数量的发送罐及除尘器下部管道,由于灰量很小,无需单独增加主输灰管道,对原有空压机系统完全利旧,无需增容)。 5)除尘器壳体改造并加固;出口烟箱及槽型板改造。 6)电气配套方案 一电场更换为高频电源及配套设备; 新增第五个旋转电极电场相应的控制系统; 其他原四个电场电气控制设备做相应改动。 除尘器 整体 改造后,设计除尘效率≥ %,出口烟尘排放浓度 ≤ 30mg/Nm179。 方案一与方案二综合对比: 方案共同优点 1) 原电除尘器全部利旧,只需进行常规 A级检修。 2) 除尘器阻力不增加,减少了引风机改造的费用。 3) 对烟气温度、含硫量等适应性强。 4) 日常维护量小,采用节能型控制器或高频电源后,运行费用很低。 5)仅需一个旋转电极电场,改造费用较低。 6)部分施工工作于停炉前开始,可缩短工期。 方案中的不足 1)对煤种变化后,灰份性质、灰量发生的变化较为敏感。 2)目前已有 300MW级机组投运业绩,但相对数量较少,运行经验也相对较少。 3)方案二需新增一个电场(新增柱距 5~ 6米),必需结合引风机增压风机合并改造的前提下完成。 4)方案一按照除尘器出口含尘浓度 48mg/Nm3设计,需脱硫设施的 60%除尘效果后,总的烟尘排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